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 - 怀古

虹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朋友,你到过十三陵吗?</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十三陵的故事你知多少?</b></h3> <h3><b><br></b></h3><h3><b>十三陵,十三座皇帝陵寑,每一座皇陵都有着它自己的故事,把每一座皇陵的故事讲出来,就会变成一部有故事的编年史,相信一定会引人入胜的!</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过这条通往十三陵的神道</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闻名遐迩的十三陵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b></h3> <h3><b><br></b></h3><h3><b>明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天寿山脚下,如果说北京有一条龙脉的话,那么十三陵就是这条龙脉的龙首。</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明十三陵是联合国文化遗产</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更是我大汉民族的历史瑰宝</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它承载着一份厚重的历史底蕴</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它述说着一个朝代的历史故事</b></h3> <h3><b><br></b></h3><h3><b>寻访十三陵,特别是去造访那些未开放的皇陵,遥想那些明朝帝王在世时的往事,这本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旅游。</b></h3> <h3><b><br></b></h3><h3><b>这是15年前拍摄的未开放的明陵。自建成以来500年从未修缮过!那摇摇欲坠的明楼,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之感。</b></h3> <h3><b><br></b></h3><h3><b>幸好在那之后,国家启动专项资金,修缮了全部的十三明陵。不过现在除长陵、定陵、昭陵之外,其他那些明陵仍然不对外开放。</b></h3><h3><b>其实即便能够走进这些皇家寝陵,人们也不会有太多的惊喜!因为所有明陵的制式都是一样的,只是建造的年份不一样。</b></h3><h3><b>不过那些今天依然在关注着“明朝那些事儿”的游客们,内心深处或许会产生一些震撼,因为传说中的“那些事儿”,就发生在自己脚下!</b></h3> <h3><b><br></b></h3><h3><b>站在明陵前,了解这个朝代历史的人们都会由衷地感叹:</b><b>大明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创建者是草莽枭雄朱元璋。</b><b>当年朱元璋起兵,谋士朱升给了他三句夺天下的秘诀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b></h3><h3><b>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改动了其中两句,作为当时全党的座右铭,即“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b></h3> <h3><b><br></b></h3><h3><b>朱元璋1368年在金陵(今南京)称帝,同年</b><b>5月开始北伐,这是世代生长在中原的汉民族第一次北伐。朱元璋大军未到,穷途末路的元顺帝就已于当年7月北遁。</b></h3><h3><b>大明王朝延续了286年,历经16帝。其中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他传位给建文帝,但这位皇帝在“靖难之役”后不知所踪。大明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因此除“土木堡之变”后即位的代宗朱祁钰被复辟的英宗皇帝废为亲王外,明朝其余的十三位皇帝死后都葬在我们眼前的天寿山脚下。</b></h3> <h3><b><br></b></h3><h3><b>大明王朝留给今天的我们几件重要的历史遗产,除了我们称之为“故宫”的紫禁城之外,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如下四件:</b></h3><h3><b>其一长城 —— 这是大明王朝的篱笆墙,以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长城最精华的部分大都在北京,如八达岭长城、金山岭长城和司马台长城,而这后两段长城还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的。</b></h3><h3><b>其二名著 —— 中国古代的四大奇书,都是明朝传世至今的长篇小说,妇孺皆知。它们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b></h3><h3><b>其三烧酒 —— 中国古代的酿酒业源远流长,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是以酿造黄酒为主,到了明朝烧酒才发展起来,这也和当时允许民间私酿有关。