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收录在这里的浠水以往历史的片断,大家或许并不陌生,这些历史老照片部分选辑于蔡定文摄影的《浠水半世纪》摄影画册,部分是笔者在跳蚤市场淘到的,而那一张张照片所定格的瞬间,也许是大家不曾见过的,当我们面对这些部分拍摄于半个世纪以前的照片时,仍有别开生面、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些老照片,只是以往岁月的一丝斑驳碎影,不足以勾勒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整体脉络,但它们所纪录的年代从其场景的一什一物从不同的层面再现了浠水半世纪的变化。</p> <h3>文峰宝塔,坐落在浠城河西雨标山,1603年建,砖土结构,塔高七层,1954年被暴风雨击毁。</h3> <h3>列入省县两级文物保护的“福主庙万年台”,又名戏台。坐落散花镇福主庙村,始建于清朝,当地群众有唱庙戏的风俗,有时一唱月余,从各地来赶庙会的人高达万余众。</h3> <h3>历史上的浠水河深数米,是浠、英、罗,三县通往长江的一条主要航道,物资流通的纽带。</h3> <h3>斗方山,是我县坐落白莲河镇的一座岛山,形如斗,怪石耸立,洞穴纵横,风光秀丽。</h3> <h3>1949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重新整修的被国民党炸毁的南门河大桥。</h3> <h3>白莲河水库修筑大坝现场。</h3> <h3>1950年12月19日浠水县人民法庭第四分庭近二万人的公审大会摄影</h3> <h3>1950年12月26日浠水县第一届劳模代表大会开幕典礼留影</h3> <h3>1950年12月30日浠水县第一届劳模大会全体代表合影</h3> <h3>1951年3月10日浠水县各界人民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宣言和决议暨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示威大会</h3> <h3>1951年3月10日浠水县各界人民拥护世界和平理事会的宣言和决议暨三八国际妇女节游行示威大会</h3> <h3>1952年2月,土地改革刚结束,饶兴礼(左6)带领12户农民组成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h3> <h3>1952年,饶兴礼组织12户农民,建立全省最早的农业初级合作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图为农业合作社社员大会场景。</h3> <h3>50年代的浠水县城</h3> <h3>50年代,浠水各类宣传栏随处可见,这是村民自办宣传栏的场景。</h3> <h3>1957年浠水县委办公室同志合影,背景是浠水文庙(县博物馆)。</h3> <h3>1957年浠水里店乡人委会全体干部合影</h3> <h3>1957年浠水一中三3班毕业合影</h3> <h3>1958年全县各地大办钢铁,这是随处都可见到的一个场面。</h3> <h3>1958年浠水县星明窑业社烧制冬天用的手提烘炉新闻照片</h3> <h3>1959年,我县隆重举行了欢送赴新疆支边人员大会。</h3> <h3>浠水县商业局组织大批干鱼外运销售向国庆十周年献礼</h3> <h3>60年代老城区一角。</h3> <h3>1963年浠水人民热烈欢送支边建设大军。</h3> <h3>1965年3月28日全省贫下中农代表会浠水代表合影</h3> <h3>60年代兰溪港水码头,浠、英、罗三县物流的一条水运主干线。</h3> <h3>当年十月农业生产合作社一角。</h3> <h3>为方便勤工俭学,建在海拔1000多米高的大横山高中校舍,后曾改为浠水林校、五七干校。</h3> <h3>在信息不发达的六、七十年代,县文化馆举办的宣传橱窗,成为全县最主要的宣传阵地和信息传递中心。</h3> <h3>关口公社星光大队党支部全体党员一起唱“革命样板戏”(1972年摄)</h3> <h3>竹瓦跃进大队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增加收入(1972年摄)</h3> <h3>1972年洗马高中女生毕业合影</h3> <h3>1973年12月16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右1)在省委书记赵辛初(左3)省革委会副主任饶兴礼(右2)陪同下视察浠水,会见十月村知识青年。</h3> <h3>1974年洗马高中机电班毕业合影</h3> <h3>1975年拍摄的前进大队新谷登场脱粒打包入库的场面</h3> <h3>197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武汉军区司令员(在文革中受到“7.20”事件冲击)的陈再道(右2)在县委书记汪修华(左2)陪同下视察浠水。</h3> <h3>1975年大办民兵师,八一大队民兵连的女战士练习射击打靶</h3> <h3>1975年浠水里店高中首届毕业班合影</h3> <h3>1976年9月,全县上下举行毛主席逝世追悼大会,设吊唁堂57处,有54万人参加悼念,图为浠水县城关地区万人集体悼念。</h3> <h3>1977年,农村走集体生产之路,洗马公社丰收大队的“铁姑娘”和嫂子们顶起“半边天”扛着锄头出工参加集体生产。</h3> <h3>1978年1月,全面开展打击经济领域犯罪,反腐化堕落,反贪污受贿,这是县文化馆举办巩月银等贪官罪行展览。</h3> <h3>1978年1月,县农科所举行批判贪污犯戴祝贵大会</h3> <h3>197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李先念(左3)同参加全国第五届人大会的湖北代表团一起讨论(左1为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右3为浠水代表黄凤珍和右8浠水代表邱宏祈。</h3> <h3>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忆苦思甜”成为人民的必修课,汪岗前进大队社员常常在丟儿丢女的“苦人树”下讲村史家史。</h3> <h3>70年代的新华正街,冬天。