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吉台的丰碑/赵顺年

顺年文集

<h5><font color="#39b54a"><b>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b></font></h5> <h1><font color="#167efb"><b>都吉台的丰碑(中篇纪实文学)</b></font><div><font color="#167efb"><b> 赵顺年</b></font><br><br><h1> <b style=""><font color="#ed2308"> 序 </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现代科技真好!</font><br><font color="#167efb"> 有了手机,有了微信,纵然相隔万水千山,只要手指一点,那些问好的、祝福的、思念的、情况交流的、还有家庭琐事的,亲戚间玩笑的、朋友中调侃的以及产品推广的等等,相互之间就是分分秒秒的事情。 </font><br><font color="#167efb"> 你不得不由衷的感叹和折服——现代科技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font><br><font color="#167efb"> 毋庸讳言,上去几年,仅仅就是几年的时间,也就是刚刚有了手机的时候,微信作为手机的一项功能,还能替代人们日常生活中诸多的琐事,比如购物、交费、汇款等等,绝大部分的人们都不在相信之列,包括我自己。</font><br><font color="#167efb"> 如果上去几十年,再远了自不待言,就说七十年,也就是我们共和国刚刚建立之初,对于那时的所有人们都是连想都想不到也都不敢想的事情,无论是最高层的中央和国家领导人还是最基层的平民百姓!</font><br><font color="#167efb"> </font></b><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167efb">当微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便捷的通讯工具和手段时,人们所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单纯文字的温度、激情、体味、感悟以及节日的祝福、平常的玩笑、幽默的段子等等。微信的功能使人们的视野宽阔,眼界大开,还有想象不到的应有尽有甚至应接不暇的海量图片、动漫、视频……</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 其实,我们今天拥有的一切,所要感动、感激、感恩的就是我们的共和国,是为共和国大厦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以生命的代价奠基的英烈们和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克难攻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默默无闻的英雄们!</font><br><font color="#167efb"> 明天就是“国庆日”了,这是2019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是我们的国庆日,是我们共和国“七十华诞”!</font><br><font color="#167efb">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国庆日”的步步临近,手机微信群里、朋友圈里,庆祝共和国“七十华诞”的视频、文章、祝福话语、感慨诗词等等更是铺天盖地……每当浏览它们的时候,我的思绪就如同长了翅膀,情不自禁地在时间与空间里飞翔,但我想得更多的则是我们共和国今天辉煌的来之不易,想得更多的是共和国70年漫长历程的磅礴泥丸与艰苦卓绝,想得更多的是为了共和国的建立那些流血牺牲的先烈和英雄。当然我也想到了我们的父兄我们的亲人为之付出的生命、鲜血、泪水和汗水。</font><br><font color="#167efb"> 世界上有很多巧合与偶然。</font><br><font color="#167efb"> 正当我坐在电脑前,翻阅着我的《笔记集锦》,思考和准备为共和国“七十华诞”写点什么的时候,我的手机微信提示音“叮咚”响了一下,我打开一看,是一张照片,就是这张照片!(照片)</font></b><br></h1></div></h1> <h1><font color="#167efb"><b> 照片是赵树华发给我的。我知道树华这段时间正在诸城照顾伺候照片上的这位老人。这位老人是树华的父亲。树华在照片下边的微信里跟我说:他父亲胸前戴的这枚纪念章很珍贵,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纪念章的发放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纪念章使用铜胎镀金材质,通径为50毫米,主要元素为五星、“70”飘带、团锦结、如意祥云和光芒,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核心部分为五星,代表国家荣誉。章体外环以如意祥云、光芒,象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礼赞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辉煌成就,以及在70年辉煌奋斗成就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坚定决心。<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获得此荣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并健在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font><font color="#ed2308">(含退役军人)</font><font color="#167efb">;以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无疑,他们都是国家的功臣,我们的党没有忘记他们,我们的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我们的中央军委没有忘记他们,那么,我们每一个平民百姓更不应该忘记他们!</font></b></h1><h1><font color="#167efb"><b> 树华发给我他父亲照片的具体时间是2019年9月26日晚上7点20分,那是他给老人戴上纪念勋章后随拍照并随时发给我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位老人名字叫赵振东,是我的家乡都吉台村的老支部书记。按辈分,他叫我叔,我称他侄。我们俩人见面或通电话时相互称呼一般都是他喊我“顺年叔……”,我叫他“振东或四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看着赵振东这张照片,我感慨万千,泪如雨下。他那九十四岁高龄的身体,他那全力支撑的站姿,他那布满沧桑的面庞,还有我所知道的他那因炮声震荡而失灵的耳朵。我想,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那是他战火年代枪林弹雨镌刻的印记,那是他在艰苦岁月里不懈奋斗铸就的年轮,那是他为都吉台村老少爷们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从他的站姿,从他的面庞,我们不难看出,他依然是绽放着生命之光的精神矍铄,是一抹璀璨夺目的红色夕阳!<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振东获得并佩戴在胸前的那枚熠熠生辉的纪念勋章,是党和国家给他的荣誉,是他一生的荣耀,也是都吉台村的荣耀,更是都吉台人的荣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于是,我写下了本文的题目——</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都吉台的丰碑”</b></font></h1> <h1><p><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上 部</font></b></p><b style=""><font color="#ed2308"> </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一)</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是一个村庄的名字,是山东省诸城市石桥子镇所辖的村庄,是一个拥有600多户人家,3000余口人的村庄。</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是一座古城的遗址,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化灿烂,历史的长河在这里已流经千年。</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又是一个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之处,曾经的历史绚烂与现代文明在这里集聚,古老的传说与时代的步伐在此一起辉映。</font><br><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注:都吉台与本文相关的历史以及村名的由来见本文“跋”)。</font><br><font color="#167efb"> 赵振东就曾担任过这个叫做“都吉台”村的党支部书记,而且,他一干就是22年。</font><br><font color="#167efb"> 当我写下本文的题目时,赵振东宽厚、仁爱、慈祥、实在、忠诚和与人为善、尊老携幼、扶植青年与珍爱村民的高大形象便映入我的眼帘。</font><br><font color="#167efb"> 他生于公元1926年。1948年当兵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是我国第一批空降兵;1949年4月,赵振东在渡江战役中光荣入党,1955年复员后回村务农;1959年就任都吉台大队</font><font color="#ed2308">(村)</font><font color="#167efb">党支部书记;1970年当选为中共诸城县委委员,全县1300多个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当选为县委委员的只有两个人,他是其中之一; 1971年,他又当选为诸城县石桥子公社党委副书记兼任都吉台大队</font><font color="#ed2308">(村)</font><font color="#167efb">党支部书记,直至1981年因年龄偏大而卸任村党支部书记。</font><br><font color="#167efb"> 我们的共和国如同一列“永不返程列车”,当我们享受着盛世今天的幸福、祥和、美满、安全和科技成果的日子时,我们最不应该忘记且最应该牢记的就是那些为了共和国今天的到来和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和在各条战线上不畏艰难砥砺前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英雄们。</font><br><font color="#167efb"> 赵振东不仅是一位在战争年代经过了枪林弹雨洗礼的英雄,他更是一位在农业战线上不畏艰难砥砺前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英雄!</font><br><font color="#167efb"> 赵振东担任都吉台大队</font><font color="#ed2308">(村)</font><font color="#167efb">党支部书记的22年间,经历了两大天灾,一个是叫做“饥饿”的“魔鬼”,一个是称为“洪水”的“猛兽”。</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 人的生命在作为天灾的“饥饿”与“洪水”面前谁都会变得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只能任其肆虐与横行。然而,当“魔鬼”和“猛兽”到来,张开吞噬人们生命的青面獠牙扑向都吉台的时候,是赵振东带领村的共产党员和百姓战胜了“魔鬼”,抵住了“猛兽”,挽救了都吉台村,挽救了都吉台3000多的村民!</font><br><font color="#167efb"> 赵振东上任之初,正逢自然灾害造成的全国“三年困难时期”。在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里,都吉台村和绝大部分村庄一样,由于连续干旱,村前村后两条河不是断流,而是干枯,全村600多户,3000多口人,守着一半为丘陵,一半是平原的3000亩土地急得干瞪眼,平原的土地里庄稼不长,岭地里更是颗粒不收。</font><br><font color="#167efb"> “饥饿”那个“魔鬼”,挟风带火般凶恶地扑向了都吉台那片到处布满裂缝寸草难生的焦土。3000多张嘴呀!</font><br><font color="#167efb"> 3000多张嘴都需要食物将其填满,可食物在哪里?</font><br><font color="#167efb"> 3000多人的嘴都大张着向赵振东要,他们要吃的,要喝的,要能填饱肚子的东西!