</b></h3><h3><b>其四瓷器 —— 中国古代瓷器名扬四海,以宋瓷为例,当时全国有多处官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海外。但到了明朝却一枝独秀,崛起了一座瓷都 —— 就是今天的景德镇。宋朝年代久远,存世瓷器不多。但大明瓷器每一朝的作品都不尽相同,成为了当今古玩市场追逐的藏品。</b></h3> <h3><b><br></b></h3><h3><b>有明一朝276年,最有代表性的,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b></h3><h3><b>明成祖朱棣在北伐战役成功时曾对大臣们说:</b><b>“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b><b>这番话说的何等霸气!</b></h3><h3><b>是啊!大明王朝哪怕国力再弱,也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 …… 这多少体现了我们汉人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b></h3> <h3><b>2017年热播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中多次提到了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人作家黄仁宇的一部研究明史的作品,作为昔日的帝都子民,大明王朝就在我们身边并未走远。</b></h3><h3><b>面对明陵沧桑的明楼,人们不会仅仅想到万历十五年,更会反思为什么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会在我们脚下转了一个大弯儿,由盛及衰 ……</b></h3> <h3><b><br></b></h3><h3><b>1949年毛泽东率领党中央从西柏坡向北平挺进时,就曾经掷地有声地说过:我们这是进京赶考,我们绝不会退回来,中国共产党人绝不做李自成!</b><b>而李自成,就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悲剧人物。</b></h3> <h3><b><br></b></h3><h3><b>是啊,大明王朝的覆灭是一件令人痛惜的事情,大汉民族自南宋崖山之战后第二次亡国 ……</b></h3><h3><b>有明一朝好皇帝不多,但即便是这为数不多的好皇帝,在有限的历史时空里,也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b></h3><h3><b>例如文韬武略的明成祖朱棣,1403年登基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命人将中国历代古籍“集大成”!</b></h3><h3><b>这项浩瀚的工程参与者三千有余,历时五年于1407年完成,共22877卷,仅目录就有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约三亿七千多万字。</b></h3><h3><b>人们都知道,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也曾受命编纂《四库全书》,但《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的区别在于,前者照录原文保持原有风貌;而后者则根据统治者个人喜好做了较大删减,同时毁掉了许多不符合乾隆爷口味儿的古籍 ……</b></h3><h3><b>明成祖永乐年代至今六百多年过去,令人扼腕的是,万册《永乐大典》历经磨难,如今存世仅800余。</b></h3> <h3><b><br></b></h3><h3><b>大明王朝的时候,中国的北方国界,就是今天我们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不过南方的国界要比现在大得多。</b></h3><h3><b>一生五次亲征漠北的明成祖朱棣,还曾用兵80万征讨现在的越南,用血的代价将其国土纳入大明,成为帝国的一省。</b></h3><h3><b>可惜传位到他孙子宣宗朱瞻基那里,朝廷不堪重负决定撤回官吏及驻军,不再对越南直接统治。不过直到1885年满清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又称《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后,中国才彻底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b></h3><h3><b>也就是说在明朝初年,现今越南的北部都是中国的领土。</b></h3> <h3><b><br></b></h3><h3><b>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我就生活在北京,北京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第一故乡在哈尔滨)。而今天的北京城,就是明永乐年间建成的。</b></h3><h3><b>虽然今天“内九外七皇城四”(即明代城门)的古城楼,除了前门和德胜门外已经见不到了(外城的永定门,是本世纪初才复建的),但我依然想走访躺在天寿山脚下“睡觉”的这十三位明代帝王寝陵,去凭吊一个远去了的王朝。