</h3> <h3>洗马公社金谷大队社员在生产队政治夜校学习毛主席著作</h3> <h3>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知青、民办教师黄凤珍(右2)与出席县人代会的妇女代表亲切交谈</h3> <h3>浠水下放原洗马山前大队的知青聚会交流</h3> <h3>浠水县委副书记王定远同下放劳动的知青谈心</h3> <h3>文革中的“大批判”运动</h3> <h3>为发展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县委于1975年在县城举行万人文艺汇演大会,图为参加检阅游行的各地文艺代表队。</h3> <h3>浠水十月农业合作社当年使用的风动生产工具</h3> <h3>下放浠水十月大队劳动锻炼的武汉知青</h3> <h3>浠水民兵团在三线建设工地,身后的茅草棚就是她们的栖身之处。</h3> <h3>1981年,县铸造厂生产的“大别山牌”铁锅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参加香港贸易交流会,行销国际市场。</h3> <h3>浠水二级电站开山建新河道工程</h3> <h3>浠水县二级电站建设工地</h3> <h3>绿杨株林大队“铁姑娘女石匠”劈山取石造良田</h3> <h3>工程技术人员在四级电站建设工地勘察</h3> <h3>文革中的群众声讨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h3> <h3>原三店公社“百花楚剧团”,长期坚持到农村工厂和边远山区送戏上门,为群众看好戏服务。</h3> <h3>八一大队民兵在节假日进行治安巡逻执勤</h3> <h3>七十年代浠水农村广泛开展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抵棍</h3> <h3>我县在建国后就被美誉为文学创作之乡,五十年代就涌出现魏子良(左1)徐艮斋(左2)张庆和(右2)王英(右1)四位农民作家,都被吸收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并有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h3> <h3>全国劳动模范、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汪岗公社前进大队党支部书记邱宏祈(右2)用科学种田,年年增产增收创造集体致富的好成绩,这是他向社员介绍参加全国第五届人大的感想。</h3> <h3>全省劳动模范十月大队郭少安(右1)实行科学种田,认真研究水稻生产技术取得成果,率先在全县改“单季稻”为“双季稻”生产,被群众誉为“土专家”。</h3> <h3>十月公社土桥畈“双抢”,即抢收一季稻和抢插二季稻</h3> <h3>七十年代浠水农村广泛开展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撑杆跳</h3> <h3>当年的白莲河水库风光</h3> <h3>80年代浠水城的全景。</h3> <h3>当年浠水毛巾厂纺织工人在交流生产技术</h3> <h3>我县农业战线于1981年开始大力普及农业生产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组建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培训全县农技人才,图为农技人员向站资料室借阅资料。</h3> <h3>国民党在浠水县最后一任县长邓谷于1981年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图为他在县政协会上投票选举。</h3> <h3>徐复观是名扬海内外的“现代大儒”,1982年在海外去世。1983年,其夫人王世高(右2)遵其遗嘱,将其骨灰送回浠水,安葬于清泉镇凤栖山。</h3> <h3>1983年拍摄的前进大队社员联产计酬后第一年夺得油菜大丰收,图为包产户晒籽销售。</h3> <h3>1984年6月,白莲河水库溢洪排涝</h3> <h3>1984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视察浠水时,为在建的“闻一多纪念馆”题写馆名。</h3> <h3>1984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视察浠水,在十月村访问贫困农民。</h3> <h3>改革开放初期开辟的文化路小商品市场</h3> <h3>浠水县白莲河设备厂生产的机电设备产品实行包销、包质量、包训练技术人才,图为该厂工程师正在给西藏的藏族客户传授技术。</h3> <h3>1987年1月5日,浠水籍著名画家闻钧天的骨灰,由其子女护送回故乡巴河,遵照逝者遗愿,撒入望天湖中。</h3> <h3>策湖渔业生产</h3> <h3>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去台湾的王德耀(左2)在改革开放后回归祖国大陆浠水家乡,还当上了县政协常委,图为他在县政协会上发言谈回归感想。</h3> <h3>白莲河东干渠</h3> <h3>绿杨库区社员釆摘新茶</h3> <h3>汤佩松(前排右2)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研究所所长,1993年5月由北京回家乡浠水参加《浠水县志》首发式和“闻一多纪念馆”开馆典礼。</h3> <h3>1993年动工的京九铁路浠水火车站建设现场</h3> <h3>1996年7月21日,兰溪永固大堤出现溃堤险情,这是当时抢险时的场面。</h3> <h3>1996年7月21日,兰溪永固大堤抢险现场。</h3> <h3>1998年7月,泛滥的洪水使我县内涝严重,这是西河街道被淹没后的场面。</h3> <h3>经历1996年永固大堤险情和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浠水县加大整治江堤力度。</h3> <h3>1998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来浠水长流畜牧公司、刘家墩江堤险段、麻桥乡许畈村视察。</h3> <h3>90年代末期清泉城区车站路</h3> <h3>老照片是历史某种程度的还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 老照片作为某个时代、某个事件、某位人物、某处景物、某种时尚的真实记录,成为一种珍藏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