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洛八办驻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贴廓巷,是一座坐南朝北的清代庭院式建筑,古朴典雅,宁静幽邃。<br></h3> <h3> <br></h3><h3>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蓄意制造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与国民党再度携手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8年春,日军为将华北、华中战场连成一片,兵分两路向徐州地区和黄河一线发起猛攻,6月6日开封陷落,郑州、洛阳告急。考虑到日军极有可能从洛阳一带渡黄河,毛泽东与其他领导同志研究决定,在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洛阳建立八路军办事处。毛泽东主席亲自同负责此事的刘向三同志谈话并布置具体任务,刘向三率领50余名军事干部,携带军用电台、地图、辎重到达洛阳。1938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通讯处(后改为办事处)成立,这是我党我军在国民党统治区(洛阳是当时中国北方地区未陷落的较大城市,是物资运输、人员往来的中转站)设立的一个公开的办事机构。<br></h3> <h3>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简称洛八办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而以其旧址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纪念馆,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也是洛阳市目前唯一的一处对外开放的革命旧址纪念馆。<br></h3> <h3> 主要领导人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徐海东、彭雪枫等曾多次留住办事处并指导工作。“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国共关系再次恶化,1942年2月,办事处撤离洛阳,返回延安。<br></h3> <h3> 我们的革命领导人衣着朴素,粗茶淡饭,却运筹帷幄地指挥了震惊世界的战役,取得了对国民党战争的全面胜利。<br></h3> <h3> 办事处设有接待科、秘书科、机要科、电台室、救亡室、医务室、经委派、炊事班等。工作人员最多时达到一百余人。先后有刘向三、刘子久、袁晓轩三位处长在此主持工作。<br></h3> <h3> 在延安筹备期间毛主席就十分重视,亲自同负责此事的刘向三谈话并提出了具体任务。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徐海东、彭雪枫等领导同志多次到办事处指导和部署工作。特别是刘少奇同志曾三次来到办事处,主持召开了重要的豫西省委会议,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毛主席的《反投降提纲》,并在此撰写和修改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br></h3> <h3> 纪念馆现有革命文物85件(套)及部分照片、书籍等。文物主要有手枪、证章、手雷、子弹、炮弹、引信、军用锨、铺等军用物品和生活用品。在所有文物藏品中,最主要的当属从办事处旧址水井中淘出的一批军用证章,共43种59枚,大多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地下党组织,进步团体、救亡协会等与我办事处联系时留下的遗物。如“八路军驻陕办事处证章”,应为西安八办工作人员到洛八办联系工作时所留遗物。“东北救亡总会证章”、“朝鲜义勇队证章”等,都是比较珍贵的文物。<br></h3> <h3> “抗战前哨、红色枢纽”里共产党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奋战的身影,感受得到我们这个民族对伟大复兴的殷切渴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众志成城,坚定“四个意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戮力同心,披荆斩棘,奋勇开拓。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有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国号巨轮必能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br></h3> <h3>感恩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祖国的强大和繁荣昌盛,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小学生传承和发扬。<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