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点儿记忆

追随者

<h3>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开了个和平果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顺路去看了看。百货大楼是商家,在商言商,利用人们的怀旧心理,弄了这个和平果局,可以理解。记忆中有和平书局、和平宾馆,没有什么和平果局,不知什么人起的名字。中国古代有过果子局,是卖水果和干果的,但这里没有见到香蕉苹果大鸭梨。果,是不是从煎饼果子来的?不得而知。倒是卖饽饽点心的不少,还有炸酱面、卤煮火烧、炸灌肠,等等。不过,我还是留意了那努力复原的,不是很久远的,老百姓念念不忘的,和日常生活有关的那点事儿。一个拆字,惹出的祸,让好多人心绪难平,在那不大点儿的和平果局里转来转去……</h3> <h3>这个拆字,在露天电影院里反复播放。北京人耳熟能详的胡同,一批一批地,在这个拆字下,消失了。怀念吗?那当然。可惜吗?可是见仁见智的事。超大城市的人口爆炸,胡同的居住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只有往空中求发展。再看看那胡同里的民居,大部分破破烂烂,拆就拆了吧。咱不当家,也不知道要按照朴素的情感,把胡同原汁原味地修好,需要花多少银子,花多少时间,能住下多少人。早知现在何必当初,怎么冒出来那么多人!不知道问谁去,看着满街的人群,想法去吧…说什么都没用。…</h3> <h3>副食店,感情最深的地方。油盐酱醋,售货员手拿着不同规格的舀子,小心地往漏斗里灌,一瓶酱油提了回家,好有画面感啊!</h3> <h3>南新仓,距离我家不远。</h3> <h3>这里的看点是邮筒子。前几年还到处都是,最近好像很少见到了。</h3> <h3>晚上的胡同。</h3> <h3>一盏昏暗的路灯,偶尔远处有个人影走动。经常是安静的。或许在路灯下有俩老头儿下棋,看棋的,尽量捂住嘴,干着急,也不敢支招,下棋不要多嘴驴啊!</h3> <h3>这里的信息量不小,慢慢看吧。</h3> <h3>短缺经济,稀缺物资分配的有效方式,就是凭本儿凭票儿。</h3> <h3>小东小西的价目表,不知能不能看清。</h3> <h3>也记不得当年的大北照相馆里是不是这样了,意思到了就行吧。</h3> <h3>这类棋牌室,已经不是我小时候的事了。对现在50岁左右的人,印象可能比较深刻。</h3> <h3>爆米花、电风扇......按说这不应该算怀旧,今天不少人家里还用电风扇呢。偶尔也会见到爆米花的。</h3> <h3>就这些,还会吸引人驻足观看,脑海里不知想起来什么。</h3> <h3>有点费思忖。很像遇到了什么不测,要不怎么倒在地上呢!</h3> <h3>有名的炮局,光名称就够让人说个半天。</h3> <h3>不知哪淘换来的招贴画。</h3> <h3>这仁丹广告,应该有年头了。我不记得小时候见过。</h3> <h3>这八成更早。这里的怀旧跨度很大。看似能找到什么老旧的东西都行。</h3> <h3>和平剧场,旁边大门上的楼二虫,还是虫二楼,令人费解。</h3> <h3>卖牛舌饼的,那小男孩是真的哦!</h3> <h3>剧场贴的海报</h3> <h3>别看贴的乱七八糟的,有一张公告内容,我核对一下,还真是时间地点全对。</h3> <h3>军属之家的信息量也不小。</h3> <h3>普通人家的门。应该是在大杂院里。</h3> <h3>熟悉的旧胡同。</h3> <h3>一位老人一个孩子,真真假假。</h3> <h3>火车站候车室。凭票候车。</h3> <h3>纸绳儿,包吃食的纸,点心包上放张红纸。</h3> <h3>药店。这是最后一张了。怀旧到此结束,还是向前看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