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可多

<h3>朋友在“我和我的祖国”电影首映十几天前就订好了票,约我共同观看这部电影。</h3><h3>六十多岁能相约电影?反映出我们这代人对祖国热爱的浓度是多么高涨。</h3><h3>我关注着,期盼着。</h3> <h3>终于走进影院。</h3><h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大时代大事件下,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看似遥远实则密切的关联,唤醒全球华人共同的回忆。</h3> <h3>电影海报明晰和浓缩了影片中的七个故事。</h3><h3>看七十年历史性经典时刻,看以自下而上的视角讲述了普通人和国家之间熟悉得故事。</h3><h3>虽然比祖国小两岁,除第一故事外,其余六个与祖国一同真切的走过。</h3><h3><br></h3> <h3>第二单元《相遇》,是我生命里最深刻的桥段。</h3><h3>看着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号外,脑海里闪现着在原子城成长,学习,工作的景象。</h3><h3>突然间平凡与不平凡互换着,与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一样身临其境不能分开。</h3><h3>《相遇》在真实的历史中,无法对应找到他们的名字,但在祖国的国防科技战线上,你又会看到无数像他们一样“献了青春献终身”的无名英雄。</h3><h3>父母为核事业奉献了毕生,我也在原子城工作过,所以骄傲地称自己为“核二代”!</h3> <h3>看着蘑菇云腾空而起,这是对自己曾经岁月缅怀。</h3><h3>激动人心的瞬间,情不自禁用手机截图于荧幕。</h3> <h3>照片中风华正茂的原子人于1974年在洛阳拖拉机厂实习结束后的合影。</h3><h3>原子城退役后他们分散在祖国各地,如今都是花甲老人。</h3><h3>因为核事业,相遇在原子城。</h3><h3>因为核事业,他们父一辈 子一辈为原子城付出。</h3><h3>他们一生都在为自己从事的核事业而自豪。</h3><h3>《相遇》的故事就真实在他们中间。</h3> <h3>40多年前在原子城工作的照片。</h3><h3>发黄的照片珍贵在心。</h3><h3>如今,照片中的姑娘都已花甲之年。</h3><h3>221厂,矿区,兰字839部队,信箱—— 隐姓埋名用的保密番号。</h3><h3>“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盆吃西瓜”</h3><h3>“青海好,青海好!青海的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h3><h3>荒凉的不毛之地有多少无名英雄,有多少风华青年,默默在原子城。</h3><h3>如今,他们身后不远处竖起一块写有“中国第一個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h3><h3><br></h3> <h3>纪念碑屹立在天地之间,金银滩的岁月凝聚在纪念碑上,成为永远也抹不去的记忆。</h3><h3><br></h3><h3><br></h3><h3><br></h3><h3>下面是2014年恰逢原子弹爆炸50周年时写的短文,以此来表达我的感受,</h3><h3>爱你,到地老天荒</h3> <h3>这是一张1964年10月17号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h3><h3>这张照片来至《221厂实习生QQ群》。</h3><h3>我不知道是谁保留了这张具有历史意义的报纸,但是我知道把它翻拍放到网上的是原子城的“原子人”。我知道是他们对原子城的留恋,对原子事业的热爱,对这段生活从未停止过思念。这张照片直抵心灵深处,沸腾的有些不能制止的心跳。一张半个世纪前的报纸呼唤出对原子城的记忆竟像潮汐般汹涌着。</h3><h3>哦,原子城!那个神秘的地方,那个原子弹诞生的摇篮。</h3><h3>哦,金银滩!那个遥远的地方,那个卓玛的故乡。</h3><h3>原子城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曾经在那里工作过的人们,一刻也不曾停息。以至于他们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方都不停的回头留恋张望,默默地关注着原子城,关注着原子城无数个灿烂朝夕。