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初期广东省英烈~张基础同志

炳哥哥

<p class="ql-block">《广州党史》2019年第2期,刊登了刘信洪、张浩甜《建党初期广东省英烈~张基础同志》一文。</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介绍了“党史人物”张基础同志。</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1901年出生在顺德一个贫农家庭。1919年参加革命,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省港大罢工、英德农民暴动、清远农民暴动、南昌起义、会昌战役、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后作为中共广东省委特派员,派往顺德指导农民武装斗争。1928年8月13日被捕,同年12月8日在广州红花岗英勇就义。年仅28岁。</p> <p class="ql-block">1954年毛泽东主席签发《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证号1174。确认“张基础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人享受烈士家属待遇。</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男,又名张洪、张茂洪、大蕉洪。广东顺德北滘水口村张家坊人。</p><p class="ql-block">这是张基础烈士的旧居。</p> <p class="ql-block">根据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市国家档案局、顺德区档案局、顺德党史研究室、清远档案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提供的资料,以及张基础的战友陈叙伦、何秋如、薛耀长、梁棉、胡志刚等革命老人在解放后的回忆,张基础事迹感人,为党的事业,为劳苦大众的解放,奉献出自己的一生。</p> <h3>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顺德西海烈士陵园名彔》、《顺德大良飞鹅岭烈士永久墓园名彔》、《顺德革命烈士英名彔》等处,记彔着张基础烈士的英名。</h3> <p class="ql-block">这是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番禺县志》刊登大革命时期的党员名单。1928年春顺德党机关迁至番禺榄核地区,与番禺党机关合并为“番顺工作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出身贫苦,作为家里的长子,上有父母,下有四个弟妹。只读了五年私塾,为了生计,18岁就离开家乡,先后在顺德乐从鸿昌机器厂及广州河南洲头咀祥利机器厂当学徒,后被厂方调往香港祥利机器厂当洋务工人。 </p> <p class="ql-block">当时广州河南(现海珠区),在洲头咀、大基头到凤凰岗一带,以及芳村珠江岸边,都有不少机器厂,成为机器工人比较集中的地方。</p> <h3>张基础是工人阶级一分子,他亲身经历,工人无日无夜拼死干活,仍然吃不饱,穿不暖。</h3> <h3>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岁的张基础,经施广仁介绍参加革命,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接受马克思主义。</h3>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受苦受难,就是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剝削,只有动员广大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才有好日子过。</p> <p class="ql-block">1925年,张基础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坚定党的信仰,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赴汤蹈火。</p> <h3>由于张基础是长子,到成家之岁,父母催他成婚,于是经组织批准,回家乡顺德与当地小涌村曾氏姑娘成亲。三朝回门妻子返外家居住,就告别妻子,为革命远走他乡,再也没回到村里,也没留下子嗣。</h3> <p class="ql-block">张基础公开的身份是机器工人,厂方有时要他往返省港两地。他经常向工人讲述革命道理。将有一定觉悟的工人紧密团结一起。并参加洋务工人罢工。</p> <p class="ql-block">在香港期间,张基础响应中共广东省区委邓中夏、苏兆征等人在香港发动的声援上海五卅惨案的号召,参加香港工人罢工。</p> <p class="ql-block">由于张基础在省港两地工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他随邓中夏、苏兆征领导的全港工团联合会从香港回广州参加省港大罢工。</p> <p class="ql-block">1925年6月19日,为声援上海五卅运动,共产党人邓中夏、苏兆征发动和领导省港大罢工。