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度国庆】祖国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致敬开国领袖毛主席🙏🙏🙏

天大农服

<h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的建议,以代替原来的10月10日的旧国庆日。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h3> <h3> <b> 在庆祝建国70周年之际,<i><font color="#ed2308"><u>最不忘记的就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主席</u></font></i>,让我们重温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篇,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缅怀我们的先烈,致敬那些最可能的人,因为没有他们,没有千千万万的他们的流血牺牲,又怎有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发展,富强与繁荣,自由与幸福......</b><br></h3><h3><b><br></b></h3> <h3>1.沁园春·长沙 <b><font color="#ed230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font></b>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晚秋,32岁时,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所做的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h3> <h3>2.西江月·秋收起义 <b>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 1927年秋收起义后几天,当时革命正处在异常艰苦的关头,毛泽东豪气干云,激情满怀,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一词。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回湖南部署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设三个团,于1927年9月9日举行了武装起义,点燃了秋收起义暴动的革命烈火。</h3> <h3>3.西江月·井冈山 <b><i>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i></b> 该词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1928年7月,湘赣敌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为打破敌人“会剿”,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率31团在永新附近将敌围困在永新县城30里内达25天之久,而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因而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但正当此时,28、29团向湘南冒进,结果在郴州先胜后败,红29团几乎全军覆没,剩余部队同28团一起向桂东转移。毛泽东得知消息后,亲自率31团前往桂东迎还红军主力,这时留守井冈山的仅剩31团的一营,敌人正是乘此机会纠集4个团向黄洋界哨口进攻。 黄洋界,距当年红军总部机关的茨坪约25华里,是宁冈、永新、酃县进入井冈山腹地的必经通道。当年红军在井冈山设有五大哨口,分别控制了井冈山的五条道路,其中黄洋界哨口最关键。敌我力量虽如此悬殊,但井冈军民凭险抵抗,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h3> <h3>4.采桑子·重阳 <b><font color="#ed2308">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font></b> 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 竞相开放 ,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 ,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h3> <h3>5. 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h3><h3><b><font color="#ed2308">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font></b> 1930年7月28日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攻进长沙,后又在湖南军阀何键十五个团的优势兵力面前被迫退出。毛泽东赴长沙与彭德怀会合,于9月10日再次进攻长沙。攻城战中红军损失惨重,9月13日毛泽东下令撤围退军。该词就是毛在退军时写下的。很不幸的是,文中提高的黄公略( 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h3> <h3>6. 《菩萨蛮·大柏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县城北30公里。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 大柏地战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h3> <h3>7. 忆秦娥·娄山关 <font color="#ed2308"><b>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b></font> 1935年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h3> <h3>8. 念奴娇·昆仑 <b><i><font color="#ed2308">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font></i></b> 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h3> <h3>9. 清平乐·六盘山 <b><font color="#ed2308">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font></b> 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1935年8月,毛泽东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1935年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h3> <h3>10.沁园春·雪 <b><font color="#b04fbb"><i>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i></font></b> 1936,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还有一种说法,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渡黄河东征,从山西省石楼县第一次踏上了山西的土地,并在石楼县留村写下了《沁园春·雪》。</h3> <h3>11. 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2月,日军为切断盟国援华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当时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要求,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约十万人入缅作战。远征军同日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给敌人以重大打击。这次作战,远征军主力二零零师长戴安澜部奋勇搏杀,表现最为突出。5月,开始撤回国内。在撤退途中,戴安澜的部队遭到敌人伏击,戴安澜被流弹击中,身负重伤,不幸于5月26日殉国。噩耗传来,举国悲痛。同年秋。戴安澜将军追悼会在广西全州举行。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国葬仪式。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特送挽诗,对这位抗日有功的将领深表哀悼。这首诗根据1943年戴安澜将军追悼会挽联挽诗登记册刊印。另题为“海鸥将军千古”。</h3> <h3>12.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4月21日,由总前委书记 邓小平 等统一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4月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 国庆节:有一个人你不该忘记,他的诗篇永远震撼你的心灵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 </h3><h3><br></h3> <h3>13. 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 江山靠谁守? 业未竟, 身躯倦, 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据说该词是1975年毛泽东主席在最后一个生日里独自观看故事影片《难忘的战斗》后,又得知周恩来病情加重而写下的。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疾病缠身,周总理也身患癌症,亦在重病危急中。毛主席已经预感到,革命将发生曲折,他和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夙愿将要“付与东流”。他问自己,也问周总理,社会主义的红色江山究竟“靠谁守”? 其中“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一句表达了对革命事业前途的担忧!<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