</b></h3> <h3><b><br></b></h3><h3><b>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b></h3><h3><b>这是开国领袖毛泽东脍炙人口的诗句。</b></h3><h3><b>600年前护送帝王灵柩的出殡队伍,要走三天才能来到天寿山脚下。而今天的我坐着奔驰轿车从北京二环路沿着八达岭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今非昔比!</b></h3> <h3><b><br></b></h3><h3><b>坐在豪华轿车里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伟人的感慨:的确是“换了人间”啊!</b></h3> <h3><b><br></b></h3><h3><b>我首先来到了明十三陵的首陵一一明成祖朱棣的长陵。这也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陵。</b></h3><h3><b>明成祖朱棣和他老爸朱元璋一样,也是位马上天子。他留给国人的至今都值得自豪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壮举。</b></h3><h3><b>大家都知道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是哥伦布,公元1492年他率领三条仅百余吨的帆船,带着给印度国王和中国皇帝的国书一路向西,最终到达了今天的巴哈马群岛,开启了人类的大航海时代。</b></h3><h3><b>然而早在1405年,郑和的船队就浩浩荡荡驶向广袤的印度洋,最远抵达非洲肯尼亚的东海岸;出海人数最多时有62艘大船,28000余人。毋庸置疑,朱棣在位时的中国航海技术遥遥领先于西方。</b></h3> <h3><b><br></b></h3><h3><b>然而有明一朝的中国,终于没有成为世界航海大国。永乐帝驾崩后,很快就闭关锁国,禁止民间船只出海。</b></h3><h3><b>而此时的欧洲呢,西班牙国王派遣哥伦布多次往返南美大陆。他们带去了宗教、语言和欧洲白种人的血脉。如今的南美大陆巴西除了讲葡萄牙语之外,基本都是讲西班牙语。南美大陆的居民,也都是欧洲和当地土著的混血。</b></h3><h3><b>而葡萄牙的伽马,在16世纪初开辟了绕过非洲好望角前往印度的东方航线,打通了海上贸易通道。</b></h3><h3><b>最终伟大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他的船队驶向茫茫大洋,一路向西完成了人类的首次环球航行。</b></h3><h3><b>而这时大明的远洋船队,早已销声匿迹。</b></h3> <h3><b><br></b></h3><h3><b>将大明王朝定都北京的永乐帝,后来并没有开疆拓土,而是把帝国的战略重心,始终放在了防范北方劲旅蒙元的入侵上。</b></h3> <h3><b><br></b></h3><h3><b>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大明开始修筑自己的“篱笆墙”一一 也就是我们今天依然能够见到的以八达岭、金山岭长城为代表的明代长城。</b></h3> <h3><b><br></b></h3><h3><b>明成祖朱棣还废除了中原王朝已经实施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而自己则干起了“总理”的活儿!</b></h3><h3><b>朱棣对满朝文武百官还不放心,相继建立了两个特务组织一一西厂和东厂(以及后来的锦衣卫)。</b></h3> <h3><b><br></b></h3><h3><b>读过明史的人都会有些郁闷。这并不是一个开明开放的王朝,好皇帝不多,而且都短命。坏皇帝不少,却都长寿。</b></h3><h3><b>好坏之分,首先在于是否勤政,是否励精图治,想有所作为!</b></h3><h3><b>要说励精图治,他朱棣算一个,虽然刚猛有加,却过于薄情寡义 ……</b></h3><h3><b>而贪图享乐的明朝皇帝,那多了去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b></h3> <h3><b><br></b></h3><h3><b>如果站在历史大格局上看,有明一朝处在人类文明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上。在明朝的286年中,欧洲结束了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开始了文艺复兴。在明朝行将终结的时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科学家(没有之一)牛顿诞生了。</b></h3><h3><b>当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费马大定理的时候(这个定理看似简单但求证却异常艰难,直到300多年之后才被当代的数学家们所证明),而此时大明的帝王们却沉迷于长生不老术。其中有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就死于道士练出的红丸 ……</b></h3> <h3><b><br></b></h3><h3><b>是啊,有明一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有了言论自由的民主气象(在明朝,老百姓是可以胡说八道的,大臣们也可以骂皇帝),那时没有文字狱,民间有出版自由!以至于明朝后半期《隔窗花影》《肉蒲团》等“黄书”泛滥。</b></h3> <h3><b><br></b></h3><h3><b>自从明成祖朱棣把国帝都迁到北京之后,中国的政治格局也彻底改变了!