</p> <p class="ql-block">为声援上海“五卅惨案”,1925年6月23日中午12时,广州各界群众5、6万人在东较场集会,大会由国民党执行委员会部长、中共党员谭平山主持。各界代表讲话。周恩来代表黄埔军校讲话。</p><p class="ql-block">下午1:30游行开始,经惠爱东路、永汉路,直出长堤,2:40到沙基大街,向一河之隔的沙面租界的帝国主义领事馆抗议,群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口号。被早已架起机枪的英法士兵开枪射杀。死52人,重伤</p><p class="ql-block">117人,轻伤不计其数。制造惊动全国的“沙基惨案”。</p> <p class="ql-block">广州市政府向英法领馆提出三次抗议,并组织调查,制作了《广州沙基惨案调查委员会报告书》,揭露帝国主义罪行。</p><p class="ql-block">6月9~11日广州市各界民众10万余人举行公祭和游行,10月3日举行国葬,将烈士葬在东沙马路(先烈路)大宝岗邓荫南墓东侧沙基惨案烈士坟场。1957年3月30日迁坟银河公墓。</p><p class="ql-block">1926年6月,广州市政府将沙基大街改建为马路,称六月二十三日路,后改称六二三路,并在沙面西桥脚建沙基惨案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沙基惨案发生后,全国各地发起声援,省港大罢工也越演越烈。</p><p class="ql-block">1925年7月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成立,苏兆征任罢工委员会委员长,邓中夏任罢工委员会党团书记、工人纠察队训育长。</p> <p class="ql-block">省港大罢工张基础是工人纠察队干部,是其中的纠察队队长,主要负责广州市西区工作。当时广州城的东区与西区以维新路(今起义路)划分。</p> <p class="ql-block">东园横路3号,原来是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别墅,名为“东园”。1925年7月在这里建立省港罢工委员会,首层是礼堂,二楼住着工人纠察队模范队队员。</p> <p class="ql-block">在省港大罢工期间,张基础努力完成党组织分配的每项任务。在四牌楼附近平息广州商团反动武装叛乱的战斗中,他冲锋在最前,带领工人武装纠察队队员歼灭了叛乱分子,确保罢工运动的安全。</p><p class="ql-block">四牌楼于1930年扩建为中华路(即解放路)。</p> <p class="ql-block">由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省港大罢工坚持了一年四个月,参加人数达25万人,震惊中外。由于当时国共合作,一些投机分子也乘机混进罢工队伍。如曾任省港大罢工委员会招待部主任梁子光,在国民党4.12政变后投靠国民党,任国民党广州市公安局特别侦缉队队长,搜捕他所认识的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张基础后来就是被梁子光逮捕的。</p> <p class="ql-block">早在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共产党人彭湃提出,要适应农民运动发展,必须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国民党中央决定,在广州举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p><p class="ql-block">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先后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农村。</p><p class="ql-block">第一、二届在越秀南路89号的惠州会馆。</p><p class="ql-block">第三、四、五届在中山四路东皋大道礼兴街6号的广东省农民协会。</p><p class="ql-block">第六届在中山四路42号的番禺学宫。由毛泽东同志主办。</p> <p class="ql-block">广东各地农村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纷纷成立农民协会。张基础的家乡顺德县,早在1923年在阮啸仙、刘尔菘等人帮助下,就成立了中共党支部,领导农民闹革命。</p><p class="ql-block">1924年7月,第一届农讲所学员李民智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返回顺德份,与郭竹朋一起成立第一个农会。</p><p class="ql-block">1925年春顺德三个区18个乡成立了农会。</p><p class="ql-block">1926年3月大良西山庙三元宫开办农民自卫军干部学校,培训农军骨干。</p> <p class="ql-block">从1922年7月29日,彭湃等六人在海丰县成立广东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至1927年3月,全省94个县,成立了农会,会员总数达120万。