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马德福

<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兰州大学,简称“兰大”,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其前身是清末新政期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1945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1952年,被确定为国家十四所综合性大学之一;2001年,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2002年和2004年,原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先后并入兰州大学 。</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截至2019年11月,学校榆中、城关两个校区占地3545亩,下设42个教学科研单位、103个本科专业;有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4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本科生19964人,硕士研究生11408人,博士研究生2885人;教学科研人员2228人。</span></p> <h5>兰州大学</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08年11月8日(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五日),甘肃法政馆呈清甘肃省当局将法政馆改为甘肃法政学堂,奏咨立案,呈请颁发关防,制定学堂章程,呈报清政府学部(相当于现教育部)备案。署臬司使彭英甲、提学司使陈曾佑办理移交手续,移交物品主要有法政馆关防,执役名册、图书、器具等。</span></p> <h5>校训石:“自强不息 独树一帜”</h5><h5>“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兰州大学的校训,可能是所有大学校训中唯一嵌入人名的校训,八个字的校训来自一位兰州大学校长的名字——辛树帜,1957年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握着他的手说,“辛树帜你这一生辛辛苦苦,在学术上是独树一帜”。兰大校训中的“独树一帜”即出自于此。</h5><p><br></p> <h5>校风石:“进取 求实 勤奋”</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09年(宣统元年),奉部令改法政馆为法政学堂,划归甘肃提学使司主管。法政学堂由提学使王新桢迁设于兰州城内西大街(即前佛照楼旅馆,今兰州市工商联合会后面),委派堂长,添派职教员,招集讲习科一班,学员额定为一百名。</span></p> <h5>兰州大学纪念柱</h5><h5>兰州大学于2019年6月17日上午十点,在本部校区举行了校友广场落成暨校史纪念柱揭幕仪式。</h5> <h5>兰州大学纪念柱</h5><h5>1909年2月5日,清政府学部同意将甘肃法政馆改为“甘肃官立法政学堂”,由提学使司主管,颁发“甘肃法政学堂关防”,性质为高等学堂。学堂地址移至城内西大街,编制定为监督、正副提调、庶务长、文书案卷兼关防管理各1人,学监4人,会计1人。</h5> <h5>国立兰州大学纪念柱和大师纪念廊、校友纪念廊、校友桥全景</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09年7月,法政学堂完成再次迁址,迁于城内西大街,为兰州大学历史上的第四个校址。1909年9月17日,1909年8月出版的《甘肃教育官报》载道“甘肃官立法政学堂成立”,并公布升允扎《准学部咨凡法政实业学堂皆归提学使司管理文》。1909年10月,原法政馆的官班学员14人毕业。1910年8月,招收法政别科一班。</span></p> <h5>国立兰州大学纪念柱和大师纪念廊、校友纪念廊、校友桥全景</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2年2月24日(民国元年二月二十四日),陕西革命军发动起义,甘肃保皇势力出兵围剿,消耗了甘肃库存,提学使司王新桢札至法政等学堂,通报甘肃提学使司教育总会及议长议绅商议,决定本年度甘肃省只办存古学堂一所学堂,暂时停办优级师范学堂、文高等学堂、法政等学堂与农矿学堂四所学堂。</span></p> <h5>国立兰州大学纪念柱</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2年2月26日,邓宗、王之佐、幕寿祺、水梓等28人集会于甘肃法政学堂,提出三条决议:一、选代表4人会见长庚,要求宣布共和;二、停止攻陕;三、采用民国年号,西历纪年;长庚见大势已去,甘肃终于3月19日宣布共和。</span></p> <h5>校友桥</h5><h5>1913年6月,法政学堂结束后,蔡大愚筹划改组法政学堂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舍定于兰州西关萃英门旧举院内,利用科举时代之至公堂、观戏堂为教室。</h5><h5>1913年7月,讲习科与法政别科同时毕业,至此法政学堂结束,法政专门学校启用“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关防”。</h5><h5>1913年10月17日,经教育司批准,法政专门学校将校址迁入省城西关原清朝贡院内原农业,矿物学堂的校舍,并接收了全部校产。后来又批准巡警学堂校舍归属法专,为兰州大学校址的第五次变迁。</h5> <h5>甘肃政法学堂纪念柱和大师纪念廊、校友纪念廊、校友桥全景</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3年6月,法政学堂结束后,蔡大愚筹划改组法政学堂为“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校舍定于兰州西关萃英门旧举院内,利用科举时代之至公堂、观戏堂为教室。</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3年7月,讲习科与法政别科同时毕业,至此法政学堂结束,法政专门学校启用“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关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3年10月17日,经教育司批准,法政专门学校将校址迁入省城西关原清朝贡院内原农业,矿物学堂的校舍,并接收了全部校产。