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行者的饕餮大餐

JJ

<h3>  lonely planet 的文字总是充满煽动力,它笔下的西安城集古老、内涵、热闹、丰富的美与冲击力于一身,让人无限向往。然而,此番我们游玩的时间只有两天半,西安城犹如摆在面前的一场饕餮大餐,眼阔肚窄,无法尽收。秦始皇陵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城墙……都让人割舍不下,最后只能面对现实,服从票务、精力、时间的限制,仅游玩有限的几个景点。</h3> <h3>  汉阳陵,位于咸阳机场和市区之间,下了飞机即顺道打车过去。汉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墓,汉景帝的父亲(汉文帝)和儿子(汉武帝)都比他名气大,但事实上他本人也是一位优秀的统治者,和他老爸合称文景之治,为他儿子任性地开疆扩土奠定了雄厚的国力基础。</h3> <h3>  汉阳陵游客不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西安城里比汉景帝出名的古人所留下的遗迹太多了。</h3> <h3>  汉阳陵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属于缩小版,只有真人大小的1/3。</h3> <h3>  汉阳陵包括地宫和陈列馆两个景区,相距10多分钟的步行距离。地宫是最主要的展示区,因为到达那天身体状态不佳,放弃了陈列馆的游览。这两天在网上看到陈列馆旁的银杏林一地金黄,若图片属实,那真是肠子都得悔青了。</h3> <h3>  从汉阳陵出来,直奔位于东新街的酒店办好入住,随即步行到永兴坊。永兴坊和汉阳陵一动一静,对比强烈。永兴坊这个小吃坊,热闹达到了极致,寸步难行。全中国的小吃集市在一定地域内大同小异,然而像陕西和广东中间隔了好几个省,差异就变大了,好些品种让人好奇。</h3> <h3>  “羊”字号品种很多,很有尝试的欲望,但同行的却不怎么爱吃“羊”,观望之下只能放弃。</h3> <h3>  第二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门票是提前抢订好的,时段也是限定好的,于是这一天的其余时间就安排在距离陕博不远的地方逛。小雁塔和西安博物院位于同一个区域,凭身份证可免费入园。小雁塔名气没有大雁塔大,但园内清幽,是个不错的去处。</h3> <h3>  小雁塔旁边栽种着银杏树,叶子仍是碧绿。</h3> <h3>  古松与东方寺庙建筑最为相衬。</h3> <h3>  从小雁塔侧门穿出去,即可到达西安博物院园区。</h3> <h3>  下午终于欣赏到此次西安游的硬菜——陕西历史博物馆。</h3> <h3>  西安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均收藏了大量宝贝,尤其是动辄几千年的青铜器。</h3> <h3>  晚餐到等位1.5小时用餐60分钟的当地排名第一的醉长安用餐。</h3> <h3>  耽搁了两天的城墙骑行,终于在到达的第三天达成心愿,尽管这天气温骤降,兼有秋风冷雨。</h3> <h3>  城墙上俯瞰城墙之内,掩映在树荫下的是古老的建筑。</h3> <h3>  雨不小,有点冷,有点狼狈。</h3> <h3>  最后一个半天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渡过,大小童们在考古馆玩的不亦乐乎。</h3> <h3>  是日晚餐在遇见长安解决,等位没有醉长安那么夸张,但味道、环境、服务均不逊于醉长安。(此处缺图,自己脑补吧)</h3> <h3>  只安排两天半的游览,对藏龙卧虎遍地宝藏博大精深的西安城显是缺乏尊重。时间虽短,却也收获满满。在此稍微回顾一下下。</h3><h3> &nbsp;西安城旅游资源及其丰富,旅游产品的开发却还是相对粗糙。西安很适合作为研学旅游胜地,若能在趣味性和互动性上加强则更佳。</h3><h3> 10月初的西安,银杏叶大多还是碧绿的,还未到观赏银杏的时候。倒是松、柏、梧桐、比人高的月季花,还有一树三色的不知名树种,为街道增色不少。</h3><h3> </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饮食上,口味偏重。特别一提的是葫芦鸡,几处餐馆吃到的都挺不错,皮焦肉嫩,蘸以孜然酱,让人食指大动。绿叶蔬菜品种稀少,水果品种贫乏,餐饮及物品价格和广州差不多。交通上,有四条已开通的地铁线,但覆盖面仍然不足。打车较广州便宜,但城内交通堵塞较严重。城内有许多共享单车,但西安却是个骑车不友好城市,最主要原因是机动车不文明驾驶情况普遍,其次是没有合适的单车道。城内游览最好的方式是靠双脚丈量土地。交通混杂,以至于三轮车还占有一席之地。</h3> <h3>  时间匆匆,想去的很多地方都还没去,留下的念想很多。如果有更充裕的时间,除了要打卡“不去遗憾去了后悔”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还要依着书上的指示,畅骑古城墙,步行游览古城一探究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