</p><p class="ql-block">1925年5月1日,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并成立广东省农民协会。</p> <p class="ql-block">离开家乡后,张基础主要从事工人运动,但他是农民出身,组织上派他去番禺、顺德,了解农村情况,与当地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番禺、顺德、南海等地的农村革命,都留下张基础的踪迹。</p> <p class="ql-block">在省港大罢工中,经受过血与火洗礼的张基础。在1926年夏,受中共广东区委的派遣,与周奇、赵自选、李资一起,到清远参与训练农军工作。并负责建立清远农军模范大队,成为训练有素、英勇善战的农民武装。</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逮捕和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者。</p> <p class="ql-block">4月15日,广州国民党反动当局派军队包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办事处和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黄埔军校学生和工人纠察队武装。封闭各革命组织。并将共产党员邓培、肖楚女、熊雄、李启仪等,以及黄埔学生2000多人关押在南石头监狱(惩教场),大部分被杀害。</p><p class="ql-block">4.12反革命政变后,各地党组织、革命分子、农会迅速隐蔽起来,并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地下斗争。</p> <p class="ql-block">为了反抗国民党的暴行,4月18日,中共清远县委书记叶文龙召集党团员及农会干部开会,贯彻广东区委紧急指示,成立清远县特别委员会,张基础为特委会成员之一。并决定主要骨干和农军280人,北上韶关。</p><p class="ql-block">24日晚清远农军乘火车到达英德,25日配合英德农军发动暴动,攻入国民党县政府,29日打开监狱救出革命者和无辜群众,取得了胜利。</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反动派万余人,动用炮艇8艘,飞机2架向英德反扑。4月30日清远农军与英德农军撤出英德北上,会合在韶关,与其他地方农军组成北江工农自卫军。</p><p class="ql-block">北江工农自卫军由罗绮园任总指挥,副总指挥周其鉴,参谋长朱云卿。</p><p class="ql-block">北江工农自卫军分为三个大队,每个大队设三个中队,九个小队。</p><p class="ql-block">第一大队,乐昌、曲江农军为主。500多人。</p><p class="ql-block">第二大队:清远、英德农军为主,500多人。</p><p class="ql-block">第三大队:仁化、始兴、南雄农军为主。</p><p class="ql-block">特务连:粤汉铁路工人和北江农军学校学员。</p><p class="ql-block">张基础任第二大队中队长。</p><p class="ql-block">北江农军以补充团编入国民党左派陈嘉佑的13军,5月1日北撤进入湖南,在湖南集训了一个多月,6月15日抵达武昌。在武昌期间,受到各界群众欢迎,何香凝还亲自到营地慰问。</p> <p class="ql-block">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清共政变,三年多的国共合作彻底破裂。</p><p class="ql-block">根据中央指示,7月21日北江工农自卫军迅速摆脱陈嘉佑13军,撤离武汉,开往南昌待命起义。随后乘船到达九江。9月30日乘火车抵达南昌,编入叶挺第10军24师教导团。</p><p class="ql-block">8月1日凌晨2时,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起义枪声打响。北江农军积极配合起义军24师教导团,全歼新营房的敌军。张基础作出农军骨干,在战斗中冲锋在前。起义部队占领南昌后,北江农军一分为三,编入贺龙的20军3师6团、政治处特务连、粮秣管理处运输队。</p><p class="ql-block">由于国民党军增兵向南昌反扑,8月3日起义军撤出南昌,1.3万人南下广东。张基础也随部队南下。8月10日,陈毅在宜黄地区赶上了正在撤退的起义队伍。</p> <p class="ql-block">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确定了武装斗争为党的重心。在八.七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p><p class="ql-block">彭湃没参加会议,但在会上被选为临时政治局委员,在南昌起义后就返回海陆丰领导农民武装斗争。</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派钱大钧率8000余人、黄绍竑率8000余人赶去会昌布防,修筑工事,阻击起义部队南下。</p><p class="ql-block">8月30日起义军早上6时到达会昌,双方发生激烈战斗。起义部队在会昌山下一直攻占山头制高点。起义军歼敌5000余人,俘敌900余人,缴获山炮一门,迫击炮二门,各种枪枝1000余支及大量弹药,并将残敌追至筠门岭。