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言简介:兰考地处中原,历史悠久,土地辽阔,人口稠密。历史上的兰考为多灾地区。也正是有了灾难的考验,铸就了兰考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个性品质。</h3><h3> 1962年冬天,兰考正遭风沙、盐碱、内涝的“三害”,人民生活极为贫困,党组织派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他在兰考工作期间,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奋力改变贫穷面貌,他不畏艰险,一心为民,清正廉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h3><h3><br></h3><h3>主 题: 游焦裕禄纪念园</h3><h3>图片、文编: 庐前客</h3><h3>音 乐: 最美的人</h3><h3>器 材: 小米手机</h3> <h3>焦裕禄这个闪亮的名字,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就印入了我的脑海。当时我们小学语文课本有一篇《焦裕禄》课文。儿时的记忆是深刻的,正能量的传播是深远的。今天我怀揣着对焦裕禄敬仰之心和在那片饱经灾难土地驰念之情,踏上了兰考红色之旅。</h3><h3> 谒焦裕禄墓有感</h3><h3> 文/庐前客</h3><h3><br></h3><h3>五十风云故事长,无边沙地变粮仓。<br></h3><h3>鞠躬尽瘁焦桐在,砥砺今人续远航。</h3><h3><br></h3><h3> </h3><h3>注: 五十指焦裕禄离开我们五十多年。</h3><h3> 焦桐原指当年焦裕禄栽植泡桐树,</h3><h3> 这里指 焦裕禄烈士精神。</h3> <h3>焦裕禄光辉的一生</h3><h3>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一个贫苦的家庭。</h3><h3>1939年被虏去辽宁抚顺做苦工。</h3><h3>1941年设法逃出,流落在江苏宿迁。</h3><h3>1943年在宿迁县城东1双茶棚。给地主胡泰荣做两年的雇工。</h3><h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宿县回到自己的家乡。</h3><h3>1946年在本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h3><h3>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h3><h3>1953年。任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同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械厂临时公路总指挥。</h3><h3>1954年8月起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械厂进修。</h3><h3>1956年返回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在此期间换上了肝病。</h3><h3>1962年6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h3><h3>1962年12月调到河南省兰考县任县委书记。1962年12月至1964年间,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h3><h3>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h3> <h3>每年的9月30号为革命烈士公祭日。今天我正亲眼目睹了,兰考人民在此举行革命烈士公祭仪式!</h3> <h3>昔日兰考火车站</h3> <h3>当年流宿在兰考火车站讨荒的贫民。</h3> <h3>当年的沙丘地</h3> <h3>千军万马治理沙丘的场面</h3> <h3>兰考人民深切怀念</h3><h3>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在郑州医院逝世,由于当时条件有限,没有能及时运回兰考,安葬在郑州烈士陵园里。1966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焦裕禄同志生前的遗愿和兰考人民的迫切要求,把焦裕禄同志的遗体从郑州革命烈士陵园运回兰考。</h3><h3>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后改称为焦裕禄纪念园)始建于1966年2月,占地91亩,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焦裕禄墓、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组成,是经典红色旅游景区。随后,兰考县又建造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新馆,亦称兰考县展览馆)占地450亩。焦裕禄干部学院(焦桐对面)占地185亩。</h3><h3>(提醒去兰考旅游注意,兰考县有两个纪念馆)</h3> <h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兰考</h3><h3>毛泽东主席1952年10月29日至31日在兰考视察黄河东坝头段,1958年8月7日到兰考视察。</h3><h3>江泽民1991年2月9日到兰考焦裕禄陵墓敬献花圈。1994年5月14日,在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30周年大会上提词: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h3><h3>胡锦涛1994年5月14日到兰考参加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30周年大会。2003年12月15日为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落成剪彩。</h3><h3>邓小平1990年6月15日为《焦裕禄》一书提名。</h3><h3>习近平于2009年4月1日,2014年3月17日和2014年5月9日三访兰考。</h3> <h3>焦桐是革命烈士焦裕禄,在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期间,为了治理沙丘所种植的一种植物。焦桐的原名叫泡桐,兰考人们为了缅怀焦裕禄同志对兰考的贡献,改名为焦桐。</h3><h3>因为焦桐耐沙荒、耐盐碱、耐瘠薄、耐干旱,特别是根系深,作为一种生长极快的落叶乔木,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泡桐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彻底改变了兰考的生态环境和地貌景观。 </h3><h3>焦桐是一种凝聚天地灵气的大树,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化身,她将凸显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无穷力量,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焦桐像一位高大沉默的长者,看着广袤的兰考大地披上绿装,更给予后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财富的灵感和智慧。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