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古巴—似曾相识的浪漫的国度

卫新

<h1>古巴的历史要从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说起。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中发现了古巴。 </h1><h1>古巴是美洲加勒比国家,安德列斯群岛最大的岛国。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的的中间,距南北美洲距离相等,是一个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岛国</h1> <h1>1511年西班牙人在古巴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h1> <h1>北京大学历史系的董经胜教授,拉美问题研究专家。董老师是我们此行的历史指导。</h1> <h1>这是翻译地接潘中原。是我们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孩子,留学西班牙,精通西班牙语、法语、英语。他的老板也是乌鲁木齐人,韩啸。做古巴和墨西哥的旅游服务。因为这次疫情,春节前潘中原回到乌鲁木齐,前几天联系第二次疫情封闭在家,给几个孩子上网课,教西班牙语。现在有眼光的家长也不少。小潘的介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有才能、有礼貌、勇于开拓。</h1> <h1>西班牙殖民者到古巴前百十年,生活着20万人的土著瓜亚贝依人、西波涅人和泰诺人,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烟草、可可等植物。殖民者来了之后,他们成为难民。后来因为传染病和杀戳都被消灭了。</h1> <h1>哥伦布一生四次出海,连接了欧洲和南美。带来了天主教,成为古巴文化的一部分。</h1> <h1>西班牙殖民者以古巴为根据地,1519年克尔特斯从古巴出发开始向墨西哥展开了征服,五十年时间西班牙人将触角伸向加勒比各个地区。</h1> <h1>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对英、法的战略优势,以及更好地解决资源掠夺,需要大的物资集散地和港口。确立哈瓦纳建城。我们去的时候是十一大假,哈瓦纳准备在11月份要为建城500周年庆典。</h1><h1>远处的雕像是古正总督的夫人伊莎贝拉(画面中远处的雕像)。有一个传说,总督去北美洲今天的佛罗里达开疆拓土,总是不回来,总督夫人每天站在最高处像港口外面的大海跳望着一边哭一边盼着总督归来。总督两年后客死异乡了,回不来了......又是动人的爱情故事!</h1> <h1>西班牙人来到古巴开始主要是西班牙北部巴斯克人、马德里、加泰罗尼亚的白人,南部西班牙刚刚结束的光荣革命,有阿拉伯人和摩尔血统的人是不能允许到殖民地统治区。但是随着当地土著人的日益消亡,他们便开始从非洲引人了黑人奴隶。有1300万黑人被掳到了拉丁美洲。</h1> <h1>这是哈瓦纳副总督府的柱子,据说每死一个黑人奴隶,就有一个小石籽嵌进了。多么辛酸的故事……</h1> <h1>1493年哥伦布从加那利群岛带来了甘蔗,由于岛上找不到黄金,开始种植甘蔗,并生产蔗糖。成为欧洲王室的蜜罐。十九世纪初古巴走向了蔗糖工业化生产的道路。这一时期大量的投资蔗糖业,殖民者也将古巴当成自己的家,古巴和多米尼加是加勒比最先有大学的国家。黑人成为产业工人,不仅在糖厂上班,还要为白人做更多的工作,还比欧洲人低人一等。</h1> <h1>这幅照片中心的位置就是西班牙殖民者上岸后建的城堡要塞。</h1> <h1>  哈瓦纳老城不去不知道,去了以后非常值得,哈瓦纳老城是仅次于巴黎的城市旅游胜地。喜欢历史建筑和风土人情的人可是有眼福了。</h1> <h1>1868年第一次独立战争爆发,涌现出了像何塞.马蒂、安东尼奥.马塞尔将军本土出生的革命领导人,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有白人、黑人和混血人种,就是木拉脱人。对于在西班牙殖民统治地区比如古巴、菲律宾等地在本地出生的欧洲白人,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克里奥尔,在一个叫克里奥尔的岛上,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融和出了新的语言,更重要的文化认同。