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23日,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行程是游玩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及察里津诺公园。<br> 乘地铁2号绿线可达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庄园很大,它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北区之间有地铁一站路的距离,我们是先乘至Коломенская站下车到北区,再徒步至南区;然后再乘2号绿线二站路至Царицыно站下,就可达察里津诺公园了。</h3> <h3> 路上看见各种不同车型的有轨电车,有两门、三门、还有六门的。莫斯科的地铁四通八达,我们外出游玩都是乘地铁,所以也只有眼观公交车的体验啦!</h3> 巨龙有轨电车! 一艘工业革命前期的蒸汽明轮船模型。 <h3> 大概走300米就可到达卡洛明斯科娅庄园的北区,这是我们进入庄园北区1号入口,很简单的入口哦!庄园是免费的!</h3><h3> 卡洛明斯科娅庄园也称科洛姆纳庄园,曾是莫斯科郊外的古村落,位于莫斯科河畔的科洛姆纳镇,关于这座庄园的历史资料,最早在14世纪(1339年)伊凡一世的遗书里被提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发展成莫斯科公国诸侯们最喜爱的乡村庄园。它的“黄金时代”是在17世纪中期,庄园里修建了一座有270多个房间,3000多个窗户的木质宫殿,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历史奇迹”,但是,在1703年首都转移到圣彼得堡后,此处失去了皇家住所的地位。根据凯瑟琳二世的命令,于1768年拆除了宫殿,原先的那座美丽绝伦的木结构宫殿也就不复存在。直到2010年,在庄园的南区复原重建了这座木质宫殿!</h3><h3></h3> <h3> 史密斯的院子</h3><div> 入园后,沿着宽宽的大道一直往前行不久,就看见一所院子,这是在2010年按照原始房屋进行的重建,院内有两幢民居,一个铁匠铺和一个谷仓,展现了二十世纪初铁匠的日常生活。</div><h3></h3> <h3> 史密斯的院子的斜对面这座色彩艳丽的建筑是建于1920年代的,原是一个富裕农民家庭的庄园。</h3> <h3> 庄园内到处都被绿色所覆盖,绿草如茵,绿树成林,风景优美,是一片宁静和自然的地方。<br></h3> <h3> 有没有感觉像是田园风光呀!</h3> <h3> 庄园真的很大很大,一定要看着导航走,不然很容易迷失方向的!</h3> <h3> 这条小路上设有咖啡馆以及买旅游纪念品的店铺,我们去的太早,店铺都还没有开始营业呢!</h3> <h3> 每家店铺的小屋结构和色彩都是一样的,但是店门前的装饰都是不尽相同,每家都用不同的鲜花装饰,让人赏心悦目!</h3> <h3> 我们沿着这条小路走到尽头,再往北走,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就可看见宫殿凉亭建筑了!</h3> <h3> 宫殿凉亭建筑</h3><div><h3> 浅黄色宫殿凉亭面向莫斯科河的带有四个柱廊,宽阔的楼梯两边有两个母狮雕塑,这是唯一一座幸存于亚历山大一世皇帝宫殿的建筑,始建于1825年。</h3><h3> 亚历山大一世童年时代喜欢与祖母叶卡捷琳娜一起住在庄园内;但是当他登基时,宫殿就破旧了, 最终在1812年被法国人摧毁。然后亚历山大一世决定在庄园内建造一座新宫殿。但是亚历山大一世突然神秘死亡,他没能看见竣工的宫殿。 下一个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喜欢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宫殿很快就破败,后来尼古拉一世在此建立了莫斯科军事学校医务室,庄园的医生就居住在幸存的宫殿中。