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关于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被认为是由黄河流域所发源的。其实,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华文明并不是封闭单一起源的,它是由众多文化共同汇集而成,这才诞生了如此光辉灿烂,令人骄傲的成果。其中,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都被视为文化发祥地之一。</h3><h3><br></h3><h3> 红山文化起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在距今5、6000年就有人类活动繁衍的痕迹,并具备了文化遗址的基本特征。它覆盖范围极其广阔,包括热河地区、河北北部、辽宁西部、辽河流域。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但因为种种原因,考古工作却止步不前,直到建国后才提出红山文化的概念。</h3><h3><br></h3><h3> 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址和珍贵玉器的于1981年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早在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就已经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她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物证,对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都产生重大影响。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确是中华民族寻祖问源的圣地、东方文明的曙光。<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古国技艺</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红山文化标志性的陶器、细石器都非常发达,陶器的横“之”字形纹和直线纹是红山文化独有特征,细石器小巧玲珑,工艺精湛,体现出当时极佳的手工艺水准。</h3> <h3> 红山文化陶器种类主要有17种,以深腹罐和彩陶罐、盆钵为组合。深腹罐以压印“之”字纹为主要纹饰,是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最常见的盛煮食物的器皿。彩陶器既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相近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反映了南北文化交汇的特征。</h3> <p class="ql-block"> 红山文化中的彩陶,受仰韶文化的影响,纹饰与其有一定相似性。同时,它又与当地文化融合,所以略显原始。</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人文始祖</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专家对红山文化重要组成之一的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察中,终于有了重大突破。在当地,一座女神庙被发现,出土了6个大小不等的残体泥塑女性像。最为重要的是,还有一尊完整的泥塑女神头像被发现,与真人一般大小。</font></h3> <h3> 这尊女神头像,就被命名为红山女神。她高颧骨,低鼻梁,薄嘴唇,浅浅的眼窝,面目表情也很有特点。她的眼珠,还是用绿色的圆形玉片装饰而成,极富有红山文化的特点,也可以反映出当时先民的审美情趣。</h3> <h3> 这位五千年前被尊为神的女性岁数有多大呢?女神庙里出土的肢体残件透露了她的年龄,胳膊圆润柔嫩,乳房浑圆高挺,女神是一位丰腴的少妇。</h3> <h3> 女神庙是牛河边最高等级的祭祀场所,供奉的是女性的神,但围绕着女神庙的积石冢却少有女性,可以做出这样的认定,牛河梁所处的红山文化时期,男性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数典不忘祖,女性的神仍被奉为至尊。</h3> <h3> 女神庙主体建筑在北,由一主室和若干侧室、前后室组成;附属建筑在南,为单室建筑。庙的顶盖和墙体采用木架草筋,内外敷泥,表面压光或施用彩绘。主体建筑已形成有中心、多单元、有变化的殿堂雏形。它的发现表明,中国祭祖的庙宇在史前就已经出现了。同时也印证,祖先崇拜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h3> <h3> 女神庙中还有猪、鹰、熊、天鹅等各种动物泥塑,反映了红山人万物有灵的思想。</h3> <h3> 女神庙里还有熏炉等礼器,庙很小只能容一人进出,但外面有很大的山台,能容数千人同时祭祀祖先,这里是红山先民的精神圣殿。</h3> <h3> 在女神庙就能看到对面的猪首山,猪首山有和玉猪龙头部相似的形态,据考古专家推测这可能是红山先民崇拜的圣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祈福圣坛</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牛河梁祭坛由三个同心圆坛组成,这种三重圆式祭坛是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圜丘,是中国圜丘式祭坛的鼻祖。北京天坛三圆石坛,祈年殿建于三圆,穹顶亦是三圆,是最晚的圜丘。相差五千多年,形制没变。