</font><br><font color="#167efb"> 刚刚上任不久的党支部书记赵振东,面对这一天灾,他心急如焚!因为不是他一个人一家人面对着饥饿这个“魔鬼”,而是六百多户人家,三千多口人啊!并且周围的村庄如同都吉台一样,同时处在饥饿带来的死亡线上。</font><br><font color="#167efb"> 村与村之间,亲戚与亲戚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也进入了相帮无力,欲借无门的境地。</font><br><font color="#167efb"> 1959年,借助着上年的粮食丰收存下的可怜家底,全村人总算度过了十二个月的艰难时光,可1960年的春节一过,全村大多数人家都已揭不开锅,有的拿起了要饭棍,走上了到外村乞讨之路。</font><br><font color="#167efb"> 俗话说:最穷不过要饭!</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村的穷,老人和孩子已经开始了要饭!</font><br><font color="#167efb"> 面对着严重的干旱灾荒和饥饿魔鬼的到来,赵振东深深感到,如何在这个大灾面前带领全村群众度过难关,经受住极度困难的考验,是村党支部面临的首要任务和最重要最艰苦的工作。他昼夜思考,夜不能寐,在全面分析和研究了面临的形势后,当即召开党支部会议进行研究,商量对策。按照赵振东的意见,党支部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十分艰难的决定:都吉台不能饿死一个人!</font><br><font color="#167efb"> 不能饿死人,在当时本身就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而不能饿死一个人,其艰巨程度那真是比登天还难!然而,这个决定必须执行,并且必须要想尽千方百计完成。</font><br><font color="#167efb"> 于是,党支部采取了三条措施,三条措施在某些方面都具有极端意义:</font><br><font color="#167efb"> 一是保人畜吃水,没有饭吃已经给全村的社员群众带来了生命的威胁,如果再没有水喝,那将更是人们生命危险的叠加,死神已经和每个村民面对面站在了一起,随时都会把某一个人的生命裹挟而去。全村迅速开展了井下挖井,河底打井的集体行动。首先,对村里所有的水井进行排查,凡是继续深挖有希望能挖出水来的井全部深挖,实行井下挖井;其次是在村前的南河</font><font color="#ed2308">(荆河)</font><font color="#167efb">和村后的北河</font><font color="#ed2308">(浯河)</font><font color="#167efb">河底打井,重点放在平时存水最深的“人字湾”,从“人字湾”底下找水;第三是号召全体村民节约用水,凡能重复使用的水都要重复使用,不能重复使用的也决不能泼在地下,要把这些不能重复使用的水浇到房前屋后种上的吊方瓜、葫芦上。</font><br><font color="#167efb"> 二是因为干旱,大田里已经无法播种,所有的土地都耕不动,刨不起,全村没有一眼深水井,庄稼种不上,种上也白种,天不下雨,又没水可浇,还白白浪费种子,而且要想尽一切办法保住种子,一旦天降甘霖,即可种子下地。倘若连种子也保不住,当适宜播种时,没有了种子,那将是人祸,也是灾上加灾。对此,党支部号召全村所有人家,家家户户都要在房前屋后种瓜种豆,以借不能重复利用的那水再被利用,以期能有所收成;</font><br><font color="#167efb"> 三是党支部成员和大队干部保守的一条秘密,就是对外不许公开,对全村所有的树木,当实在没有东西可以充饥的时候,群众採树叶、扒树皮充饥,大队的干部看见权作没有看见,谁都不要去管不要去问。因为所有的树木绝大部分都是集体所有,群众把树叶子和树皮吃了,一概作为救灾度荒的紧迫所需,不以破坏植树造林问责。</font><br><font color="#167efb"> 那一场饥荒,在我这个年龄段以上的人都记忆犹新,它的残忍,它的可怕,现在想想都浑身颤抖。那长时间没有饭吃带来的饥饿滋味不是一顿饭不吃甚至一天两天不吃饭所能感觉到体会到的,那是一年两年三年呀!那是大人孩子在死亡线上的挣扎,那是人的生命面对着死神的殊死搏斗!</font><br><font color="#167efb"> 在我记忆的长河里,那场饥荒是我的切肤之疼,是我灵魂的涅盘,尽管我活过来了,但也如同和死神相伴手拉手通过了一次地狱之门。我曾经吃过糠,咽过菜,啃过树皮,吞过树叶。就在1960年的夏秋之交,村里所有的榆树、柳树等比较好吃的树皮全被扒光,树叶老的吃掉了,新发出的嫩芽今天看见还有,明天早上便是精光。对此,我没有半点夸张,更没有一丝虚构,那是我亲身的经历,那生的渴望死的威胁和饥饿的痛苦,使我的嘴、我的胃、我的肠子得到了不是人的嘴,不是人的胃,不是人的肠子的锻炼,我的嘴我的胃我的肠子还吃过、消化过、吸收过梧桐叶、方瓜秧、豆秸和玉米秸“淀粉”</font><font color="#ed2308">(把豆秸或玉米秸到碾上压碎的秸秆渣子和碎末即称之为“淀粉”)</font><font color="#167efb">给身体供给的“营养”。</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所经历的灾荒,不是一个村两个村所经过的,也不是周围几十个几百个村所能概括的,1959年到1961年,有些地方是到1962年,根据《中国水旱灾害》归纳和国家《建国初期平均旱灾灾情统计指标比较》,在华夏大地上,连续三年到四年严重干旱的土地已经到了不是按亩来计算了,而是用公顷作为计算单位用以标识,仅我们山东省就达到了427.9万公顷,而河南省达到830多万公顷,河北省550多万公顷,四川省达到540多万公顷,湖北省达到520多万公顷,其它省尽管在400万公顷以下,但也都是程度不同的大面积受灾,在中国“三山六水一分田”的国土布局上,耕地面积极少,而严重受灾面积则超过了4000万公顷!</font><br><font color="#167efb"> 谁都知道“民以食为天”的含义,谁都深谙粮食即生命的道理,那个大饥荒的三年困难时期,有些地方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有的村庄人被饿死了,但却找不出能掩埋尸体的劳力!</font><br><font color="#167efb"> 而都吉台,尽管老少爷们都在死亡线上走了一程,但没有一个被饿死的!</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人都应该感谢村党支部作出的三条措施,都应该感谢赵振东的殚精竭虑。</font><br></b><p><br></p></h1> <h3><font color="#39b54a"><b>赵振东照片</b></font></h3> <h1> <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二)</font><br><br><font color="#167efb"> 赵振东担任都吉台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经历的第二大天灾,是1974年的洪水猛兽。</font><br><font color="#167efb"> 如果说都吉台是一艘轮船的话,那么,全村3000多口人就是船上的船员和乘客,从数量和规模上都可堪称是一艘大船或一艘巨轮。而1974年的那场洪水,犹像一条凶狠的“猛兽”,它张着能吞噬一切的大口,使都吉台这艘大船又经历了一场死亡航行。</font><br><font color="#167efb"> 在这艘大船上,赵振东既是船长又是舵手。是他在无力保全大船的危机时刻,指挥和率领着全村3000多人登上了都吉台的“南台”,全村同样没有一人在洪水“猛兽”到来时丧失生命,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不管是老人还是 孩子!</font><br><font color="#167efb"> 那条“猛兽”到来之时,我正在诸城县委工作,担任县委书记、武装部政委张修林同志的秘书,我亲眼目睹了那场洪水的凶猛,那场洪水的肆疟,那场洪水的无情与残忍。</font><br><font color="#167efb"> 1974年的8月,不仅诸城县全境,昌潍地区其它县如安丘、高密、昌邑、潍县等县,在昌潍大平原上整个夏天一直都阴雨连绵,大、中、小雨持续不断,轮番占领着每天的日子,地里的水很快饱和,所有的河道、溪流、水库、塘坝早就达到了历史最高存水位。 在这种情况下,谁也没有想到,从8月10日至13日,连续三天四夜的特大暴雨,诸城县县城以北的几处公社所有的河流全部溢满,河道水面猛涨,河水漫过堤坝,向田野和村庄以排山倒海之势肆疟冲击,吞噬着地面上的一切。以潍河为例,潍河是山东省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广的一条大河,干流全长246公里,流域面积达到64493.2平方公里,仅在诸城境内干流所长就达73公里。潍河除了干流长流域面积广之外,支流很多,达143条。在潍河的历史上,最大水流量曾达到过 4000 m^3/s 立方米每秒,但到1974年8月13日中午时分,当我跟随张政委赶到诸城城北潍河岸边准备到解留、相州、凉台几处公社查看灾情,指挥抗洪救灾时,整个潍河变成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从河的南岸已经看不见河的北岸,看见的是水流湍急,输泻跳蹙的河水,而且眼睁睁地看着潍河大桥被洪水冲垮,看着潍河河床已经冲扩湮漫了对面的村庄,看着潍河对面的几个村庄与河面慢慢成为一体,最后河水漫过屋顶,漫过树梢……</font><br><font color="#167efb"> 面对泛滥肆虐的潍河洪水,张政委的心情无法形容,他急,急得是潍河对面多处公社的灾情不清;他痛,痛得是他目力所及,看到的是潍河对面的村庄就在他的目睹下消失。他的脸变得铁青,已经忘却了天上的雨淋,给他雨伞他也不用,只见他踩着脚下的水汪和泥泞,在潍河南岸来回踱步,我连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也不知说句什么样的话能给他以安慰,哪怕一点点安慰!幸亏早就接到我电话通知的县水利局蒋金秘局长和另一名负责同志急急赶来,使我有了极为短暂的喘息机会。蒋局长向张政委报告全县的水情特别是潍河目前的状况说:潍河诸城段上游的枳沟和下游的九台两个水文站检测到的水流量都已经逼近6000 m^3/s 立方米每秒,大大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水流量。</font><br><font color="#167efb"> 诸城县水利局蒋金秘局长向张政委汇报潍河水流量的时候,大雨还在继续下,河水还在继续涨……</font><br><font color="#167efb"> 突如其来的洪水猛兽,使全县受灾严重的几处公社所有的水库塘坝全部溢洪,所有的河道沟溪全部泛滥,所有的公路桥梁全部被冲断。县委领导都分兵把口,带领部门负责同志冲上了抗洪救灾第一线。张政委的压力最大,他既要指挥全局,还要突出重点,一连三天四夜,他就是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或是在那辆美国产的“37”年款帆布棚破旧的吉普车上等我向各公社、各位县委领导要水灾情况时的空隙,闭上一小会眼睛。</font><br><font color="#167efb"> 水火无情,天灾难抗!</font><br><font color="#167efb"> 面对全县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洪水灾害的到来,从县委领导到各公社党委和县直部门的负责同志,所有人所有的措施都显得苍白无力。</font><br><font color="#167efb"> 那年的内涝和洪水灾害,是诸城县历史上的前所未有,所经受的损失巨大,无可估量。而我的家乡我的村庄都吉台仅房屋一项,全村除去在“南台”边上的几处房屋之外,其余近六百户人家的房屋全部荡然无存。我的家地处还算是比较高的地方,但刚刚盖起来时间并不很长的五间新瓦房,在我父亲的眼皮底下轰然倒塌,随后被洪水冲刷着,漂荡着……我家左邻右舍、前前后后所有的房屋都被夷平! </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村经受的洪水之大,源于村前南河村后北河河水的相互争流与撞击。本来两条河在“人字湾”交汇后一起东流进入潍河,而潍河已经涨满,作为支流的荆河与浯河它的水量再大,也无法泄洪于潍河,反过来,潍河的水还顺着它的支流倒灌,使都吉台村前后两条河便出现了南河的水往北流,北河的水往南流,两河水相互撞击,形成一个个巨大的漩涡,一个个巨大的浪头,顷刻间整个村庄陷入一片汪洋。</font><br><font color="#167efb"> 8月12上午,赵振东就率领大队干部前后查看了南河与北河的水势,赵振东已经明确地看到了洪水要给都吉台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他当机立断,让支部成员和大队干部分工包靠16个生产队,立即做社员群众的转移工作,要求大家财产宁可不要,所有的老人、孩子都要迅速转移到“南台”上。党支部成员和大队干部包靠的生产队,不许漏下一人,转移,必须全转!</font><br><font color="#167efb"> 在他的果断措施和命令下,全村老老少少从8月12号下午开始到13号下午都陆陆续续转移到了“南台”上。傍晚的时候,他在“南台”上又召开大队生产队干部会议,点名查看哪个生产队还有没转移到“南台”的。经过查点,全村还有十几个人没有转移过来,其中包括我的父亲。</font><br><font color="#167efb"> 赵振东知道我父亲的犟脾气,他便带着两个年轻的民兵亲自去找。