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孤独 文/骆建忠

风格

<p class="ql-block">“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总害怕“不合群”,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与繁华。随着年龄渐长,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p> <h3>陈道明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弹钢琴,用毛笔抄《道德经》之类的古籍,挥笔泼墨画山水,或坐在雕花的中式座椅上读书,写杂文。窗外天空纯净如水,屋内时光静好,很有一种让人惬意的美感。冯小刚笑话陈道明一个人宅在家里,远不如一场饭局有用。陈道明淡然一笑:“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声?不汲汲于名利,静下心来做一些无用却静谧美好的事,何尝不是一种修行?”</h3> <h3>是啊,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一个人安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心才能静下来,回归真实的自我。</h3><h3><br></h3><h3>人生需要独处的时刻,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的安宁,回归灵魂的本真。</h3><h3><br></h3><h3>独处是一种静美,也是最好的修行。古人说“君子慎独“,君子拥有更优质的独处能力。能在独处时安然自得,必能在热闹中淡然自若。</h3> <p class="ql-block">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然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物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p> <h3>譬如风靡全世界的武学门派——咏春拳,就是叶问独处时悟出来的。叶问在家里练桩,四周空无一人,只有他与木桩相对,手与木桩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宅子里回响。就是这样独处的空间,叶问悟出攻守兼备、刚柔并济的咏春拳,并驰誉天下。</h3><h3><br></h3><h3>只有独处时,才能超越俗世的尔虞我诈,抛开一切凡尘琐事,回归静寂的心境。</h3> <h3>中国功夫有一种独特的修炼方式,叫做“闭关”。在一段时间内独居一处,潜心修行,不与任何人往来。而中国功夫的顶级武学,都是在独处时创造出来的。</h3> <h3>独处,是一种智慧的沉淀,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才是内心足够强大和丰富的人,独处,是做回自己。</h3> <h3></h3><h3>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之时,方能拨开迷雾,心灵游于物外,与天地精神往来,看清生命的真相。独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h3> <h3>只有乐于独处的人,才能在静寂中反省、思考、开悟,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h3><h3><br></h3><h3>与其挂着空洞的笑脸,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面对真实的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h3> <p>苏东坡写过一首词:“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p><p><br></p><p>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p><p><br></p><p>他写的是深夜宴饮回来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僮仆已睡熟,鼾声如雷,怎么敲门都没人应,苏东坡只好独自倚着木杖听江水流淌的声音。</p> <p>如此静夜,置身茫茫天地之间,听着江水滚滚东流,苏东坡忽然醒悟,悟到自身渺小如沧海一粟,生命短暂如江水一逝不复返。</p><p><br></p><p>生命如此美好而短暂,却为些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你争我斗,浪掷时光。</p><p><br></p><p>苏东坡不禁感慨:“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惟愿驾着一叶扁舟遨游天地之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p><p> </p><p>独处让人醒悟,让人悟到自身的渺小,让人看清生命的真相。</p> <p>周国平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我想,这样的境界,唯有独处时才能抵达。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纷繁热闹,终将抽身出来,独自细数似水流年。独处让我们更好的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跳脱功名利禄的诱惑,不困于得失成败,终将抵达高远的人生境界。</p> <h3>作者简介:</h3><h3>骆建忠,陕西商洛商州人士,现就职于陕西西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西安市碑林区人大代表、西安市政协委员、碑林区工商联副主席、西安市工商联执委。</h3><h3>习惯了生活总是忙碌的节奏,追逐梦想、实现目标几乎成了每日的追求。因有太多的忙碌,只好渐渐疏远了曾经刊载自己亲笔的刊物。现时偶遇闲暇点钟,喜好让心灵静默或热闹于文字中,品一隅宁鑫、忆一处老旧,偶尔于悠然见南山中释放心底的本真,给灵魂与俗世一个恰好的接点,安放好心中的疲惫,让灵魂在淡定从容种栖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