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姑我的神(下)

老玩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亲情五部曲</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五部</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小姑我的神》</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下)</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程党会 </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1、首次回陕</b></h1><p> 小姑从小就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学习一直都很好,将来高中毕业时应该没有问题能够轻松地考上大学的。然而在她13岁的那一年,即1966年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高考制度也从此废止了,全国的中学生开始了大串联,1968年15岁的小姑正上初中,天不怕地不怕的她不顾爷爷和继奶的反对和劝阻,就硬跟着一帮高中生离开了新疆,参加了当年的红卫兵大串联,他们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长途跋涉前往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心中的高兴和激动就不用言表了。 </p> <h3><font color="#010101">  从北京回新疆的途中路过陕西时她就独自一人下了车,一边走一边问路地找到了我们的陕西老家,与她陕西老家的亲人们第一次见了面,这是她今生第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大地,实现了她从小就想实现的认祖归宗的愿望,也是她陕西的哥哥姐姐们第一次亲眼目睹到了他们的这个小妹妹是多么的漂亮洋气和活泼可爱。对小姑的第一次回老家,我不太能记得起,因为我当时只有四五岁,但大我四岁的我二姑家的普会表兄他却印象很深,说小姑这次回家期间曾带他去供销社给他买过洋糖和铅笔等。</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姑上大学</b></h1> 文革十年,虽然取消了高考考试制度,但却实行了高校招生的推荐制度,所以大学的门并未彻底关闭,推荐制度具体就是通过政审直接从工农兵中推荐产生谁去上大学,政审的条件是“根正苗红,政治过关”,像贫下中农及工农兵的子女,就属于根正苗红的那一类,一般都比较容易过了政审关,而地富反坏右家的子女,就属于根不正苗不红的那一类,一般是很难过了政审关的;推荐的具体条件是必须当过三年以上工人、农民或士兵的人员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显然高中毕业生是不能直接上大学的。 因为我小姑不但根正苗红,而且参加各项活动都很积极,加之她之前已经在齿轮厂当了三年多的工人,所以就很容易通过了政审关,1974年10月小姑就被推荐到了山东大学外语系去上大学,成为了工农兵大学生的一员,尽管那个年代的工农兵大学生大都不太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但我小姑却丝毫都没有放松对文化课的深造,所以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遥遥领先,毕业后就分配到了新疆齿轮厂子弟中学任教。后来又因为她的外语底子很过硬,所以就被招到了正缺外语人才的银行系统工作。 上大学期间的1975年左右的暑假里,我小姑又回了一次陕西老家,并在老家住了一周左右,这是她今生第二次回到陕西的老家,回老家的这周内,她还多次要求帮助家里人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一点都不嫌苦、不嫌累、不嫌脏,都有点不像个城里的洋姑娘,而倒像个农村的野丫头了,可见她是一个多么喜欢挑战自己、多么能吃苦耐劳、多么有亲和力的人。<br> 记得她这一次回家好像还给我们每个晚辈各卖了一双非常结实的雨鞋,一直穿了好多年都没有烂。也有人说不是她这一次回来时买的,而是她另外的哪一次回来时从新疆捎回来的,这些雨鞋是我爷爷提前在新疆就买好了的。时间长了我记不清楚、想不起来了,反正有雨鞋这码事。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3、爷爷回陕</b></h1> 1984年,我爸和我大姑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去了新疆,经过几天的劝说,终于把74虚岁的我爷爷劝说通了,我爷爷就随着他两一起回到了他阔别几十年的陕西老家,实现了爷爷的落叶归根。其实这几十年的时段里,我爷爷曾回过一次家,好像是文革期间他去上海开会路过陕西时回的,回来时他给几个孩子分别买了一些礼物,并去我奶奶的坟头站立了很长一段时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76年我爸曾独自一人去新疆了一次,就是想把退休不久的我爷爷接回陕西,但我爷爷怕他回来生活不习惯就没有跟我爸回来。那几天正好有一列开往新疆的火车在行至甘肃某隧道时着火爆炸了,可把我妈及所有亲人们吓了一大跳,好在我爸到达新疆以后给家里发了电报,才使一家人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听说我伯十六岁的时候也独自一人去过新疆一次,目的就是想把我爷爷叫回来,但也没有叫回来。这可能就是这次我伯没有和我爸我大姑一起去新疆的原因吧。