</font><br><font color="#167efb"> 我家的房子是父亲为我娶媳妇动用了所有的积蓄还外借了几百块钱才盖起来的,当他亲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盖起来的房子已经被洪水冲倒,他心疼得捶胸顿足,但毫无办法。这时,水越来越大,他清楚地看见,那水好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又像是从天上灌下来的,母亲已经被生产队的人转移到了“南台”上,而他坚决不走,无奈、绝望等复杂的心理攫取了他的心。他一度曾想,算了,洪水把家冲走了,这人也随着洪水冲走算了。但他又想到,我还没有结婚,我是他最小的儿子,他这个当父亲的还有任务尚未完成,他必须完成这个任务!可是,当他想到要转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洪水已经没到了他的肩膀,且来来回回地冲撞着他,使他站不稳,走不动,几次被水冲倒。而这时,天已经黑了,雨还在下,如同倾盆般从天上泄下来。黑暗中,他看见了自己院子里那个小草垛,那小草垛已经被水漂浮起来,但被周围的几棵小梧桐树挡着,还没被冲走。于是,他艰难地爬上了那个小草垛,在那个小草垛上来回晃悠着,他企盼着有人能来救他。然而,天太黑,草垛下面的水“呼呼”往上冒着,天上的雨“哗哗”地下着,草垛来回地荡悠着岌岌可危,一旦草垛散了或那几棵小树挡不住,他就会被洪水冲走!他连着大声喊了几次求救,但毫无回音,周围一片死寂。他进入了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的绝望境地,他紧闭着双眼,仰天长叹,想,冲走就冲走吧,淹死就淹死吧!在这关键时刻,他仿佛听到了一种声音,那声音在反复喊着“大爷爷,你在哪里?”</font><br><font color="#167efb"> 我那处在绝望中的父亲睁开眼睛,看见了不远处有两个手灯的亮光在忽明忽暗,他知道有人来救他了,便高声回应:“我在这里!我在这里!”</font><br><font color="#167efb"> 来救我父亲的人正是赵振东。赵振东和两个民兵一起,一边喊着,一边摸索着,只能朝着大体方位寻找,听到回应,便淌着水,有些地方还要凫水,他们终于来到我父亲面前。两个民兵上前把我父亲从小草垛上扶下来,然后一边一个架着,赵振东在前边探着路,把我父亲抢救到了“南台”上。</font><br><font color="#167efb"> 赵振东将我父亲救到“南台”上后,又查问了一遍其他的干部,在确定全村人一个没有少的情况下,他才放了心。</font><br><font color="#167efb"> 那场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特大洪水,冲走了都吉台的房屋,冲走了都吉台集体的和个人的财产,但没有冲走都吉台人的性命,没有冲走都吉台人抗击天灾的意志和精神!</font><br><font color="#167efb"> 那个恐怖悲惨的夜晚,如果说都吉台幸亏有那座“南台”准备好了挽救全村人生命的缆绳,那么,将这根挽救人们生命的缆绳义无反顾地抛出去又紧紧地及时拉回来的人就是赵振东! 是他在那个危难时刻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都吉台村,挽救了都吉台3000多人的生命。</font><br><font color="#167efb"> 用生命挽救生命,那决非是说说而已的感动!</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人,不论是谁,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如果说在那场“三年困难”时期的大饥荒中你的爷爷、你的奶奶或你的父亲、你的母亲没有被饿死,在那场有史以来从没有过的洪水灾害面前,你的爷爷、你的奶奶,你的父亲、你的母亲也许会被洪水冲走丧身鱼腹。那么,就不会有你,更不会有你的今天和明天!不管是都吉台的哪个人,不管是都吉台人在哪里工作干什么工作,谁都不应忘记赵振东!</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 我敢说,谁要是忘记了赵振东,那么谁就不是都吉台人!</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村历史文化的传承,美好传统的积淀,当代精神的显现,几千年的历史脚步,在经过了金戈铁马、炮火纷飞的年代和艰难困苦的岁月以及自然的社会的风霜雨雪之后一直到现在,宛若一位历尽沧桑年迈善良的老人与朝气蓬勃热情似火青年的结合体,对本村外出工作的人员无不百般呵护与鼎力支持;对外来人员无不热情有加待若上宾,在都吉台村浩瀚高远的上空布满了随时播洒和降临的恩惠与福泽,而代表就是赵振东!</font><br><font color="#167efb"> 是赵振东带领都吉台的老少爷们创造了都吉台村真正的历史的、现在的、甚至是将来的辉煌巅峰,都吉台村曾成为县委书记的“点”,那“点”上的经验曾在全县的工作中起到带头和指导作用;赵振东曾作为全县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当选为中共诸城县委委员,全县仅有二人而他是其中之一;赵振东培养、提携村里的青年在各地出类拔萃无以计数。我想,这些既与都吉台村风民风的优良密切相关,而关键又在赵振东的为人和带头作用!</font><br><font color="#167efb"> 在赵振东任职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都为党为国家作出了诸多贡献,其中最值得全村人骄傲的是赵树丛、李锡禄……</font><br><font color="#167efb"> 树丛曾担任过共青团省委书记、地级市的市长和市委书记、副省长和国家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直至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委员。</font><br><font color="#167efb"> 锡禄也担任过多个县处级岗位上的领导,最后任职省政府重要部门的厅级职务。</font><br><font color="#167efb"> 都吉台村浩瀚高远的上空随时播洒和降临的恩惠与福泽,滋养了更多的青年才俊,他们都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上为社会、为国家做着各自的贡献</font></b><font color="#167efb"><b><br></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都吉台之“斗鸡台”遗址</b></font> <h1><font color="#ed2308"><b style=""> 下 部<br></b><b style=""> (三)</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想,人生的许多际遇,不在于攀登的高楼有多高,不在于前进路上的鞭长驾远,而在于高楼最底层的那块石头和最初举步的咫尺之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本人就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都吉台村的恩惠与福泽。并深深地感到:都吉台,那不仅是生我养我的故乡,不仅是我孩提时代嬉戏打闹的乐园,而且,她还给了我饥肠辘辘的童年和刚刚步入青年有着诸多憧憬与梦幻的最深刻的记忆。那里,有掩埋着我的父兄、我的祖辈和全村已经逝去的老老少少的一堆堆黄土;那里,有我魂牵梦绕的缕缕追忆与思念;那里,还有着我全村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与梦想的3000多老少爷们;那里,更是我外出工作后一直支持我、关爱我、给我力量的坚实靠山!<br> </b></font><font color="#167efb"><b> 1969年,我以都吉台大队通讯组的名义根据村党支部的工作实际,撰写了《都吉台大队“天天读”》和《大批判常批常新》两篇文章,分别投稿于《大众日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经他们派人专门实地调查核实无误后分别予以发表</b></font><b style=""><font color="#ed2308">(那时的媒体发表文章,都不署个人名字,而是注明某某通讯组或报道组,如都吉台大队通讯组,或诸城县革委报道组等)</font></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诸城县广播站也经常播放都吉台大队的新闻,都吉台大队的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公社乃至全县的前列,成为先进单位,到都吉台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由此,我被石桥子公社党委</b><b style=""><font color="#ed2308">(公社革委党的核心领导小组)</font></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作为会写文章的人选调到公社帮助筹备党代会、妇代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等一系列会议。就从那时开始,我踏上了离开都吉台外出工作的旅程。</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其实,我那时压根就不会写什么文章,也没有要写文章的意识,是赵振东提示我启发我,并给我创造了写文章最初的基础条件,使我走上了与文字打交道的漫漫长路。在当今科技发达文章也发达的今天,我无意在那些大咖面前故作谦虚,也不想在浩瀚的各类文章撰写大军眼皮底下雷门布鼓,我只是要感谢感激赵振东提示、启发、给我创造写文章条件最初的那块基础之石和令我终生难忘的那一个个故事和一幕幕剪影,但我在此不作赘言。因为我应该也必须专门写一篇关于我与赵振东的文章,文章已完成了整体的构思与布局,虽然至今未写,但题目早已拟定——《永远的邂逅》。</b></h1><h1><font color="#167efb"><b> 在我离开都吉台村外出工作的时候,赵振东给了我精神上以及物质上的大力支持和工作经验的无私传授。<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那天,是赵振东亲自帮我到村粮站</font><font color="#ed2308">(都吉台村大,上缴的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多,上级便专门在村里设立了粮站)</font><font color="#167efb">兑换了粮票</font><font color="#ed2308">(粮票并非是谁想换就能兑换的,而必须有公社粮管所以上粮食主管机关的指标方能兑换)</font><font color="#167efb">,又亲自送我到村头的;</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那天,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起点,是我在外工作几十年的起跑线;<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天,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特别值得纪念的一个重要的日子!<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是1969年12月10日,是农历节气“大雪”后三、四天的光景,也正应了“‘大雪’不封地,过不了三、二日”的农谚,其冷自不待言,寒风夹着零碎的雪花漫天飞舞,赵振东非要送我到石桥子——公社党委驻地,而我,执意不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两人发生了争执。争执到最后,双方都不得不让步妥协:他送我到村头,我与他在村头分手。<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我们村的街道、房屋规划极为讲究。相传西汉初年</font><font color="#ed2308">(公元前154年)</font><font color="#167efb">,</font></b><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胶西王刘卬为防御外侵,以利战斗,便将村内所有街道确定为“棋盘式”,南北纵横,东西贯通,不管大街小巷,没有一条死胡同,人们在东西街上行走,一旦遇到敌人,便可迅即拐进南北街上,进而转到第二条东西街上继续前行。全村东西向街南侧的住户一律不设后院墙,也就是说房屋的后墙正对着东西大街,街上有什么动静与响声,从后窗上可一目了然。</b></h1><h1><font color="#167efb"><b> 我和赵振东在村内笔直的东西大街上并排走着,一边“嚓嚓、嚓嚓”的踏着大街两旁的白雪,一边是赵振东一口一个“顺年叔、顺年叔”地叫着叮嘱着,到了村头,赵振东对我说:“顺年叔,咱爷俩握个手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说着,赵振东就朝我伸出了手。我不知握手怎么握法,一时不知所措,只是下意识地赶紧伸出手来,赵振东的大手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手,我趁机使劲攥住了他的大手,算是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握手!<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此之前,村里的老少爷们之间见面,不管相隔多长时间,都是相互简单招呼与问候,从没有握手的习惯。