永恒的记忆 难忘的岁月 一一 纪念莆田知青赴连城上山下乡五十周年1969一2019

林祖斌

<p class="ql-block"> 前 言 </p><p class="ql-block">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七十年前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 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七十年来,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为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青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一代人,我们同祖国经风枥雨、荣辱与共一同成长,我们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一同经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我们的成长壮大无不沐浴在祖国雨露和阳光下。</p><p class="ql-block"> 半个 世纪风雨兼程、半个世纪历尽千辛、半个世纪艰难执着、半个世纪壮志未酬。光阴似箭、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五十年后的今天当年曾经摸爬滚打、餐风露宿、艰苦奋斗在闽西这块红土地的知青朋友们又难得相聚在一起,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千言万语让我们相互诉说吧!</p><p class="ql-block"> 正如习近平在经历了七年梁家河知青生活后深情地说:““七年上山下乡对我的煅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一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纪念赴连城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是今天大会的二大主题,让我们聆听着吕继宏饱含深情演唱的《再见了 大别山》,共同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福知青朋友们平安健康!</p><p class="ql-block"> </p> <h3>  参加大会的全体莆田知青及连城应邀贵宾合影留念</h3> <h3>  装饰一新、庄重盛装的东方国际大酒店,“庆祝莆田知青赴连城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大会”“东方国际大酒店欢迎您!”等横幅屏幕标语滚动播出,知青们满怀激动喜悦的心情陆陆续续步入宽敞辉煌的一楼大厅。</h3> <h3><br></h3><h3> 1969年2月5日、6日,来自莆田、涵江、江口及其他乡镇的1826名知识青年汇成第一波上山下乡的洪流,奔向闽西连城县这块具有革命传统的红土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她)们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破冰下田挖稻头、辛劳弯腰扦秧苗、挥镰抹汗割稻子、爬山涉水砍柴火、挑沙运石修水库等,在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辛劳耕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小姑娘,现已进入了花甲古稀之年,今天相聚,不知再聚在何年。</h3><h3> 当全体起立为逝去的310多位莆田知青默哀时,不得不承认这个任何人难以回避的现实,青春已逝、年青远去,当年帅哥须发己白、曾经淑女风韵不在,如今上有长辈,下有两代,我们这一代承上启下,任重而道远,还望各位各自珍重,保持好心态、保持好身体。</h3> <h3> 风雨兼程知青路 魂牵梦绕冠豕情</h3><h3> 披荆折棘山乡爱 五十年载志未酬</h3><h3> 特殊的年代、 特殊的群体、特殊的历程、特殊的评价。1700多万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青年人,在“必要论””的指引下,抛开学业,抛开亲友,懵懵懂懂来到山乡僻壤接受所谓的再教育,无垠大地是教室、满目青山是黑板、锄头镰刀是笔杆,那些无渊博知识、高深理论、面对黄土背朝天的憨厚农民就是我们的老师,短短几年的知青生涯理论、知识一无所获而唯一的收获是坳黑壮实的身驱、朴实无瑕的性格和接地气、贴民情、干实事的做人办事的作风。