后来又批准巡警学堂校舍归属法专,为兰州大学校址的第五次变迁。</span></p> <h5>甘肃政法学堂纪念柱</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12年2月24日(民国元年二月二十四日),陕西革命军发动起义,甘肃保皇势力出兵围剿,消耗了甘肃库存,提学使司王新桢札至法政等学堂,通报甘肃提学使司教育总会及议长议绅商议,决定本年度甘肃省只办存古学堂一所学堂,暂时停办优级师范学堂、文高等学堂、法政等学堂与农矿学堂四所学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25年7月15日,奉冯玉祥令,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批准将甘肃省立五族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中山学院,是1928年成立的兰州中山大学的一个来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28年,甘肃省立中山学院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31年2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全国各地除广东中山大学外,一律取消“中山”二字。兰州中山大学遂更名甘肃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31年5月,甘肃大学更名为“省立甘肃学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4年3月,改为国立甘肃学院。</span></p> <h5>甘肃政法学堂纪念柱</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6年,在原基础上成立“国立兰州大学”,由教育部委任辛树帜筹办,并为校长。上任之前,辛校长先赴全国四处网罗人才、图书、设备,奠定了今日兰州大学系科基础。其所募图书,数量超过当时甘肃图书馆,历史学家顾颉刚赞誉:“卓然西北巨藏矣”。</span></p> <h5>校友桥</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49年,兰州解放。辛树帜校长率兰州大学迎接解放,兰州大学完整地回到了新中国人民手中。其后,奉人民政府教育部令,全国各地学校一律丢掉居首的“国立”、“省立”等字样,国立兰州大学更为兰州大学,沿用至今。</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政法学堂柱、大师纪念廊和校友纪念廊</span></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3年,西北艺术学院文学系并入。被确立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4年,兰州大学开始研究生教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4年,医学系分出,成立兰州医学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8年,工业经济系分出,与甘肃省财经干部学校合并,成立甘肃财经学院(今兰州财经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59年,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江隆基奉调入主兰州大学,成为校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0年,被中共中央确立为全国重点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1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开办的甘肃科学技术大学(下设原子物理系、地球物理系、石油系、地质系)停办,合并到兰州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965年,南开大学核物理系、放化专业并入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span></p> <h5>在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学校实施校园景观提升工程,以校友墙的方式将近36万校友和近2万教师名字镌刻进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以最崇高的形式向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心系母校、支持母校,为母校建设发展增光添彩的广大校友致敬。</h5> <h5>桃李满天下,学子栋梁材。36万校友于各行各业成长成才,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校友墙的建立是一种铭记,一种教育,一种传承,更是对学校历史文化与精神价值的回望与守候,让广大校友共同见证、参与母校的建设发展、成长辉煌,以母校的怀抱,接纳、温暖每一位校友,让母校成为广大校友安放心灵的永远的精神家园。</h5> <h5>兰大和我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的子女、亲友都曾在兰大接受过教育,名字上了校友墙。退休前我在省教育行政管理单位,和兰大有多年的工作往来。</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积石堂”</span></p> <h5>“积石堂”</h5><h5>积石堂为兰州大学本部图书馆,其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曾经一度作为兰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积石堂前面的垂柳道也是兰州大学内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5> <h5>“积石堂”</h5><h5>1913年以清代贡院遗留的“观成堂”为书库,“至公堂”为阅览室,1946年以后修建二层独立馆舍一座,名曰“积石堂”,面积1616平米,1962年建成7800平米图书馆楼。</h5> <h5>“积石堂”</h5><h5>积石经川,源远流长。用“积石堂”的局部立面符号象征兰大历史和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h5> <h5>校本部中心轴景观区将东西主轴作为兰州大学校史纪念轴,由校友广场——校史纪念步道——110周年纪念花园——校史纪念步道——积石堂前广场 纪念序列组成。