哪怕是在外边工作的人几年不回家,一旦回到村里,与村人见面,也只是热情地问长问短,相互握手的礼节也极为罕见。<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当赵振东的大手紧紧握住我的小手时,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迅速传遍我的全身!<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振东一边握着我的手一边说:“顺年叔,在外面工作肯定不容易,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实在没法解决的困难就打电话给我,我和村里的老少爷们都会想办法帮你。不过,到了外边,你可要好好干,干出个样来,为都吉台争光,为都吉台的老少爷们争光。还有,你到了外边工作,千万别忘了,全村三千多老少爷们都看着你、盯着你、盼着你,如不好好干,干不好,老少爷们要笑话你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两眼看着赵振东的面庞与目光,那是实实在在的真诚,那是殷殷切切的希望,我一边点着头,一边用手擦了擦就要溢出眼眶的泪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振东又说:“不过,顺年叔,到外面工作你也不要害怕,如果有人欺负咱,你也不要和人家打,也不要和人家争,你就赶紧回来,咱村有水有地有几千口子老少爷们,在都吉台,说什么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既有活干,也有饭吃,不用担心啊!”<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论辈分,我比赵振东高一辈,他叫我叔,而那一刻,我却从心底感到了一种比父辈还亲的深情与关怀,我更感受到了我在外工作并非是单枪匹马,也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有着都吉台村那座坚实的靠山。那座靠山,就是都吉台村那数千口忠厚、勤劳、淳朴、善良的老少爷们,就是都吉台村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德传承,就是都吉台村干部特别是赵振东给我的那份关爱!<br> </b></font><font color="#167efb"><b> 毫无疑问,赵振东是全村三千多老少爷们的代表,赵振东说的话也是代表全村三千多老少爷们要说的话,赵振东的嘱托和期望,更是代表着全村三千多老少爷们的嘱托和期望。赵振东无比关爱的态度和谆谆嘱托的话语,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来自都吉台村的力量,一种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的力量!<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力量,就是我日后干好工作的底气,更是我数十年间干好工作的靠山!</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 赵振东和赵明年。都吉台村的前后两任党支部书记。</b></font><div><font color="#39b54a"><b> 赵明年接任赵振东,担任都吉台村党支部书记职务,曾荣获潍坊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b></font></div> <font color="#39b54a"><b> 赵明年获得的潍坊市级“优秀共产党员”纪念章</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四)</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岁月弹指,似水流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走过坎坷,走过艰辛,走过风雨,走过许多地方,遇到很多的人和事,我那坚实的靠山一直关爱着我,一直支持着我,一直给我增添着力量。当然,一般情况下,我不会给村里、给赵振东增添麻烦,他们使我心里有底气,身上充满干劲足矣,再大的困难,再艰苦的工作我都无所畏惧,而是锲而不舍,攻坚克难!但是,在生活上,遇到自己确实无力解决的困难时,我第一个想到并直接求助的就是都吉台村,就是赵振东!<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1976年年底到1977年的初春,按照上级的部署,要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搞一次全县范围内的整党运动,我所在的诸城县解留公社被确定为全县整党的试点单位,在面上全面铺开之前先行一步,以解留公社的经验推动全县其它公社整党运动的开展。</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县委整党大队部就设在解留公社党委。</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那次整党的重点对象是公社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即公社党委常委以上干部,不涉及其他党员。<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整党的主要内容是:清理公社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向下边“伸手”的问题,纠正侵占、损害群众利益的不良作风,每个党委领导成员都必须如实地向上级组织“说清楚”,从而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所谓向下边“伸手”,就是向“下边”要东西,包括吃的、用的等等。而那个“下边”,是指本公社所辖的所有大队、生产队和社直部门。</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当时,我所在的解留公社党委常委会共13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6人,我是副书记之一。这13人都在“说清楚”之列。</b></font><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天晚上的会议内容以及会议的整个过程,尽管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一旦想起,却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清晰如初</b></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当县委柳书记作了整党动员,强调了试点的意义之后,县委整党大队部负责人、县委宣传部周部长又具体阐明了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的问题,并明确指出:经过前期的准备和调查,在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中确实存在着向下边“伸手”的问题,必须在自己“说清楚”的基础上彻底改正。如自己不“说清楚”,就做不到改正,更没法做到彻底。</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那天晚上“说清楚”的就我们两人,“班长”和我。“班长”——党委书记要带头第一个“说清楚”。之所以把我排到和“班长”“说清楚”的一个晚上,主要是我第二天就要到潍坊参加地委、行署召开的“昌潍地区计划生育三级干部会议”,其他同志可在下一次会议上说。</b></h1><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 在“班长”带头“说清楚”的时候,我就拿出了平常使用的笔记本(日记),在上边记下了那天的会议议程和内容,并且我是按照当时县委常委会议纪录的格式记的</font><font color="#ed2308">(我在县委办公室工作时,曾连续六年作县委常委会议记录人)</font><font color="#167efb">,最重要的是,我要把自己需要向组织“说清楚”的问题写在本子上,以免“说清楚”时丢三落四或条理不清。“班长”“说清楚”的时间比较长,他是早就作了充分准备的,是秘书代笔并誊写在稿纸上的。会议开始的动员用去了半个多小时,“班长”的“说清楚”用了一个半小时,轮到我“说清楚”时正好10点(22点)。在“班长”的“说清楚”尚未结束之前,我就将自己要“说清楚”的事情全部记在了本子上,那上边是这样记的:</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会议时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X年X月X日,晚,8:00。<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会议地点:<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公社党委小会议室。<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会议名称:<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解留公社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县委整党试点工作动员会)。<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出席会议人员:<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b></font><font color="#ed2308">① </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县委副书记柳福彬同志;</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b><font color="#ed2308"><b style=""> </b>②<b style=""> </b></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县委整党大队部负责同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家田同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增田同志、共青团诸城县委书记王洪杰同志;</b></h1><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b><font color="#ed2308">③ </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解留公社党委常委;</b></h1><h1><font color="#167efb"><b> 会议列席人员:县委整党大队部李秘书;</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公社党委王秘书。<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会议主要内容:<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①</font><font color="#167efb">县委柳书记作整党试点动员;</font><br></b><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②</font><font color="#167efb">县委宣传部周部长作这次整党的方法、步骤说明;</font><br></b><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b><font color="#ed2308">③</font><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公社党委常委个人“说清楚”是否有向下边“伸手”等不正之风。</b></h1><h1><font color="#167efb"><b> (“班长”第一个“说清楚”向下边“伸手”情况)<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自己“说清楚”向下边“伸手”及其它情况汇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一、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自己总觉得到解留公社工作时间短,社情、人情都不熟,不存在向下边“伸手”问题。通过听取县委柳书记的整党动员报告和县委整党大队部负责同志周部长的讲话,深深感到,由于自己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树立不牢,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学习不深,对继承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遗志不够坚决,因而,对向下边“伸手”等不正之风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并且存在着不少向下边“伸手”的问题,下面,我向县委领导和整党大队部的负责同志以及公社党委常委同志们“说清楚”。