据说如今这里有时会有展览和音乐会。</h3></div><h3></h3> <h3> 耶稣升天教堂</h3><h3> 莫斯科河边上的一个高坡上,是现存最早的建筑是极具特色的耶稣升天教堂,该建筑由白石建成,在1532年为了庆祝伊凡四世沙皇王子的诞生修建了这个教堂 。教堂下部是砖石结构,上面是火箭形的木屋顶,作为第一个帐篷形状的石头教堂,不按照教规的“白柱”标志着从传统拜占庭式建筑的惊人突破。 </h3><h3></h3> <h3> 明朗的天空,洁白的耶稣升天大教堂在阳光下显得圣洁、虔诚。教堂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也是卡洛明斯科娅庄园的明珠。</h3> <h3> 站在耶稣升天大教堂处往东遥望,只见巨大的草坪斜坡向莫斯科河岸延伸,一条宽阔的莫斯科河展现在眼前,远处的莫斯科城也尽收眼底,真是风光无限,景色如画!游客还可以乘快艇畅游风光秀美的莫斯科河。<br></h3> <h3> 耶稣升天大教堂的北面也是景色怡人!这里没有都市的浮华与喧嚣,这里充满着宁静与悠闲,闲步于庄园内,吹着莫斯科河畔的风,沐浴着太阳,欣赏着美丽的风光,真的惬意舒心!对于想在喧嚣都市中找到安静的人们来说,去卡洛明斯科娅庄园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br></h3> <h3> 左面的建筑是一座水塔,在17世纪70年代,为了给此处的宫殿供水,建造了这座水塔。 现在水塔被列入“沙皇庭院的供水系统”展览会。</h3><div><h3> 当中的建筑是圣乔治胜利钟楼教堂,建于十六世纪。根据传说,在十四世纪,在这个地方有一座木制教堂,以纪念获胜的圣乔治和库里科沃战役。</h3><h3> 右面的建筑是圣乔治胜利教堂食堂,始建于在十七世纪,原先也是一座木制餐厅,后来改建于十九世纪中叶。</h3></div><h3></h3> <h3> 前门建筑群 </h3><h3> 前门建筑群,建于1672年~1673年,这是当年沙皇及受邀的贵宾进入庄园的主要入口。右面的建筑用来在沙皇的庄园里举行家庭聚会的。南面的建筑是守卫庄园的指挥官住的地方。</h3><div> 现在是庄园的游客信息中心。 </div><h3></h3> <h3> 大门是钟楼,有一条宽阔的车道和一条较小的通道。此门也有称之为“红门”。穿过前门后一直走就看见一座有白色的教堂——喀山圣母像教堂。</h3> <h3> 喀山圣母像教堂</h3><div> 17世纪30年代,米哈伊尔 · 费奥多罗维奇统治时期,在此庄园里建造了一座木制的喀山圣母像教堂。1651年,木质教堂被一座砖头教堂所取代,这座教堂一直保存至今。这座教堂曾是一座皇家家族教堂,其喀山圣母像是俄罗斯最受尊敬的圣像。根据许多罗曼诺夫王朝的俄国沙皇的信仰,他们在喀山圣母像的保护下登上了王位。随着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皇宫迁移到圣彼得堡,此教堂成为科洛姆纳教区教堂。<br></div><h3></h3> <h3> 救世主大门建于17世纪70年代,与前门一样,大门也有一条宽阔的车道和一条较小的通道; 大门的名字以救世主圣像命名,救世主圣像位于拱门车道上。</h3> <h3> 彼得一世的小木屋</h3><div> 小木屋是彼得一世在莫斯科唯一幸存下来的房子。它建于遥远的1702年,原来建在俄罗斯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北德维纳河河口圣马克岛上,在建造堡垒和战舰的防御工事期间,彼得一世在这里住了两个月。在1934年,小木屋被迁移至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内。</div><h3></h3> 彼得一世的纪念像<div> 小木屋前屹立着高大的彼得一世的纪念像,此像于1998年安置在这的。 </div> 庄园内到处都是大面积的绿色草坪和树林!