两千年以来,封建王朝的都城从西安到洛阳,再到开封、杭州、南京,大汉民族始终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发祥地 一一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b></h3><h3><b>蒙元建都于北京,那是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也不愿离自己熟悉的草原太远。而朱棣把帝都迁到他当燕王时的地盘儿里,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因为自己的宿敌就在百里之外 ……</b></h3><h3><b>我们不得不钦佩共和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一锤定音把首都定在北京!这不单纯是一个历史的传承,而是毛泽东看到了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北通关外,东临渤海,扼守东北和华北两大平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而这是南京所不具备的。</b></h3><h3><b>当年燕王朱棣自愿守卫国门,今天共和国的领土面积更大了,毛泽东何惧之有!</b></h3> <h3><b><br></b></h3><h3><b>明成祖的长陵是一座开放的皇陵。在这里漫步,不会让你感觉是游走在坟地当中,依然是红墙黄瓦的皇家气派!</b></h3><h3><b>上世纪50年代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明史专家吴晗,曾动议挖掘十三陵,而且就从保存最为完好的长陵下手。可惜秘密挖了半年,也没找到直通地宫的墓道,最后只好选择备用方案:在定陵和永陵两个皇陵中选一个继续开挖 ……</b></h3> <h3><b><br></b></h3><h3><b>就这样长陵幸运地保存下来了!真得感谢600年多前营造了这座皇陵以及同时打造了北京城的那些能工巧匠们,居然能让以国家名义出动的“盗墓者”找不着北。</b><br></h3> <h3><b><br></b></h3><h3><b>长陵没有被挖开,而定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b><b>这就是大明万历皇帝的寝陵。</b></h3><h3><b>人们不禁要问《万历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儿呢?哈!其实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因为写这本书的人开宗明义:万历十五年,无关紧要的一年 ……</b></h3><h3><b>如果要细说,那么万历十年帝师张居正去世了,万历十五年皇帝已经长大成人开始亲政了。</b></h3> <h3><b><br></b></h3><h3><b>万历皇帝绝对是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之后,史学家最为关注的一位明朝皇帝。</b></h3><h3><b>他10岁即位,前十年完全被笼罩在内阁首辅张居正治国理政的光芒之中。</b></h3><h3><b>20岁时张居正去世,皇帝这才说了算。</b></h3><h3><b>但万历帝并不是个厚道人儿,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自己的恩师张居正,然后干了一件连老祖宗都惊叹的壮举 —— 万历三大征。即从万历十七年开始,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几乎同时开展了三次重大军事行动:分别是平定哮拜叛乱、援朝战争和平定杨应龙叛乱。</b></h3><h3><b>请今人记住,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战争之前300多年,大明将士就曾血染朝鲜半岛,那时真可谓是“抗日援朝”。如果当年万历皇帝不出手,那么朝鲜半岛就是日本人的了…… 由此可见中国与朝鲜悠久的历史渊源!</b></h3> <h3><b><br></b></h3><h3><b>万历皇帝年轻时也曾尴尬出糗。一次他去慈宁宫探望皇太后,上厕所时遇见了一位王姓宫女,一时贪欢就让人家怀上了龙种,事后还想赖帐,可那宫女却拿出了信物 —— 万岁爷送给她的一副首饰,证据面前万历帝才无话可说了。</b></h3><h3><b>不过万历帝并不喜欢王宫女生下的那位皇长子,曾打算立最宠爱的郑贵妃的皇三子为太子,这下子大臣们不干了!搬出朱元璋的祖训 —— 皇位按“嫡长制”继承,废皇长子有违祖先。万历帝辩不过大臣,于是采取了一种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做法 —— 不上朝!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超级宅男”万历皇帝,到驾崩时居然足不出户在内宫“宅”了二十年。</b></h3> <h3><b><br></b></h3><h3><b>1958年9月8日一早,全国人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里忽然听到一条重要新闻:经国务院批准,对定陵地下宫殿进行了成功的考古挖掘,开启了万历皇帝的棺椁。</b></h3><h3><b>然而仅仅过了8年,万历皇帝的尸骨就在文革破四旧的狂潮中被人从棺椁里拖了出来,并冠以“封建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一把火烧成了灰,变土葬为火葬喽!