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中 庸 之 道

wjm

<p>&nbsp; &nbsp; 王俊明&nbsp; &nbsp; &nbsp;</p><p><br></p><p>&nbsp; &nbsp; 世上一切事情之所以会做得对与错,归根到底都可以归结于“太过与不足”。孔夫子说过:“过犹不及”。<br><br></p><p>&nbsp; &nbsp; 要命的是人们总不能及时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是太极端、太过了还是太不足,否则也不会去自杀、去跳楼、去杀人。<br><br></p><p>&nbsp; &nbsp; 做事过分认真了会活得很累,而且反而会做错;但太随便无所谓了又会一事无成。<br><br></p><p>&nbsp; &nbsp; 思虑太过度了会神经衰弱,睡不着觉,发神经,太不会思考了又会是个木头;太信书会成为书呆子,不读书则又成文盲。太会说了惹人厌,太沉默了又遭冷落;太活络了遭人防,太死板了办不成事;太真诚了会上当,太虚伪了人不信;<br><br></p><p>&nbsp; &nbsp; 有的人看问题太具体化,总是从细微处着手,往往不知不觉就陷入事务主义,忘记了大方向;特别是搞技术工作的人总易犯这样的通病;也有的人整体观念很强,凡事从大处着眼,是个做大事的料,但是对很多细小事又会很粗心大意;<br><br></p><p>&nbsp; &nbsp; 考虑问题太现实了会鼠目寸光,我认识的一个人很聪明,但也很现实,他从不参加什么职称考试,总觉得于眼前无用,并且他怀疑这样读出来的真水平。 后来大家都有了这一本本,他虽聪明却挨不着这一政策的边;而太浪漫了又会好高鹜远;有的人整天想着将来的宏伟计划,却做不好眼前的工作。<br><br></p><p>&nbsp; &nbsp; 做人没有志向会缺乏进步动力;譬如有人虽聪明,可是他没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他的聪明才智只能用在小事上。他今后的成就应该不会超过虽不及他聪明却有目标的人;而志向太大了又会因达不到而太痛苦;<br><br></p><p>&nbsp; &nbsp; 有的人太善变了,今天定下的事明天就又有新想法,其实这是聪明的表现,但是人家说他是滑头,说话不算数,不可信;有的人又太不善变了,已经市场经济了还用计划经济的做法,总是不能接受已经不可避免的改变,总是怀旧,思想保守,观点陈旧;<br><br></p><p>&nbsp; &nbsp; 有的人太聪明了,锋芒毕露,小瞧别人,让人不可接近,与其相处别人感到有压力,反而搞不好群众关系,不讨人喜欢,聪明反被聪明误;有的人又太愚苯,让人瞧不起;<br><br></p><p>&nbsp; &nbsp; 文革时有人积极响应号召,努力参加斗批改,不料到头来差点被打成反革命,令他百思不解。其实是政治形势一变,来一个向后转,这先进的就变成了落后。倒不如不积极参加的人。这是他太先进了的危险;但是平时太落后了,日子肯定不好过。<br><br></p><p>&nbsp; &nbsp; 有的人生性太软弱,遭人欺负;有的人又太强硬了,动不动就犯对抗。<br><br></p><p>&nbsp; &nbsp; 有的人太严肃了,使人难于接近;也有人太随便了,随便得使人流于浮滑,严肃不起来。<br><br></p><p>&nbsp; &nbsp; 世上万事仿佛都可用源于 0 点的 xyz 三维坐标来表示,人生的经验告诉我们,靠近 0 点是最安全的地方,即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先进不落后,不卑不亢。。。。。。,所谓凡事都有个度就是这个道理,离 0 点近就是度。离 0 点太远了就会出问题,无论是正还是负。<br><br></p><p>&nbsp; &nbsp; 我们的教育总是不断教导人们去开拓,去创新,当然世上许多事都是在激进状态下完成的,但是我们要时时注意这个度。<br><br></p><p>&nbsp; &nbsp; 世上的人并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偏执之处,处事态度都是依个性落在这坐标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上,与个性斗是吃力的。人在年轻阶段,就是按本性在坐标上自由生活的时候,到了老年都会朝 0 点靠拢,这是人生经验教育的结果,也就是变圆滑了。但是,我们要当心不要离原点太远,太远了会出事。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庸之道。<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