战斗至下午4时,起义部队占领了会昌城。取得了南昌起义后的第一大胜利。</p><p class="ql-block">而起义军也伤忘惨重。张基础的北江农军战友卓庆坚、甄博亚、唐振和数十人也光荣牺牲。</p> <p class="ql-block">打下会昌后,起义军折回瑞金,经汀州、上杭进入广东。9月19日占领了广东大埔县三河坝。为阻击钱大钧的2万追兵,起义军在三河坝分兵。</p><p class="ql-block">由朱德、陈毅率领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三千余人留守掩护。八千余人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南下潮汕。</p><p class="ql-block">北江农军,一部分返回当地继续组织农民暴动,一部分跟随朱德、陈毅留守阻击敌人,一部分跟着主力南下潮汕。组织上安排张基础南下潮汕执行任务。</p> <p class="ql-block">10月1日,钱大钧率2万余兵,从水路陆路多个方向对三河坝起义部队猛烈攻击,朱德、陈毅指挥3000多人依托有利地形,顶住敌人炮火狂轰滥炸,与敌人血战三天三夜。完成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歼敌1000多人,而起义军伤亡、失散1800多人。</p><p class="ql-block">由于敌我兵力悬殊,3日晚至4日清晨,起义军全部突围离开三河坝。</p> <p class="ql-block">10月5日,朱德将队伍撤到饶平县茂芝,在这里休整。遇上周邦采带着200余人从潮汕下来,才得知部队主力已失败,领导者下落不明。这200余人里有粟裕、毛泽覃等重要人员。</p><p class="ql-block">10月6日,朱德、陈毅、周士第、李硕勋等20人召开会议,决定“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寻找立足点。</p><p class="ql-block">由于国民党兵不断追击,部队人员不断伤亡、离队,至10月底,起义部队只有800余人。为了稳定军心,保存这支队伍,朱德向战士们讲述革命前景,整顿旧军队作风。通过天心墟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三整,健全了党组织,大大提高士气,增强部队战斗力。</p><p class="ql-block">12月14日,朱德率部准备乘火车南下支援广州起义,但从广州起义退到曲江的官兵口中,得知广州起义失败了。于是朱德收编了这些退下来的官兵。</p><p class="ql-block">朱德还利用老同学范石生关系,将自己部队隐藏在国民革命军第16军里,12月19日,朱德将部队转移到曲江城北的犁铺头圩进行练兵,补充了武器弹药、物资和经费。并帮助当地恢复农会,开展农民武装斗争。</p><p class="ql-block">1928年1月4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离开范石生的第16军,转战闽、粤、赣、湘边界,发动了湘南起义,队伍发展到2000余人。4月28日,将部队带上井岗山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与毛主席一起,打出闻名世界的“朱毛红军”。</p> <p class="ql-block">三河坝分兵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率领主力部队,于9月23日轻取潮州、汕头。9月24日成立潮安县革命委员会,潮州西湖函碧楼为第二十军第三师司令部。24日下午进发汕头,在汕头大埔会馆设立起义军总指挥部,25日成立汕头革命委员会。</p><p class="ql-block">26日中共南方局在汕头召开第一没会议,张太雷任书记,李立三等为委员,罗绮园为秘书。</p><p class="ql-block">由于国民党调集兵力进攻,9月30日起义部队撤出潮汕。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坚持了七天,史称“潮汕七日红”。</p> <p class="ql-block">9月24日起义军在汕头第二次分兵,贺龙、叶挺率6500余人向揭阳、丰顺进军,周逸群率1000余人及伤兵把守潮汕。9月26日、27日黄绍竑率9000余人由丰顺窥伺潮州,陈济棠率1.5万人经汤坑直逼揭阳。28日起义部队在离汤坑30多公里白石、汾水一带奋战2昼夜,敌人伤亡4000余人,而起义军损失2000余人,内部一部分官兵也投向敌人,起义军向普宁方向退却。周邦采手下的200余人退到饶平茂芝,加入朱德队伍。</p><p class="ql-block">9月30日黄绍竑9000余人突袭潮州,潮州失守。正在患疟疾发高烧的周恩来下令在汕头不足200人的战斗部队和300机关干部撤出。</p><p class="ql-block">主力部队在汤坑被打散后,10月3日撤到普宁流沙,南昌起义部队领导人在流沙教堂召开最后一次会议,决定领导人从海上陆续撤离,余下的部队撤去海陆丰。</p><p class="ql-block">10月5日董朗率叶挺的24师余部1300余人到海陆丰,与彭湃的农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p> <p class="ql-block">流沙会议后,贺龙、刘伯承等人在海上坐船去香港,后来转至上海,刘伯承去苏联学习,贺龙返湘西组织暴动。