一些小道路面都是沙土,坑坑洼洼的,真的给人一种原始田园风情! <h3> 徒步从北区前往南区,走过一座比较高的小山坡,山坡上设有木制台阶,这是从山坡下来后拍的!</h3> <h3> 先驱圣约翰斩首教堂</h3><h3> 离小山坡不远处,有一座高大的白色教堂(先驱圣约翰斩首教堂)隐蔽在参天古树中,教堂周围有许多看似很古老而废弃的坟墓,这里可谓游客罕至,除了我们几个外,便只有两三个外国人了,非常非常的安静。虽然教堂位于庄园的高处、这一天阳光又非常的充足,但在这个远离沙皇庭院的地方给人一片阴森的感觉。我在教堂侧面走了一圈,觉得这里四周山林让人觉得如同隐世。</h3><h3> 先驱圣约翰斩首教堂建于十六世纪中叶,根据宫廷传统,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位沙皇,在先驱圣约翰被斩首的那天来到这座教堂进行晚祷和弥撒。在2008年~2009年,政府对教堂进行了全面的修缮。</h3> <h3> 先驱圣约翰斩首教堂外,有一大片苹果园。苹果园重塑了沙皇的17世纪花园,覆盖了教堂西边山坡的大片区域。</h3> <h3> 在苹果园边的小路,可从高处欣赏莫斯科河和城市那如诗如画的壮丽景致,自然之美让人心生愉悦。<br></h3> <h3> 苹果园内有一木制的十字架,上面还摆放着几只新鲜的苹果,十分显眼。十字架看上去非常古老,两边都刻有铭文,但是看不懂! </h3><h3> 苹果园内的苹果可以任意采摘,所以有一些当地百姓在采摘已成熟的苹果,这里苹果个头不大,卖相也不是很好,但是绝对是绿色食品呀!</h3><h3> 从这走到南边的景点大概还有600多米的路程!值得一提的是游客从北区到南区是可以乘观光车的!</h3><h3></h3> <h3> 这里就是南区的景点,于2008年~2010年根据历史原图复制建造的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木制宫殿,再现了17世纪的原始建筑风貌!宫殿有五层,共五栋建筑,宛如童话世界!<br></h3><div> 在宫殿底层还设有小餐馆和咖啡馆。<br></div><h3></h3> <h3> 宫殿四周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环境优美!</h3> <h3> 美丽、独特的建筑,让人过目难忘!游客需付费即可参观宫殿内部及登上屋顶的观景台。</h3> <h3> 这里的一切干净而整洁,有美丽的花园及茂密的树林,优美而宁静,这里也是当地人及游客十分喜爱的休闲游玩之地! </h3><h3></h3> <h3> 察里津诺公园</h3><h3> 这是公园的西面大门,此公园也是免费的!察里津诺公园里有著名的宫廷建筑群,属于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建筑。</h3><h3> 察里津诺公园始建于16世纪后期,当时是一座贵族庄园。1775年,庄园被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买走,并改为现在的名称,意为沙皇庄园。1776年女皇下令修建庄园,由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后来由于女皇对修建的皇宫不满,这座宫殿被拆除并按照另一名建筑师卡扎科夫的设计进行了重建,但察里津诺的宫殿和花园建设还没有完成,叶卡捷琳娜二世就死了,皇室除了她,并没有别的人重视这里,因此,察里津诺很快荒废衰败了。</h3><div> 从1860年开始,在这里建起了很多别墅,许多著名作家曾在这里度假休养。此外,还有柴可夫斯基夫以及其他著名的从事文化与科学的人都曾在这里小住。<br></div><div> 1927年,在察里津诺的建筑里,安置了不同的博物馆,1993年,察里津诺成为自然保护区博物馆。<br> 2004年开始,莫斯科市政府积极复原察里津诺皇家庄园。现在,这里是一个大型公园,内有历史和建筑博物馆以及大规模的皇家园林,是莫斯科及其周边的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br></div><h3></h3> <h3> 一进入公园,就看见宽阔的场地、满眼的绿色、娇艳的花和悠闲的人们!