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湖南第一师范

LSQ

<h3>走进第一师范,就被独具一格的校园建筑所吸引,这种庄重、古朴、典雅的风格,是西方建筑和东方文化的完美结合。</h3> <h3>《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h3> <h3>序厅:</h3><h3>湖南第一师范出了个毛泽东</h3> <h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求学、工作时间长达8年,让湖南第一师范闻名天下。</h3> <h3>第一展厅展览:</h3><h3>源远流长的中华名校<br></h3> <h3>千年学府(1161-<br></h3> <h3>城南书院创办人-张栻</h3> <h3>城南书院名人辈出,如曾国藩、左宗棠、黄兴。</h3> <h3>百年师范(1903-<br></h3> <h3>旧书院成新师范。</h3> <h3>第一师范师生(含城南书院时期),载入《辞海》者多达48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蔡和森、李立三、任弼时等8人,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3人,教育家杨昌济、徐特立、李达等。</h3> <h3>第二展厅至第五展厅展览:</h3><h3>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br></h3> <h3>第一部分:</h3> <h3>1893-12-26,毛泽东诞生于湘谭县韶山冲。1909年及之前,毛泽东在韶山冲多所私塾读书,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蒙教育。</h3> <h3>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湖南省湘乡县东山高小,走出韶山冲的立志诗。</h3> <h3>毛泽东在东山高小读书时,喜欢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如《新民丛报》,受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h3> <h3>1911年春,毛泽东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通过《民立报》,开始接受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思想的影响。</h3><h3>1911年10月,毛泽东响应辛亥革命,报名参军,到湖南新军当列兵。随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为革命结束,退出新军,继续求学。</h3> <h3>1912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读书(即现在的长沙市第一中学)。</h3><h3>1912年秋,毛泽东制定了一个自学计划,每天到湖南省图书馆自学博览群书,从此博览群书的习惯成为毛泽东的终生爱好。</h3> <h3>1913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h3> <h3>1914年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合并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h3><h3>1918年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毕业。</h3> <h3>第一师范大厅</h3> <h3>第一师范校训:</h3><h3>(主席题词)</h3><h3>要做人民的先生</h3><h3>先做人民的学生</h3> <h3>第一师范校风:</h3><h3>(主席恩师徐特立题词)</h3><h3>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h3> <h3>第一师范大礼堂</h3> <h3>主席曾在大礼堂,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04周年,作了《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中国》的演讲。</h3> <h3>第一师范阅览室</h3> <h3>主席读书时的教室和座位</h3> <h3>主席读书时的床位和寝室</h3> <h3>第二部分:</h3> <h3>闹中求静:</h3><h3>毛泽东为培养排除干扰、专心学习的能力,经常去喧闹的南门口街边看书。</h3> <h3>不动笔墨不读书:</h3><h3>毛泽东特别推崇,恩师徐特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h3> <h3>游学:</h3><h3>读无字之书求真知</h3> <h3>第三部分:</h3> <h3>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h3> <h3>毛泽东开始接受西洋、东洋文化。</h3> <h3>毛泽东是《新青年》杂志热心读者,从崇拜康有为梁启超,转以陈独秀胡适为楷模,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h3> <h3>毛泽东经常去湘江畅游,</h3><h3>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h3> <h3>毛泽东自创的“六段运动”,</h3><h3>个人感觉有点象现在广播体操。</h3> <h3>毛泽东为了锻炼意志,坚持用井水冷水浴。</h3> <h3>第一师范原建筑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现建筑是1968年按原貌在原址上复建,但水井是原物。</h3> <h3>古树掩映下的第一师范,显得更加庄重典雅。</h3> <h3>第四部分:</h3> <h3>著名的毛泽东二十八画生征友,</h3> <h3>毛泽东、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李维汉、罗章龙、李立三等志同道合的青年走到一起,刻苦学习,相互讨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h3> <h3>猴子石缴枪</h3> <h3>毛泽东主办工人夜学,从招学广告到讲课内容通俗易懂。</h3> <h3>1920年秋,毛泽东在第一师范附小任校长,工作期间写的对联,勉励师生当家作主。</h3> <h3>毛泽东在附小工作时办公室,兼卧室,也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结婚的新房。</h3> <h3>在毛泽东的引导下,附小许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如任弼时和廖沫沙。</h3> <h3>第五部分:</h3> <h3>1918年4月,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萧子升等创立新民学会。因组织湖南学子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毛泽东第一次上北京。</h3> <h3>1918年10月至1919年3月,毛泽东在李大钊任馆长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一边工作,一边听课,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h3> <h3>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毛泽东领导湖南五四运动,成立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决定6月3日起全省学生一律罢课,响应五四运动。</h3> <h3>1919年7月,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和后来主编的《新湖南》,宣传进步思想,反帝反封建。</h3> <h3>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毛泽东率领湖南驱逐督军张敬尧请愿团,到北京请愿,也是毛泽东第二次上北京。</h3> <h3>毛泽东第二次上北京,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科学解释,确立了信仰。</h3> <h3>毛泽东在陈独秀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接受了马列主义。</h3> <h3>1920年8月,新民学会会员毛泽东、何叔衡等,组织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夏明翰等学子赴俄勤工俭学。</h3> <h3>1921年1月1日,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将学会的方针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h3> <h3>建党革命</h3> <h3>毛泽东与何叔衡共赴中共一大</h3> <h3>中共一大代表名录</h3> <h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回湖南着手建立中共湖南支部和中共湘区委员会,是全国最早的省级支部和省级党委,书记均为毛泽东。从此一代伟人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走上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革命道路。</h3> <h3>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早期写的三首诗词。</h3> <h3>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h3><h3>(百度照片)</h3> <h3>毛泽东的毛体《沁园春-长沙》。</h3> <h3>看完最后一个展厅,出口右边回到了第一师范的大厅,大厅右边是第一师范的附小,好熟悉的毛主席教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h3> <h3>附小的大门</h3> <h3>第一师范的建筑是青白相间,而第一师范附小的建筑是青黄相间。</h3> <h3>附小的右边有条山坡路,山坡上面有第一师范的运动场、新教学楼、图书馆等。</h3> <h3>运动场。</h3> <h3>新教学楼</h3> <h3>图书馆又叫火炬楼,四个大火炬在楼顶四角,当年火炬之间插满了红旗,红遍了第一师范所在的妙高峰,在很远的地方,如天心阁、桔子洲头、岳麓山上都能分辨出第一师范的红色的火炬楼。</h3> <h3>楼顶是毛主席为母校题写的校名:第一师范。</h3> <h3>额题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即新民学会的方针)</h3> <h3>图书馆前是毛泽东石雕广场,全部是汉白玉石浮雕。</h3> <h3>新教学楼前是毛泽东铜像广场,江泽民总书记为毛泽东铜像题名为:青年毛泽东。</h3> <h3><br></h3><h3> 《瞻仰第一师范》</h3><h3> ——罗岳文</h3><h3> 伟人足迹何处寻,</h3><h3> 第一师范留脚印。</h3><h3> 主席年少立大志,</h3><h3> 不断求索探路径。</h3><h3> 苦读博闻强体魄,</h3><h3> 知行合一练本领。</h3><h3> 信仰马列建政党,</h3><h3> 终生奋斗为人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