</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兰大原点</span></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1年,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签订省部重点共建协议,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支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高校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2年,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并入兰州大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3年,成为中央直管高校。</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正式建立研究生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4年11月18日,兰州医学院重新并入兰州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span></p> <h5>“积石堂”鸟瞰(网络图片)</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09年,兰大迎来百年校庆。</span></p> <h5>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倒计时牌,矗立在积石堂广场南端。2019年09月17日是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7年1月,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9月,兰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同月,兰州大学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获评“全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span></p> <h5>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倒计时牌</h5><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9年9月17日,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举行。</span></p> <h5>逸夫科学馆。</h5> <h5>江隆基雕像。</h5> <h5>江隆基(1905年12月24日—1966年6月25日),陕西省西乡县人,中国著名教育学家,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东渡日本留学;1931年留学德国。曾任旅欧华侨反帝同盟书记。从1937年起,先后担任陕北公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华北联大教务长,延安大学副校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副厅长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部长,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h5> <h5>江隆基雕像</h5><h5>有人说,江隆基对于兰州大学的贡献,“犹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h5> <h5>校园一隅,钟灵园。</h5> <h5>校园一隅,钟灵园。</h5> <h5>校园一隅,钟灵园。</h5> <h5>校园一隅,钟灵园。</h5> <h5>校园一隅,毓秀湖区。</h5> <h5>校园一隅,毓秀湖区。</h5> <h5>校园一隅,毓秀湖区。</h5> <h5>校园一隅,毓秀湖区。</h5> <h5>校园一隅,偶遇花园。</h5> <h5>篮球场。</h5> <h5>体育馆。</h5> <h5>体育馆。</h5> <h5>学生准备乘坐校车去榆中校区。</h5> <h5>“祁连堂”</h5><h5>在兰大,每栋楼都有一个充满“江湖气”的名字:昆仑堂、天山堂、祁连堂、观云楼、齐云楼、飞云楼......这正体现了兰大人虽居西北却胸怀天下的抱负。</h5> <h5>祁连堂。</h5> <h5>昆仑堂。</h5> <h5>昆仑堂。</h5> <h5>天山堂。</h5> <h5>兰州大学博物馆。</h5> <h5>校园一隅,量子花园。</h5> <h5>日晷广场。</h5> <h5>日晷广场。</h5> <h5>兰大校庆110周年纪念花园。</h5> <h5>兰大校庆110周年纪念花园。</h5> <h5>校园一隅,秋色斑斓。</h5> <h5>校园一隅,秋意渐浓。</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学术交流中心。</span></p> <h5>校园一隅,秋意渐浓。</h5> <h5>校内建筑,左侧高层建筑为齐云楼。</h5> <h5>齐云楼。</h5> <h5>格致楼。</h5> <h5>校内建筑,观云楼。</h5> <h5>兰大校门。</h5> <h5>“至公堂”</h5><h5>至公堂屹立至今,见证着兰州大学的源远流长。时间回溯到1909年,那时她有一个颇为古朴的名字——甘肃法政学堂。也正是这所学堂的建立,标志着甘肃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h5><h5>开启了西北高等教育的先河。</h5> <h5>兰州大学历史沿革。</h5> <h5>兰州大学纪念徽章。</h5> <h5>兰州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章。</h5> <h5>我收藏的兰州大学毕业纪念章。</h5> <h5>我收藏的兰州大学毕业纪念章。</h5> <h5>给你猜个字谜,谜面就是“兰大”,也许你早已猜透,谜底就是:“美”。兰+大=美,这正是“兰大为美”的内涵。</h5> <h5><br>谢谢观赏!</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