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乡愁思悠远,记住乡愁情深邃

怀念乡愁

<h3>图/网络</h3><h3>音乐/醉乡愁</h3><h3>文字编辑整理/怀念乡愁</h3> <h3>目录</h3><h3>1.乡愁释义</h3><h3>2.乡愁的起源</h3><h3>3.古人的乡愁及佳句</h3><h3>4.现代文人墨客的乡愁</h3><h3>5.普通群众的乡愁</h3><h3>6.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愁观。</h3><h3><h3>7.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文化表达及思考</h3></h3> <h3> </h3><h3> 一、“乡愁”释义</h3><h3> 狭义地讲: 乡,指家乡,故乡。愁,烦恼、忧愁。乡愁就是指思念家乡之愁苦;是抹不去的惦念和牵挂。</h3><h3> 广义地讲:乡愁是远方故土的一城一池,一砖一瓦,是来自家乡的一碗水,一盏灯,一道小吃,一声问候。它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不仅是情感的寄托,也是一种寻根的意识,一种为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也是家国情怀,是文脉延亘,是精神依归。</h3><h3>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移民,谁都会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h3> <h3>  二-乡愁的起源</h3><h3> 思乡病或乡愁指的是“一个生病的人因为他并非身处故乡而感觉到的痛苦”,或者“再也无法见到故乡的恐惧”.</h3><h3>  首先提出这个病名的是瑞士医生让·雅各·哈德(Jean-Jacques Harder,1656-1711),他在1678年以希腊文词根(νόστος = nostos = one's homeland = 家乡,άλγος = algos =pain/longing = 痛苦/憧憬)创造而出这个新词.</h3><h3>  另一种说法是由约翰尼斯·霍费尔(Johannes Hofer,1669-1752)在1688年创造的.(后来这个新词太过于成功地流布,以致于人们忘了它的来源.当这个词汇进入日常生活用语之后,它的原始意义-指一种疾病-已经丢失.) </h3><h3>  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医生会诊断并治疗乡愁.这个词汇在其它的语言里分别为:maladie du pays (country sickness,乡间-疾病,法语),Heimweh(home-pain,家乡-痛,德语)和el mal de corazón(heart-pain,心-痛,西班牙语).</h3><h3>  致死的案例时有耳闻,士兵有时借由解除职务并送返家乡来成功治愈.1978年,罗伯特·汉米尔顿(Robert Hamilton,1749-1830)报道了一个罹患乡愁的士兵的案例.</h3><h3>  思家病的案例,有的时候像流行病一样.在军队中,当打胜仗时思家病比较不常见,相反地,战况吃紧时则是比较常见的.史载楚汉战争中,项羽及其军队被困于垓下,汉军士兵唱楚地歌曲以引起楚军思家之情,瓦解战斗力,是为汉语成语“四面楚歌”的来历.</h3><h3>  1850年代,思家病已经不被视为一种特定的疾病,而被认为是一个病态过程的征候或者一个阶段.它被认为是忧郁症或自杀倾向的表现.然而,思家病在晚至美国南北战争时仍然在士兵中诊断出.</h3><h3>  到了1870年代,把思家病当作医疗范畴的兴趣几乎已经不见了.多数人把这种疾病的减少当作一件好事,进步的结果.但是有些人哀叹于失去这种病的根源-即对家乡的感情.当然,思家病这种现象并没有跟着它的去医疗化而消失.</h3><h3>  症状乡愁现在已经不是一种医学上的状态,然而它本质上仍然有非常真实而且是生理上的征候.这些征候可能是,但是不限于:胸腔紧迫、喉咙紧迫、胸口疼痛,而且会引起绝望的情绪.</h3> <h3><br></h3><h3> 三,古人的乡愁及抒发“乡愁”的诗句。</h3><h3>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先秦.佚名《诗经.小雅.采薇》</h3><h3>(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h3><h3>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h3><h3>(无法还乡,悲歌一曲代替思家的哭泣,登高望远就当做回到了故乡。)</h3><h3>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h3><h3>(北方的马依恋北风,南方的鸟巢于向南的树枝。)</h3><h3> 4.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h3><h3>(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h3><h3> 5.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h3><h3>(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h3><h3>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h3><h3>(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h3><h3> 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h3><h3>(我日夜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却思乡的愁苦。)</h3><h3> 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h3><h3>(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h3><h3>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h3><h3>(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想家)。</h3> <h3><br></h3><h3> 四,现代文人墨客的乡愁。</h3><h3> 1,余光中,曾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他在代表作品《乡愁》中描写的乡愁是: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br></h3><h3> 2,在主持人朱丹记忆里,乡愁是外公坐过的摇椅,虽不复存在但记忆深刻。</h3><h3> 3,在著名文化学者北师大教授康震的心中,乡愁是西安城里东西南北的四条大街,再加上凉皮和肉夹馍;</h3><h3> 4,陈学斌,江苏如皋人,著名作家,长沙橘洲讲坛特邀学者,华夏毛泽东文学院专家讲师团教授。