周恩来治病了一段时间,10月23日由叶挺、聂荣臻用船护送到香港继续治疗。到港后叶挺、聂荣臻转回广州筹备广州起义。11月中旬周恩来身体还很虚弱,就转至上海参加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p><p class="ql-block">而张基础与赖松柏、汪耀、林焕文、侯风墀等农军在当地党组织帮助下乘船转移到香港。11月初由罗绮园代表广东省委,在石塘咀向他们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派他们返清远组织武装暴动,策应广州起义。</p> <p class="ql-block">11月25日,赖松柏、张基础等人回清远后,串联农军、农会骨干。张基础传达上级布置任务,赖松柏负责组建独立团,汪耀、何权忠、张基础等负责破坏铁路,阻击来援之敌。</p><p class="ql-block">12月3日清晨,清远农军和花县农军300多人分两路攻打清远县城,活捉县长,缴获不少枪枝弹药。但敌人很快反扑,农军撤出县城。</p><p class="ql-block">根据广东省委指示,周其鉴、宋华、张基础迅速带领清远、花县农军奔赴广州,七天后,张基础与农军一起,参加广州起义。</p> <p class="ql-block">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许,中国共产党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黄平、恽代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p> <p class="ql-block">参加广州起义的,有我党领导的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分和黄埔军校部分学生,以及工人赤卫队、四乡农民赤卫队。</p><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前,党组织曾派张基础到顺德一带联系当地党组织,组织了农军20多只小艇,300余人,准备由水路进城策应广州起义。半途听到广州起义失败,只好撤回。</p> <p class="ql-block">在筹划广州起义中,11月26日以后,广东省委着手赤卫队的编制,又组织最可靠、最忠实、最有训练的敢死队两个连(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一连,海员及手车夫一连)。共产党员张基础,作为工人纠察队干部,参加过南昌起义,会昌战役,英德暴动,清远暴动,又熟悉广州地形。当属这一编制的成员。</p><p class="ql-block">在广州起义战斗中,张基础与敢死队员一起浴血奋战,配合教导团,攻打公安局这一顽固堡垒。占领公安局后,起义军进驻这里成为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和广州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p> <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对国民党4.12反革命政变的主动反击。</p> <p class="ql-block">起义军分东路、中路、南路向敌人各个要点进行袭击,占领了河北大部份地方(即珠江北岸)。11日起义军攻占了观音山,12日大批国民党军从四面八方向观音山进行十多次轮番进攻,观音山的起义军和工人赤卫队伤亡惨重。午后,起义总指挥张太雷在西瓜园群众会场,驱车前往大北门指挥战斗,行致惠爱西路被反动民团袭击,车身轮胎被打穿,张太雷身中三弹,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者牺牲无数。为了保存革命力量,13日凌晨,起义军主力撤出广州,由工人赤卫队掩护撤退。</p><p class="ql-block">张基础与敢死队剩下的队员,展开巷战,与敌人肉搏。受伤倒地的张基础被战友的尸体掩盖,后来趁天黑逃生(顺德革命老人何秋如回忆)。</p> <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激战了三天,国民党5万多兵力从东、南、西向广州进攻,还借助帝国主义的炮舰和陆战队镇压起义军。广州起义失败了,广州满城疮痍。</p> <p class="ql-block">起义者横尸街头,惨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失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四处搜捕起义者,“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被杀的革命者和革命群众就有5700人之多,白色恐怖笼罩广州城。</p> <p class="ql-block">起义部队剩下的人员撤向四乡农村,叶镛、袁国平带着1200人主力先撤到花县,再到海陆丰,与彭湃农军会合。徐向前也随部队奔向海陆丰。另有200余人到花县后,向北江退却,在韶关遇到朱德队伍,被朱德收编,跟随朱德转战湘南,后来上井冈山。还有一部分退到广西右江,后来参加百色起义。</p><p class="ql-block">张基础从战友的尸体爬出来后,凭着一口广东话,又熟悉广州街道,躲过盘查,离开广州,潜回香港寻找党组织,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当时广东省委设在香港。