</span></p> <p class="ql-block">  爷爷回陕以后在老家共生活了七年多一点的时间,受到了我伯我爸我姑们的百般孝敬,这些从小就失去父爱的孩子们终于找回来了久违的父爱,所以他们都很珍惜和我爷爷相处的机会,尽管我爷爷因为多种原因从小就离开了他们,但他们却依然对我爷爷非常孝顺,那时我大姑都已经是有了好几个孙子的人了,村里的一些老人,特别是我爷儿时的一些伙伴,都非常地羡慕我爷爷,不但羡慕我爷爷有不菲的退休工资,而且更羡慕我伯我爸我姑们都对我爷非常的孝顺。</p> <h3><font color="#010101">  1991年我爷爷因患食道癌去世,享年81虚岁,爷爷临终前我小姑以及新疆的二姑二叔他们三人一直在我们老家守候了十多个日日夜夜,直到我爷爷安详地离世并和老家的我爸我伯我姑们,一起看着把我爷爷安葬完毕才返回了新疆,记得身为警察的新疆二叔一直都随身佩戴着手枪。</font></h3> <p></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老家情深</b></h1> 爷爷回陕以前,小姑就回过好几次陕西老家,除了上面说到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以外,八十年代初小姑还回过几次老家;爷爷回陕以后,小姑回老家的次数就更多了,1985年左右小姑和小姑父还双双回来过一次。新疆的其他亲人也来过好几波,我能记得起的有新疆的二姑二叔以及大姑家的姑父和儿子等。<br> 我爷爷去世以后,小姑还回过陕西老家几次,小姑夫也回过一次,每次回来他们都会先去爷爷的坟前烧钱烧纸、磕头作揖,并给爷爷亲热地“说”上一会儿话,他们的孝心苍天可鉴。另外他们每一次回来,我们都会召集老家的所有亲人与他们见面,但鉴于当年我们还都比较贫穷而买不起照相机,加之离有照相馆的镇点比较远,交通也很不方便,所以就很少照过合影留念。 2003年9月,小姑又来西安出差,当时我正好在西安航天中学任教,周末那天小姑刚好有空闲,她就和我一起回了一趟来老家,提前我就通知了老家的亲人们,等我们回到老家时一大帮子的亲人们已经在家里等着我们,我们先去了爷爷的坟前给爷爷烧了点纸,然后就回到家里一边闲聊一边等待午饭,期间我就用我买了两三年的傻瓜相机给大家照了一张合影,之后等我再回学校时我就去外面的照相馆把照片洗了出来,然后陆续分发或邮寄到了各个家庭。尽管因为相机的档次较低,照出来的照片不是太清晰,但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永久的纪念,这张合影也成了老家的亲人们与小姑的唯一一张合影。<br> <h3><font color="#010101">  听我姐夫说,小姑2007年前后还独自一人回过一次老家,小姑坐车到长宁下的车,然后是我姐夫用摩托把她托到我们上河道老家的,那天我大姑、我二姑、我姐也都分别从他们各自的村子赶到了上河道,与我爸,我大妈等其他亲人一起见了我小姑,大家一起吃了一顿饭,小姑那天晚上在我三弟家的房子里还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就离开老家而回新疆了。这次回家中小姑还给我三弟媳妇和我堂弟媳妇每人买了一只项链,以表达她对两位侄媳照管她的老哥老嫂们的感谢,收到礼物后她两都很高兴,并夸赞了小姑很有爱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姑对老家的情有多深,从她的墓碑上就能看出端倪,按照常理她的墓碑上应该写云南人(我姑父是云南人),或者写乌鲁木齐人(姑姑生在此长在此),但写的却是陕西武功人,估计是我小姑临终前留下什么遗嘱了,所以墓碑上才会这么写的。</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5、老家轶事</b></h1> 小姑每一次回来都是和我伯家的堂妹亚利一起住的,夸亚利的字写得好,帮亚利辅导英语课的学习,还给亚利买了不少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听亚利回忆说小姑先后给她买过文具盒、钢笔、雨伞、睡衣等。亚利还说是小姑回老家期间给她教会了杆饺子皮,并且很有耐心,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手把手地给她教会了杆饺子皮的技术要领。 <h3><font color="#010101">  另外小姑回到老家,也会对老家的一些习惯不太能看惯,比如洗完碗了还要拿个抹布把碗擦一擦,她就私下问我为什么碗洗得净净的了却要拿一个看起来很不干净的抹布去擦一下呢,就不怕把碗反倒擦脏了吗?我说老家人祖祖辈辈已经养成了那样的习惯了,不擦一下可能总觉得碗不干,怕湿碗容易吸收更多的灰尘,所以才非要擦一下才放心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还有她还对家乡的某些饮食不太习惯,比如面糊糊她就吃不惯,但她也只是私下跟我说说或者私下跟亚利说说而已,在家人面前她总是尽量的迎合,尽量的适应,总怕伤了给她辛苦做饭的嫂子们的心,她从不像其他城里娃那样娇气、那样挑剔、那样难伺候,在嫂子们的眼里她就是一个非常随和、非常洋气、即使穿上农村姑娘的衣服和布鞋也照样气质不凡、并且很好相处的小姑子。</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6、最后一面</b></h1> 2006年12月小姑卸任副行长和副局长职务,担任了西安分行第一巡视组组长职务,2008年9月,小姑到达咸阳开展巡查工作期间,又抽空回了老家一趟,与她的老哥老姐老嫂们见了一面,之后又来了一趟杨凌我的小家看了看,和我们一家四口一起吃了一顿便饭,并照了几张合影留作纪念,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见面居然成了我及所有的陕西亲人们和小姑的最后一次见面!之后她就返回了咸阳,第二天就坐飞机返回新疆了。<br> 在咸阳临回新疆前她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是会议期间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包包,她说她的包比较多,用不上了,就托人把这个包捎到杨凌来,送给我媳妇用,第三天我就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说他是来给我送包的,我就去把包取了回来,交给了我媳妇,把我媳妇高兴坏了!