我们的人生经历同祖国戚戚相关、荣辱与共,知青历练就是一部个人奋斗史,它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个群体,知青是一个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又是一个让共和国骄傲而又尴尬的名词。几十年的自强不息的拼博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名个阶层,形成了一个纺缍体的一个结构,百分之十五多的知青曾经或正在活跃在社会各行各业的上层社会,从中央政治局到省、市、县等各级、行政、事业等部门都有他们的身影;而百分之十五多的知青,一部分在艰辛的人生生涯中付出了自已的青春和生命,安息在边疆、山村的青山中,一部分由家庭、婚姻、身体等各种原因而挣扎在贫困线上;而百分七十的知青朋友正处在再平常不过的现实生活中。</h3><h3> 六九年二月初1800多位知青去连城插队,已去世300多位,目前健在的还有1500多位,而能有幸加入微信群的知青朋友只有170多人占现有总人数的百分之十多一点,当我们正活跃在群里,欣赏着《美篇》时,而近百分之九十的知青却无法亨受到这份美餐,所以在群里更要倡导风清气正、友好坦诚、平等交流的好作风;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不计恩怨的好风气;倡导宣传、传播正能量;倡导、报道知青参予各种有利身心健康社会活动的片断和体会等等,让和煦的春风永远飘拂在群里、荡漾在我们的心中。</h3><h3> 知青朋友们让我们继续多参予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多去市、县、区老年大学、活动中心上课,那里有琳琅满目的课程安排和娱乐活动,以来丰富自己的业务生活。多出去走一走,逛一逛、看一看日新月异在变化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让自已走进大自然,放飞自已的心情,只有好心情、好心态,才有好身体。让我们站上历史的新起点,以坚韧与执着并重,机智和幽默共有的姿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迎来我们人生的第二个春天!</h3><h3><br></h3> <h3> </h3> <h3>  今天的大会在东方国际大酒店富丽堂皇的三楼宴会大厅举行,整个舞台装饰一新,大红的地毯、舞台上面大幅的横批、舞台左右两边矗立大幅标语、绚丽多彩的舞台背景等,更显出一派节日的气氛。</h3><h3> 横批上显示出今天大会的主旨:莆田知青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暨赴连城上山下乡五十周年纪念大会。</h3><h3> 舞台两边竖立着两幅别有诗意的标语:</h3><h3> 一个梦想一路追寻此去太多历练</h3><h3> 半个世纪半生努力常留几丝乡愁</h3> <h3> </h3><h3> 丹桂飘香 秋风送爽 2019年10月5日上午莆田知青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莆田知青赴连城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大会在东方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h3><h3> 出席今天大会的有:中共连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詹崇仁;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郑煌泰;政协领导华钦鑫;原在连城县工作过的老领导、省侨联原副主席谢小健;原在连城工作过的莆田藉老干部陈文宗、姚祖贵、林文度等。出席今天大会的还有连城县智力科技支乡协会莆田分会会长吴克英等各级领导和贵宾。</h3><h3> 莆田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莒溪知青林元英出席了今天的大会并致欢迎词。</h3><h3> 出席今天大会的主角是赴连城上山下乡的知青朋友们,共计836人。</h3><h3> 大会在优美而深情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中拉开序幕,富丽堂皇的大酒店三楼宴会大厅,78张圆桌旁,经过了半个世纪风雨洗礼的知青朋友们席席而坐,谈笑风起.、群情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那风华正茂的青葱年代。