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史上最大规模阅兵”,举世瞩目。
除了盛大的方阵和高精尖武器,令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天安门城楼上一些熟悉的面孔。
当“科学发展”的群众游行方阵缓缓经过,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也向台下缓缓挥手致意。
当时身在汽车站,观望直播的户外大屏,听到一位中年人感慨说,“涛哥老了!”
时光如梭,逝者如斯。
不能忘怀:那时意气风发的胡锦涛,曾带领中国走过踌躇满志的十年。
那是中国加入WTO的黄金十年,那是很多人无法忘怀的青春和奋斗岁月。
1942年12月21日,胡锦涛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普通家庭。祖籍与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同乡不同宗。
百年前,胡锦涛太祖父胡允源离开绩溪,到泰州姜堰做茶叶生意。
到曾祖父胡树铭时,已在上海、浙江等地开设7个分店,兴隆时已开始做出口生意。
胡锦涛父亲胡增钰(后改名胡静之)承父业,同样经营茶叶;母亲李文瑞,在胡锦涛7岁时就去世了。胡锦涛就在李文瑞的舅母刘秉霞抚养下长大。
解放后,胡静之的茶叶被国家“公私合营”,胡静之本人成为泰县供销社员工。
当时胡家家境一般,1965年胡锦涛从清华毕业后,留校在水利工程系参加科研工作,工资不高,每月还给家中寄5元钱。
文革时,胡静之受到冲击,1978年去世。时年36岁的胡锦涛任职甘肃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回家料理父亲后事,此后30年再没有回到泰县。
胡锦涛夫人刘永清是重庆人,是胡锦涛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的同班同学。刘永清比胡锦涛大两岁,二人1970年结婚,有一子一女。
胡锦涛之子胡海峰,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技术科学专业,后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MBA毕业生,现任浙江丽水市委书记。儿媳王珺,是北大经济学博士。
女儿胡海清,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空调专业。为人随和、低调,在校期间与四个同学住学生寝室,周末,骑一辆旧自行车回家看父母。大学期间,没人知道她的家世。
清华大学毕业后,顺应当时出国留学潮,胡海清想出国攻读MBA。胡锦涛坚决不许。两人大吵一顿,最后,胡海清只能“屈服”,到清华大学下属企业清华同方工作。
1998年,26岁的胡海清与35岁的华登国际投资集团副总裁茅道临相识相恋。
茅道临是海归,对市场非常敏锐。当时,医改还未推行,很多医院要对外承包。
茅便建议胡海清承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拿出1亿给胡海清运作。
结果,就在胡海清要从银行申请贷款的档口,胡锦涛得知了此事,大发雷霆,勒令胡海清退出。女儿的“事业”就这么黄了。
2003年9月,胡海清与茅道临成婚,此后,茅道临淡出商界,二人过起了隐居生活。
胡锦涛任期内,有三件事引人击节。
其一,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极大减轻了农民负担。
我印象深刻的是,前些年去乡里探亲,仍有亲友赞叹,国家取消农业税,是给农民的一件天大的好事。
其二,黄岩岛纳入实际管辖。
实际上,2008年时,黄岩岛地区还是被菲律宾海军实际控制。但中国在这些年中,采用多种努力实际控制了黄岩岛。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实践,在历史中也不多见。
其三,是主动提出不再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等职务。
有分析认为,胡锦涛“决然裸退”建立党与国家领导人规范化的退休制度,开创了领导人“到站下车”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先河。
从2002年到2012年,胡锦涛执政十年,中国经济总量从1.47万亿美元,跃升到8.56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0%的增长,令中国一跃超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从世界第六上升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道琼斯新闻社通过梳理数据指出,胡锦涛及其领导下的政府的最大成就,是改善了公共服务和福利供给。2011年教育支出占GDP的4%,高于2002年的2.2%。医疗、养老保险范围扩大,而取消农业税有助于提高中国6.5亿农村人口的收入。
在金融行业,四大国有银行上市,在它们的贷款决策之中加入市场约束的元素。作为经济再平衡关键工具的利率,也已部分自由化,这意味着家庭储户的回报率提高,这是朝着增加收入、提振消费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在这十年中,中国进口总额翻了六倍,从2952亿美元增长到18178亿美元;出口额增长比例相当,从3256亿美元增至20489亿美元。
在这十年中,中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快速的城市化。城市化率从39.09%增长到52.57%。这让中国城镇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十年间城镇人口增长了2.7亿。
房价也伴随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整体呈上涨趋势,但对居民债务的透支,相对较小。
以深圳为例,从2002年的5533元/平米上涨到2012年的18729元/平米,但这种增长,相比同期居民收入、GDP增速来说不算夸张。
在这十年中,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外交方面,胡锦涛推行睦邻友好政策,主张全方位外交,重视对东南亚的中国周边邻国改善关系。胡锦涛2005年提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建立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新思路新主张。
相关足迹清晰可见:
2003年6月,中国首次参加G8首脑会议;10月,中国与东盟签订《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009年,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中国是G20的创始国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双边关系方面:2003年7月,中韩商定在21世纪建立和发展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1月,中印举行首次战略对话,2006年9月,中国与美国设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SED),推动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
这十年中,中美关系也越走越好。
2005年双方开启首次中美战略对话;2006年,中美合作推动六方会谈,半岛南北关系崇信改善。
2012年5月,中美举行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方首次提出中美“两国协调”的全新概念,得到美方支持。
这十年,还是港澳台同胞与大陆凝聚力向好的时期。
2005年4月,连战率团访问大陆,被称为“破冰之旅”。随后的江丙坤、连战寻亲之旅,萧万长的融冰之旅,宋楚瑜的搭桥之旅,吴伯雄的雨过天晴之旅、双赢之旅,共同开启2005年之后两岸关系有效沟通、坦诚交流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