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庆献礼写历史《爸爸是个老八路》

Wenmei〔白雪照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锦绣中国红旗展</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七十华诞不平凡</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父亲是个老八路</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良好家风世代传</b></h3> <p>文稿发布出来,引起朋友关注,为方便朋友阅读特发电子版至此,感谢每一位关注爱护着文梅的亲友!正是你们的关爱,让文梅更有力量努力前行!祝愿亲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国庆节快乐!</p> <p>为祖国70华诞献礼,我写了《爸爸是个老八路》发表在《将帅》2019年第三期总第29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纪念父亲去世29周年,让年轻人更加了解老一辈革命人的丰功伟绩、了解祖国的历史、珍惜我们祖国今天的幸福生活!</p><p><br></p><p>概述:</p><p>我远赴寿阳县我爸爸工作过的地方寻找到了爸爸的档案,了解到:我的爸爸1937年10月参加游击队,1938年参加八路军688团,后改编到一二九师新一旅,转战南北。军队生涯13年,土改干部8年,煤矿工人23年,44年的革命历程,直至64岁退休,74岁去世。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p><p><br></p><p>我的爸爸1917年12月9日出生,1990年9月19日(农历九月初二)去世,如果可以活到现在,已经是103岁的人了!</p><p><br></p><p>他尝遍了人生的苦难,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我们永远怀念他!</p><p><br></p><p>本篇以“出生苦难 投奔革命”“坚决革命 无私奉献”“革命家庭 良好家风”三个副标题来阐述我所了解的爸爸。</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爸爸是个老八路</b></p><p><br></p><p>文/王文梅</p><p><br></p><p>1937年我的爸爸和4个小伙伴一起在沁水县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这支游击队1938年后编于唐天际领导的八路军688团晋豫边区部队,后改编到一二九师新一旅。爸爸一生亲历无数次前线战斗,经过了艰苦的战争岁月。</p><p><br></p><p>为了弄清楚爸爸的过去历史,我特意跑到山西省寿阳县,我爸爸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在寿阳县的档案馆里,总算寻找到了我爸爸的干部档案。</p><p><br></p><p>跟随着爸爸的档案记录,结合着爸爸生前的描述,我抚摸着干枯的墨迹,翻阅着一页一页档案。爸爸过去的经历,历历在目,清晰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p><p><br></p><p><b>一、出生苦难的家庭</b></p><p><br></p><p>1917年12月9日我的爸爸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县巴公区甘润村的一个贫苦人家,乳名:王崇阳,参加八路军时改名:王志荣。爷爷奶奶生有三子一女,一共6口人,爸爸是长子。</p><p><br></p><p>老一辈经常说“过三十三年呢”?意思是指“民国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历1944年。而我爸爸描述的灾荒年是公元1934年前后晋城市的情况,现在的晋城市原来称作晋城县,甘润村隶属于巴公区。</p><p><br></p><p>那时候,一家人吃饭只能煮一锅稀糊糊,还轮着勺把,一人一勺。一家六口人轮勺,我爸爸吃饭慢,等喝了第一勺,舀第二勺的时候已经没了。村里村外的树皮都被人吃光了,满地光秃秃的,什么吃的都没有。整个村子都笼罩在饿死人的气氛里,在我爸爸参军离开家的时候,1941年我奶奶被活活饿死了。</p><p><br></p><p>据我了解到的情况,这样悲惨的结局,不仅仅是我们一家,村子里的很多人都被饿死了,这其中包括我的小叔叔。我有两个叔叔,一个姑姑。一个叔叔和我爸爸一样跑出去,参军并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解放后在铁路建设中牺牲。姑姑被卖到河南,解放后自己返回晋城。</p><p><br></p><p>村里留下的一个小叔叔,命运特别悲惨。因为饿极了,偷吃了别人家的一个玉米,被家教严格甚至有一些刻薄的爷爷吊起来一夜,第二天早上已经去世了。这件事,老一辈甘润村人都知道,并口口相传。很难想象小叔叔临死时是怎样的痛苦和绝望,万恶的旧社会呀!</p><p><br></p><p>爸爸档案里装有爸爸亲手写的记录:爸爸12岁的时候,穷人家养活不起孩子,爷爷奶奶曾打算把爸爸送给一个财主家当儿子。