<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二、存在的“伸手”问题。<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1、变相“伸手”。在自己驻点的大营村到社员家</font><font color="#ed2308">(户里)</font><font color="#167efb">轮流吃饭,在一般社员家吃饭时,都能按照标准交纳通用粮票和饭费,每天一斤四两通用粮票和四毛钱,这是上级的规定,自己一点都不少的做到了规定的要求。而在大队干部家吃饭交纳粮票和饭费时,有的特别是支部书记王克田和大队长王少林怎么也不收,自己拿出来,又被他们硬塞回口袋里,就没想办法放到人家不易当场发现而你离开后马上就能看到的地方,比如放到桌上的饭碗底下、拿个什么东西压在窗台上、或是炕席底下等等。这种作风,实际上是变相向下边的“伸手”;</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2、直接“伸手”。我家属生孩子时,有三件事,尽管不是自己开口要的,但没有坚决拒绝,实际上就是直接向下边“伸手”:<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①</font><font color="#167efb">大营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克田知道我家里没法生炉子,正是天寒地冻时令,屋里如同冰窖,家属又刚刚做了“月子”,我作为解留公社潍河治理工程总指挥,率领公社党委成员</font><font color="#ed2308">(包括另外三名副书记)</font><font color="#167efb">和工作片片长以及78个大队</font><font color="#ed2308">(村)</font><font color="#167efb">党支部书记,还有万名民工已经在百里以外的枳沟公社蒋家庄、小石桥段的治理潍河工地上。因我在大营大队驻点,支部书记王克田同志非常了解,便安排专人给我家送了一地排车各占一半的玉米秸和棉花柴,因我不在家也不知道有这一排子车的柴草事,就没跟大营大队算账付钱。后来从潍河治理工程上回来,我要和王克田算帐时,王克田说:“就那么点草,既没有价格也没称份量,没法算帐!”</font></b></h1><h1><b style=""><font color="#167efb"> 这一地排车草,确实是我向下边的直接“伸手”;</font><br></b><b style=""><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②</font><font color="#167efb">新九台大队支部书记周桂芳同志在去潍河治理工程之前,听说我家属生了孩子,亲自用自行车带着,给了我一坨大豆腐,大概在15斤左右,我当场给了他两瓶诸城酒厂产的“高粱大曲”白酒。那酒是我在城里买的,在下边买不到。我给他酒时,周桂芳同志说什么也不要,我硬是放在了他自行车前边大梁上的挂兜里了。论价钱,我给他的酒比他给我的大豆腐还要高。</font><br></b><b style=""><font color="#ed2308"> ③</font><font color="#167efb">林家岭大队支部书记林培时同志,是在潍河治理工程完成返回解留公社后,给我送了一袋子小麦面粉,大约四十多斤。培时同志送面粉时,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我便强行把他留下,到伙房打了两个菜,请他在家里喝了几盅酒。培时不胜酒力,吃了两个馒头就算了。跟他算面粉钱时,培时坚决不要,他说面粉是他自己家的,知道我口粮紧才给我的。我当时口袋里就十块钱,硬是塞进了他的口袋。我知道这十块钱买四十多斤面粉差不多,但没给他粮票,实际上我是赚了大便宜。</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另外,我家属在“月子”里十几天的时候,因家里的柴草被雨雪淋湿,烧炕没有了柴草,在那种情况下,她硬撑着“月子”里虚弱的身子,到供销社生产门市部装修房子和门头的地方拾了一地排子车下脚料,包括碎木头、木屑、锯末等等,这些没付款。<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以上这些,就是我到解留公社党委任党委副书记以来向下边“伸手”的情况,也是我要向县委、向组织“说清楚”的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或者是还有没“说清楚”向下边“伸手”的事情,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就按照我的日记本上所记的这些文字,认认真真的将自己向下边“伸手”的情况作了汇报,满以为已经彻底地“说清楚”了,然而,当我汇报完毕后,整个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这一静,我立刻就有了自己大概还有什么事情没“说清楚”的感觉,便迅速调动起了所有的神经,在急促的回忆着、思索着到底还有什么事情尚未“说清楚”……可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会议室里顷刻间进入的那种沉静,大约也就是三、四分钟的时间,而我,却感到时间是那么漫长,漫长到空气仿佛就要凝固。看到这种情况,我实在坚持不住了,我看了看大家,然后脸朝着柳书记,非常真诚地问:“柳书记,我‘说清楚’了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柳书记一脸严肃,但很亲切地说:“顺年同志你再想想,好好想想,是不是还有向下边‘伸手’的事情没‘说清楚’!”<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稍倾沉思,接着说:“柳书记,没有了,真是没有了,该‘说清楚’的事情我都‘说清楚’了,还有什么没‘说清楚’的,快给我提示提示吧,我的确想不起来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柳书记还是一脸的严肃,还是很亲切地问我:“真想不起来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说:“真想不起来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时,周家田部长在一边替柳书记给我做了提示,他紧接着我的话说:“顺年同志,你真想不起来了吗?那就给你提示一下。”<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看着周部长,如同看着救星,连声说:“好,好,快提示提示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周部长不紧不慢地说:“你好好想想,你家属生孩子时,小米是从哪里弄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小米!<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一下子想起了小米!<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是足足三十多斤小米!<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是我永远无法忘怀的小米,但我觉得那不是我利用职权在自己担任着领导职务的所在公社向下边的“伸手”,也不在“说清楚”的范围!</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都吉台村“斗鸡台”遗址,被诸城县革命委员会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五)</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既然周部长作了提示,我必须将那30多斤小米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并想尽可能把过程和事情说详细、具体。我也明白了,会议室里出现的那几分钟的沉静,原因就是我未能将那30多斤小米“说清楚”!于是,我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家属生孩子之前,为了“月子”里营养跟上,保证母子平安健康,我在从驻点的大营村骑着自行车赶回公社党委开会的一个傍晚,走到公社粮管所大门前,正遇见粮管所主任赵增全同志站在所门口不知比划什么。公社粮管所就在公社党委大院的东边,都在解留通九台的公路北边,大门朝南,紧靠路边。看见我骑车从东边过来,赵增全主任老远就跟我打招呼,我赶紧下了自行车,和他寒暄了两句话,随后说:“赵主任,我正想找你,有个事需要麻烦你!”<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主任笑着说:“赵书记你客气什么,有什么事你就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说:“你弟媳妇最近要生孩子,咱所里有没有小米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主任说:“有,要多少?”<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说:“有就好说,我先买二、三十斤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主任说:“那你快到所里吧,接着称上带回家就是。”<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说:“行,提前做准备也好,不过,我手里钱大概不够,也没带粮票!”<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主任说:“你先把小米拿回家,钱和粮票再一天咱们算账就是,你忘了我也忘不了,我忘了还有保管和会计!”<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就这样说着,我跟着赵主任进了公社粮管所。<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粮管所办公室坐下,不一会,保管员就按赵主任的吩咐,称了二十斤小米用一个米袋子装着,拿到了我们面前一放说:“主任,正好二十斤。”<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保管员这一放不要紧,一股浓烈的“六六六”味(剧毒农药)刺鼻而来,我和赵主任不约而同地都打了两个喷嚏。<br></font></b><font color="#167efb"><b style=""> 没等我说话,赵主任就连忙说:“不行,不行,这‘六六六’喷多了,不用说坐‘月子’的人吃,就是正常人也不敢吃了!咱们乡下老鼠特别多,防护措施又跟不上,只能加大药量药老鼠,不然,粮食少了谁也说不清楚,尤其这小米,产量低,哪个大队也不愿种,根本收购不到。就是收个千儿八百斤的,也都上缴国家任务了,留下一星半点,珍贵得很,要是被老鼠吃了,帐对不起来,可就成我们贪污了!赵书记,你别急,明天一早我就去城里开会,县粮食局仓库里肯定有小米,也肯定比咱们的好,我从县粮食局给你买吧!”<br></b><b> 看着赵主任满脸的真诚与歉疚,我点头说:“那你就跑趟城里,从县粮食局买吧!”<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头天晚上开完党委会,第二天早饭后我就赶回了驻点的大营村,上午就在解留公社粮管所大营粮站召开了三个工作片的支部书记、大队长以及公社驻村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党委会议精神。会议结束时,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我和工作片长梁凤岐因为总是吃饭没有准点,就和大队干部商量,不在村里社员群众家轮流吃了,而是和大营粮站的两位工作人员搭伙在粮站开了个小伙房,平常我们就凑钱凑粮票在这个小伙房里做饭吃。我们几个人刚坐下就要吃饭,只见赵主任风尘仆仆,用一条大围巾从头顶上的帽子一直围到脖子,骑着自行车进了粮站大门口一直骑到粮站办公室兼宿舍兼我们小伙房的门前才跳下来,见我们正要吃饭,“呵呵”笑着说:“真是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我就是来赶你们饭碗的。”</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一见主任来了,粮站的两位工作人员赶紧上前帮赵主任停靠自行车,赵主任到了屋里,一边往下摘围巾一边对我说:“赵书记,小米我从县粮食局给你弄来了,吃完饭你看看。”<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问:“怎样?”<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主任说:“比咱所里的肯定是好多了,‘六六六’味也小很多,待会看看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说:“快先吃饭!”<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和赵主任还没坐下,粮站的工作人员小刘就朝着我和赵主任说:“书记、主任,我有个同学来了,在烟站上等着,我这就过去,你们快吃吧!”