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敦煌传媒

<h3>“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h3><h3>--习近平在2019年8月20日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的讲话</h3> <h3>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向红军西路军烈士纪念碑敬献了花圈【视频】</h3><h3>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h3> <h3>1959年生产出首批59式中型坦克,并完成了生产定型。坦克战斗全重36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440千米。配有1门100毫米线膛炮,1挺Q0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h3> <h3>红西路军纪念树🌲</h3> <h3>“血战高台”英雄群雕由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设计创作,整体采用立体旋转雕刻,巨柱结构,人物面向四周,从每一个侧面看都是一幅激烈的战斗场景,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红西路军血战高台的悲壮历史。</h3> <h3>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h3> <h3>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始建于1954年,四周松柏常青,墓中掩埋着血战高台英勇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将士的忠骨,是红西路军悲壮征程的历史见证</h3> <h3>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h3> <h3>前言:</h3><h3>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第十军、九军、五军等共两万一千八百余人,奉中革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由于形势的变化,宁夏战役计划中止。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军。西路军广大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命令,先后转战古浪、永昌、山丹、甘州临泽、高台、肃南、安西等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连续奋战半年之久,歼敌二万五千余人,对配合河东红军战略行动,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大漠雪山,留下了英雄们的铿锵足迹;硝烟热血,铸就了先烈们的巍峨雕像。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指战员们顾全大局、服从命令,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艰苦奋斗、顽强不屈的崇高精神,谱写了一曲震古烁今、感天动地的英雄篇章。</h3> <h3>第一单元</h3><h3>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h3><h3>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适时制定了以“向北发展、夺取宁夏”为战略目标的《十月份作战纲领》。下旬,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九军、五军以及总部直属部队在甘肃靖远陆续西渡黄河,准备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后因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及共产国际改变援助地点等因素,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渡河部队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组成西路军,向河西走廊进发。</h3> <h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h3> <h3>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暨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前后黄河东西军事态势略图</h3> <h3>“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向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古浪来敌,大部向凉州、永昌前进;同时以一部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并可以一部在民勤活动,迷惑敌人,使敌疑我西路军有由民勤经定远营配合陕甘主力企图。”“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置于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h3><h3>--1936年11月19日,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对西路军行动的部暑》摘录</h3> <h3>西路军西进行动图</h3> <h3>西路军在高台部署及敌军情况图</h3> <h3>高台战役</h3> <h3>高台战役视频模拟影像</h3> <h3>第四单元</h3><h3>石窝分兵西行支队进入新疆</h3><h3>西路军余部进入祁连山后,仅剩3000余人,西征行动失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石窝山召开会议,决定将余部分为三个支队,分散游击。王树声支队数十人摆脱敌人追击返回陕北。张荣支队被敌人打散,部分牺性,部分被俘。李先念支队穿越祁连山,经九死生400人在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接应下进入新疆</h3> <h3>西路军西行祁连山行军图</h3> <h3>第五单元</h3><h3>全力营救保存革命火种</h3><h3>党中央对西路军安危极为关怀,运用一切手段全力营救。在西路军西进过程中不断给予指示,利用西安事变后的有利形势进行政治上、外交上的努力,争取“二马”停止攻击;组建援西军救援;利用统战关系营救被俘和失散人员;通过共产国际派陈云、滕代远进入新疆接应。广大人民群众也开展广泛的营救活动先后有400多名西路军将士回到党的怀抱</h3> <h3>党中央在政治上、外交上对西路军的营救</h3> <h3>“你们任务应在永昌、甘州、凉州、民勤地区创立巩固的根据地,以一部向古浪、土门方向活动,在有利条件下消灭由古浪来敌,大部向凉州、永昌前进;同时以一部夺取甘州、肃州至安西一带地区;并可以一部在民勤活动,迷惑敌人,使敌疑我西路军有由民勤经定远营配合陕甘主力企图。”“你方须在甘州以东建立根据地,决不可将主力位置于甘州以西,更不能有到新疆去的表示。”</h3><h3>--1936年11月19日,林育英、朱德、张国焘、周恩来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对西路军行动的部暑》摘录</h3> <h3>1936年12月27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和博古:“……我军极需得一人口稠密、物质丰富之地域,以便扩大补充,准备抗日。第一步驻地应要求汉中,永久驻地要求兰州、凉州、宁夏、陕北,二马调开,防地归我们”</h3><h3>1937年1月21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和博古:“西路军在高台、临泽一带不能立足,西进有穷十八站,二马,步骑又向西培击,七日晨攻破高台,董振堂同志牺牲,五军损失两个团。他们从本日起转向东进,望速商于学忠,准备派一部策应,并与交涉红军离开河西抗日,勿加于涉</h3> <h3>第六单元</h3><h3>忠心耿耿西路军将士铁骨铮铮</h3><h3>西路军失败了。但西路军广大指战员,或在战场上拼杀,或在铁窗下苦斗,或身受苦役,或流落民间,或突围西进,或只身东返,无不保持着坚信胜利的信念,凛然不屈的气节,昂扬奋斗的精神,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所特有的崇高品德与优秀品质。</h3> <h3>中国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h3> <h3>第七单元</h3><h3>光照千秋西路军精神永戴史册</h3><h3>昔日战旗猎猎,今朝地覆天翻。七十多年来,可以告慰先烈的是,在河西走廊这片西路军浴血战斗过的土地上,各族人民缅怀先辈功绩,继承先烈遗志,弘扬西路军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正在新的征途中不断创建着新的业绩</h3> <h3>西路军在十分艰难的西征作战中,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共歼敌25万余人,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巨大牺牲。军长董振堂、孙玉清,军政治委员陈海松,西路军供给部长郑」义斋、敌军工作部长曾日三、地方工作部长吴永康、军参谋长陈伯稚、李屏仁,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师长王海清、刘理运、李连祥、叶崇本、董俊彦、陈家柱、邵烈坤、熊厚发,师政治委员李德明、易汉文、朱金畅、杨朝礼、秦道贤、张文德等英勇牺牲。西路军广大指战员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永为后人所敬仰。</h3><h3>--《人民日报》2006年1月28日第二版在"永远的丰碑栏目"载文</h3> <h3>李卓然、徐向前和李先念同志过世后,按照遗嘱将骨灰撒向祁连山</h3> <h3>结束语</h3><h3>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h3><h3>--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年1月第2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