爸爸哭死也不愿意。</p><p><br></p><p>奶奶常说:“学会一把艺,顶种十亩地。”“你去学个手艺吧,逃个活命”。过去的年代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难以置信。奶奶对爸爸说:“出去逃个活命吧,不要都被活活饿死在家里。”但是爸爸一旦离开奶奶,就更加惦记奶奶的苦难是不是更重了,想念奶奶想念家。</p><p><br></p><p>1933年10月我爸爸16岁,终于离开甘润村,到临近的西四义村的“织布三厂”做学徒。在织布厂里,爸爸身瘦无力,机房里的工作又苦又重。吃苦受累不说,师傅经常不给吃饭,挨打还特别厉害。</p><p><br></p><p>到1934年8月我爸爸又跑回了甘润村。但是灾荒年啊,回到村子里还是饿死人的节奏。奶奶还是不停地对爸爸说:“逃出去吧,逃不出去,真正是要活活饿死人啊!”我爸爸和奶奶抱在一起哭着说:“就是饿死,我也不出去了。”爸爸在家挑水、扫煤、拣兰炭、拾柴火、推碾磨……</p><p><br></p><p>1935年3月爸爸再次离开甘润村,到高平县北庄头村当了铜匠学徒。因为下地锄苗,师傅不满意,被师傅打得头上流着血,师傅怕我爸爸活不成了,赶紧把我爸爸送回甘润村了。1935年6月爸爸到南石店村给地主家做了长工,地主不给工钱,每年只穿些破烂衣服。1936年1月至1937年7月爸爸在沁水县做铜匠,仍然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p><p><br></p><p>苦难的日子似乎熬不到头。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全民抗战动员激活了爸爸寻生的意志。那年10月,20岁的爸爸和四个小伙伴一起在沁水县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 <p><b>二、坚决革命 无私奉献</b></p><p><br></p><p>爸爸的档案里赫然显示:1938年参加八路军688朱德青年团。证明人:黄信由。</p><p><br></p><p>爸爸说,那时候,穷人没有出路,八路军能让我吃饱饭,还有衣服穿。共产党好,毛主席亲,我的命属于中国共产党,我一生感恩中国共产党。他给我讲过好多战斗故事。</p><p><br></p><p>在一次沁水山区的战斗中,爸爸冲锋陷阵,没有武器,和敌人肉搏战。八路军战士大都像爸爸一样,来自穷苦人家子弟,上战场杀敌不要命。爸爸说,他和一个鬼子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肉搏战,死死抓住敌人的双手,脚底下用力,把敌人翻在地上……</p><p><br></p><p> “你不害怕吗?”我问爸爸。爸爸说:“怎么不害怕?那时候,顾不得害怕,你害怕就没命了。” </p><p><br></p><p>战斗胜利了,不知道打死了多少个鬼子,只记得打扫战场的时候,爸爸缴获了敌人的枪支武器,但是八路军并不是谁拿回来的归谁,而是缴获统一保管再发放。那次,爸爸终于有了自己枪。上战场有了武器,他是多么兴奋啊!</p><p><br></p><p>爸爸悄悄告诉我,八路军总是打胜仗,八路军队伍也是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有个别士兵胆子小,那边战斗开始了,他死活不敢上战场,那也是要被枪毙的。爸爸打仗很勇敢,他为自己的勇敢而自豪,还受到过多次奖励。1940年后,八路军几经改编,爸爸被编入冀南大队一旅一团三营十连,担任通信班长。这段时间,爸爸带领的班,负责通信设施设备的布置和维修。战争年代连队里的通信班长,意味着什么?一样的是枪林弹雨,不一样的是工作的内容。每一次上级安排的任务,爸爸总能想方设法去完成。</p><p><br></p><p>八路军的优良传统是什么?勇敢作战、不断学习。从爸爸的档案记录里能够看出,补习班、培训班不断。爸爸经过刻苦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从一位不识字的农民,在八路军的大家庭里,变成了一名拥有技术的通信班长。</p><p><br></p><p>在我小时候,记得爸爸带电接电灯,我还十分担心:“爸爸,有电,灯还亮着,你就敢动电线?不怕触电吗?”</p><p>爸爸笑着说:“不怕,在部队的时候,哪有条件让你断电了再接电?那时候就学会了带电接线。”</p><p>“灯亮着才看得见接线啊。”爸爸风趣地说。</p><p><br></p><p>革命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由于爸爸工作成绩突出,1941年5月爸爸被安排进教导队学习。经过学习,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文化学习也上了一个新台阶。1943年9月,爸爸被分配到太行军区七分区电话局任上士。</p><p><br></p><p>不管刮风下雨,无论战区条件多么险要。爸爸带领的电话兵战士们,总能够按照上级要求,克服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p><p><br></p><p>爸爸说,小米加步枪,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这些都是实情啊。架设电线的时候,路途中哪有房子睡?