<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解留公社土壤情况比较特殊而分明,全公社78个大队</font><font color="#ed2308">(村庄)</font><font color="#167efb">,西部和南部30个村的土壤属于黑粘土,不适宜种植黄菸,只能种棉花;其余48个大队可种植黄菸,且都在东部和北部村庄。为此,县烟草公司便把解留公社黄烟收购站设在大营村头。黄烟的采摘、烘烤、收购季节烟站会招收大量临时工,烟站伙房便开得很大,吃饭的人也很多。而收购季节一过,烟站的工作人员也就少了,吃饭的人自然也不多。小刘这样一说,我和赵主任都明白了,因我们这个小伙房每顿饭都是按人头做,赵主任突然来,四个人的饭五个人吃肯定不够,小刘这是找了个“同学来了”的借口,把做好的饭让给赵主任吃,他是到烟站碰碰运气的。</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吃过午饭,赵主任便把绑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小米袋子解下来,提到屋里,然后敞开让我看。其实不是让我看,而是让我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小米金灿灿,成色很好,但是,那可怕的“六六六”味尽管不是那么刺鼻,但还是很浓。我抬起头来看着赵主任,没等我说话,赵主任就看出了我的意思,说:“书记,这是县局最好的小米了,想找到不喷洒药的恐怕很难了,你觉着不行,这些小米就放在这个小伙房吃了吧,给弟妹坐‘月子’吃是不行,你自己就再想想别的办法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看着赵主任的表情,我不知说什么好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想,赵主任是专门骑着自行车来回一百多里路,且顶着寒风给我买回的小米,可这小米偏偏还是喷洒了“六六六”。但,他的确是费了神,尽了心,出了力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一边感激着赵主任,一边说我再想想其它的办法。<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几天后,我要响了一个村的电话,让守电话的找支部书记接电话!<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周部长半开玩笑地打断了我的话:“顺年同志,你是在讲故事还在读小说?直接快麻利地‘说清楚’向哪个村里‘伸手’了就是!”<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先是看了看周部长,又看了看柳书记和在座的各位,然后很有底气地朝周部长说:“周部长,我不是讲故事,也不是读小说,更不是故意把向下边‘伸手’要小米这事隐瞒,故意不‘说清楚’,而恰恰相反,我讲的是实话,是为了‘说清楚’向下边‘伸手’要小米这事,我必须把整个过程向领导详细汇报,具体汇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时,始终在认真做着笔记的孙增田部长说话了,他说:“让顺年同志讲,讲得越详细越具体越好!”<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抬头看了看孙部长,孙部长朝我笑着点了点头,完全是支持和鼓励我的意思。我想,孙部长大概是在为写经验材料做准备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于是,我又继续开始“说清楚”向下边“伸手”要小米的过程:</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都吉台“人字湾”鸟瞰</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六)</font><br></b><font color="#167efb"><b><br> </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我接着说:就是在解留粮管所赵主任顶着寒风骑着自行车从县粮食局专门为我买来小米而这些小米实在是不敢吃的情况下,我要通了那个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电话里我跟他说了家属就要生孩子,从县粮食局到公社粮管所仓库里所有的小米都喷洒了“六六六”,再就怎么也买不到好的小米了等等,前前后后把买小米的情况跟他讲了,请他给我想办法弄点小米来。他在电话里接着就连说了“三个保证”:保证没问题,保证没有喷洒“六六六”或其它任何农药,保证吃上纯净的小米。最后他还埋怨说:“怎么不早说?这么点事还用犯难为?再是也用不着去麻烦这个麻烦那个,你放心,最近几天,我就给你把小米送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放下电话,我感到一股暖流从心底迅即涌了上来,眼睛也顿觉湿湿的,怕别人看见,便急急用手擦了擦,然后,双手紧紧摁着电话机,摁了好长好长的时间……<br></b></font><b style=""><font color="#167efb"> 几天后的上午,因情况特殊,公社党委常委会议白天召开,在此之前,也就是我到解留公社工作期间,党委常委会和党委扩大会</font><font color="#ed2308">(扩大到工作片长)</font><font color="#167efb">都是在晚上召开,一般舍不得用白天的时间召开。那天的会议主要是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尽快传达和部署:1976年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全县的重点依然是治理潍河</font><font color="#ed2308">(1975年已经大干了一个冬季,潍河诸城段的下游,即县城驻地往东再往北段的治理基本完成,而1975年冬季的潍河治理我还在县委办公室工作。)</font><font color="#167efb">,并特别强调:各公社所分配的治理任务必须限时完成。那段时间,正值“班长”在昌潍地委党校学习,解留公社治理潍河工程的总指挥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县里的会议我参加,会议精神由我传达并作部署。</font><br></b><font color="#167efb"><b> 当我刚刚传达完县的会议精神,就要讲公社党委常委分工包片包段的具体任务时,党委办公室通讯员孙国强从外面进来,一直走到我跟前,悄悄对我说:“赵书记,外边来了个人,说有很急很急的事找您,他还要急着回去,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问:“哪里人?”<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孙国强说:“我问了,他没说哪里,只说非常急,就见你一面,他马上就走!”<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见此情况,我就对会上的同志们说:“那咱们就休息一会吧,我出去看看什么事。”<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走出公社党委会议室,在会议室的屋山头上,站着我向他要小米的那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他的身边插着自行车,自行车后座上捆绑着一个大袋子。看见我出来,他便笑着对我说:“你一个电话,我就赶紧把小米送来了,也巧,你正好在家开会,要不,我来还见不到你哪!”<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说:“快到办公室喝点水。”<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说:“水我已经喝了,因急着赶回去,我等不及了,才让那位小孙同志喊你。”<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说:“你这已经来了,怎么说也要吃了午饭再回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说:“午饭就不吃了,村里还有好多事,现在才十点,回去也耽误不了吃饭,你快把车子上的小米卸下来,先放个地方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看着他自行车后座上装小米的大袋子说:“怎么拿这么些?你怎么带动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说:“这是谷子,可是一点农药都没有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一听是谷子,脸上便涌出了一片难色,说:“你拿这些谷子来可怎么办呀?这谷糠怎么脱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看我很为难,便说:“你看看,我倒没心思这事,脱糠这事好办,我再带回去,弄好了再给你把小米送来!”<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说着,他就蹬开自行车,要往回走。我赶紧说:“我马上就散会了,你先到党委办公室一坐,吃了午饭再往回走吧!”<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说:“你快开会吧,我一会就回去了,午饭回去吃也晚不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还要留他,他便一边说着“你快开会,快先开会,我走了”,一边骑上自行车,走出了解留公社党委大门……<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看着他远去的背影,一阵感激之情从我的心底涌了上来,鼻子也酸酸的,但我没顾上再多想什么,便转身进了会议室,赶紧继续开会。<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几天后,他安排村技术队的一个青年将小米给我送来,因我不在家,孙国强就直接把他领到我家里,那青年放下小米也就急急地走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汇报到这里,我抬起头,看了看所有与会的同志和县委领导,最后朝柳书记说:“关于小米的事,就这么个情况,我汇报完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这时,柳书记还是既严肃又亲切的说:“这小米是哪个村的?支部书记叫什么名字?算没算帐?”<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回答说:“这小米是都吉台的,支部书记是赵振东,我没跟他算账!”<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柳书记一下子笑了,亲昵地对我说:“我就知道,这小米里肯定有故事。既然是都吉台的,什么也不用再说了,顺年同志已经‘说清楚’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其他同志也跟着笑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晚上的解留公社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县委整党试点工作动员会)就以我“说清楚”小米的事情而结束。<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走出会议室时,我看了下手表,正好凌晨一点!<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站在院子里,仰望着深邃的夜空,看那繁星闪闪,竟不由自主地一颗颗数了起来,也不知数了多长时间,更不知数了多少颗,猛然间感到,这天上的星星,你用肉眼一颗一颗数,数几遍恐怕也难以数明白,正像自己刚刚“说清楚”的那30斤小米一样,你要一颗一颗去数能数得过来能“说清楚”吗?对那30斤小米,我想了很多,我又想到了刚刚结束的公社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县委柳书记的严肃与亲切,想到了本公社党委领导成员会上的沉默与眼神,想到了公社粮管所赵主任专门跑县城为给我买小米的前前后后,一阵心酸即刻攫取了我大脑的全部空间,大脑的屏幕上又清晰地出现了赵振东亲自用自行车带着那一袋谷子给我送小米的身影……</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都吉台村南头的迎宾墙</b></font> <h1><b style=""><font color="#ed2308"> (七)</font><br> </b><font color="#167efb"><b><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离开都吉台在外工作几十年,岁岁年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年年岁岁,不管走到哪里,我都在用心记,用心记住每一次感动,记住每一份温暖,记住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每一份关爱,每一次帮助,每一个支持,哪怕是一个给予鼓励、肯定抑或是赞许的点头与微笑。当然,我也在用心记着每一个困难和克服每一个困难的过程。在一个个的困难面前,在一个个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我记得扎实的人和事很多,而赵振东是最扎实的人之一,还有那30多斤的小米!