他们是木拉脱人、黑人、白人共同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经过十年的残酷斗争,第一次古巴独立运动被镇压下去了。</h1> <h1>为了纪念古巴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统治的菏塞.马蒂革命纪念碑。</h1> <h1>1895年古巴爆发了第二次独立运动,比第一次更加声势浩大,西班牙首相派出精明能干的古巴总督韦勒采用了集中营的制度。将数十万古巴人赶进集中营,饮食,医疗卫生条件极差,造成成千上万人死去。使韦勒有了“古巴屠夫”的称号。</h1> <h1>美国人早就对古巴有想法,古巴与佛罗里达州一衣带水,又是南北美洲的战略要地。西班牙殖民者对人民的残酷统治,美国人在等一个时机,1898年2月15日美国战列舰缅因号在哈瓦纳港(就是这个港口)进行“友好访问”(其实是示威),突然发生了大爆炸,造成266名船员死亡的事件。美西战争在菲律宾和古巴等地爆发。战争的结局是近四百年的西班牙殖民统治结束,古巴人民赢来了自己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机会。</h1> <h1>  美国人占据了古巴革命的果实,“普拉特修正案”古巴政府同意合众国政府行使干涉的权利。为了古巴的防务,1903年美国租借了古巴关塔那摩为海军基地。美国人许诺,1902年给古巴的打了引号的自由,古巴共和国成立了。允许美国生产经营,古巴在经济上依附于美国。哈瓦纳港外的海滨大道就是美国人前二十年留下的。</h1> <h1>  这个像白宫一样的地标性建筑都是当时美国人留下。</h1> <h1>  哈瓦纳城区</h1> <h1>  奥巴马时期,美古关系松动,奥巴马2016年三月访问哈瓦纳,当地政府要将古城粉刷一下,喜欢摄影的朋友着急了,想要在奥巴马去之前到哈瓦纳古城。共实只是在奥巴马经过的地方面子工程一下,老城还是老城。</h1> <h1>这是真正的老城风貌,1982年哈瓦那老城被列为世界遗产。</h1> <h1>这是从哈瓦那到圣地亚戈横穿古巴东西的1号高速公路,是美国殖民者修建,到现在已经六十多年了,还是完好无损,成为世界上老爷车竞赛的最佳公路车道。同时也是世界上自行车爱好者的天堂。我等了好一会才有一辆大车出现。</h1> <h1>哈瓦那城区老爷车是城市一道风景线。当时美国今天有了什么新的奢侈的新玩意,明天一定出现在哈瓦纳,拉美第一台收音机和第一台电视机都在古巴,美国人把哈瓦那当成自家的后花园。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随着美国人的离开,这些带不走的时髦豪车居然让古巴人开了六十年,从更换发动机,配件等等形成了一个产业,配合着这些年略有松动的旅游经济。游走在哈瓦纳老城,这些年久失修的老建筑、真正的老爷车让你有恍若时光倒流的感觉。</h1> <h1>卡斯特罗(1926–2016)父亲是西班牙军人,在古巴靠种植甘蔗成为庄园主。卡斯特罗本人是混血人种。1945年考入哈瓦那大学习法律,1950年获法学博士。</h1> <h1>1953年7月26日卡斯特特罗带领134位爱国青年攻打圣地亚哥蒙卡达兵营,失败后他和小他五岁的弟弟劳尔.卡斯特罗一起被俘。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就是著名的《历史将判我无罪》。1955年政府特赦他得以出狱,到墨西哥去准备武装暴动,就是那条著名的小游艇,这个时候在这条船上切.格瓦拉以医生身份背着小药箱也加入了革命队伍。80多人上岸,遇到政府军埋伏,12个人活了下来。两年半古巴革命胜利,政权建立。</h1><h1>我们去古巴革命博物馆,这就是攻打兵营的绘图和那条船的图片板。在古巴的地位相当于嘉兴南湖的中共一大会址的那条船。</h1> <h1>卡斯特罗和他的战友</h1> <h1>独立广场卡米略将军,文字内容是“菲德尔干的好”</h1> <h1>为迎接哈瓦纳建城500周年博物馆在整修,卡斯特罗在人民的心中有崇高的位置。</h1> <h1>关于切.格瓦拉的故事。切.格瓦拉1928年五月出生在阿根廷的罗萨里奥,有一个足球俱乐部叫罗萨里奥中央队。父母分别是西班牙和爱尔兰裔。父辈在阿根廷生活了12代,母亲一支在阿根廷也生活了7代人了。两边祖上都是当过总督的名门贵族。1951年格瓦拉在大学学医,在好友药剂师的建议下休学一年,骑摩托车沿着安第斯山脉穿越整个南美洲,经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最后到委内瑞拉。在中途摩托车坏了,他在秘鲁的一家麻风病村庄当了几个月的义工。