</h3><h3> 整个大会议程满满、气氛热烈,热情洋溢的领导发言、翩翩舒展的舞蹈表演、优美动听的放声高歌、本地气息的声声赞句、颇具挑战的猜成语互动、多轮回复的抽奖活动,加上两位帅哥美女组合娴熟的主持风格,配上那字正腔圆、深情动听的台词更给今天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及联谊大会锦上添花。随着美仑美奂、匠心编导节目的一个一个呈现,宽大的背景屏幕上相应辉映出本节目主题文字和精致、美丽的图案,两者相互烘托、共同映衬,整个大舞台婉如人间仙境、多姿多彩、斑斓纷呈。整个宴会大厅歌声笑声掌声充满天宇,鲜红小国旗闪烁满堂,这一幕幕画卷、这一张张笑脸、这一段段亲情般的交流,让我们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忘怀!</h3><h3><br></h3> <h3>  原莆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元英,曾插队连城莒溪的知青,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搞要):</h3><h3> "五十年前,我们风华正茂,响应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山区,离开原生家庭,融入闽西红土地。五十年来风雨兼程,五十年砥砺前行,因为艰辛,所以珍惜;因为坚持,所以珍贵;因为奋斗,所以难忘,五十年的岁月己成春秋,但我们难以忘怀知青生涯。</h3><h3> 我们热切地呼唤团聚,是缘于对知青农友的久久思想,我们热切希盼团聚,是缘于我们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经历它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苦苦追求,探索、奋斗的全过程。</h3><h3> 让我们更加珍惜这安定美好的发展大局,继续发挥正能量,做一个有快乐有学习有进步的健康老人,期盼着五年、十年后的再次相聚!</h3> <h3>  连城县委副书记、县长詹崇仁应邀出席了今天的大会并向知青们致以亲切的慰问。</h3> <h3>  省侨联原副主席、连城县原老领导谢小健发表讲话。</h3> <h3>  连城智力科技支乡协会莆田分会会长吴克英发表了感人肺腑的发言。</h3> <h3>  出席大会的部份知青合影留念</h3> <h3>  从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到满头白发,满面写满历史的老头,这五十年或二十多年、三十多年、四十多年的再次相逢,真是百感交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望你多保重。</h3> <h3>  参加大会文艺演出的知青们在一起</h3> <h3>  知青郑毓敏40年后回到连城,这是同老房东的合影</h3><h3> 莆田赴连城的知青深深地铭记着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四十多年来,他们一次次返回第二故乡,探亲、慰问、助学、扶贫、救灾等。从大型公益性“走进第二故乡”的实践;从资助连城一中贫困生的壮举;从2015年7月抗洪救灾289位知青朋友捐助23万多的义举;从《闽西日报》刊登的四堡团结村吴伯和、李志强、陈炳烈等资助1万8支持修村道的个例,从不胜枚举、琳琅满目感天动地的同第二故乡的互动等事例中,可显现出这种血浓于水、藕断丝连、情深意切的真挚的感情始终演驿、弥漫在你、我、他中间,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耐心回味。</h3><h3> 在这也应感谢连城智力科技支乡协会莆田分会在牵线搭桥、无私资助、信息互通、活动组织等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辛劳工作。</h3><h3> </h3> <p class="ql-block">  出席1971年2月6日 龙岩地区知识青年代表会的本美篇作者林祖斌(中排左起第二位戴军帽者)</p> <h3>  连城智力科技支乡协会莆田分会会长吴克英、知青企业家宋宏儒、郑美华以及多次慷慨解囊、大力资助的罗坊知青蔡国华等 人为这次大会顺利、圆满的召开而予以大力支持、积极筹备、无私奉献的知青们颁奖。</h3> <h3> 满腔热血赴闽西 </h3><h3> 妆扬山乡奋力齐;</h3><h3> 运石夕曛山路险 </h3><h3> 插秧春晓雨烟连。</h3><h3> 摸爬滚打飞光逝 </h3><h3> 苦辣酸甜含泪提;</h3><h3> 放眼尧邦今郅治 </h3><h3> 初心不忘骥扬蹄。</h3><h3><br></h3><h3> </h3> <h3>  大会文艺演出由姑田知青李光荣、刘秀萍主持</h3> <h3>  莒溪公社知青表演的舞蹈《甜蜜的相聚》,道出了五十后这久别的难忘、甜蜜的相聚,千言万语,感慨万千!