远看红山,近看天坛。五千年的传承,五千年的弘扬,五千年的执着。<br></h3> <h3> 红山文化中期以后,旱作农业的发展和成熟助推了文明社会的诞生,但干旱是困扰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祈雨、祈求农业生产的丰收成为红山文化晚期宗教祭祀典礼的核心内涵。<br></h3><h3><br></h3><h3> 祭祀时巫师即首领在祭坛上奏乐并呼唤神的降临,燃烧物体烟气上达表示诚意,并持玉器与神沟通,祈求神灵的庇佑。</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积石为冢</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中国古人把隆起的坟包称为“冢”,因此,考古学家把用石块堆砌起来的红山文化墓葬形式称为“积石冢”。牛河梁积石冢一冢多墓,其中一号冢已发掘墓葬27座。二号冢有中心大墓,墓口砌有方形冢台,墓壁起三层台阶,是已发现牛河梁遗址墓葬中规格最高的墓葬。</h3> <h3> 早期墓葬为南北向,陪葬品较少也有些陶器,晚期的都是东西向,陪葬品只有玉器。</h3> <h3> 凿石或筑石成棺,当时人们还没有金属工具,绝非易事。</h3> <h3> 一夫一妻在墓葬中有所体现,这个墓葬男左女右,中间有一道石墙,可能是夫妻。稍晚于这个墓葬,有中间没有隔板的。但中心大墓都是单身,在王权与神权合二为一的社会,大首领死后被尊称为神。</h3> <h3> 在早期的陪葬品中有一些陶器。</h3> <h3> 冢外一般都有长方形或圆形的石墙围绕,有的在石墙内侧埋一排红陶彩绘筒形器。因为筒形器无底,具有上下贯通的含义,而上下贯通恰与史前人类十分信仰的沟通天地的祭祀内容完全吻合。</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惟玉为葬</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石棺内仅随葬着玉,学术界将这称作为“惟玉为葬”玉当时不主要是装饰品,应该和当时的通神工具有直接关系。红山时期政教合一,巫是由处在社会顶层的人担任,只有他们才有资格走上祭坛。<br></h3> <h3>👇玉人双手虔诚的捂在胸口,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它就是红山时期的巫。</h3> <h3>👇有学者认为是天鹅、雄鹰、后世凤的鼻祖,或许唯有它的持有者才有发言权。</h3> <h3>👇斜口筒形器,多出于死者头部,有人认为是箍发的,后来它的功能被质疑,因为有些出于死者的腹部,上下无底,是一种宗教用具,可能有贯通天地的功能。</h3> <h3>👇墓主人两侧耳部放置着玉璧。</h3><h3><br></h3><h3> 玉龟分别放在墓主人的左右手,稍大一些脊背微隆为雌,稍小一些腹部略陷为雄,象征天与地,是与上苍沟通的重要礼器。</h3><h3><br></h3><h3> 胸部的勾云形玉佩,出土较多,造型复杂,工艺精湛,是重要礼器之一,经常出在最高的大型墓葬中。</h3> <h3>👇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非常典型的器类之一。玉猪龙造型特征明显,比如头部较大,双耳竖起,双目圆睁,吻部前噘,多数褶皱明显;身体蜷曲如环,中部较大圆孔多自两面对钻而成,首尾相连或分开;颈部有1个自两面对钻而成的小圆孔,少数颈部有2个小圆孔。墓主人胸前有两只玉猪龙,一青一白背靠着背,一雄一雌,表现阴阳交泰的一种思想。</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玉礼开端</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3> 红山玉在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史中占据了极其突出和重要的地位,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器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精美绝伦,并且随墓葬的等级变化组合,集中体现“惟玉为葬”的特点,反映出红山先民对玉的崇高信仰,及“以玉礼神,惟玉为礼”的思想观念,不仅开创了中国礼玉制雏形,也为后世商周礼玉制的形成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h3> <h3>👇玉龙,红山文化中最出名的一件玉器,通高26厘米,珍品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玉龙由岫岩玉雕琢而成,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通体光洁。经考古专家鉴定,确认属于红山文化,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h3> <h3> 这些玉器制作工艺纯熟,抛光度高,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它们的造型简洁、奇特,很少使用纹饰,偶尔使用,也是简单的阴文或浅浅的阳文。红山玉器体现出简单、原始、质朴的风貌,而其重在传神的表达,为今人展开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h3> <h3>👇这是牛河梁积石冢出土的一件兽面玉牌,它被放置在成年男性墓主腹部中央,可能是意义较为重大的一件器物。</h3> <h3>👇 勾云形大玉佩,长28.6厘米,是牛河梁遗址出土183件玉器中最长的一件,以云为原型所雕刻,红山文化祭神主要器具,是制作工艺最困难的一种。</h3> <h3> 斯人已去,青山依旧,太阳升起来,太阳落下去。牛河梁隐含在山梁的故事,五千年斗转星移愈加神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