</p><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底广东省区委迁到香港,5月20日中央批准改组为广东省委)</p> <p class="ql-block">党组织要求张基础利用自己的身份,联系失散的同志。张基础出色完成任务。</p> <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摸索中国特色的革命武装斗争道路。正如毛主席指出的:只能从反动派最薄弱而又受压迫最深的农村发动和积聚革命力量,实行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1928年初,大革命处于低潮,白色恐怖威协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有人半途而废,有人跑到敌人那边去。而张基础坚定信念,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组织上派张基础先为省委联络员,后为省委特派员,与李公侠等人返回顺德,联络隐蔽和失散的同志组织起来,并指导开展农村武装斗争。</p> <p class="ql-block">顺德是张基础的家乡,1924年广东区委就将顺德定为广东农民运动重点县之一。而张基础在广州起义前,也返回顺德,协助县委组建了一支农军,策应起义。当广州起义打响后,这支400多人的农军分乘数十艘小艇奔向广州支援,途中听到广州起义失败的消息,才返回顺德,隐蔽起来。</p> <p class="ql-block">顺德有坚强的党组织,有革命的群众基础,有农民运动的火种。</p> <p class="ql-block">由于当时省委设在香港,张基础要往返省港两地。为了保密,张基础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使用各种化名进行工作,也没有回去自己的老家,看望自己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先作为省委联络员,从香港潜回顺德,到霞石(现顺德伦教鳥洲)马义家农民冯德臣(后任顺德县委书记)接头。由冯德臣引领到各支部会合。</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深入顺德各区,与薛耀英、陈叙伦、胡志刚等同志个别联系,推动全县工作的开展,寻找失散同志,恢复党组织,恢复农会。</p> <p class="ql-block">  由于张基础到顺德县委是单线联系,在基层都用化名。据革命老人胡志刚回忆:“当时我的任务是,每月将张基础同志到来布置的工作,及将各地的斗争情况(向组织)传达。并汇报各区情况”。</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把指导工作重点放在顺德三区陈村。陈村在1928年4月发展了曾参加过广州起义及农民运动的骨干陆德辉、简德、李松等9同志入党。秘密加入农会及农军达200多人。</p> <p class="ql-block">后来,张基础作为省委特派员,到顺德七区龙江龙山一带组建农民赤卫队,住在共产党员薛耀英父亲家里。这个地址,张基础在离开家时也曾告诉过母亲,说有事写信来这里。</p> <p class="ql-block">在对敌斗争中,个人的生命、家人的生命随时受到威协,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立场坚定,视死如归;有人贪生怕死,出卖同志。革命老人陈叙伦回忆:1928年初,在顺德与番禺水面交界处,张基础果断处置了一个叛徒,清除了隐患。</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基础在顺德战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而在艰苦、危险的革命斗争中,张基础也十分关心同志、关心战友。他看到年轻人胡志刚从上级到下级日夜奔波传送文件,对一位陈姓进步女青年有好感,胡不敢开个口,便主动为他俩当“月下老人”。</p> <p class="ql-block">1928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就在各地农村组织农民赤卫队,准备进行夏秋起义。张基础作为省委特派员,就是按照省委的部署,做好夏秋起义的准备工作。</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返顺德指导武装斗争,经常在这一带活动。</p> <p class="ql-block">同年6~7月,广东农村有几处先后爆发了夏收起义。国民党反动派对农民起义十分害怕,各地增派兵力加强对农民赤卫队的围剿、镇压。</p> <p class="ql-block">1928年8月13日,国民党广州宪兵司令吕定国与广州市公安局特别侦缉队队长梁子光,分路进入顺德陈村、碧江等地搜捕共产党员和赤卫队骨干。</p><p class="ql-block">在省港大罢工时梁子光就认识张基础,他亲自指挥两艘浅水电船仔和十余军人,乘着黑夜,在陈村聚龙沙更楼高全家,将正在开会的张基础和其他四名党员包围起来,进行围捕,连夜将省委特派员张基础押回广州卫戍司令部。</p><p class="ql-block">当天吕定国又带兵到碧江搜捕顺德县委常委陆德辉、简德、欧奕池等人。