</h3><h3><br></h3><h3><br></h3><h3><br></h3><h3>情不自禁的俯下身亲吻这张照片,因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凝聚着“原子人”的所有。</h3><h3>亲吻着我的父亲,母亲,因为他们为核事业奉献了青春,奉献了毕生。</h3><h3>亲吻着我的弟弟,因为弟弟长久地在原子城工作过。</h3><h3>亲吻着221厂洛阳实习生,因为他们在原子城工作,直至原子城退役。</h3><h3>亲吻着我在原子城上学,工作的时光。</h3><h3>亲吻着原子城那段岁月。</h3><h3>亲吻着原子城一切的一切。</h3><h3>亲吻着,深切的亲吻着———</h3><h3>只有无声的亲吻,触摸这张照片,克制着呜咽任泪水滂沱才能表达此刻的情怀。</h3><h3><br></h3><h3><br></h3><h3><br></h3><h3>50年,半个世纪。</h3><h3>50年前10月17号的这张报纸,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h3><h3>依稀能听见北京街头报童高喊:“号外,号外,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h3><h3>尘封了半个世纪的声音依旧那么真亮。</h3><h3>半个世纪的往事凛冽,真实、如同昨天,但又恍惚成虚幻。</h3><h3><br></h3><h3><br></h3><h3><br></h3><h3>将这张人民日报,将这头版头条肆意延长和伸展。</h3><h3>是谁?让蘑菇云腾空而起?</h3><h3>原子人的努力,拼搏,挑战、超越——-将这些豪言壮语拼凑起来仍不能诠释原子人的精髓。</h3><h3>爱!爱祖国,爱核事业,爱的动力吧!</h3><h3>爱的力量让原子人忍受着与世隔绝。</h3><h3>爱的力量让原子人义无反顾地瞥家舍业。</h3><h3>爱的力量让原子人抛弃都市繁华走向西域荒漠。</h3><h3>爱的力量让原子人可以付出,可以牺牲。</h3><h3><br></h3><h3><br></h3><h3><br></h3><h3>原子城独一无二的景致依然蓬勃。</h3><h3>依稀可见原子城分布在各处的工号,厂房,掩体,靶场,试验场——</h3><h3>依稀可见原子城直通海晏的小火车,</h3><h3>依稀可见原子城电厂的大烟囱,</h3><h3>依稀可见原子城里和父母曾经住过的黄楼,</h3><h3>依稀可见原子城的生活区和影剧院,</h3><h3>依稀可见我成长的足迹。</h3><h3>原子城的一草一木永远璀璨在心里。</h3><h3><br></h3><h3><br></h3><h3><br></h3><h3>原子城又不失浪漫,</h3><h3>原子城地处金银滩,西部歌王王洛宾在这里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h3><h3>原子城的草原和马兰花,</h3><h3>原子城的河流和百灵鸟,</h3><h3>原子城起伏的山峦和牦牛—-</h3><h3>“我愿做一只小羊永远依偎在它身旁”。</h3><h3><br></h3><h3><br></h3><h3><br></h3><h3>感谢命运的恩宠让我与原子城相遇,</h3><h3>感谢命运让我在原子城停留,</h3><h3>感谢命运让我拥有原子城这段特殊的生命片段,</h3><h3>感谢命运让我以原子城的经历而骄傲!</h3><h3><br></h3><h3><br></h3><h3><br></h3><h3>我不知道怎样将对原子城的情感缠绵在文字里。</h3><h3>情到深处,原子城在脑海中百转千回,竟是无言。</h3><h3>情到深处,只有永远永远把原子城根植在心里。</h3><h3><br></h3><h3><br></h3><h3><br></h3><h3>看到半个世纪前的报纸,恰逢原子弹爆炸五十周年,以此告慰父母在天之灵!抒发自己对原子城的爱恋!</h3><h3>原子城!</h3><h3>爱你,到地老天荒!</h3><h3> 写于2014年10月12号</h3><h3><br></h3><h3><br></h3><h3><br></h3><h3>积压的感受不能自控,原子城一直位于心灵坐标的最深处。</h3><h3>多少年来,原子城的人和事没有具体到某事,某人,但他们细微在我的记忆里,久久的互动没有离开过。</h3><h3>永远不会忘记!</h3><h3>我和原子城,</h3><h3>我和我的祖国!</h3><h3> </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