</h3> <h3> 沿着宽阔的阶梯而下,就可来到音乐喷泉!</h3> <h3> 音乐喷泉</h3><h3> 音乐喷泉旁有很多长椅,人们可以坐下来边休息边观看喷泉。</h3><h3></h3> <h3> 桥下湖水碧波荡漾,有很多的野鸭在湖中嬉戏,吸引了游客驻足观望! </h3> <h3> 察里津诺公园里的建筑全部用红砖砌成,并镶有白色石刻的观赏性装饰图案,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h3><h3> 这是美丽的图案花桥,穿过此桥就可到达博物馆区了!</h3><h3></h3> <h3> 图案花桥上是拍婚纱照的好地方!</h3> <h3> 图案花桥建于1776年~1778年,是察里津诺建筑群中为数不多的早期建筑之一,几乎完整的保存到现在。桥的名字的由来与其奇异的装饰有关。两座塔楼之间坚固的拱门让人想起中世纪城堡的入口。</h3> <h3> 大皇宫</h3><h3> 由建筑师卡扎科夫于1786年~1796年,在巴热诺夫拆除的建筑物上建造,后来荒废了。在2005年~2007年期间,重新恢复修建了建筑物,目前,宫殿用于展览和音乐会。</h3> <h3> 左面的建筑是面包屋(厨房)。</h3><h3> 面包屋始建于1784年~1785年,当时由建筑师巴热诺夫设计建造中,由于女皇对修建的皇宫不满,在1786年改由建筑师卡扎科夫设计建造,后来此建筑在1788年才建设完工。据说是在19世纪因它的外表装饰特点被命名为“面包屋”。</h3> <h3> 又见在图案花桥处拍婚照的这对新人!他们这是在奔向幸福的明天!祝福他们!</h3> <h3> 大皇宫前面的废墟是御前侍女楼的遗址,卡扎科夫在1795年建造大皇宫的前院时拆除了此建筑,这是巴热诺夫建筑群中未被保留下的建筑。</h3><h3> 左面的正在修缮的教堂是圣母圣象赐予生命源泉教堂,始建于1722年,是察里津建筑群中最古老的的建筑。 </h3><h3></h3> <h3> 右面的建筑的名称是第一骑兵楼,左面的建筑名称是第二骑兵楼,也是巴热诺夫所说的“教堂护城河上的两座房子” ,建于1784年~1785年间,据说可能是为了给朝臣用的。</h3><div><h3> 第一骑兵楼是现有建筑中最小的一个。</h3><h3> 第二骑兵楼是一个八角型的建筑。 </h3></div><h3></h3> <h3> 连接皇宫和面包屋的门廊,由巴热诺夫于1784年~1785年设计建造的。最人注目的是在中心位置的两层门廊,它们之间的顶上有一个“带刺”的拱型门,类似荆棘的冠冕,非常的独特!</h3> <h3> 两位建筑师卡巴热诺夫和卡扎科夫纪念碑。</h3> <h3> 进入博物馆区的另一入口,整个察里津诺公园也是非常之大,时间有限的我们也只能游玩主要的一部分,我们是从这再往东走,从公园的8号门出园,就此结束了一天愉悦的旅程。 </h3><h3> 虽然这两座曾经的皇家庄园辉煌年代已经过去,但它给莫斯科人民留下了美丽独特的自然风景与众多古建筑完美交融的郊外休闲场所,也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美好记忆,非常值得一游! </h3> <h3> 8月24号,这是我们在莫斯科游玩的最后一天啦!明天我们将去美丽的圣彼得堡!</h3><div> 虽然我们前几日已乘过地铁,都是匆匆而过,还未仔细欣赏,还有一些经典的地铁站还未去,所以这天的行程是专门去游览具有“地下艺术宫殿”美称的莫斯科地铁站。 </div><div> 莫斯科地铁站每个车站都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建筑造型各异,各有其独特风格,而且多用五颜六色的大理石、陶瓷、马赛克及五彩玻璃镶嵌出各种浮雕、雕刻和壁画,照明灯也十分别致。每个车站都有一个主题,例如以名人、历史、政治事件以及人民生活等。同时它奢华的装饰传递的是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让人们在候车的时既有艺术上的享受,又能从精神中获益。