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律 </p><p class="ql-block"> 陇疆行.祖国颂</p><p class="ql-block"> 国庆前夕赴新疆、甘肃旅行有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缤纷秋色行陇疆,五颜七彩美景赏。</p><p class="ql-block"> 祁连高耸山雄伟,三湾蜿蜒水婀娜。</p><p class="ql-block"> 玉门阳关镇边卡,莫高飞天耀华夏。</p><p class="ql-block"> 七十华诞神州颂,祖国明天更辉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0一九年九月廿九日</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陇~即甘肃简称,疆~即新疆。</p><p class="ql-block">2,五颜~新疆布尔津五彩滩景区。</p><p class="ql-block">3,七彩~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景区。</p><p class="ql-block">4,祁连~即祁连山,三湾~新疆喀纳斯景区。</p><p class="ql-block">5,玉门关、阳关~在甘肃敦煌,建于汉武帝年间。是通往西域的门户和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也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p><p class="ql-block">6,莫高~敦煌莫高窟,飞天~敦煌壁画。</p> <h3>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狭长堆积平原,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二百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极其重视的地方,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h3> <h3>收获满满</h3> <h3>敦煌火车站~没有"站"字的火车站。</h3> <h3>敦煌~“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古称“沙州”,是一座拥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h3> <h3>唐 王翰 《凉州词》</h3><div>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div><div>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div><h3>边塞情景之名曲~全诗展现艰苦荒凉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战将士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古来征战能有几人生还?面对茫茫沙场,在美酒、奇杯和胡乐中,实现自己悲壮、生死的辉煌,展示了将士们的豪放感。</h3><h3><br></h3><h3>葡萄美酒夜光杯~夜光杯,购于敦煌</h3> <h3>反弹琵琶雕塑</h3> <h3>敦煌维也纳酒店~这是入住的第三座维也纳酒店,前二座分别为伊宁和恩施。</h3><h3>酒店地处市中心阳关中路,右边为市府,左边离反弹琵琶雕塑,沙洲夜市一街之隔,出路方便,整洁大气。</h3> <h3>敦煌市内党河夜景</h3> <h3>敦煌~莫高窟,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东方卢浮宫”。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3><h3>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h3> <h3>1600多年前,乐僔和尚在三危山邂逅了佛光,他发愿开凿出第一座洞窟。自此,莫高窟经过千年营造成为世界上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较完整、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美的佛教艺术遗存。</h3> <h3>九层楼~莫高窟标志性建筑,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一尊依山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在唐代就被称为“北大像”。</h3><h3>这个窟的木质窟檐在初唐初建时仅有四层,晚唐年间建成五层,宋初时期重修过,一直到民国24年,才建成九层。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红色飞檐建筑,是后来1986年由敦煌研究院重新加固维修的。</h3> <h3>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第二任院长段文杰题。</h3><h3>馆内有常书鸿先生守护莫高窟40年故居及生平事迹介绍。</h3> <h3>常书鸿~首任敦煌研究院院长。70多年前在敦煌艺术的感召下,常书鸿先生放弃在法国优厚的待遇和热爱的事业毅然回国,扎根大漠、守护莫高40年,成为守护莫高窟的第一代敦煌人。</h3><h3>常书鸿先生在北京去世后,骨灰运抵莫高窟,墓碑面对他曾精心画过的莫高标志性建筑九层楼。他魂归莫高永不离开。</h3><h3>常书鸿先生曾说过"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世。如真能转世,我还做常书鸿,还去敦煌!"</h3> <h3>1951年常书鸿李乘仙夫妇和三个孩子在一起。</h3> <h3>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长约150米,宽约50米,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源头是党河,依靠河水的不断充盈,在四面黄沙的包围中,泉水清澈明丽,且千年不涸,令人称奇。可惜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河和月牙泉之间已经断流,只能用人工方法来保持泉水的现状。</h3> <h3>鸣沙山</h3> <h3>月牙泉</h3> <h3>敦煌~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区西南35公里处、党河北岸的崖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与莫高窟仅隔一道鸣沙山,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洞窟16个,大都为北魏时所开凿。</h3> <h3>大漠里的一洼绿色~阳关镇附近的葡萄园</h3> <h3>唐代诗人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br></h3><h3>时至今日,我们能看到的阳关只是一片遗迹,阳关真正的古董也就只有一个汉代的烽火台和一段汉长城了,</h3><h3>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阳关, 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险关。</h3> <h3>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h3><h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h3><h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h3><h3><br></h3><h3>王昌龄的《从军行》表达戎边将士征战边疆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壮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出塞二首·其一》</h3><h3>唐代:王昌龄</h3><h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h3><h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h3><h3><br></h3><h3></h3><h3>这首《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是王昌龄边塞诗作的杰出代表,也是他七言绝句中的上乘之作。全诗风格苍凉、悲壮,情致深切感人,成为广为传诵的爱国主义诗篇,亦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h3><h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千古名句,描绘出秦汉之际中原将士在边关抗击匈奴袭扰的气概。</h3> <h3>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1907年,英国籍考古学家斯坦因来到小方盘城,在旁边一处土丘中发掘出大量汉简,有许多标有“玉门”,从而确定了玉门关的位置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在东西长城之南,另有一支南北走向的长城,绕过小方盘城西侧,向南直达阳关。</h3><h3>玉门关在风沙之中已经矗立了两千多年,像一个被遗弃的戍卒寂寞地驻守着西北的门户。举目远眺,四周大漠戈壁、沟壑纵横、怪石兀立,凝望着这苍茫的大地,遥想过去无数的将士征战沙场,马革裹尸,长眠于这戈壁大漠。