在这期间他真正了解了南美洲的贫困,他的国际主义思想也在此次旅行中渐渐形成。</h1> <h1>格瓦拉在离家八个月后完成这次旅行的日记中写道“在重新踏上阿根廷这块土地时,我己不在是我”。1953年大学医学专业毕业,他又重新踏上了危地马拉从事他的革命事业。得到了“切”的称号,“Che”西班牙语打招呼“喂”的意思。1955年在墨西哥与卡斯特罗兄弟认识,加入了7.26革命运动,同年11月一起乘“格拉玛”号小游艇驶向古巴。开始了游击战争。格瓦拉从一个医生转变成为革命战士。很快得到了卡斯特罗的信任,成为卡斯特罗信赖和最得力的助手。随着巴蒂斯塔的逃亡,古巴革命成功。</h1> <h1>格瓦拉先被授予“古巴公民”的称号,又被任命为哈瓦纳港要塞监狱的检察长。这个办公室就是他在检察长的办公室,在这里他处死了160名犯人,有一个说法是600人(主要是巴蒂斯塔前政府的官员和强力部门的官员,但是也有扩大化的问题)。1959年他被任命为国家银行的行长,开始对古巴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企业都收归国有,并且进行了土地改革。</h1> <h1>1961年格瓦拉被任命为工业部长,由于美国的制裁,是到苏联莫斯科会谈的主要领导人,并且促成了古巴部署苏联核导弹。免受美国的侵略。这是1964年访问中国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h1> <h1>这张照片是格瓦拉准备到玻里维亚革命时,为躲避美国中情局而进行的化妆。之前帮助刚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上了中情局的黑名单。1967年当美国ClA知道他在玻利维亚打游击后专门派员协助,玻利维亚总统发誓要杀了格瓦拉。</h1> <h1>1967年10月8日,特种部队包围了营地,将腿部受伤的格瓦拉俘获,第二天草草处决。双手被砍掉,秘密埋葬或者是火化不知道,关于他的遗体照片,当地修女认为样子很像耶稣。三十年后的1997年古巴政府花了巨大代价通过DNA等各种方式,将格瓦拉的遗骸运回古巴圣克拉拉他曾经革命的地方安葬。英雄可以安息了。</h1> <h1>格瓦拉是国际主义战士,是为穷苦人民反抗殖民独裁政权求解放的英雄!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扺制官僚主义、拒绝加薪、不去海滩,不去酒吧,过着简朴的生活。甚至看不起苏共高级官员家里的奢侈东西与女秘书鬼混。他的一生是摆脱了出身,看到了人民疾苦,他是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并为之献出生命的人。</h1> <h1>格瓦拉说“向着胜利,直到永远”。</h1> <h1>“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我要去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一个以天下劳苦大众解放为己任的领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二十世纪人类最大政治实践之一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写照,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能像格瓦拉一样是一个左派那是你没有“心”。二十一世纪随着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中中国做得最好,最有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南走的最远,党内民主有突破,发展势头也是很不错。朝鲜仿佛回到了中世纪,靠血缘关系来统治。而古巴,随着菲德尔去世,劳尔有所突破,但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我到墨西哥先到了两天,找了一个导游,墨西哥自由大学留学生,我说请当地人吃饭,她有点为难,找了半天,把她闺蜜的老公拽来了(她们是河南老乡,她闺蜜忙)中歺馆请他们吃中歺。我问他这里的面条好吃还是你老婆做的好吃,他说都好吃。他去过少林寺,是一个三个人的小公司老板,他奶奶是中国人,我们问选举你是支持左还是右,这个小伙很认真,他说老百姓的贫困问题在墨西哥很严重,墨西哥城有全世界最大的贫民窟。他希望政府改善穷苦人的生活,因此他支持左派。我说那你应该是“切”了,他说我还没有那么左。太左和太右在世界各国都是没有民意了。