</h3> <h3>  宣和知青马金焰演唱的《我的中国心》,唱出知青们对伟大祖国深沉的热爱和真挚的眷恋,共同祝贺伟大祖国成立七十周年,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国泰民安!</h3> <h3>  朋口知青杨荫煊二十多年来,义务参予《冠豸山村的莆田知青集》、《冠豸山村的莆田知青梦》等四本书及陈建平主编的《连城记忆》画册的编辑工作,为莆田知青记载下这难得的历史资料。图为知青程秀峪孙女、杨荫煊孙子共同演奏干古传唱的爱情诗篇《梁祝》。</h3> <h3>  《打起手鼓唱起歌》女中音关牧村深情演唱中,素有知青诗人、多才多艺的朋口知青张元霄翩翩起舞,她象是近七十的老人吗?明明象位天真活泼的小姑娘。</h3> <h3>  朋口知青林仪煜板胡演奏《公社春来早》真是有板有眼。</h3> <h3>  “一枝梅花踏雪来,悬崖上独自开…回眸一望遍地芳菲都消尽,红颜寂寞空守天地一片白…临风一笑化作春泥飘零去,孤芳无痕难留清香透天外…”在谭晶饱含深情演唱《梅花引》的歌声的沐浴下,姑田知青刘秀萍忘情地翩翩起舞。</h3> <h3>  《我爱你中国》罗坊知青林祖芬慷慨激昂的演唱,共庆祖国七十年诞,共祝共和国同龄人健康平安。</h3> <h3>  器乐合奏《妈祖颂》,由知青林仪煜、陈明镜、卓凤玉、苏燕棋、林国希、李光荣共同演译。</h3> <h3>  《走进新时代》由北团知青陈新华演唱。</h3> <h3>  秧歌舞蹈《夕阳伞舞》,表演者四堡知青刘禧凤。</h3> <h3>  诗朗颂一一由知青张元霄、林国希共同演译。</h3> <h3>  由朋口知青、厦门大学教授郭永穗、北团知青陈新华共同主持的比划猜成语互动游戏,林元英、郑美华、马主光、林祖斌等六人参加,评出一、二、三等奖并予以奖礼!</h3> <h3>  古典伞舞《知否知否》表演者姑田知青林奇志</h3> <h3>  《太极拳》表演者朋口知青陈兰英</h3> <h3>《我们这一辈》演唱者北团知青徐振新。</h3> <h3> 罗坊知青林增福、文亨知青周天荣 颇具家乡风味的“赞句”引起全场一片喝彩!</h3> <h3>  随着节目单上按序排列节目的一个个登台演出,贯穿在整个文艺演出过程的五轮抽奖依次展开,随着抽奖把整个会场的热闹气氛逐步推向高潮,近百件奖品花落有主。会后到会的全体知青每人也获得一份礼品,在这感谢大会后勤组细致、周到的安排而道一声您们辛苦了。</h3> <h3>  集体舞《点赞新时代》,表演者为我们这次知青联谊大会圆满成功的举办,艰辛劳动、精心策划、无私奉献而无怨无悔的志愿者舞蹈队的知青们。在这,向他(她)表示深沉的谢意和真诚的问候而道一声你们辛苦了。</h3><h3> 丹桂飘香聚酒家</h3><h3> 坦然双鬓染霜华;</h3><h3> 艰辛往事莫愁念</h3><h3> 美好佳音尽兴夸。</h3><h3> 激越歌声情吐彩</h3><h3> 蹁跹倩舞锦添花;</h3><h3> 举樽互祝桑榆里</h3><h3> 满宇缤纷布瑞霞。</h3><h3> </h3><h3> </h3><h3> </h3> <h3>  主持人风彩</h3> <h3>  大会志愿者、文艺演出人员活动片段集影</h3> <h3>  王兆荣、郑美华、刘秀萍、李光荣与吴克英会长留影</h3> <h3>  参加今天大会的领导、贵宾合影留念</h3> <h3>  为大会服务的部分志愿者留影</h3> <h3>  志愿者们在忘我忙碌工作中的留影</h3> <h3> 我们也曾年轻过,当年的帅哥美女,如今风韵犹在,图为部分服务大会的志愿者留下年轻时的倩影,光阴似箭、岁月如歌,今非昔比,感慨万千。</h3> <h3>  曲溪公社知青留影</h3> <h3> 北团公社知青留影</h3> <h3> 四堡公社知青留影</h3> <h3> 罗坊公社知青留影</h3> <h3>  姑田公社知青留影</h3> <h3>  宣和公社知青留影</h3> <h3>  文亨公社知青留影</h3> <h3>莒溪公社知青留影</h3> <h3>  朋口公社知青留影</h3> <h3>  连城农械厂知青留影</h3> <h3>  莆田知青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赴连城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大会终于圆满闭幕,这无不承载着大会筹委会领导、大会会务组、后勤组、财务组、摄影报道组以及五十多位大会志愿者的精心策划、精心实施、细微安排、周到服务。为了这次大会的成功召开,筹备组的全体成员竭尽全力、尽心尽责、辛劳工作、不计报酬,无私地奉献出自已的全部光和热。在这向他(她)们滿怀深情地道一声:您们辛苦了。</h3><h3> 一个多月的马不停蹄的紧张筹备,筹备组负责人林元英、杨荫煊等,先后召集有关人员开了三次会议,提出不同的实施方案,并在实施中不断进行切实可行的完善措施和改进方程,并对各方案的执行人员作了细致的分工和细节的安排,做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尽量做到万无一失。