对这个包她一直爱不释手,直到去年用得实在烂得不行了她才不用了。<br> <h3><font color="#010101">  小姑呀!您那么年轻,那么漂亮,那么能干,那么有爱心,那么受人爱戴,您看着是那么的有朝气、有活力,怎么突然就有病了呢?怎么突然就去世了?!这叫我们怎么能不撕心裂肺和痛断肝肠呀!老天爷爷老天爷,你真是瞎了眼了,为何对我小姑如此不公?请还回我敬爱的小姑呀!</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7、哥弟去疆</b></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我大堂兄和我二弟都是搞行政的,所以出差机会比较多,他俩都曾去过新疆看望过我的小姑和姑父,我二弟去的比较早一点,回来后他给我说他受到了小姑一家人非常热情地接待,2012年春节前后我伯家的大堂兄也去新疆出差了一次,并看望了小姑一次。</span></div> <h3><font color="#010101">  回来后他曾很委屈地对我说“咱小姑对我咋那么冷淡呀,想见她一面咋那么困难呢,从我给她打电话到最后见我,居然间隔了大半天,最后在很晚的时候才见到了她,没有和我说几句话她就说有点累而回家休息去了。”我说“不会吧,咱小姑对咱们这边过去的人一直都很热情呀!甭说是咱们自家人,即使是咱家乡的陌生人去找她她都会很热情的。我估计这几天咱姑可能有啥不开心的事或者是咱姑这几天身体不太舒服,你别介意了大哥,我敢以我的人格担保咱小姑她根本就不是那样的人!”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现在我才明白了当年的缘由,原来这个时候小姑已经身患癌而住院了,她可能是很不想见人的,但一听到老家侄子从远方而来,又身不由己地很想见见我堂兄,所以就纠结了半天才终于出来见他了,但又不敢见面时间太长了,一是怕被我堂兄看出了什么破绽,二是可能她身体也真的撑不住了,所以见面后没聊多久就草草地结束了,从而使我堂兄产生了极大的误会,还以为是我小姑不想见他呢,所以回来后一直很委屈。昨天听到我小姑去世的消息后,我堂兄也非常地伤心和难过,后悔自己当年不该那么轻易地怀疑小姑和误会小姑,他内心积压了六七年的委屈也从此烟消云散了。</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8、尾声</b></h1> 小姑您走得实在是太着急了,我们所有的亲人们都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残酷事实呀!您那么好那么优秀的一个人咋能说走就走了呢?我们舍不得您呀小姑!更为不忍的是在您生病的时候我们都未能到您的床前去尽点孝心,您去世时我们也未能和您做最后的告别,未能见您最后一面,送您最后一程,我们心里难受呀,小姑!陕西老家的几十口亲人都舍不得您就这么早的离开我们呀! 老天爷呀老天爷,你是不是老眼昏花了?你是不是勾错人选了?你为什么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把我这么受人爱戴的小姑带走?你还我小姑呀!她还很年轻啊!只要你能还回我的小姑,你叫我们干啥我们都愿意呀! <h3><font color="#010101">  冥冥中我似乎听到了老天爷不紧不慢的回答“孩子,你的小姑她实在太累了,她干起工作来也实在是太卖力了,一点都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她干工作比许多的男同志都要干得出色许多,我之所以要收走她就是为了能让她早早地得到歇息,当然也是为了她能早早地获得重生啊!节哀吧,孩子。”</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安息吧,我敬爱的小姑!您走的时候还没有见上您的孙子,这也可能是一件很令您遗憾和牵挂的事情,今天我要告诉您一件肯定会令您欣慰的事,那就是您的女儿、我的表妹刘娜她已经和女婿(也是咱们中国娃)在德国定居好几年了,并且已经为您生育了一个大胖外孙子和一个漂亮的外孙女,他们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很幸福,我姑父也会每年过去和他们住上一段时间。在国内期间,我姑父说他经常会去您的墓地看望您,以表达他对您的无比思念。</span></p>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愿小姑的灵魂能在天堂早日获得超生!小姑我们永远想念您!您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所有亲人们的心中!小姑,我们永远爱您!哪天我有机会去新疆时我一定要去您的墓地看看,给您补烧几柱香,补磕几个头,补说几句话!姑姑我忘不了您呀!</span><br> <br> 不孝侄党会泪书于陕西杨凌<br> 2019.10.5<br><h3></h3><h3><br></h3><h3><br></h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作者简介</font></b></h1><font color="#167efb"> 程党会,武功县河道乡上河道村人,1963年出生,1984毕业于陕西师大化学系并获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陕西汉中中学、武功薛固中学、武功长宁高中、河南新欣学校、北京华诚中学、北京京华学校、西安航天中学、杨凌高新中学任教,现任教于西农附中。<br> 电话 13060394871 <br> 微信 cdh13060394871 <br> QQ 361033464</font><br><h3></h3>

小姑

老家

爷爷

新疆

陕西

回来

我们

一次

堂兄

我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