<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曾经与我颇为尊重且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一位哲学老师辩论过一个他的观点或者说是他的一个哲学命题——“人生处处是选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辩论的结果或者是说结论,是我的那位哲学领域大师级朋友认同了我的观点:<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奔流不息的河,在这条河里,你可能顺风顺水,也可能多遇险滩暗礁,还有很多要紧的拐弯摸角,甚至漩涡与风浪,因此,人的一生,就不可能‘处处是选择’。在人生这条河的奔流中,有的你可以选择能够选择,有的你无法选择不能选择,而更多的大都不在你的选择范畴之内。这是我的观点。所以,我那位哲学大师朋友的‘人生处处是选择’,我不与苟同,也不能苟同,这一哲学命题的错误之处,就是在人生抑或命运选择上的绝对化。”<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当本文写到这里的时候,赵振东那慈祥宽厚的笑容又一次次的展现在我的面前。<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都吉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走过了我人生的最初,走过了我的童年,走过了我的少年,走过了我的一段青年时光。在这些曾经的走过中,尽管有着我童年的欢乐,有着我青春的梦想,但也有着那不堪回首的困苦与艰难。假设“人生处处是选择”,那么,在都吉台的那一切都不会是我的选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然而,我没法选择,也不能选择!<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在都吉台生活的那段时光里,我要选择能选择的话,那就是我对那段岁月、那段历程、那段工作与生活,特别是赵振东给我的支持和力量的珍藏与记忆!<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每当我想起我的都吉台,想起不在我人生选择范畴的我的故乡时,我就想起赵振东送我到村头的情景和两人分手时说的话,特别是他那深情的叮嘱。我时常想,生在都吉台,长在都吉台,尽管不是我的选择也不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内,但正是因为“人生不能处处是选择”使我被动地生在了都吉台长在了都吉台,却偏偏成了我的福气,我一生的福气。因为,都吉台有个赵振东!<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都吉台,那是我整个人生中最明亮最深刻的一个印记,她不仅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印在了我曾经的旅途上,并且将伴着我的人生之路一直走下去,走下去……<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那天,赵振东送我外出工作,我们是从村的西南门走到村头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在村头,我们两人站下,赵振东的手一直握着我的手,尽管天冷,但我分明感到两人的手都是热的,而且他的手还有些微微颤抖!<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村外是都吉台连着大近戈庄村的一片宽阔平原,那片宽阔的平原已被皑皑的白雪覆盖,更加显得广袤与辽阔。<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我踏着皑皑的白雪往新的目标走去,走出老远,我回过头来的时候,看见赵振东还站在村头向我招手;又走了一会,我再次回过头来的时候,就已经看不清赵振东的身影了,只看见了都吉台村西边和南边那高高的围墙,而赵振东的身影已经和都吉台融为一体。<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一个国家需要英雄,一个民族需要英雄,一个地方需要英雄。一个村庄也需要英雄!</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都不应该忘记英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赵振东就是都吉台人最不应该忘记和最应该牢记的一位英雄!<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是都吉台人的自豪!<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是都吉台人的骄傲!<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是都吉台人的福祉!<br></b></font><font color="#167efb"><b> 他是都吉台的一座丰碑!</b></font></h1> <font color="#39b54a"><b>都吉台“台前”夜景</b></font> <h1> <font color="#ed2308"> <b> 跋</b></font><br> <br><font color="#333333"> 都吉台的城墙</font><font color="#ed2308">(围子墙)</font><font color="#333333">、城门、护城河(</font><font color="#ed2308">围子沟)</font><font color="#333333">给我留下的记忆深刻,倍感亲切。我的孩提时代除去在城墙</font><font color="#ed2308">(围子墙)</font><font color="#333333">、城门上打闹玩耍之外,也曾在高大的城门顶上摸过家鷐子</font><font color="#ed2308">(麻雀)</font><font color="#333333">,在那宽厚的城墙上放过羊,在雨后护城河</font><font color="#ed2308">(围子沟)</font><font color="#333333">里存上水时到里面拿过青蛙抓过鱼。那高大与宽厚的城墙,像一道天然的屏障,使住在村里的每一个人,都如同住在一个有着高大围墙的宅院里,围墙时刻给村人挡风蔽尘,使大家无形中就会生出一种安全之感。如站到高高的城门或城墙顶上,可极目远眺,一种诗与远方的豪情会伴着心旷神怡的感觉油然而生。</font><br><font color="#333333"> 环绕都吉台整个村庄一周的古城墙,因是用土筑成,村子又是一个较大的村落,作为一座古城的概念在人们心中已不复存在,所谓城墙也随之贬值,人们便不再称它“城墙”,而是叫做“围墙”或“围子墙”。说真的,那是一道非同一般的围墙,实质上就是一道有着久远历史的古城墙。它的久远历史与功能及其发挥的作用,曾经保佑着城内的人民千百年间的安宁与祥和。</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经考证,城墙始建于西汉初年。那是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赵王刘遂(河北)等发动叛乱,汉景帝临时授命周亚夫为太守,率领重兵予以平叛。周亚夫不负帝望,很快将叛乱平息,刘卬等兵败。当刘卬率残兵败将逃至都吉台时,见都吉台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民风社情等诸多条件与因素,是自己十分满意十分理想的栖身之地。为了保住自己残存的势力,防止景帝再派兵前来剿杀,便号令兵士与百姓修筑城墙,以求安全。刘卬在都吉台得以栖息,便将都吉台封国,称“平昌国”。</font><br><font color="#333333"> 有颇多资料显示,刘印为“胶东王”,而“胶东王”乃刘雄渠,其实当时的诸侯国王里边就没有个刘印,而是将“卬”(yang)误作“印”,甚至某年七年级历史课本(上册)在《西汉初立》一文都把“胶西王”刘卬误作刘印。据当时“胶东王”和“胶西王”所辖疆域推算,“胶东”和“胶西”是以胶莱河为界的,因为“胶东王”刘雄渠所辖地域主要在当今的即墨、平度一带;而“胶西王”刘卬地域主要在当今的高密往西一带。那么,都吉台自然属于“胶西王”刘卬所辖地域。</font><br><font color="#333333"> 刘卬选定都吉台作为“平昌国”,主要看中了都吉台独特的地理环境。都吉台三面环水,村前有荆河由村南向东然后经村东往北,环绕了村庄的南边和东边汇入村后的浯河;村后有浯河由西向东,一泻几百里,在都吉台村后携荆河之水继续东行汇入潍河。浯河从村后经过,从战争的角度考虑,也是一道御敌的天然屏障。在村前村后两条河交汇的地方,是都吉台村的东北角,在这里由于两河的交汇,形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村人唤作“人字湾”。“人字湾”水面宽阔,碧波荡漾,水深莫测,曾有诸多的神话传说和动人故事,在此不作赘述。</font><br><font color="#333333"> 刘卬选国都于此,整个村落三面环水是重要条件之一,还有两个重要条件也是得天独厚,那就是在村东南角有一高数十丈,圆千步开外的高台和村正北处有一高而庞大的坟冢,村人分别叫它“南台”和“北冢子”。站在“南台”和“北冢子”上,可居高望远。即“南台”可瞭望村东、村南和村西方向;“北冢子”可窥视村北和村西方向。只要安置岗哨于“南台”和“北冢子”之上,便俯瞰几里甚至十几里之外的来犯之敌。</font><br><font color="#333333"> “南台”和“北冢子”还有“人字湾”,是都吉台村最明显的地理坐标,是让本村人引以为傲,令外村人无不艳慕的独具风水,以至成为都吉台人炫耀的话题与资本。</font><br><font color="#333333"> “南台”始于何年形成,“北冢子”谁人葬丧谁人修茸都已无法考证,但从它们附近和村西、村北的许多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之多,价值之高也是都吉台人的一份荣耀。</font><br><font color="#333333"> 尤其是“南台”,它是“都吉台”村的村名由此演变而得的渊源,至于何时演变,谁人确认也无从考证。</font><br><font color="#333333"> 据明万历年间《诸城县志》记载:该台本身叫做“斗鸡台”,在诸城县城东北,高数十丈,圆几千步,据出土的大量陶器、铜器证明,早在西周时,台下便有人烟,是诸城一带最早的部落遗址之一。之所以唤作“斗鸡台”,源于齐桓公和杞桓公两位君王在此“斗鸡”之说。这是有关专家根据《山海经》、《淮南子》、《路史》、《列子》、《史记》等史料记载和《中国姓氏考》,以及2014年12月河南开封申报的"杞人忧天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事实研究确认的,得出的结论是齐王(齐桓公)和杞王(杞桓公)在此斗鸡的地方。此结论与司马迁的《史记》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载均相左,他们二人所述都相差甚远,包括明万历《诸城县志》连都吉台所处地理位置都极其有误,郦道元的《水注经》之言更是不可以信,那鲁国的季氏与郈氏无论如何不可能抱着个鸡到几百里之外还要跨越齐国或鲁国或莒国国境到这个地方斗鸡。就最具权威的司马迁《史记》而言,因司马迁受当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和他本人身体致残,诸多地方只能道听途说甚至仅凭个人想象之撰,尤其是他个人经历、学识等诸多因素所限,他的好多作品都属于自己听到的传说,甚至是个人的猜测、杜撰和编造。</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我的朋友,著名春秋战国史专家、出版家王炬先生曾跟我做过一次对司马迁作品,特别是对司马迁《史记》中多篇文章作过验证与探讨,对司马迁《史记》中特别是地名的描述都不予认同,如将其作为权威之作,那将造成诸多的历史之误。如同我们的七年级历史课本,将刘卬认作刘印。</font></h1><h1><font color="#333333"> 王先生最近即将付梓的长篇小说《春秋爱情》,经过诸多历史资料的查证,对司马迁许多史学性文章直接作了推翻,尤其是关于齐桓公之妹文姜委婉悲切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将司马迁作品中的记载全部颠倒,予以拨乱反正。</font><br><font color="#333333"> 史料记载: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封夏朝开国君主禹的后裔到杞地(现河南开封杞县)建立杞国。春秋末期,杞国在周边大国的压力下,日常生活难以为继,两个王子便各带一支队伍和子孙被迫北行东迁。一年后,两支队伍中的一支定居于“淳于”(今山东省安丘市东北),号称“杞都”;另一支定居于“娄邑”(今山东省诸城城区西南),仍为“杞国”,并继续沿用杞姓,国君杞王为杞桓公。此时,在杞国东北部的齐国国君齐桓公在宰相管仲的辅佐下,先后消灭了纪国(今寿光纪台镇)和莱子国(今莱州),拥有了大量生产食盐的基础和技术,使国力迅猛增长,成为春秋华夏大地上的第一霸主。</font><br><font color="#333333"> 某日,齐桓公沿自己的国境线狩猎巡查,走到南部边界时,听当地百姓说,在自己齐国不远的东南部竟出现了另一个杞国,其国名国君都与自己同音,便顿生妒恨,决定亲自前往看个究竟。到了“娄邑”杞国,见了杞国国君杞桓公,齐桓公以强凌弱,便强行让杞桓公改国名改君名。但杞桓公并不害怕,反过来要齐桓公改,理由是都为周王所封,且杞国在前,齐国在后,以至拖后到给姜子牙封地时才有了齐国。