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于全国绝大多数人而言,杏子河只是一条默默无名、可有可无的小河,但于我而言,杏子河俨然就是母亲河!因为我不仅生于斯,长于斯,而且情感在斯,灵魂在斯,终将叶落归斯!</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照片系杏子河新集段,拍于今年正月,是我儿时经常玩耍和饮牲口的“沟河堰”)</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随着几年来对杏河镇多数村庄的走访,探寻杏子河发源地的念头于我愈发强烈起来。 为此,近来,本人有意识地走访了杏子河上游之牛头坡、柴良则、焦泥湾子和靖边县最南的村子之一狗棋庙村。完成上述走访之后,探寻杏子河发源地——靖边县大路沟便水到渠成了。</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0月5日中午,利用国庆假期之便,我、老婆、大侄子、大侄孙一行4人,驱车从老家出发,沿杏子河一路北上,途经中庄、牛寨、小沟、张渠、牛头坡、柴良则、焦泥湾子、狗棋庙、大界等村庄,耗时一个半小时,如愿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杏子河源头——靖边县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进入靖边地界,仿佛回到了20年前的志丹:山是黄瓢瓢的、光秃秃的,像个穿着破衣烂衫的流浪汉,而志丹依然是今非昔比了,<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披上了亮丽的绿衣裳。</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是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总部所在地的远景。</h3> <h3> 在大路沟石拱桥上留个影。桥下便是流过我的老家——志丹县杏河镇的杏子河。</h3> <h3> 这是大路沟石拱桥以北的杏子河河槽。河槽呈“U”字型,较宽阔,此处显然不是杏子河的源头。</h3><h3> 石拱桥所在地的村名叫前石咀,照片远处可见的地方叫石咀。目前,石咀已无人居住。</h3><h3> 根据网上搜索,目前关于杏子河的源头,至少有四种说法:</h3><h3> 一曰大路沟关圣塌。可无论从地图上找,还是问当地老百姓,都没有“关圣塌”这个地名。</h3><h3> 二曰大路沟柴家湾。地图上有这个村子,遗憾的是,因为时间不早的缘故,这次没能前去。</h3><h3> 三曰二里湾牛头坡。这个表述很模糊。因为二里湾和牛头坡都是村名。其中,二里湾位于靖边县大路沟,与柴家湾不远。而牛头坡则位于志丹县张渠。两地相距约30里。把这两个地名放在一起作为杏子河河的源头,应是不合适的。更何况,牛头坡所在的杏子河河流很宽阔,且可以继续上溯,所以,显然不是杏子河的发源地。</h3><h3> 四曰大路沟总管塔。这一说法来自《清一统志·延安府一》。经查,地图上没有和这三个字完全一样的地名,但有两个相似的地名:前宗关塔,后宗关塔,且也与柴家湾不远。我猜想,《清一统志·延安府一》所谓的“总管塔”就是现地图上所示的宗关塔。</h3><h3> 初步分析,杏子河的源头在靖边县以南的大路沟是确定无疑的。至于究竟是柴家湾、二里湾还是宗关塔,尚不得而知,也许都是吧。</h3><h3> </h3><h3><br></h3> <h3> 大路沟曾经是靖边县的一个乡,目前行政建制已经撤销,划归杨米涧镇管辖。原大路沟乡已改为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了。</h3><h3> 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位于靖边县城以南60公里处,总土地面积165平方公里,辖行政村5个,自然村140个,农户1578户,人口6850人。境内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是油气开发重镇。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0元。</h3> <h3> 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总部。位于寺台行政村前石咀自然村。</h3> <h3> 在大路沟行政服务中心总部附近的一家饭馆吃饭时,一食客听得我们是外地人,便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起了大路沟的段子:</h3><h3> 大路沟一小伙交了一北京女朋友。