他认为乡愁的远处是水,深处是酒。凝眸处是月,缠绵处是情。在他心里,乡愁是有点老年痴呆母亲的声声唠叨:“过年你要回来啊,过年你要回来啊,过年你要回来啊”,虽然我离家数千里,但从没有过过年不回家的经历,可老母亲“意恐迟迟归”的声声呼喊,常常萦绕耳际,挥之不去……</h3> <h3>  五,普通群众的乡愁</h3><h3>乡愁,是银杏树下的小憩</h3><h3>你与孩子亲密 我看着你微笑</h3><h3>乡愁,是歇脚时的家常话</h3><h3>你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h3><h3>我是你的听众</h3><h3>乡愁,是童年时在河边摸石头</h3><h3>你在水中摸索 我在岸边等候</h3><h3>乡愁,是家门口的张望</h3><h3>不知你身在何处</h3><h3>看不见路的尽头</h3><h3>乡愁,是秋天摘下的红柿子</h3><h3>在太阳下晾晒</h3><h3>用甘甜和温暖</h3><h3>给你归来的温柔</h3><h3>乡愁,是盼着妈妈归来的眼神</h3><h3>回来抱抱我</h3><h3>亲亲我</h3><h3>然后你再走</h3><h3>乡愁,是小猪崽儿撒欢的哼哼声</h3><h3>笨笨的小猪</h3><h3>没有烦恼和忧愁</h3><h3>乡愁,是我来到河边找你,</h3><h3>却怎么也找不到了</h3><h3>留下了满河的哀愁</h3><h3>乡愁,是爷爷反复讲述的老故事</h3><h3>民俗 民谣</h3><h3>娓娓 悠久</h3><h3>乡愁,是我们静静的相对无言</h3><h3>你有你的烦恼</h3><h3>我有我的忧愁</h3><h3>乡愁,是田野里的孩童和牛</h3><h3>拔一束新鲜的青草</h3><h3>呼唤着"老牛,老牛"</h3><h3>乡愁,是优雅的站在河中间</h3><h3>望着前方</h3><h3>仰起高傲的头</h3><h3>乡愁,是我们在水中</h3><h3>呼朋唤友</h3><h3>一起畅游</h3><h3>乡愁,是我拔棵小草</h3><h3>喂养憨厚的小牛</h3><h3>乡愁,是将收获的玉米</h3><h3>晒在我家的墙头</h3><h3>乡愁,是田间的老黄牛</h3><h3>默默无闻的耕耘</h3><h3>撞了南墙也不回头</h3><h3>乡愁,是田间的秋晒</h3><h3>晒出丰收的快乐</h3><h3>烘干潮湿的烦忧</h3><h3>乡愁,是窗前不知名的小花儿</h3><h3>无论何时何地</h3><h3>绽放自己的美丽</h3><h3>乡愁,是遍地盛开的小菊花</h3><h3>将你的洁白无暇</h3><h3>收进我的生活</h3><h3>乡愁,是打在墙上的阳光</h3><h3>照在我的窗前</h3><h3>暖在我的心头</h3><h3>乡愁,是庄稼丰收后的满足</h3><h3>留守在家乡</h3><h3>生活一样有奔头</h3><h3>乡愁,是身边天然的美景</h3><h3>触手可及</h3><h3>不曾溜走</h3><h3>乡愁,是家乡的老屋</h3><h3>还有秋叶挂在枝头</h3><h3>乡愁,是村头弯弯的小路</h3><h3>安安静静 自然清新</h3><h3>让我一步一回头</h3><h3>乡愁,是收在筐里的清香</h3><h3>乡愁,是秋叶满地的金黄</h3><h3>乡愁,是最自然的生态</h3><h3>乡愁,是等待开启的家门</h3><h3>乡愁,是村边孩童的嬉戏</h3><h3>乡愁,是一只用旧的木桶。</h3><h3>乡愁,是长辈们的坚守</h3><h3>乡愁,是坐在石阶上期肦远方亲人回家的等候。</h3><h3>乡愁,是山野里捡回来的果实</h3><h3>乡愁,是水塘边泛起的波纹</h3><h3>乡愁,是坐在村囗晒太阳长辈</h3><h3>乡愁,是瓦楞上秋草</h3><h3>乡愁,是散养的鸡群</h3><h3>乡愁,是顺杆而上的瓜藤</h3><h3>乡愁,是撩人的小秋叶</h3><h3>乡愁,是端坐在门前想你时的窃喜</h3><h3>乡愁,是一扇老旧的院门</h3><h3>乡愁,是儿时挤在一起的悄悄话</h3><h3>乡愁,是河边浣衣的安然</h3><h3>乡愁,是甘甜的乳汁,是香醇的美酒!</h3> <h3>  六,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愁观</h3><h3> “乡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离开了这个地方会想念这个地方。”习近平曾多次提到“乡愁”,体现着人民领袖对国家、对人民的赤子深情。</h3><h3> 1, 抚今追昔忆乡愁</h3><h3>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特别提到了一碗小小的牛肉粉。他说:“一个地方的幸福很重要,要记得住乡愁,比如:小时候爱吃的东西。比如:贵阳的牛肉粉。”</h3><h3> 习近平回忆,那是他上个世纪90年代到贵阳参加全国扶贫会,他当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也是分管农村和扶贫的省委领导。一天,习近平想尝尝当地的小吃,于是点了一碗牛肉粉当早餐。吃了一顿不过瘾,还想吃第二顿,可惜没时间了。</h3><h3> 一碗牛肉粉,习近平记忆了二十余年。他说:“每个地方都有让大家留念的东西,不要小看这种幸福感,因为这种幸福感能留得住人。”</h3><h3> 对于习近平来说,有这种幸福感的地方还有梁家河。</h3><h3>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回梁家河村看望父老乡亲。</h3><h3>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到陕西考察调研,他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梁家河。</h3><h3> 这个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东南5公里大山沟里的小山村,是习近平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7年难忘的知青岁月。</h3><h3> 在这里,他曾组织带领群众修路、打井、造淤地坝、办铁业社、建沼气池,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这里,他真正懂得了百姓,懂得了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h3><h3>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h3><h3> 梁家河唤起的乡愁,是一碗美味的酸菜,是质朴善良的村民,是共同劳动的记忆……</h3><h3> 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时刻关注着这里的发展变化。他先后4次给梁家河村民回信,表达惦念之情,并用“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形容对梁家河的思念。</h3><h3> 2, 中华文化系乡愁</h3><h3> 中华文化是乡愁的“根”。