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自然神韵 修艺术天成

聚艺阁艺术空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得自然神韵 修艺术天成</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公达先生绘画艺术赏鉴</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含道应物,澄怀味象;逸情远致,超然笔墨。熟知郭公达先生者,皆会被郭老的品格、德艺及境界所折服。他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而千里在掌。亲近自然、根植大地,秉承传统、蜕变创新,崇尚“物我两忘、天人合一”。郭公达先生对绘画艺术真谛的领悟,对国画精髓的理解,对水墨技巧的驾驭,非一般画者能及也。</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郭公达先生出道甚早,艺术成就卓著。20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后长期从事山水画教学研究与创作工作。他绘画功力扎实,借古开今,独具特色。先生师承石涛、黄宾虹、李可染诸大家,以山水画见长,艺术风格浑厚洒脱、沉雄苍劲。作品构图严谨,物象得宜,气势恢宏;小品气韵生动,疏密有致,简约传神。为黄山画派的重要人物,堪称当今中国画坛颇具实力的著名艺术大家。</h3></font></h3> <h3>郭公达先生自幼酷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深受国画哲学精神的滋养,由于长期的教学与实践,追崇艺术“心灵状态”的感应,以通神明德,由类物寄情,如潘天寿先生之语:“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学”。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先生对“道”的感悟,更是从哲理与艺术的层面上顺应、遵从和寻觅,在广袤的大自然中为作品进行“诗意”般的定格。作品《佛国大九华》章法合理、成象舒朗、经营巧妙。以九华山景为主,云海、松涛、密林、寺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山无皴,远水无波;山腰云塞,树观顶头。采用鸟瞰、散点和焦点透视的方法,运用皴、擦、勾、点、染诸技法,再现了九华山的端庄、肃穆和圣洁,把千年佛国的至尊至圣艺术地呈现给世人,予观者以无限的遐想,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九华圣地的敬仰、膜拜和虔诚之心。</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了解郭公达先生的人,均为他的博学多才、谦恭儒雅、简朴随意所感动。郭老为人淳厚随和,不设机巧。多年的教学生涯使得先生心净无尘,与世无争。远离喧嚣尘杂,携夫人——著名工笔画家李碧霞女士,久居京华之北的燕山脚下,取自然之灵气,得艺术之灵感,过着宁静、和美、安逸的生活。这就为先生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环境。以平静之心艺术地再现天然风物之美,一幅幅清雅、空灵、诗韵般的力作,给人以质朴浑厚和轻松愉快的享受。这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把艺术作为心灵的诗意栖息,也以此作为通往人生美好未来的浪漫之旅。</h3></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人作画强调“画理”,亦即阴阳理学。清人潘曾莹在所撰《画识》中云:“作画在先通画理,画中之理,即造物之理。”丁皋也说:“凡天下之事事物物,总不外乎阴阳。以光而论,明曰阳,暗曰阴;以舍宇论,外曰阳,内曰阴;以物而论,高曰阳,低曰阴;以培娄论,凸曰阳,凹曰阴。”《黄山烟云》是画家郭公达先生此类作品中的上乘,其造型别致、构图新颖,线条流畅、色彩纯正,明暗得当、阴阳平衡。看似无意却蕴含着哲理、体现着画理、遵循着常理,用绘画的独特语言倾述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丰富情感以及对事物的深层认知,这就是艺术家郭公达先生一贯追求的创新理念,以自觉地实现艺术嬗变。</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国的书法绘画艺术,是养心陶性之学。本来,它于社会生活无参与之意,似乎有些厌世、避俗;它只将自然展示于人,在不见烟火的山水间创造理想的境界,以梅韵兰风去隐喻完美的人格。它将生命的节律融入笔墨之中,纵使是残山剩水、枯木瘦石,也依然神采灼灼、生动感人。郭公达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以森然的表述,为名山大川立传,为林木自然注魄。他始终坚持传统为本、现代韵律,笔法纵横、妙理神化,实为“得其化者至神品”,情于山林之乐,醉于风物造化,厚重中见灵动,平淡处显奇崛。将一幅幅山水画精品呈现给人们,以此使观者得到心灵的震撼与满足。</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自古江淮多英才。黄宾虹、潘玉良、吴作人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艺术大师,均出自钟灵毓秀的江淮两岸。郭公达先生生长在安徽,他秉承先哲们的睿智,怀着对家乡故土的深情,艺术创作激情勃发。黄山、九华山等名山大川便是郭先生的“山川之恋”。《黄山朝晖》是画家郭公达众多黄山系列作品之一,画面气势雄伟,笔意畅然,一览众山。迎客松、日出、山峦、飞瀑、观景台等著名景色尽收眼底,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古往今来,诸多名家对黄山情有独钟。清初画僧弘仁《题画黄山》道:“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可见,黄山美景令许多绘画艺术大师“倾来墨沈”,醉于画中。</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朝名画录序》景玄云:“以张怀瓘(画品断)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郭公达先生的作品,技法娴熟,聚散、疏密、黑白、浓淡均构思精致,小中见大,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自然神韵,意境高远。《天山行》、《月下江流静》、《暮雨潇潇》等作品,造型简洁,画面生动,神采飞扬,堪称神品,可使观赏者领略到大师笔下的深邃意蕴和文化内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耄耋之年的郭公达先生,怀着中国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传统绘画艺术不懈地追求和坚守,并赋予它时代的精神,其创作浓缩着精华、穿越着历史、传承着文化。先生“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天成火纯青。我们由衷地祝福郭公达先生康泰祥和,洪福无边!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储怀森)</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