对此,二者之间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双方约定,以斗鸡胜负为准,谁负谁改,且负者要一次性给胜者千匹战马,万卷布匹和从对方所辖地任意挑选百名美女以作赌注。斗鸡的地点确定为不在两国国内而在两国相近相邻之地原有的最高土台为“斗鸡台”,因新筑之台难免会有“陷阱”和特设机关。这样,就选定了都吉台村东南高数十丈,圆几千步,且既不属于齐国也不属于杞国仍为东夷属地并有着特殊质量的土台为“斗鸡台”。为了取胜,两国国君各自都使了鬼招。杞王将芥末面撒在鸡翅底下,欲以辣坏齐王鸡眼取胜;齐王则在鸡爪上暗缚铜钩,欲以利爪斗赢。结果,斗鸡开始,齐王暗缚铜钩的斗鸡尚未来得及施展利器,就被杞王的斗鸡翅膀一展,一撮芥末面便飞进了眼里,齐王斗鸡大败。齐桓公回到国都临淄后,便将斗鸡经过说予宰相管仲,并要求管仲出谋划策,以报仇雪恨。管仲见国君火气冲天,便想了想,提出了一个方案:他们不是国名国君都和咱们的同音不同字吗,那就叫他们完全一样即是。于是,齐国即可发兵,一举灭了杞国,杞王连夜逃往杞都,投奔自己的兄弟而去,“娄邑”杞国自此覆没,而“杞都”故城尚有遗存。齐桓公灭掉杞国,赶走杞桓公后,为了防止西南和正南方向的鲁国、莒国侵犯,便在原杞国的边界上(今诸城市桃林镇境内)依山之势,修筑了长城,为</font><br><font color="#333333">齐长城。今齐长城遗址清晰可见,自西向东蜿蜒数百里。</font><br></h1> <font color="#39b54a">途径今诸城市皇华镇境内的齐长城遗址(后修)</font> 千百年间,由于社会动荡,战乱迭起,至西汉时,刘卬兵败栖息于此,修筑城墙后,随即封此地为“平昌国”。可见,西汉时,该村既不叫“斗鸡台”,更没有“都吉台”只说。“都吉台”名字的来历,只能是西汉之后的事情,以此也可佐证司马迁《史记》和郦道元《水注经》中对“斗鸡台”所述之错。因“平昌国”有城墙城门护城河,内有守护,较为安全,不少外地人便避难于此,他们到了之后,当地村人与之和睦相处,对外来人尊重有加,整个村内百姓无恙,盛传“都吉”,有口皆碑,人们便根据此义,把“斗鸡台”改称为“都吉台”。<br>令都吉台村人值得炫耀的并不仅仅是两个齐/杞王曾经在这里斗过鸡,而是都吉台极其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曾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物,有一件玉盘,已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从多次发现的西周、春秋、战国及汉代墓葬和出土的饕餮(读tao tie,传说中一种贪食的猛兽)纹饰的铜尊、双耳铜簋(读gu,古代盛食物的器皿)、铜鬲(读ge,古代盛水的器具)、爵等器物考证,这些文物其造型厚重,纹饰古朴,有的还具有明显的商代特点,是诸城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完整铜器。1982年,在村西南部一春秋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内有一件刻有20多个铭文的大铜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1983年,在村北部一处春秋墓中,又出土了车马器、鼎、鬲、盘、壶及一套完整的编钟,皆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考古价值。最为令人惊异的是,在这些文物以及墓中棺椁上,均包裹着一层白色物,为植物做成,有粘性,质轻而薄,有专家疑为原始纸浆。如果这一猜测被证实,那么中国原始造纸出现的年代将会大大推前。<br>根据都吉台村出土的大量汉代以前乃至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证明了都吉台村早在5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就是山东半岛地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都吉台村遗址对研究龙山文化、商周遗存及春秋战国时期齐、鲁、莒、杞、楚等诸侯国的势力范围、疆域、文化发展以及对研究东夷文化及山东半岛地区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等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br>刘卬将都吉台封国后,作为一个国都,其城墙自然修得高大而宽厚,蜿蜒而绵长,城墙不仅绕村一周,并有八座石砌的城门镶嵌于城墙的东、西、南、北和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的八个要害地方,城门高大,巍峨壮观。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与优势,城墙外侧便是既宽又深的“护城河”。“护城河”宽二十多米,深三米有余,加上城墙的高度,从“护城河”河底到城墙顶,总高度在二十米以上,退去“护城河”水深三米,城墙的净高都在十七、八米左右,站在村外,不管远近,村里所有的房屋,不仅看不见屋顶,连最高的屋山墙尖都看不见。可见当时城墙(围墙)之高。地理位置的优势,使“护城河”之水源于村北的浯河。浯河水从村北的正北门处引入“护城河”,然后分东西两个方向在“护城河”内围绕全村流淌,东向河水经村东北门直接流入“人字湾”。西向河水顺“护城河”由西往南,再转向东,与村南的荆河在村东南门处相交,经村东最后也入“人字湾”。“护城河”水深流急,不经过八座城门上的“吊桥”,任何人皆无法出入村外村内。<br>都吉台的城墙和护城河历经沧桑,饱尝战乱,几朝几代,包括近代现代战争,几乎都无损它们的壮观与完整。然而,就是这些令世人瞠目的古建筑,因为城墙是用土夯成,有些地方仅有一层青砖护着墙根,所以,在1974年8月13日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雨和洪水冲击下,它们终于被打开决口,连带性地被冲垮,最后荡然无存。那八座或石砌或砖垒的高大城门,也被人们将砖石拆去盖屋建院所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br> 点评摘要<br>《都吉台的丰碑》在“美篇”发表前,我征求了个别同志的意见;发表后,众多好友也给予了很多很多点评,作者本人不胜感激。在那么多的点评中,有的寥寥数语,发自肺腑;有的洋洋百言,直抒胸臆;有的泪目读完,感慨万千!还有那些伸拇指的,给笑脸的,送红花的不胜枚举。在这些评论中,有我的领导,有我的老师,有我的同学,有我的同事,有我的性别不一,年龄各异男男女女的朋友,当然也有都吉台的老少爷们。他/她们有的近在咫尺,有的远隔千里,有的相知相识,有的仅限于网络与微信,在此,我表示深深地谢忱!<br>这些点评,有的是对我写出此文给予的鼓励与赞许,而更多的则是对我文中主人公的崇敬与感动。为了表达本人对大家给我的厚爱,我在文章的最后将诸多的点评予以摘录各具特点的20篇随文发表,以再次感谢并以飨读者。同时,请大家见谅,我不能将点评者的名字在此公开,只写他们/她们的姓或微信名简称!<br>(1)杜:你写的那位支书是好人。家乡人,家乡事,令人感动!我远离家乡并一直没回去过,对家乡的事了解甚微,只是听老人讲。都吉台与大近戈庄很近吗?我二哥是1959年1月生在大近戈庄,过“百日”时与我外婆一起来福建,说老家里就是没吃的。那时生产力水平低下,遇到天灾就无法面对。我们这里也是相当困难,每天还要筹集3000至5000吨食品(连地瓜秧子也装船运走)支援上海,当地人幸亏靠海,都到海里捕鱼维持生计。我现在大近戈庄已没亲戚,听其他亲戚说,那场洪水使整个村庄都挪了地方,想想都后怕。这样的文章请多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年轻人都记住乡愁,记住过去,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谢谢你,好人写好人!<br>(2)杨:已拜读。纪实文学很难写,还原历史需要真凭实料,费时费脑。也就是你能胜任。<br>(3)于:文字缜密,内容详实,情节感人,具有极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专业水平。<br>创作的生命在于真实,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袋去思索,而不是拘泥于某个标准答案,刻意去体现什么?为谁服务歌颂!三年自然灾害真的是光天灾吗?赵振东的善举首先在于他的人性尚未泯灭。仅供参考。<br>(4)李:感人至深!俺娘今年80了,说俺那庄当年一天往外抬好几个,活活饿死的。相比之下,俺村那些狗X的干部人事不干一点,老百姓在家中栽棵朝阳花也不行。你们村伟大!<br>所以,现在要好好活,别“辜负”了那个年代,争取到“两个一百年”都实现时,看看现代化强国到底啥样!<br>(5)郭:顺年早上好!您的大作,我于第一时间拜读。令人感动、感恩、振奋。文章很有读头儿,都吉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你的文章也无比的厚重!文中的主人翁赵振东,典型的优秀的党的好干部,功臣,又是那么平凡伟大,共和国就是他们这样的干部带领人民建起来的!<br>您的这部力作太有价值了!<br>您发后,我就一气就读了一遍,接下来我要反复拜读,转发。<br>顺年,感谢您!<br>(6)陈:以前的领导那是实打实的领导,他们对群众是负责任的`。<br>(7)孙:感动,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br>(8)崔:赵支书是党培养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br>(9)曹:最新大作。真想去看都吉台,这么深厚的历史,这么感人的故事。都吉台人杰地灵。<br>(10)美女妈:文章写的很感动人,非常有教育意义,拜读后受益匪浅。<br>(11)王:拜读了顺年兄的《都吉台的丰碑》,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名都深厚博大的文化底蕴,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追求美好、不服输,善良、无私、勇于奉献的家国情怀。<br>大徐洞村西岭上有座坟冢。记得小时候夕阳西下的时候,站在那坟冢上向西望去,远方的银子湾(人字湾)银光闪烁,好像天上银河落在人间,神秘感油然而生。直到现在,那深深的印象时而浮现眼前。在我心里一直是那样迷人。从顺年兄的美文中有了朴素而赋予深意的地解读。有机会一定去亲眼看看那个令我从小就梦回依约的神秘的银子湾。<br>童年时,夏天。每当西北方乌云如墨滚滚而来时,老人们会说是银子湾的老鳖王在作崇。有时云中夹有柱状,老人们会说是“龙吊尾",是龙在天上从银子湾往天上汲水。在我的童年印象中,银子湾是遥远的西北方的一处神秘大湾。<br>一样的童年,一样的憧憬,待何时?相约银子湾?<br>(12)赵:好文章,值得都吉台的子孙们拜读!我要把这篇文章录制成册保存。<br>有一点和小爷爷商榷!文章中都吉台村北的河是浯河,我记忆中叫渠河。<br>回复:浯河是本名,后来为了改道,在上游的地方人工挖过几个地方并修渠道用水,有人便叫渠河,反而把它的真名字忘了!<br>嗷,是这么回事!<br>小爷爷,这是最终定稿了吧?<br>回复:文章又改了下!<br>肯定越改越好!<br>有上部就有下部!我先把上部翻录下来拜读着!<br>(13)法:为老书记点赞,祝老人家安康长寿,谢谢《都吉台的丰碑》,丰富了对老书记和都吉台往事的了解,转都吉台知青群了。几年不见,振东书记的确老了不少,欣慰的是依然精神矍铄!<br>(14)穆:人物鲜活,内容详实,事迹感人,仿佛又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都吉台,实在是高!<br>(15)苏:细细地拜读了您的新作,您写的不仅仅是70年的岁月变迁,而是几千年的历史变迁。都吉台和赵振东是丰碑。能凝炼并写出这样文章的您也是一座丰碑!是一种精神丰碑!<br>(16)叶:顺年你好,辩读了你《都吉台的丰碑》,堪称杰作,那个年代像演电影一样,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感动振奋,你不亏为德材廉备才子,令我敬佩。<br>(17)龙:看完了,让人很感动。人生处处是选择其实是人生处处无选择,但不管怎样,时间和命运的车轮不会停歇,那些影响自己一生的人或事都留在记忆里。<br>(18)董:读后很感动。通过您文字的传承,让我辈了解到老一辈人的精神和生活的点滴,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好文!<br>(19)赵:大手笔!<br>您还要慢慢把咱村、咱家的故事写出来,让晚辈们记住乡愁!您受累了!<br>(20)蒲:这种文字会触及人的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没有英雄就没有和平,就没有国家。国庆之际,有感而发的文章让人百感交集,泪眼婆娑,为祖国祝福,为文章点赞!<br>(21)陈:全国特有的好村庄,特有的好村书记!<br>(22)远:主人公为都吉台倾注了心血;作者为文章撰写也倾注了心血!举双手点赞!<br>(23)意美:刚刚拜读了您的《都吉台的丰碑》,<br>我自我认为,把“饥饿”改成“挨饿”,把“魔鬼”改成“饿鬼”是不是更贴近点。有一个错别字:涅槃<br>(24)郑:热烈祝贺顺年兄又一大作问世!花甲之年,天天爬格子,难能可贵!神人!<br>大国有神器,同学有神人!厉害了,我的同学哥!<br>(25)陆:顺年,拜读了您的大作受益匪浅,从中感受到了家乡浓厚的文化底蕴,也了解了一些您不平凡的成长之路,老同学参加工作之早,经历的岗位之多,在我们这些同学刚刚穿上军装的时候,您已经主政一方了,这些经历没有人能比得上,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直到现在笔耕不辍,确实令人敬佩!<br>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