“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h3><h3> 2015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图为习近平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h3><h3> 2015年9月,正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系列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在异国他乡与美国东部地区的海外华人华侨代表度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h3><h3>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习近平用一句张九龄的诗句道出了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声。“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万里之遥的祖国和亲人,祖国和亲人也牵挂着每一位海外游子。”习近平说。</h3><h3>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h3><h3> 有媒体评论称,“家国情怀”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是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h3><h3> 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h3><h3> 3, 发展路上留住乡愁</h3><h3>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亲切拉家常。</h3><h3>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来到洱海边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房子简单古朴,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盎然。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习近平十分高兴。</h3><h3> “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他深情地说:“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h3><h3>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此次会议特别提出要让城镇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h3><h3> 乡愁背后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记得住乡愁”就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要注重保留城市原有的地貌风光。</h3><h3> 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h3><h3>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h3><h3> 以现代化为特征的城镇化,绝不是割裂历史的横空出世。将城市融入大自然,既有现代元素、又有历史文脉的城镇化,才是高水平的城镇化。</h3><h3> 2015年6月,习近平来到贵州考察,当在花茂村看到路边鲜花盛开,道路两旁的房子干净整洁时,他不由说:“怪不得大家都来,在这里找到乡愁了。”</h3><h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规划先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h3><h3> 从洱海边的古朴庭院,到萦绕着乡愁的花茂村,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h3><h3>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已徐徐展开。</h3> <h3>  七,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文化表达及思考</h3><h3>来源:《新闻世界》2015年第09期</h3><h3> 【摘要】本文以央视播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为对象,分析了该纪录片在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传播效果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探悉该纪录片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同类型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参考。</h3><h3>【关键词】记住乡愁表现形式文化内涵。</h3><h3> 春节,回家,几乎是每一个身处异地的外乡人最迫切的愿望。远在他乡打工的人们为抢得一张回家的车票而费尽周折、绞尽脑汁,为的不就是那一抹浓厚不散的乡愁?是否正如古人所说“年深外境犹吾景,日久他乡即故乡”,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但对于背井离乡的人来说, 乡愁是始终萦绕在心头,未曾忘记的一种惦念与牵挂。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每晚播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训,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真实记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在村落里千百年传承的故事。镜头里每每出现的乡村景物,一条河、一棵树、一口古井、一座老房子,或许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释放、缓解乡愁之苦的出口,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同时该片以我国部分传统村落的乡土风情为可见表达,以对中华传统文化、道德的宣传为隐性表达,并将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试图激发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共鸣。显示出央视作为国家主流媒体的气魄与担当和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h3><h3><br></h3> <h3>修改于2019.10.6日夜</h3> <h3>图片来自网络侵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