又说了“你如果到老了,还是一个左派,那是你没有脑子”。这里的“左”还是极左,格瓦拉是全世界劳苦大众的英雄,不到四十岁就壮烈牺牲了。他成为一个完人,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h1><h3><br></h3> <h1>应该说明的是,卡斯特罗的革命开始是以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为目标的,卡斯特罗并不是古巴共产党党员,他们打着何塞.马蒂的旗帜。获得政权后卡斯特罗首先到美国去寻求支持,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这个革命起家的年轻的古巴领导人不感兴趣,只派副总统尼古松礼节性接侍,卡斯特罗受到伤害,于是转向赫鲁晓夫。并且按照苏共的要求改造了古巴共产党,按照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并且接爱苏联的援助。</h1> <h1>这是哈瓦那华人纪念碑。古巴华人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大量到古巴,在甘蔗、烟草、咖啡种植园做苦工。华人是被像猪仔一样贩卖过来的。曾经有很多太平天国战败的留着长发的士兵还有头领,被奴隶贩子或者是他们走投无路自愿上船到了古巴。最著名的是太平天国的瑛王洪春魁逃到香港化名洪和,最后到了古巴掏岛粪为生。这些人有反抗精神和战斗经验。古巴最多有14万华人,是美洲第一大华人区。两次独立战争先后有一万多华人参加,出过三位华裔将军,这个纪念碑上写着华人在古巴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中没有一个华人逃跑,没有一个华人叛变。</h1> <h1>曾经占古巴人口10%的华人目前仅剩不到200人了(有华人血统的人占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1959年卡斯特罗革命成功以后的国有化浪朝。华人很勤劳,都有商店铺面等营生,不允许进行私营经济,不允许往国内汇款。迫使华人到美国及加勒比周国家去讨生活去了。就像西班牙光荣革命胜利后赶走了犹太人和摩尔人一样,影响是长期的。</h1> <h1>古巴革命胜利,政权建立。政府开展了扫盲、免费医疗,城市住房分配给农村人进城来住,私人土地给农民耕种工厂、外资国有化等等。等1962年与苏联合作,输出糖换取石油。古巴七十年代古巴文化中显现出非常浓郁的社会主义色彩。由于500年建城纪念,有些地方不开门,于是我们来到了本次最有收获场景—粮店。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国人对于这个非常亲切!排队买粮的市民。</h1> <h1>粮店里提供的大米、食用油、居然还有咖啡,当然有糖。</h1> <h1>由于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前靠着社会主义老大哥的支持,古巴经济是最好的时光。随着苏联解体而掐断供应。美国制裁,包括1992年布什总统签署的托里切里法案,禁止美国公司在其他国家的分支机构与古巴进行贸易等。1996年赫尔姆斯—伯顿法,美国人有权起诉与在1959年被古巴政府收归国有的美国企业进行贸易、或者对这些企业进行投资获得利润的任何外国公司。附加条款是不接受有卡斯特罗兄弟的古巴政府。即使通过自由选举当选,美国也不认。古巴经济到了最困难的时期。1993年后古巴政府釆取了经济改革,美元合法化、发展旅游业、引进外资等。中国的企业比如我知道的新疆新天国际在90年代就进入了古巴从事农业,宇通客车出口古巴。当地华人有讲古巴政府托欠我们中国企业的钱有30亿美元,赖着不给。看着这个粮食和副食品的供应本,这个日子还是不够充足(的确是这样的,古巴不存在乞讨者,都在国家开的养老院,老有所养)。但是想要生活得好,就靠这几样(古巴这个岛屿很少种菜),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怎么可能好呢?</h1> <h1>我们去的时候菜市场空空的,下班了。</h1> <h1>菜市场入口处卖的这种香蕉是抄菜用的。</h1> <h1>管理员在认真地登记。</h1> <h1>这个管理员眼白泛着严啸的凶吧吧的表情,我想起了小时候我们连队的管理员,瘦瘦的,就他这样,有一种不苟言笑、正义感十足的裁判者的形象。每每连队分肉,我母亲总要与父亲吵架,人家谁谁买的是四指膘的甚至是五指膘的后腿猪肉,你怎么买的是两指膘的肚子上的猪肉。对我们连队的管理员的形象我是从小就深深的印在心底里了。