</h3><h3> 最后大家寄希望于55年、60年后再次相聚!</h3> <h3>  林国希、王兆荣、李光荣、王国熙、卓凤玉、郑美华、刘秀萍、马金焰、连城智力科技支乡协会莆田分会会长吴克英等有关人员出席了林元英、杨荫煊共同组织的知青50周年纪念大会筹备会</h3> <h3>  《连城记忆》画册主编陈建平(中)同志愿者王国熙(左)、陈光瑞(右)在审核画册(上图)</h3><h3> 林国希在审核《连城记忆》(下图)</h3><h3> 在这应感谢广大知青朋友、连城好友及志愿者搜集、提供了难得的、丰富的、精彩的历史资料;感谢他(她)在《连城记忆》编辑、印刷等等费用方面的大力、无私的资助;在这应特别感谢知青同仁、事业成功者郑美华、陈国英、宋宏儒、林元斌等人的热情、慷慨的捐助;《连城记忆》的成功发布,理应归功于主编陈建平、助理薛国平、林国希、王国熙、陈光瑞等人的精心设计、细心排版、耐心校正、热心奉献;同时应感谢林元英、杨荫煊、黄家明等人,在编辑团队组建、设计布局及档案资料查证线搭桥等各方面的指导、关照。</h3><h3> 《连城记忆》是我们知青生涯中一份十分珍贵、难得、永久性、独特的历史记载,它让世世代代永远传颂、记忆起这段珍贵、唯一的历史画卷。</h3><h3> 附:《连城记忆》画册财务收支明细:</h3><h3>一.收入金额:111000元</h3><h3> 1.画册个人篇77000元。</h3><h3> 2.连城友好(7人)赞助16000 元。</h3><h3> 3.知青朋友(8人)费助18000元。</h3><h3>二.支出金额::110065元</h3><h3> 1.付给沈瑞芬编辑、排版、印刷、装订等费用109000元。</h3><h3> 2.微信转帐费用支出65元。</h3><h3> 3.退还莒溪墩坑知青个人篇缺印金额1000元。</h3><h3>三.总计结余 935元</h3><h3> 会计:马利爱 出纳:黄丽蓉</h3><h3> 2019.11.</h3><h3> </h3><h3> </h3><h3> </h3>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编辑作者、文亨知青林祖斌与朋口知青、连城果茶场农友、莆一中高中学友、厦门大学资深教授郭永穗合影。</p> <p class="ql-block">正值伟大祖国诞辰七十周年之际,本《美篇》作者第一次转发十年前《湄洲日报》记者蔡晨辉 朱志敏采访本人的一篇报道:</p><p class="ql-block"> <b>同祖国一同成长一一与新中国同生日的林祖斌回忆起自已走过的60年岁月</b></p><p class="ql-block"> 昨日上午十点多在城厢区龙桥街道太平居委会管辖的供销社公寓集资房记者见到了同新中国同一天生日的林祖斌,令人意外的是,林祖斌看起来不像有60岁,轻盈矫壮的步伐、匀称健壮的身材和清脆爽朗的笑声分明是一颗年轻的心。林祖斌对自己走过的这60年岁月颇为感慨,他说,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与共和国是紧紧相连的,记得十一二岁长身体的时候却碰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那个时候啥都缺,一开始还有地瓜稀饭,后来就只能吃米康了,到最后没得吃的时候只好把香蕉蕉芋头磨粉将就着吃,很多人都得了水肿病。</p><p class="ql-block"> 到了一九六九年林祖斌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赴连城文亨公社南坑大队插队劳动,后来在连城果林场担任作业班班长和场团支部书记。赴连城五年后的1974年10月底参加了艰苦卓越的连城合成氨厂址筹建大汇战。同年年底就调回莆田县农资公司担任仓管员、业务等,78年调回荔城区供销社(原莆田县供销社)工作,担任业务科科长。</p><p class="ql-block"> 林祖斌回忆说,七四年的莆田道路窄小、路灯昏暗,仅有三、四层高的店面、楼房算是“高楼片”最豪华的建筑。除高楼片外的“田尾”、“六城门”、梅峰寺后山等都是田和果林等,算是农耕户籍,家家连着田园,低矮的房子旁都养有家禽家畜,根本就没有城里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城里人,但林祖斌一直都在为三农服务,因为自己所在的供销社面向广大农村供应生产、生活资料,打交道的最多还是农民。林祖斌介绍说在“票证”年代里,八成以上的票证都与供销社“脐带相连”。无论是锄头、镰刀、喷雾器等生产资料,还是盐、火柴、布匹、日用品等生活资料,包括石油,煤炭,烟草等大宗商品都属于供销社经营范畴。