</div><h3></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莫斯科地铁的都很深,有一次乘自动扶梯乘了2分多钟(忘了是乘哪个地铁站了),每个扶梯下面都有大妈守候,以防意外发生可采取措施。</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地铁之间的换乘也需要走很多的路,而且还要走楼梯。每个站台都很宽阔,站台内的通风设施非常的好,不闷、不热,也没有怪味!</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莫斯科地铁票价是55卢布/次,现已没有20次、30次或60次的优惠票价了!换乘免费,进站刷票,出站不用刷票。</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我们乘地铁时从未看见上车抢座位或争先恐后的现象,人们都是有条不紊的上下车,此外地铁车厢里除了广播员报站的声音和地铁开动时的隆隆声以外,绝无人大声喧哗。</h3> 2号线(绿线)马雅可夫斯基站(Маяковская)<div> 1938年开通,属新古典主义风格,深度 33米,曾在1938年纽约国际展上获得设计金奖。它不仅是莫斯科最美车站之一,对俄罗斯人民来说,它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二战时,这个站被用作防空洞,它保护了五万人的生命!</div><div> 站台大厅两侧的大理石拱门都镶着闪闪发光的不锈钢,穹顶上是一盏盏围成圆形的照明灯,顶上镶嵌着苏联著名画家亚历山大·德内卡(Aleksandr Deineka)的马赛克壁画,共有31幅。一个接一个的拱门使人产生空间上的迷幻感!站名是为了纪念苏联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div> 这是乘2号线在白俄罗斯站(Белорусскaя)去换乘5号线时,在通道上的雕塑,大概是游击队员吧! 5号线(棕色线)白俄罗斯站(Белорусскaя),1952年开通。<div> 站台天花板上设有12组用马赛克拼出的图案,大多是人民生活、工作和战斗的情景。</div> 5号线新庄站(Новослободская),1952年开通。<div> 这里有32块熠熠生辉的彩色玻璃壁画,让人联想到教堂里的玻璃花窗。玻璃上都是各种梦幻般的花朵、植物、星星以及小徽章。其中有六块玻璃上有描绘了建筑师、地理学家、农学家、工程师、艺术家和音乐家的生活。</div> 这些美丽的彩色玻璃画都是拉脱维亚艺术家设计的,制作这些玻璃画用的玻璃,原本准备用于建造教堂的。<br> 在站台的一端有一大型的《世界和平》马赛克壁画。 5号线和平大道站(Проспект Мира),1952年开通。<div> 站台拱门立柱上端呈喇叭状,中间是精致的陶瓷浮雕,下端是白色大理石。</div> 中间的陶瓷浮雕描绘了着人们植树、丰收以及和谐生活的场面。 5号线共青团站(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1952年开通。<div> 共青团站是最漂亮的地铁站了,一派巴洛克风格,68根八角形大理石柱面、亮黄色的拱顶、典雅的枝形吊灯,精美的马赛克镶嵌画,宛如奢华的地下宫殿。它给人一种不可与之比拟的宏伟感。</div><div> 站内有八个大型天花板马赛克嵌画,据介绍它描绘了著名将领,包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亚历山大·苏沃罗夫、米哈伊尔 · 库图佐夫、米哈伊洛维奇·波扎尔斯基、德米特里·顿斯科伊等。它的设计主题是展示爱国史,激发人们对国家未来美好的向往。</div> 站台尽头是列宁的半身像,位于一座装饰着镀金花卉图案和苏联盾徽的拱门下。 在每一幅马赛克之间,还有更多的镀金镶嵌图案,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武器和盔甲。