所以今天见到,又拍到他不辱使命的表情,真是太帅了!</h1> <h1>在古巴岛内1100万人,岛外有300万人在国外,佛罗里达就有近200万古巴人,前后有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1959年革命胜利、80年代和90年代。古巴年轻一代喜欢到国外去闯荡,40岁以上的人喜欢古巴的福利制度。又不累、少操心,生活节奏慢,悠哉悠哉的!多幸福啊!问题来了,一个脆弱的经济怎么支撑好的福利呢?能够撑到多久啊!</h1> <h1>阿列尔是哈瓦纳大学的社会学,艺术专业的教授,37岁的他教授拉美文化。他的奶奶是黑人,你相信吗。他说我们古巴地理位置不好,岛上资源也不丰富。我们团里的苏州朋友就不愿意了。位置还不好,还要怎么好;满岛葱绿,阳光明媚,物产不丰富怪谁。1970年卡斯特罗宣布1000万吨的蔗糖产量目标失败,并承担个人责任。可是现在咖啡里加的糖都是越南进口的,工业水平比较落后一点。</h1><h1>古巴的教育和医疗事业在世界范围内不落后,输出革命的时候,有100多万人走出国门。现在古巴向外输出的教师和医生每年成为古巴的创汇收入主要来源。甚至美国中低收入群体有人愿来古巴看病。小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胆囊切除术还是要很长的疤痕。CT也不行,先进的设备进不来,美国制裁的结果。</h1> <h1>2016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历史性的访问古巴,开启了美古关系的新的篇章。古巴迎来了旅游发展的新机遇,民宿,歺厅出现使10%一15%的人成为富人,贫富差距拉大。古巴有两套货币系统,土比索和红比索。土比索是当地人享受福利待遇的货币。红比索是针对外国人的货币,一个红比索相当于25个土比索。一个红比索等于一美元,也等于一个欧元。一般都换欧元,因为对美元有歧视政策,如果拿美元现金换只能是一美元兑换0.9个红比索,再扣3%手续费一美元只能换0.87个红比索。当地人的一般月工资为300~500个土比索,退休以后也差不多。外国游客的待遇不一样,物资缺乏,价格很贵。由于有两套货币政策,街上的非计划供应商品只能由外国人买了,市民要么多掏25倍的价格,那是不可能的。哈瓦那的外资企业都是政府占股超过51%的。我们入住的酒店是凯宾斯基酒店,早餐进口的东西明显要差一些,但是水果是古巴当地的,就非常好。</h1> <h1>革命成功后,卡斯特罗将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入哈瓦那。美国人留下的别墅分给四户,随着改革以后,有了贫富差距,有钱的人率先把自己的部分粉刷一下,成为难得一见的反应社会变化的画面。一点也不靓化。</h1> <h1>这就是海滨大道,六十年前美国人留下的基础设施,《速度与激情》好像是6是在这条街上拍的外景,看起来有些破败了,但是基本还是原来的样子。这里是年轻人的最爱!</h1> <h1>海明威1928年以记者身份第一次到古巴,断断续续前后十年左右。1939–1960定居在于哈瓦那。在古巴完成了《老人与海》,并获诺贝尔奖文学奖。《丧钟为谁而鸣》部分章节也是在古巴完成。</h1> <h1>海明威见证了古巴革命的全部过程,卡斯特罗是狂热的文学爱好者。两人有一次见面,卡斯特罗感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在古巴的创作。认为《老人与海》不是小说而是历史,不懂历史就不能知道“人的局限”,似乎是为自己7.26革命运动辩护。同样在古巴完成的《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以少胜多为他的革命带来了灵感和信心。对于自己与海明威仅有一次的见面,卡斯特罗深有感慨。人总是会认为来日方长,而等待的结果通常是意想不到的遗憾!两年以后海明威自杀身亡。老卡的办公室挂着海明威钓得金枪魚的照片。两人有一张照片留下。</h1> <h1>这是海明威故居。是一个酒店的房间,已经改成纪念馆。</h1> <h1>五分钱小酒馆。离海明威故居不远,就是这网红的打卡圣地。</h1> <h1>酒吧墙面都是签名,有聂鲁达的也有南美秘鲁总统阿连德的。海明威在此写下“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lFloridita”。意思是我的莫吉托在街中酒馆(中国人叫五分钱小酒馆),我的得其利在小佛罗里达酒吧,两款海明威喜欢的鸡尾酒。</h1> <h1>到这里来的人基本上都是游客,大都是慕名而来,感受一下海明威每天泡在这里看着大海,来一杯莫吉托感受他的《老人与海》。