走到哪就在哪睡,天当房地当床,累了哪里都睡得香。多么远的路,都是依靠两条腿走出来呢。能够半路上和老百姓讨到点热水喝,都是很幸运的事情。战争年代苦啊,什么样的艰苦条件都经历过。多少战士牺牲了,我能够活下来,能够有了你们这些儿女,真是不容易啊,爸爸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p><p><br></p><p>爸爸生前胃口不好,我想,和战争年代饥一顿饱一顿的艰苦岁月有关啊。</p><p><br></p><p>在战争岁月里,部队变化也是相当频繁的,常常几个月就大变化一次。1945年12月至1946年2月,爸爸在五十团团部任电话班班长。1946年7月至1949年12月在华北军区教导团,负责电话局工作。</p><p><br></p><p> 爸爸的党员证上显示:1941年8月爸爸在河南省安阳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爸爸的转业证上显示:1937年10月参军至1950年7月转业。从八路军至解放军,爸爸整整经历了13年的军旅生涯。13年来,跟随着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部队,转战南北,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p><p><br></p><p>从档案记载中我知道:转业后,爸爸并没有回老家,而是继续在河南博爱县参加“土改”工作。根据党的安排,在北京农业大学继续深造,经过多次干部培训学习,成功转型成为农林干部。然后利用自己所学技能,在太原、榆次、寿阳等地,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继续工作了8年。爸爸很珍惜荣誉,至今家里还保存着朱德签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军人证明书》(晋字第008063号)和国防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签名的转业证书。上面赫然写着:</p><p><b>保持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朱德</b></p><p>“王志荣同志系山西省晋城县巴公区甘润村人,现年39岁,于1938年参加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斗13年,原在太行新一旅一团三营十连任付班长职务,现为加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特准予转业。”<b>国防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彭德怀</b>1950年7月由新乡军分区批准转业。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日。</p><p><br></p><p>1958年10月至1981年3月,爸爸在晋城矿务局王台铺矿工作,从井下运输队到井上风机房,辛勤工作了23年。1981年3月,64岁的爸爸才恋恋不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p><p><br></p><p>王台矿老一代人中,提起老八路,都知道我的爸爸王志荣。有人还称呼爸爸是老红军,因为1937年正好是红军向八路军转变的分界线。</p><p><br></p><p>坚决革命,无私奉献,提现了爸爸一个老八路的高尚品质。44年的光辉革命历程,也书写了一位老党员崇高的精神信仰!</p> <p><b>三、革命家庭 良好家风</b></p><p><br></p><p>我们姐弟四人,都出生在革命家庭。我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36岁的爸爸和18岁的妈妈结婚后十年,才有了第一个孩子,我的姐姐。爸爸对孩子可谓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姐姐四岁的时候,我来到了这个世界。这时候爸爸已经是50岁的人了,对我们的爱可谓期待已久。他希望孩子们都能传承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p><p><br></p><p>爸爸经常教育我要让着小朋友,不能和小朋友打架,有什么事情要好好商量。在我三四岁的时候,由于担心我和邻居家孩子打架,爸爸就经常领着我去他上班的地方。爸爸在煤矿风机房上班,环境远离矿区,也远离村庄,在一个很大的院子里,长着许多葡萄树。有一栋供风机运行和工人值班的建筑物。爸爸的工作就是看守着煤矿风机正常运作,保证为井下送风的安全。一个班安排两个人值班,一天三班倒,工作非常重要也相对自由。</p><p><br></p><p>我记得,爸爸工作之余就陪我一起玩各种游戏,也教我学习,比如如何看钟表认识时间等。教育我如何做人:要眼勤、嘴亲、手勤、腿勤,对人要和气,待人要有眼识,看见活儿就去做,为了把活干好,不要怕多跑两步路。勤快和谐始终是他教育孩子们的主题。</p><p><br></p><p>风机房距离我们住的地方约有一公里远,上班下班路上,爸爸和我玩游戏:我跑到前面就对爸爸喊“头头点灯,后头后头鬼跟”。爸爸到前面就刺激我:“走走没人留,黄狗尾巴在后头。”童年里,充满了我和爸爸的笑声。