</p> <p class="ql-block">这是梁子光数十反动军警分乘两艘电船在陈村登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上岸后直奔聚龙沙更楼高全家抓捕正在秘密开会的党组织领导人张基础等四人。</p><p class="ql-block">如今更楼已被拆除,更楼一带改建为公园。</p> <p class="ql-block">1928年8月16日《香港工商日报》第3版,记载了8月13日陈村党组织被破坏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顺德县委受到很大破坏。薛耀英、陈叙伦、何秋如等人转移到鹤山县隐蔽。</p><p class="ql-block">敌人知道张基础是中共广东省委特派员,如获至宝,想从他口中获取情报,先用高官厚禄引诱,遭到张基础严辞和斥责。</p> <h3>敌人采取最残酷的刑具,想逼张基础就范。但张基础宁死不屈,决不吐露党的秘密。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在党旗下的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h3> <h3>党组织也通过内线关系营救张基础,但梁子光一伙知道张基础的底细和分量,十分害怕和仇恨张基础这样的坚定分子。决定将他杀害。最后仅得知张基础的就义时间。</h3> <h3>1928年12月8日,张基础被敌人押送到广州东郊臭岗(现在的红花岗)杀害,年仅28岁。当时的顺德县委交通员梁棉,混到现场市民中,见证了张基础同志英勇就义的场面。</h3> <h3>民国时期广州东郊的臭岗,即现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北片一带。当时是东郊的乱葬岗和政府处决“犯人”的地方。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原来也葬在这里。后来同盟会员潘达微先生将七十二烈士移葬到红花岗,随之红花岗改称为黄花岗。臭岗这个乱葬岗成为国民党杀害共产党员的刑场,广州起义烈士也葬在这里,臭岗后来改称红花岗,解放后1954年在这里修建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h3> <p class="ql-block">对于张基础的牺牲,家人全然不知。他父亲早己病故,母亲苏焕英也不敢向人问讯。抗战胜利后,张基础爱人也曾来张家,见不到张基础,后来去了香港,至今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直到解放后1953年土改,七十三岁的苏焕英眼睛都等瞎了,屈指数26年了,还不见到长子,打算向土改工作队打听。</p> <p class="ql-block">苏焕英向水口土改工作队长薛耀长打听长子张基础下落,并说出26年前张基础出门时留下战友薛耀英父亲的联系地址。薛耀长是薛耀英的胞弟,那个地址就是当时党组织的联系地址,1928年春张基础也曾在那里居住过。薛耀长便将情况向县委报告。</p><p class="ql-block">经核实,苏焕英就是张基础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烈士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年青一代。</p><p class="ql-block">一场《追寻初心,缅怀先烈~张基础烈士事迹报告会》开展了。</p><p class="ql-block">张基础烈士后人张秉贤、张浩甜,广州市33中老三届校友张国权、严建强、颜细炳。他们志愿组成《张基础烈士事迹报告团》,一面继续寻找烈士踪迹,一面宣传革命先烈。</p> <h3>这是华南农业大学信数学院的报告会现场。</h3> <p class="ql-block">这是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工程机械学院报告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基础烈士亲侄张秉贤在顺德家乡讲述烈士的事迹。让革命传统代代传。</p> <p class="ql-block">这是顺德电视台对张基础烈士的报道。而张基础烈士牺牲日期应是1928年。</p> <p class="ql-block">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博览》2021年第8期,刊登了张浩甜撰写的《26年的记忆-烈士张基础事迹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广东省《秋光》杂志2021年第11期,发表了张婧婧的采访报道:《21年的寻找: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介绍了张基础烈士的事迹,同时介绍了张基础的后人张秉贤、张浩甜,以及广州市33中老三届校友严建强、张国权、颜细炳五位退休党员,志愿组织起来,寻找张基础烈士史料,并宣讲张基础烈士事迹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的《党史博览》2025年第八期,刊登了张浩甜撰写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张基础烈士革命事迹新发现》。</p> <p class="ql-block">张基础烈士永垂不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