女朋友提出“非在北京买房不嫁”的强硬条件。</h3><h3> 小伙自知满足不了女朋友的条件,便诓说道:“房子算个甚,我大早给我买下了。”</h3><h3> 女朋友高兴地问:“买在几环了?”</h3><h3> 小伙说:“买在29环了。”</h3><h3> 女朋友接着问:“29环在北京的哪儿了?”</h3><h3> 小伙说:“在大路沟了!”</h3><h3> 短短的一个段子,便让我们见识了杏子河源头人的豁达、智慧与幽默。<br></h3> <h3> 饭后,我们在一本地人的指点下,来到了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总部附近的羊路拐沟。<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羊路拐沟,又叫黄蒿湾,是寺台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住有闫罗张刘几大姓氏,户籍人口200多人,常住人口数十人。</span></h3> <h3> 正在地里剥玉米的村人告知我们,羊路拐沟的沟掌就是杏子河的源头。后来证明,羊路拐沟只是杏子河干流的一个“拐沟”,或曰支流,而不是源头。</h3> <h3> 羊路拐沟的沟掌曾经住过闫姓人家。现已全部搬离了。</h3> <h3> 爱人告诉我,河流的发源地和源头是不一样的。河流的发源地应该有好多支流,就像树木有好多根系一样,汇聚在一起后才形成河流的干流。所以,大路沟通向杏子河的支流都应该是杏子河的源头。也就是说,杏子河的发源地只有一个,就是大路沟,而杏子河的源头则有很多。</h3><h3> 说实话,对于地理学,我和老婆都是门外汉。但一则对老婆的“高论”将信将疑,一则对从远处望见的沟掌被废弃的老窑有些兴趣。所以,二话不说,便独自朝沟掌走去。</h3> <h3> 羊路拐沟的“迎客松”。</h3> <h3> 来到闫家旧址,发现所谓的沟掌并非沟掌,因为“沟掌”的一左一右又分出两条沟来。</h3> <h3> 左沟。</h3> <h3> 右沟。</h3> <h3> 右沟的源头。</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与正沟的宽阔、石底和水流较旺不同,沟掌或曰源头越来越狭窄,泥泞不见石底,水流也微弱得多。</span></h3> <h3> 就算杏子河的源头水吧。俯下身子,喝了几掬,甜甜的感觉。</h3> <h3> 沟的两面山洼上遍地是粗大的柳树。</h3> <h3> 羊路拐沟村一角。</h3> <h3> 天快黑了,绕过羊路拐沟村,徒步来到相邻的李雄塌庄。</h3><h3> 村里的老户、一张姓老人说:“这里也是杏子河的拐沟。靠以前,沟掌的返水泉泉可大了,还冒气了,水质也好。就为这里的水好,旧前还在这里扎过一个很大的炸油坊哩。可是,后来就不行了,都快干了,我们都买得吃水了。”</h3> <h3> 沟掌里的酸刺(沙棘)已经长成了大树。</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柳树个个老态龙钟。</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杏树随处可见,大多老气横秋。</h3> <h3> 此行的收获有三:</h3><h3> ——干流大多也是支流,支流多半也是干流。杏子河是羊路拐沟的干流,却是延河的支流。羊路拐沟是杏子河的支流,但同时又是沟掌左右两条支流的干流。</h3><h3> —— 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杏子河的干流只有一条,但支流却有很多。正是这许许多多的支流才汇聚成了杏子河这一条干流。没有这许许多多的支流,就没有杏子河这一条干流。</h3><h3> ——杏子河水源地保护刻不容缓。本以为杏子河发源地的水一定是最好的。没想到,一入大路沟便民服务中心总部所在地,便被当地居民误以为是记者,说着就要给我们递材料,反映当地地下水被油气开发严重污染的问题。言说他们的水吃不成。政府工作人员吃的水都是用多少万元钱的设备净化过的。而设备太贵,老百姓根本买不起。联想到李雄塌老百姓也曾说过,他们的水污染得吃不成,且动不动就干涸了的情况,杏子河水源地的水污染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了吧。</h3><h3> 考虑到杏子河是延河的支流。杏子河发源地的水污染,无疑会危及到延安市民的饮水安全。</h3><h3> 此外,回到家里,给老父亲汇报行程后,得知老父亲八十年代初期,曾和一叔伯兄弟徒步到大路沟贩卖牲口,并在李雄塌张家住了一夜。李雄塌张家是杏河镇城山张家的本家。而城山张家则是老父亲叔伯姐姐的婆家。</h3> <h3> 作者:徐长玉,志丹县杏河镇人,延安大学教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