</p><p><br></p><p>当然对孩子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听妈妈讲,爸爸曾经打过我一巴掌。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妈妈做好了拉面给我和姐姐捞在碗里,可能是姐姐后回来,妈妈却把饭先递给她,后递给我。我因此感到不公平,居然气愤把碗摔了。爸爸走进来,看到这种情况,直接打了我一巴掌。这一巴掌虽然粗暴,却教给了我很多:一是做人应该宽厚,不应该斤斤计较;二是粮食很珍贵,能够在那个年代吃拉面,怎么敢摔碗?三是人性要有控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四是善待家人和他人。</p><p><br></p><p>我十岁那一年的一个下午,我们住在老家甘润村,距离爸爸工作的王台矿有30里路。小弟弟还在妈妈肚子里,可能妈妈感觉到孩子快要生了,靠坐在炕上身体难受,想让爸爸留下来。我看到爸爸站在大门口,满脸愁云,一筹莫展。一边是要生产的妈妈,一边是不能耽搁的工作,分身乏术。那时候可没有电话,人不到场就不可以请假调班。稚嫩的我给爸爸出主意:您不能先去上班,下班就赶紧回来?或者去了先请个假再返回来?我妈妈现在看起来还行。刚强的爸爸在工作和家之间也是难以取舍,脆弱的时候,谁的话都可能听。</p><p><br></p><p>爸爸按时回到了工作岗位。当天凌晨,妈妈一个人生下了小弟弟。小弟弟还是脐带绕颈,妈妈生下来,自己剪断脐带,把弟弟卷起来搁到脚头,精疲力尽沉沉睡去。妈妈说:“我从来也没有那么瞌睡过。”我只知道自己睡觉,什么都不晓得。爸爸下班回到家,从来不闲着,不是翻猪圈,就是下地干活。</p><p><br></p><p>四个孩子六口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妈妈身体不好,还要照顾我们姐弟四人的吃喝拉撒,农业社劳动不能挣公分,还住了好几回医院。一家人全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生活,房子漏雨得维修,农业社需要交投资款……妈妈说一块钱咱们一家过一个月呀,拉煤、油盐酱醋都是这一块钱。</p><p><br></p><p>爸爸以榜样的力量告诉我们,我们是红色革命家庭,要学会节约,努力劳动,爱护家人,善待他人。那一年,爸爸回来给我买了十支铅笔,笔杆上有比同学们的铅笔更漂亮的图画。但是,我去学校一天丢一支铅笔,一连丢了好几支,心里十分懊恼。爸爸却没有责备我,向我了解清楚情况后说,同学家里可能更困难,才悄悄拿你的铅笔,别生气了。</p><p><br></p><p>爸爸教育我们,做人要多替别人着想,宽容大度。爸爸的爱也是有力量的。一次放学路上,我被同学叫去她家玩耍,书包就放在她家的鸡窝上。等我们玩完了,天也快黑了,我要回家的时候,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我的书包。第二天上学要用书包,急得我团团转,眼泪直淌。但是,我在同学家,里里外外找了N遍,毫无办法。第二天,爸爸回来了,跑到同学家里要,同学的妈妈才把我的书包拿出来。没有爸爸,我自己是多么弱小啊。</p><p><br></p><p>爸爸用慈祥的爱,呵护着我们姐弟四人健康成长。记得有一次,爸爸在翻猪圈,热得满头大汗,把衣服搭在旁边的树上。我在旁边帮忙中,无意间看到爸爸口袋里的钱,趁爸爸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拿了两毛钱,去买江米球吃了。下一个星期,照例我又拿了两毛钱去花,本以为爸爸不知道。但是智慧的爸爸并没有揭穿我的把戏,而是把自己的衣服故意放在我够不到的地方。当我看到这种情况,再看看爸爸的脸,我已经明白爸爸知道了,我自己错了。这样的事情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p><p><br></p><p>爸爸的教育潜移默化,让我们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革命家庭的红色传人。</p><p><br></p><p>爸爸于1990年9月去世,享年74岁,那一年我刚刚大学毕业,最艰难的日子刚刚度过,爸爸没有享过福。如果爸爸还活着,现在已经是103岁了。</p><p><br></p><p>至今,我们姐弟四人,受爸爸的影响,在自己的事业上都做着自己的贡献,都有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p> <h3>后记</h3><h3> 爸爸是个老八路、老共产党党员,他信仰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爸爸出身贫寒,无论在部队里战斗,还是在地方农林建设、在煤矿生产,他那种共产党员特有的正直善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那种来自八路军特有的无私奉献精神,方方面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h3><h3><br></h3><h3>王文梅完成于2019年8月</h3> <h3>这是文梅原稿,不同之处感谢《将帅》的编辑老师斧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