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担负着服务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重任,当时莆田有28个基层供销社、6大公司、车队等,职工多达八千多人。</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工资很低,林祖斌现在还清晰的记住自己的第一个月工资发了26元,不过伙食费用12块钱就够了。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多措并举,个体经济等经济实体也应运而生,供销社一只独秀的局面正被逐渐打破。随着转制承包、网点拆并重组等,供销社也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模式过度,逐渐适应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供销社脱胎换骨,继续发出勃勃生机。</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林祖斌正把精力花在照顾孙子和锻炼身体上,经常参加跑步,梅园路、市政广场、梅峰寺都留下了他和他跑友们的足迹。如今林祖斌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别样精彩。</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22日 于荔城</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编 后 语</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风雨兼程 五十年坎坎坷坷</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上下求索 五十年艰苦拼博</p><p class="ql-block"> 正值伟大祖国七十华诞之际,曾经从闽西这块红土地走过来、饱经风霜、满脸写满历史的知青们难得再次相聚,这应感恩伟大的新时代、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党、感恩为知青一代人茁壮成长予以关爱的父老乡亲及各级领导们。</p><p class="ql-block"> “苍龙日暮还行雨 老树春深更著花”,而今我们已经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让我们怀惴着中国梦的美好蓝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知青朋友们,我们必将迎来自已人生的第二个春天。</p><p class="ql-block"> 联谊聚会的圆满成功,应感谢五十多位志愿者一个多月来的艰辛付出;感谢会务组为会场布置、议程安排、节目排练、报到接待等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后勤组为我们安排了丰盛的午餐和丰厚的礼品等;感谢财务组廉洁、公正、无私做好大会资金的收支管理;在这让我以本《美篇》编辑作者的身份,特别感谢林兰馨、马金焰、李光荣等摄影组这个群体给我们提供丰富、全面、详实的照片资料,为我们留下难得的历史记载。若没有摄影报道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工作就没有我的《美篇》,若没有他(她)们无私奉献,《美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物的空谈。</p><p class="ql-block"> 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勘正、修饰、大篇的补充,美篇《永恒的记忆 难忘的岁月》又同大家见面了,在这应感谢元英、荫煊、兰馨、惠萍等人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同时感谢林元英、林兰馨、杨荫煊、马主光、张元霄、郭永穗、骆惠萍、陈新华、刘禧凤、刘慕玉、苏美莲、舞韵、胡佩佩、恭松涛奶奶、牧雲遛弯、佐罗、文炳、孔玉萍、不老松、草木、兰花、老王、微风徐徐、郑国本、阿輓、与人为善、万花丛中一点笑、AtU、凤钗、闵秀群、余甘果等等知青朋友们的点赞、勉励,在此也谢谢刘禧凤、孔玉萍、俊马、新华四位知青朋友的赞赏。</p><p class="ql-block"> 知青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执着地期盼着,期盼着55年、60年后的再次相聚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