</b></h3><h3><b>史学家们认为,早年和晚年的万历皇帝判若两人。由于他的怠政,最终让大明江山断送在了他孙子的手里。所以大明王朝表面终结于崇祯,实则灭亡于万历!</b></h3> <h3><b><br></b></h3><h3><b>万历皇帝“睡觉”的定陵被今人挖开纯粹出于偶然。</b></h3><h3><b>当年他一上位就开始营造自己的寝陵。定陵建成时节他才20多岁,距离终老还远着呢,以至于建成的墓道不得不又重新掩埋好。</b></h3><h3><b>那“包工头儿”也不知道哪年哪月皇帝才会驾崩,生怕万一若干年后自己也找不到墓道会被杀头,于是悄悄地在地下埋了一个小石碑,写明距金刚墙多少丈,另外还有多深 …… 而这个金刚墙,就是定陵地宫的大门。</b></h3><h3><b>谢天谢地,在定陵周边到处乱挖了几个月之后,考古人员终于挖出了这个小石碑。根据石碑上的详细记载,很快就挖到了金刚墙,最终地宫大门顺利打开。</b></h3><h3><b>万历皇帝的定陵对外开放,游客们在地下墓道中,还能够看到这块被精心保护起来的小石碑。</b></h3> <h3><b><br></b></h3><h3><b>万历帝的定陵地宫被挖开后,作为备选方案的永陵就幸免于难了 一一 因为当年周恩来总理只批准北京市开挖十三陵中的一座皇陵。</b></h3><h3><b>在永陵睡觉的皇帝,是万历帝的爷爷,年号嘉靖。</b></h3> <h3><b><br></b></h3><h3><b>嘉靖帝驾崩于1566年,四百年后的1966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引发了十年浩劫。而历史剧《海瑞罢官》的作者、明史专家吴晗也在这场浩劫中死于非命 ……</b></h3><h3><b>十年浩劫是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愿这段历史永远不要重演!</b></h3><h3><b>翻阅明史,还请今人记住,嘉靖32年,葡萄牙人的商船在中国南方海岸搁浅,葡人向明地方政府申请上岸晾晒 —— 这个地方就是澳门。</b></h3><h3><b>嘉靖36年,皇帝批准葡人可以在此长久居留,很大方地把这弹丸之地给了葡萄牙,从此澳门离开祖国母亲四百余年,直到1999年回归。</b></h3><h3><b>嘉靖皇帝在位45年,后二十年身居后宫极少上朝,开启了“天子怠工”模式。他的孙子万历皇帝正是学他,也是二十多年不上朝 …… 虽然成熟的封建官僚机构照常运转,但封疆大吏以及六部尚书没有皇帝的批准是无法上位的。以至于到了万历后期,三品以上大员的官位,居然空缺了三分之一以上 ……</b></h3> <h3><b><br></b></h3><h3><b>嘉靖帝朱厚熜是一位政治智商极高的天子,15岁即被朝中那些老谋深算的重臣们从湖北迎进帝都 —— 天上掉下个大金砖,从此当上了皇帝。</b></h3><h3><b>可不久这些老臣就懊恼不已了,他们居然玩儿不过这个乡巴佬式的小屁孩儿 ……</b></h3><h3><b>嘉靖帝通过“大礼议”坐稳了皇位,然后重用奸臣严嵩17年,还信奉道教,在紫禁城里办起道场,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嘉靖帝善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后来又置严嵩父子于死地。不过进士出身的严嵩字写得还是不错的,现如今北京“六必居”牌匾就是他的墨迹。</b></h3><h3><b>大家都知道,半个多世纪前在神州大地上的那场浩劫,最初起源于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请今人记住,当年罢了海瑞官的就是这位嘉靖帝!</b></h3><h3><b>嘉靖45年(1566年),海瑞以六品芝麻官职冒死上书《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慷慨激昂地写到:“嘉者,家也;靖者,净也。嘉靖嘉靖,家家净也!”气得嘉靖帝七窍升烟。不过细看海瑞奏疏,嘉靖帝忍不住对身边人说:“海瑞这个人像比干一样忠烈,但我却不会学商纣王!我不杀他 ……” 于是海瑞只是被罢官而保住了一条性命。</b></h3> <h3><b><br></b></h3><h3><b>明永陵的大红门是天寿山下十三座皇陵中唯一的一座,至今依旧保持着400多年前的原样,从未修缮过。在大红门前留影,可谓满眼沧桑!</b></h3> <h3><b><br></b></h3><h3><b>帝都有许多拍摄个人写真的好地方</b></h3><h3><b>比如去地坛公园的银杏大道拍金秋</b></h3><h3><b>比如去安定门内的五道营胡同拍小资</b></h3><h3><b>比如去古北口的古北水镇拍江南</b></h3><h3><b>但很少有人会想到</b></h3><h3><b>还可以到明永陵来拍沧桑</b></h3> <h3><b><br></b></h3><h3><b>这里有着400多年前真实的“道具”</b></h3><h3><b>令人怀想大明王朝最后的辉煌 ……</b></h3> <h3><b><br></b></h3><h3><b>嘉靖一朝,在地球上发生了许多大事!人类的大航海时代因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而渐入佳境;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航海家用自己的船帆打通了东西方;而殖民者也用自己的火器征服了远方的土著。明朝中叶以后,西方传教士首次踏上东方大地竖起了十字架,而东方的天朝却依然处于醉生梦死之中 ……</b></h3> <h3><b><br></b></h3><h3><b>嘉靖一朝,民间文学盛行。