<br> 3号线(蓝线)发电厂站(Электрозаводская),1944年开通。<div> 发电厂站的天花板使用了大量电灯泡作为装饰,两侧的大理石浮雕都是人民劳动的场面。<br></div> 5号线塔干卡站(Таганская),1950开通 。<br> 塔干卡站从1950年到1958年,曾是莫斯科地铁最深的车站。<div> 站台顶上有12盏镀金吊灯,吊灯中心下端的是一蓝色的 Maiolica(锡釉陶器),非常的漂亮!两面都是以伟大二战胜利为主题,用陶瓷制作的美丽浮雕,件件都是令人称赞的艺术品。 </div> 每个浮雕上除了各种美丽的花卉外,都有不同的人物的陶瓷头像,每一个代表一个群体,有士兵、水手、飞行员、骑兵等,另外还有军队的徽章标志,下面还有铭文,意为:光荣的英雄士兵等等。 5号线基辅站(Киевская),1954年开通。基辅地铁站有三根地铁线(3号线、4号线、5号线)在此交汇,而且三个站名同名。<div> 一进入站台,一扇扇金色拱门、一盏盏精细的吊灯及一幅幅巨大的马赛克镶嵌壁画跃入眼帘,古典而华丽,就如进入了美丽的宫殿。</div><div> 金色的镂空石膏画框内镶嵌着马赛克壁画,每一幅都有它的故事,它们在静静的讲述着乌克兰的发展历史!</div> 华丽、繁琐、精致的画框内表现的是1709年的波尔塔瓦战役。俄国彼得大帝的军队与瑞典军队于1709年所发生的一场战争,是大北方战争中最著名的战役。俄军的决定性胜利终止了瑞典成为欧洲列强的时代。 在车站尽头有一幅列宁的马赛克像,下面还刻有一段列宁对苏联民族政策的论述。<br> 3号线基辅站(Киевская),1953年开通。 <div> 站台白色拱顶与白色大理石立柱交接处,采用图案复杂的彩色陶瓷浮雕相连,装饰简单的古典式吊灯的灯罩采用的是水晶玻璃,这里的一切给人一种雅致但不失华丽的视觉感官!</div><div> 站内装饰有24幅油画壁画,配以繁复精致的白色石膏画框,处处展现出乌克兰民俗风貌及各种职业人民的幸福生活。</div> 地铁的通风口也装饰如此精致! 站台的一端有一《基辅的节日》大型油画,展示了俄罗斯人民与乌克兰人民普天同庆的欢乐场面。 展示乌克兰人民的幸福生活。 4号线阿尔巴特站(Арбатская),1953年开通。<div> 此站在设计时它既是地铁站,又可做防空洞,所以它具有250米长的站台,是莫斯科第二长站台,深度有41米。</div><div> 高高的拱形顶与众不同,是椭圆形的。拱形天花板上精心装饰着花卉浮雕和枝形吊灯,加上在饰带线条装饰下显的更加优美、典雅。</div> <div> 3号线革命广场站 (Площадь),1938年开通。<br></div><div> 革命广场站以众多的雕像而闻名,站内其余装饰较为简单,雕塑是以十月革命胜利和苏联红军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div> <div> 设计师在每个拱门门廊入口都设置了一对近两人高的铜像,共72尊,全部的雕像共有20种不同的人物造型,个个栩栩如生,包括工人、农民、学生、战士、运动员等,每个人都保持半蹲的姿态。<br></div> 我们花了五小时欣赏了莫斯科几个常被游客打卡的地铁站,特有感触。虽然地铁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却没有喧嚣与嘈杂,也没有笼络人心的商业广告;目光所及之处,只有那些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精致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雕塑,设计师们用艺术手法将历史、生活、社会百态在地下几十米处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它就像是一幅富丽堂皇的历史画卷!