金戈铁马的烽烟岁月已经过去,留下的只有已逝的痕迹和浓重的历史沧桑。</h3> <h3>"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寂寞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将士怀乡之情。</h3><h3>诗歌原文</h3><h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h3><h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h3><h3>凉州即为河西走廊的东端城市武威市。</h3><h3>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br></h3><h3><br></h3> <h3>大方盘城~即河仓城,在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的戈壁滩上。位于小方盘城(汉玉门关)北约10公里处, 因比小方盘城大,故名大方盘城。据考证,此城建于汉代,是一座储备粮秣的仓库,目前在甘肃仅发现此一处。城为夯土板筑,呈长方形,东西长132米, 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筑南北方向土墙两堵,把整个城隔成了3部分。南、北残壁上留有小洞。 似为通风设备。每部分均开南门,外围东、西、北3 面加筑两道围墙,第一道围墙断壁尚存。大方盘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汉长城~建于公元前121年止于公元前101年,是汉代河西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h3> <h3>关山月</h3><div>唐代:李白</div><h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h3><div>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div><div>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div><div>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div><h3>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h3><h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h3><h3><br></h3><h3>其中的“天山”即指祁连山。河西走廊就位于祁连山脚下,</h3><h3>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综观全诗,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h3> <h3>敦煌~雅丹地貌,距玉门关西北80余公里处,有一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是一座罕见的天然雕塑博物馆,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其整体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是地质变迁自然风雕沙割的结果,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整个雅丹地貌群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布局有序。如同巧夺天工的设计师精心布局一般。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像宝塔、像宫殿、像麦垛、像昂首屹立远眺的金孔雀、像展翅欲飞的雄鹰、像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船队、像怒目远视的武士,还有的像亭亭玉立的美女… 。在这里你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领略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h3> <h3>唐代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h3><h3>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h3> <h3>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h3> <h3>天下雄关</h3> <h3>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长7.5公里,山腰长城约750米,陡峭险峻,委曲回旋,气势雄伟,垂若悬臂,关隘口外边就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因筑于约四十五度的山脊之上,俨然似长城倒挂,铁壁悬空,又似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故有“悬臂长城”和“西部八达岭”之称。</h3><h3><br></h3><h3><br></h3> <h3> 长城第一墩~也叫天下第一墩,全称是明代万里长城第一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长城沿线建筑规模最壮观、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它与山海关老龙头有异曲同工之妙。</h3><h3> 长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约56米高的悬崖之上,可谓“天下第一险墩矣”。</h3> <h3>张掖,甘肃省省辖市。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称“甘州”。是古时河西走廊四郡之一,地理位置险要:西接酒泉、嘉峪关,东邻武威,与武威并称“金张掖,银武威”。</h3><h3>张掖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自古就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之美誉,古人有诗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br></h3><h3><br></h3> <h3>张掖夜市</h3> <h3>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是张掖地貌景观大观园中最美的景观之一!被《中国地理杂志》及中外知名地质专家和游客誉为“比肩张家界”、“媲美克罗拉多大峡谷”、丝路之路新发现!亿万年风雨沧桑,大自然神奇造化。这里峡谷幽深、峰林奇特,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将五彩斑斓的山体镌刻成一幅幅无与伦比、摄人心魄的山水画卷。</h3> <h3>张掖~七彩丹霞景区,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是中国彩色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2005年11月由中国地理杂志社与全国34家媒体联合举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当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之—。2015年被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为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张掖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景观区主要包括冰沟景区和彩色丘陵景区两大景观区。冰沟景区主要分布在张掖市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地段。彩色丘陵景区主要分布在临泽县倪家营乡。分布面积约510平方公里。</h3> <h3>张掖丹霞,名誉响天涯,鬼斧神工,灿烂辉煌,雄奇险幽,千怪万状,游人如梦,迷恋一方,有张弦深醉的韵律,有笔墨难表的情肠,虹彩尽披烟花地,举步流色染行装;张掖丹霞,是遗落的星光尽染韶华。</h3> <h3>张掖~马蹄寺景区。马蹄寺,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逾1600年,为河西走廊重要的佛教圣地。最早为汉传佛教寺院,后来逐渐成为藏传佛教寺院。马蹄寺内因存有天马神迹,马蹄寺因此而得名。</h3> <h3>马蹄寺石窟群~与安西榆林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为河西佛教胜地的三大艺术宝窟。从东晋以来,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民国到现在有1600多年的历史。</h3> <h3>张掖~冰沟丹霞景区,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为冰沟丹霞景区和七彩丹霞景区。七彩丹霞景区以“”色彩斑斓“而出奇,冰沟丹霞以”雄险神奇“而著称,素有“赤壁千仞”的美誉,先后被中国地理杂志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和“世界十大地理奇观之一”,被誉为“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