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美秀美术馆位于日本琵琶湖附近贺滋县的深山,是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得意之作。这座建筑建成于1997年,造价250亿日元,获得瑞士国际构造工学会颁发的2002年优秀构造奖。美秀美术馆的最特别之处在于,整个建筑的80%隐藏于地下,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p> <p> 来到京都,先去了琵琶湖,回头匆匆赶回京都车站,乘坐JR琵琶湖方向的石山站,发现去美秀美术馆的最后一班大巴已经没有了。遗憾之余,狠心叫了出租车前往目的地。</p> <p> 从石山车站出发,大约十分钟后进入山区。车在狭窄、蜿蜒的山路上行走,山路两边,草丰林茂,寂静无人,偶尔与迎面而来的车子小心翼翼地擦肩而过。</p> <p> 大约半小时后,车子到达一片开阔场地。一座弧形的建筑便是美秀美术馆的服务中心。这种白墙灰瓦的色彩,让我想起了苏州博物馆。游客很少,车位上停着七八辆汽车,四周悄然,只有丛林中传来虫鸣鸟啾的声音。</p> <p> 进入端庄的大门,沿着柏油路向前,一路绿树掩映,樱树垂影,如果是樱花季该是怎样一种景象?</p> <h3> 百来米后,一个山洞赫然出现,洞内由不锈钢覆盖,像通往未来世界的时光隧道,橘黄色的灯散发柔和光芒,没有多余装饰。</h3> <h3> 洞内行至转弯处,发现有微光透入。这就是贝大师当初的设计构思——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span></h3> <h3> 从洞口出来,视野突然变的开阔,一座斜拉桥铺设在山谷之上,将山洞与远处的美术馆连接起来。</h3> <p> 贝聿铭先生在获奖时曾说:很多人都想过在这里建设美术馆,但是不可能,因为这里是受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区。但是经过努力,在不破坏自然前提下建设美术馆,这个隧道和吊桥就成为关键。</p> <h3> 从<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隧道口斜拉吊桥,到美术馆的俯瞰图(网图)</span></h3> <h3> 远方的美术馆,建在一座山头上,与群峰的曲线相连,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个波浪,和自然之间保持着应有的和谐。走近美术馆,犹如进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中,同时又感受到东方艺术精神与日本现代建筑技术的精湛结合。</h3> <h3> 入口处的大门采用日式建筑传统的移门设计,但贝式风格的几何图形和玻璃材质已卓然可见。</h3> <h3> 美术馆已经开放二十余年,但看不出有什么陈旧之处。而且<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展示间没有空调,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span></h3> <p> 进入大厅最夺人眼球的就是这棵松树。中国园林中的框景法、借景法被贝先生用得炉火纯青,以至于这棵长在厅外的松树,被我们当成了美术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展品。</p> <p> 墙壁上镶嵌很多落地窗,窗外白色建筑若隐若现,与山谷中的绿树相映成趣,融为一体</p> <h3> 展厅内随处可见贝式风格的几何图案,最常见三角形、菱形、四边形,<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我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室内与地面采用了蜜色的石灰岩,据说这与卢浮宫前庭使用的材料是一样的。</h3> <h3> 和大型博物馆不同,这边的展品不是很多,但井然有序。</h3> <h3> 不断进步的陶瓷制品。</h3> <h3> 古埃及雕塑。</h3> <h3> 亚洲文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地下一层的地面镶嵌了一幅三世纪希腊出土的马赛克画。</h3> <h3> 匆匆浏览完,已到了黄昏。最后一班大巴,把包括我们在内的大约四十几个人,准时在5:14分接到了车上。</h3> <h3>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多像这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