正是有了这种土壤,最终诞生了《水浒传》(明万历年间正式出版)和《西游记》(差不多与《水浒传》同时期)。</b></h3> <h3><b><br></b></h3><h3><b>啊!我身后这扇厚重的大红门虽然不会打开,但我已经在门外感受到了四百多年前的风风雨雨 ……</b><br></h3> <h3><b><br></b></h3><h3><b>嘉靖皇帝精明一世,儿子却无能</b></h3><h3><b>他驾崩后,儿子即位为隆庆皇帝</b></h3> <h3><b><br></b></h3><h3><b>坐着车去看看隆庆皇帝的寝陵一一昭陵</b></h3> <h3><b><br></b></h3><h3><b>睡在昭陵的皇帝是嘉靖的儿子,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1566—1572年在位。</b></h3><h3><b>俗语说“虎父犬子”——这位隆庆帝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能!皇帝没本事不要紧,大臣有本事一样治国。隆庆一朝出了三位被后世赞颂的能臣——张居正、徐阶、高拱。好在平庸的皇帝还听得进贤臣们的谏言,实现了“无为而治”。在位六年,只干了两件可载入史册的事儿:一件是为前朝蒙冤者平反昭雪,直接受益者是被他老爹罢了官的海瑞。另一件是开放海禁,打破了历时200年的“频海居民不得私自出海”的祖训,这才有了大明子民下南洋谋生,后来让炎黄子孙的血脉散布到东南亚,同时也为解决困扰东南沿海的倭患提供了契机。</b></h3><h3><b>另外还请今人记住,1573年隆庆驾崩,在四川泸州的酿酒作坊里,一座酒窖产出了一款有着特殊香型的白酒。400多年后这座深埋在地下的酒窖被考古人员挖掘出。令人吃惊的是,酒窖里大明时期酿造的白酒居然还在!于是今人用这古窖里的老酒来勾兑,并且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一一 国窖1573!</b></h3> <h3><b><br></b></h3><h3><b>游客们一般不会去十三陵那些未开放的皇陵,不过每一座皇陵都有自己的故事。如果能有了解明史的朋友带你去,给你做讲解介绍,并且“让历史告诉未来”,真的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b></h3> <h3><b><br></b></h3><h3><b>这是明十三陵中的康陵,在这里睡觉的是一位奇葩的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b></h3><h3><b>其实朱厚照并不昏庸,不过太过任性。放着诺大的紫禁城不住,偏要在太液池西侧(今北海公园西岸)建一处豹房,终日在那里寻欢作乐。</b></h3><h3><b>年轻气盛时的正德皇帝,也渴望能够像祖辈一样建功立业。于是自封为“镇国大将军”,甚至亲征蒙古小王子,曾经身先士卒在阵前斩杀了一名蒙古兵。不过这位天子最感兴趣的还是“泡妞”。</b></h3><h3><b>据史料记载,有一次武宗南巡,半路却不见了踪影,原来是悄悄跑到太原,约会当地的名妓刘良女去了;事后他把刘良女带到帝都西苑太液池的腾沼殿里金屋藏娇。这个故事被后人改编成京剧经典剧目《游龙戏凤》。</b></h3><h3><b>当然这位风流天子也不是一件好事儿都没干。他在位时察觉到自己最信任的以大太监刘谨为首的“八虎”图谋不轨,于是果断诛杀,被后人称颂。</b></h3> <h3><b><br></b></h3><h3><b>站在正德皇帝的康陵前,我忽然想到那一朝存世至今的瓷器也很值钱呢!</b></h3><h3><b>正德皇帝死得有点冤!外出泡妞寻欢作乐忽然大风把游船刮翻了,正德皇帝掉入水中 …… 结果受了风寒一病不起,最终呜呼哀哉!</b></h3> <h3><b><br></b></h3><h3><b>皇帝死了总要有人来守陵的。</b></h3><h3><b>这些守陵人在当朝是吃皇粮的。他们什么事情都不用干,就在皇陵旁待着,朝廷也会年年发俸禄。不过要是王朝倒闭了呢?</b></h3> <h3><b><br></b></h3><h3><b>在康陵边上就有这么一个康陵村,村民都是五百年前守陵人的后裔。一开始他们靠种地为生,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里做春饼出了名!于是康陵村的春饼宴借着旅游者的口碑一传十十传百 …… 如今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大摆春饼宴,让京城里的人为饱这份口福,不惜驱车上百公里专程赶来。</b></h3><h3><b>正赶上饭点儿,我一定要去尝一尝这久负盛名的康陵春饼宴!</b></h3><h3><b><br></b></h3> <h3><b><br></b></h3><h3><b>哇噻!这就是我的春饼宴呀!我真真切切享受了一把五百年前皇帝的御膳待遇!</b></h3><h3><b>康陵村村民家家户户开办的春饼宴都是套餐形式,不用点菜,并且是按人头收费,两人起订。</b></h3><h3><b>两个人是这么一桌子,10个人也是这么一桌子,不过菜的分量要大出许多!这里的村民很厚道,有几道受欢迎的硬菜比如如酱肘子,如果吃了还想吃的话,还可以免费再加一份 ……</b></h3><h3><b>不过这里有个硬性规定,那就是不允许打包。吃不完你把剩下的饭菜扔这儿走人就行了,老板是不会介意的。</b></h3> <h3><b><br></b></h3><h3><b>品尝过康陵村的春饼宴,我坐着车继续前行,探访一个又一个皇陵,听着一个又一个与在那里“睡觉”的皇帝有关的故事。</b></h3> <h3><b><br></b></h3><h3><b>这是明献陵,大明王朝的第4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一一明仁宗朱高炽。