<div> 当坐在地铁车厢中,穿梭过一个又一个站台,仿佛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你会赞叹俄罗斯民族的伟大,他们将众多的地铁站建成了一座座的艺术殿堂,成为了世界上公认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同时也感叹莫斯科人民的素养,他们珍惜和爱护这些已有半个多世纪的车站,使这些闻名于世的“地下艺术宫殿”至今风华依旧。 </div> 欣赏完地铁站,我们一路闲逛,路上看到美美的带洋葱头的美丽建筑,还是忍不住拍一下啊! 美丽整洁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 马克思纪念碑<div> 这是矗立在革命广场上的巨大的花岗岩马克思纪念碑,马克思就如站在讲台上演说,纪念碑建于1961年。在雕像下面是共产党宣言——所有国家的无产者联合起来。</div><div> 广场上有花园、有长椅,人们可以放松身心欣赏四周的美景。<br></div> <div> 维塔利喷泉(Fontan Vitali)<br></div><div> 马克思纪念碑后面就是著名的维塔利喷泉,也称彼得罗夫斯基喷泉,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喷泉之一,1835年由俄罗斯著名雕塑家维塔利设计建造。</div><div> 维塔利喷泉泉水从顶部碗状雕塑喷涌而下,而下面的雕塑则是由四个天使般的儿童组成,他们分别代表“音乐”、“诗歌”、“喜剧”和“悲剧”。 <br></div> 这条宽阔的马路左右两边分别是剧院广场和革命广场。这座位于革命广场旁黄色的建筑是个历史悠久的五星级酒店——莫斯科大都会酒店,建于1903年。在十月革命时期,这里曾是召开革命议会的场所,列宁经常在这里发表演说,也经常会有国内外的政界要人住在这里。 站在革命广场上拍摄的莫斯科大剧院。大剧院所在的位置周围现称为剧院广场。在广场附近聚集多家剧院,有马利剧院(右面)、俄罗斯青年剧院和莫斯科国际剧院(左面)等。 位于剧院广场旁一座黄色建筑,是成立于1806年的马利剧院。在19世纪,马利剧院被认为是俄罗斯世纪最重要的戏剧剧院。 莫斯科大剧院(又称大彼得罗夫大剧院)<div> 莫斯科大剧院离红场很近,始建于1776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剧院。它在建成后的4年后,因迁址到一所位于彼得罗夫大街的新建的石造剧院内,所以也被称作彼得罗夫剧院。由于剧院于1805年遭火灾被焚毁,1824年,建筑师博韦在石造剧院的原址修建了新剧院, 1825年1月建成,人又称大彼得罗夫大剧院。不幸的是大剧院在1853年再次遭受火灾,经过1855年到1856年的修复,剧院改建一新,成为欧洲当时最大的剧院之一,并一直保存至今。</div><div> 莫斯科大剧院是莫斯科有名的芭蕾舞与歌剧剧院,作为莫斯科的地标性建筑,它也经历过数次大的翻修。俄罗斯政府从2005年开始对大剧院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在经历过持续六年耗资七亿美元的翻修后再重新开放。 </div> <div> 大剧院外观古朴,设计简单又不失庄重典雅,淡黄色的古典主义建筑显得宁静悠远。宽阔的台阶上竖着8根古希腊爱奥尼亚式的圆柱,圆柱上方的门廊顶上是太阳神阿波罗驾驭着4匹骏马站在青铜战车的的雕塑,气势磅礴,神圣威严。<br> 上、下方两面三角形的墙上,分别刻有双头鹰、狮子以及古希腊神化天使抚琴的浮雕,风格朴素典雅!<br></div> 大剧院前的喷泉永远是人们喜欢拍照的好地方。在莫斯科的这几天经常看见拍婚纱照的新人,看,这位美丽新娘的笑容是多么的灿烂啊! 我们闲逛至Kamergersky pereulok步行街,这里到处是咖啡馆和餐厅,非常的热闹,有很多的街头艺人在这里表演。<div> 这几位青年在街道上快乐的舞动,不知他们在表达着什么! </div> 大街上还有很多装扮成各种超可爱动物的人,跟游客拍照,这当然是要付费的哦! 好,到此为止,我们结束了7天莫斯科的美好旅程,明天将开启新的旅程——圣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