</h1> <h1>莫吉托是用朗姆酒、青柠檬汁、白砂糖(原来一直用甘蔗汁)、苏打水加薄荷调制的冰酒。莫吉托西班牙语“有点湿”。代表浪漫的爱情,是文艺女青年的最爱。</h1> <h1>用朗姆酒配的鸡尾酒有很多种,莫吉托是其中之一。比如用朗姆酒配可口可乐,就被叫做自由古巴,也被称为“大谎言”。来杯“大谎言”就知道可乐配朗姆酒,是年轻人的最爱。</h1><h1>曾经用西瓜汁和黄柠檬和薄荷在家里调过一次西瓜汁莫吉托,刚开始朗姆酒与西瓜汁各是各的味道,朗姆酒还有些“冲”,过了一会儿好像发生了化学反应,是一种融合了以后的新的感觉。非常好的饮料!</h1> <h1>朗姆酒是一种用甘蔗糖浆蒸馏的酒。1600年前后原于加勒比地区,自从西班牙殖民者将甘蔗带到岛上,制糖工业的副产品就是朗姆酒。朗姆酒有一个活性碳过滤环节,用美国产的白橡木桶保存。酒精度数为38一40度。</h1> <h1>在哈瓦那朗姆酒博物馆展出的糖厂的模型,火车还可以模拟运行。朗姆酒最早是可以拿来交换奴隶的,陈年的朗姆酒价值不菲。</h1> <h1>这是最有名的朗姆酒的品牌。</h1> <h1>朗姆酒在全世界各地受欢迎,是因为拿朗姆酒为基酒可以调制成很多种鸡尾酒。</h1> <h1>到古巴不看雪茄等于没有到古巴。全世界最有名的雪茄就在古巴,最早哥伦布发现美洲人吸食烟草,随带回欧洲引起轰动,吸烟成为时尚。烟草被西班牙皇室垄断,后来允许自由贸易以后烟草大发展,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人将机器工业化卷烟带到古巴。古巴革命胜利后收归国有。虽然周边国家的雪茄产量逼进古巴,但其质量和品牌难望其项背。雪茄是由一张烟叶经过风干、发酵、陈化等复杂工艺而成,尤其是古巴的特殊肥沃的红土壤条件种植出了的烟叶更加难以超越。</h1> <h1>古巴雪茄第一品牌是高希霸,我们说狗尾巴,是给卡斯特罗的最爱,八二年才向烟民们开放。第二品牌是基督山伯爵,是格瓦拉的最爱。第三品牌是罗密欧与茱丽叶,是丘吉尔的品牌,丘吉尔说“我又抽雪茄又喝酒,我的身体是百分之二百的健康”。品雪茄要与红酒,朗姆酒,威士忌一起搭配共同品味。可惜我戒烟快八年了,付出太多了,去之前做功课时还是打了鼓的,要不就抽一根,真正见到雪茄,还是忍住吧!</h1> <h1>说起古巴的进口,我们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看到警察拦车,搭载乘客,因为全国没有汽油了。好多车开不出来了,警察要求所有的车,哪怕是劳尔.卡斯特罗的车都要停下来拉搭便车的人,司机说拉的都是外国游客,可以拒载。哈瓦那港说停泊了一艘油轮,说是梅德韦杰夫准备下月庆典来访送的见面礼。由于美国制裁,油轮停靠不了古巴。</h1> <h1>哈瓦那街头</h1> <h1>这这里是古巴中部小城西恩福克斯,曾经是法国殖民地。</h1> <h1>古巴少女</h1> <h1>在教堂钟楼上拍的外景就是一幅画</h1> <h1>小城中心广场</h1> <h1>童话世界般的景色</h1> <h1>梦幻般的色彩</h1> <h1>只有加勒比海才能有的阴天背景丝丝白云映衬着天宫般美丽的建筑。</h1> <h1>民宿</h1> <h1>就要离开哈瓦那了,就要离开古巴了。时间尚早,小潘带我们到他的房东家里去换换衣服准备晚上做飞机回了。</h1><h1>房东是母女俩,老太太今年也七十多了,非常热情的接待我们,房子是两层小楼,收拾的干净整洁。这个位置离前苏联大使馆很近。当然现在是俄罗斯大使馆。</h1> <h1>老太太拿出了她的结婚纪念日照片。她的丈夫是苏联援助时期的工程师,分得这套房子,儿子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她和丈夫离婚好多年,丈夫搬出去住,她与女儿一起。</h1> <h1>曾经的美丽成为岁月的痕迹。</h1> <h1>这是我们在五分钱酒馆的合影,有一背包客一起加入。这次旅行是难忘的记忆!</h1> <h1>要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古巴,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哈瓦那老城展现出的沧桑,老城建筑,也不全是;古巴人的浪漫情怀,雪茄、朗姆酒、咖啡还是加勒比海的海风,都有了。希望古巴人能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浪漫情怀!过上幸福的生活!</h1> <h1>哈瓦那何塞.马蒂国际机场。再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