虽然他在位仅一年,但却和他的儿子明宣宗一起开创了“仁宣之治”。这是有明一朝唯一朝政没有什么弊端的中兴时期。</b></h3><h3><b>其实永乐帝朱棣并不喜欢自己的这位身材肥胖的长子,但无奈老爸朱元璋立下铁规矩,大明王朝实行嫡长制继承,只要儿子不谋反,他就不得不照办。</b></h3><h3><b>朱元璋设立这个铁规矩是铁了心的!</b></h3><h3><b>他本来想把皇位传给长子朱标,可朱标还没等继位就死了。于是老头子一咬牙一跺脚,直接把皇位传给了长孙朱允文,就是那个后来被朱棣取而代之的建文帝。</b></h3> <h3><b><br></b></h3><h3><b>在献陵旁边的是庆陵。睡在这里的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真是太不幸了!</b></h3><h3><b>他的老爸就是那个“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万历帝。由于母亲是个级别很低的宫女,根本不招皇帝待见。但他却是万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没办法,在与满朝文武百官争斗多年后,万历帝不得不遵循祖训还得立他为太子。</b></h3><h3><b>人生苦短,朱常洛终于坐上了苦等了近30年的皇位,却只坐了一个月,就因为吃了宫内道士练的丹药而一命归西,留下了一桩千古迷局 一一《红丸案》!</b></h3> <h3><b><br></b></h3><h3><b>晚明除了红丸案之外,还有挺击案和移宫案,扑朔迷离,彰显宫廷内斗,让人感到“高处不胜寒”……</b></h3><h3><b>而明光宗朱常洛的个人悲剧,后来也演变成了国家悲剧。因为他的长子朱由校匆匆忙忙当皇帝时,还是个文盲呢!</b></h3><h3><b>是啊,老子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光顾着玩儿女人去了(因为纵欲被掏空了身体,所以才去吃红丸),还没想到儿子该出阁读书了。</b></h3><h3><b>由一个不识字的皇帝来统治国家,其结局可想而知 ……</b></h3> <h3><b><br></b></h3><h3><b>这就是大明天启帝朱由校的德陵。</b></h3><h3><b>他没文化不要紧,关键是“根红苗正”,凭借皇长子地位当上了皇帝。不过辅佐他的可不是像张居正那样的能臣,而是一位同样大字不识的太监魏忠贤。</b></h3><h3><b>天启一朝两个文盲把持朝政。这位奇葩皇帝连奏折都看不懂,却干得一手好木匠活儿,他整天在紫禁城内打家具,大明江山不败才怪!</b></h3><h3><b>1627年23岁的朱由校过早去世,因无子嗣而“兄终弟及”,由信王朱由检即位,便是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b></h3> <h3><b><br></b></h3><h3><b>朱由校只当了七年皇帝,大明天启是整个王朝最黑暗的时候!皇帝天天在宫里干木匠活儿,大太监魏忠贤胆敢自称九千岁。魏忠贤总是在皇上干活儿最起劲的时候递上重要的折子,朱由校一句话“你看着办吧……”,于是魏公公便干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b></h3> <h3><b><br></b></h3><h3><b>朱由校当政七年只干了一件正事儿,那就是保护了他弟弟朱由检,免遭魏公公的迫害 ……</b></h3> <h3><b><br></b></h3><h3><b>一个如此昏庸的祖训,只不过是兄弟中最年长的人去继承皇位,必定给国家留下大患,这就不能不给后朝帝王以警示!</b></h3><h3><b>入主中原后的大清,果断废除了前朝的嫡长子继承制。皇帝看自己哪个儿子有出息,就采取秘密立储制度把皇位传给他。</b></h3> <h3><b><br></b></h3><h3><b>不过皇帝也有看走眼的时候。</b></h3><h3><b>例如大清道光帝,快到皇位交接的时候,他只有两个儿子可以选择。最终立嘱让哥哥继承(也就是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而弟弟成为恭亲王。</b></h3><h3><b>其实弟弟的才华远在哥哥之上!如果恭亲王当了皇帝,大清的历史或许就会被改写,至少还能苟延残喘几十年 ……</b></h3> <h3><b><br></b></h3><h3><b>这就是天启帝朱由校的弟弟崇祯帝朱由检的寝陵一一十三陵中最为偏僻和破败的思陵,朱由检就睡在这里。</b></h3><h3><b>1628年崇祯元年朱由检即位时,曾励精图治重整朝纲。他诛杀了祸国殃民的魏忠贤、客氏(他哥哥朱由校的乳母)及其死党,并且一改以往懒政怠政,六下“罪己诏”。他生活勤俭,不近女色,成为有明一朝最勤政的皇帝。</b></h3><h3><b>可惜他即位前没接受过系统的明君教育,性格偏执,刚愎自用,对下薄情寡义,滥杀群臣。加上他运气太糟,在位期间连年遭灾 ……</b></h3><h3><b>更为糟糕的是,为节省开支他裁撤了各地的驿站,身为邮差的陕西米脂人李自成从此丢了饭碗儿,被逼无奈,最后走投无路不得不起义造反!</b></h3><h3><b>1644年(崇祯17年)李自成率兵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煤山上吊殉国。然而得了天下建立起大顺朝的这群农民起义军却迅速腐化,本来要归顺大顺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1644那个甲申年,继蒙元灭南宋之后,大汉民族再次亡国 ……</b></h3> <h3><b><br></b></h3><h3><b>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亡国之君,1644年大明灭亡是史学家们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b></h3><h3><b>1944年郭沫若写了一篇反思历史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从1644算起,到1944正好五个甲申轮回。这篇文章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发表后,立刻引起了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注意。他指示,这要作为党内整风的干部必读文件。</b></h3><h3><b>毛主席高瞻远瞩,在抗战还未取得全面胜利的时候,他就教导全党,要汲取历史教训,以史鉴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一定要避免甲申悲剧。全党要加强忧患意识,绝不当李自成!</b></h3><h3><b>而1949年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好形势,毛主席更是重提忧患意识,告诫全党不要重犯胜利后骄傲自满的历史错误。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b></h3><h3><b>是啊,从1949年到现在,又过去了整整70年,如今中国正在走进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这重大的历史关头,我们同样要避免重犯胜利后骄傲自满的历史覆辙,不忘小平同志生前倡导的韬光养晦!</b></h3> <h3><b><br></b></h3><h3><b>大明王朝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b></h3><h3><b>我们今天所言要“重振汉唐雄风”,却从来不提大明,因为在大明的276年中,历代帝王的政绩实在乏善可陈!即便是创建了北京城的永乐帝,也因为杀人太多而难以称其为“明君”……</b></h3> <h3><b><br></b></h3><h3><b>满清入关后,汉人被满人统治了267年。站在民族的角度看这也是一种屈辱!</b></h3><h3><b>新中国成立后有学者在公开场合询问周恩来,如何评价满清对汉人长达近300年的统治 ……</b></h3><h3><b>周恩来是位有大格局历史观的伟人!</b></h3><h3><b>他指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说,大明王朝所管辖的国土不过六百多万平方公里,满人入关后通过开疆拓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即便是在晚清,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光是被沙俄割去的就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但我们今天依然保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就是历史,谁也无法改变的历史!</b></h3> <h3><b><br></b></h3><h3><b>在天寿山脚下寻访十三个皇陵,联想发生在十三个天子脚下的故事,我忽然豁然开朗!</b></h3><h3><b>大明是在驱赶了外族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而大明又被新的外族所毁灭。</b></h3><h3><b>大汉民族亡国了,但并没有亡天下!这源自于大汉民族的灵魂和文化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它能同化统治者,让一个统治民族客观消失(曾经有过自己语言文字并入住过中原的满族、现在已无人会讲自己的民族语言,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字),这就是华夏大地上的主体民族足以让世人敬畏之处!</b></h3> <h3><b><br></b></h3><h3><b>历史在这里沉思。</b></h3><h3><b>历史终将告诉未来!</b></h3> <h3><b><br></b></h3><h3><b>我怀着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走出皇陵</b></h3> <h3><b><br></b></h3><h3><b>相信所有看了这部倾情制作的历史美篇的朋友们都会与我一样,产生出深深的“文化自信”!</b></h3> <h3><b><br></b></h3><h3><b>啊!明十三陵,离帝都最近的古代皇陵,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地走近你。站在红墙外、明楼前,去遥想那跨越了近300年时空的历史风云 ……</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史为鉴,继往开来!</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照片拍摄于<br></b><b>2018-10-06<br></b><b>北京明十三陵</b></h1><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