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

小瑜

<p class="ql-block"> 故宫</p><p class="ql-block">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p> <p class="ql-block"> 午门</p><p class="ql-block">是紫禁城的正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通高38米,是四座城门中最雄伟高大的城门。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来。👇</p> <p class="ql-block"> 午门</p><p class="ql-block">也叫大清门,共有五个门洞,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处掖门,正面看有三门,背面看有五门,俗称"明三暗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门专供皇帝出入,皇后、状元、榜眼、探花一生中可以走一次中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凤舆从中门进宫。此后,如皇帝出巡,皇后跟随,皇帝走午门,皇后则要走北门(神武门)进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从中门出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庆典活动时开启👇</p> <h3>清朝时期,在紫禁城举行大婚典礼的皇帝只有5位,分别是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和末代皇帝。因此,只有5位皇后享受了从大清门抬进皇宫的待遇,其中有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h3> <h3>阿鲁特氏与婆婆慈禧太后的关系不好,慈禧太后有意将她废除,去找掌管宗人府的惇亲王奕誴商量。奕誴讥笑道:“想要废除从大清门抬进来的皇后,必须要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太后才行”。因为慈禧太后是以选秀的方式进入皇宫,并没有享受从大清门抬进来的待遇,所以慈禧没权力将阿鲁特氏废除。</h3> <p> 午门视频👇</p> 每年十月初一,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时,要在此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此举行。<h3><br></h3> <p> 太和门</p><p>紫禁城外朝正门,初名奉天门。</p><p>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清光绪十四年(1888)毁于火,次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太和门前的五座内金水桥,中间的桥是蟠龙雕花柱,桥面最宽,此桥称为"御路桥",只限天子行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御路桥"两旁的叫"王公桥",只许宗室亲王行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公桥"左右的叫"品级桥",准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行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太庙门前的称为"众生桥",则准许四品以下的官员行走。👇</p> <p> 天子行走的"御路桥"👇</p><p><br></p> <p> "御路桥"上的蟠龙雕花柱👇</p> <p class="ql-block">太和门前这对大铜狮子雕塑是故宫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它负责镇守皇宫、辟邪驱恶,同时也显示出清朝铜铸工艺的高超水准。</p> <p class="ql-block">铜狮头顶螺旋卷毛排列疏密整齐,胸前绶带雕花精美,前挂銮铃,肩挂缨穗,肢爪强劲有力,前肢后肘有三个卷卷毛,后背有锦带盘花结,狮尾向内甩翻呈卷花状。</p> <h3>雄狮挺胸,右前爪下一个绶带缠绕的绣球,象征着统一寰宇。👇</h3> <h3>雌狮低视,左前爪下逗弄幼崽,幼狮仰面朝天,口含雌狮爪尖,十分有趣,寓意子嗣昌盛。👇</h3> <p class="ql-block"> 太和殿</p><p class="ql-block">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代举行重大庆典活动的场所,初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太和殿。👇</p> <h3>太和殿几经焚毁,重建,现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br></h3> <p class="ql-block">"太和"出自巜周易》,意即天地万物和谐运行。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以及皇帝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宣布进士名次、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p> <p> 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p><p>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坐落在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殿高26.92米,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是中国现存等级最高的古代建筑。宫殿檐角安放10个走兽,成为中国古建筑装饰最高等级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 太和殿</p><p class="ql-block">是世界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上的一条正脊外,在两层重檐上,各有四条垂脊(亦称“岔脊”),两层重檐有八条垂脊,而每一条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共有88个仙人走兽的装饰,每条垂脊上的装饰物都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宫殿垂脊兽的装饰是有严格等级区别的(小兽为单数按1、3、5、7、9排列)。只有“金銮殿”顶上垂脊兽十样俱全,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其他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午门"、"中和殿"、"保和殿"及"乾清宫"均为9只,其他宫殿的走兽按级递减。</p> <p class="ql-block"> 太和殿檐角上的10只神兽👇</p><p class="ql-block">重脊前为骑凤仙人,其后10只神兽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龙,是一种能兴云作雨的神奇动物,它是皇权神圣的象征。</p><p class="ql-block">2、凤,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也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p><p class="ql-block">3、狮子,代表勇猛、威严。《传灯录》记载:“……-狮子吼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狮子作吼,群兽慑伏。”</p><p class="ql-block">4、天马,象征着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p><p class="ql-block">5、海马,中国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p><p class="ql-block">6、狻猊(音酸泥),古书记载是与狮子同类的猛兽,也有说为龙的九子之一。</p><p class="ql-block">7、狎鱼,是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p><p class="ql-block">8、獬豸,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猛兽,与狮子类同。《异物志》中说“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斗则不触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p><p class="ql-block">9、斗牛,传说中是一种虬龙,据《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嫡[虫旁]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它是一种除祸灭灾的吉祥雨镇物。 </p><p class="ql-block">10、行什,是一种带翅膀的猴,背生双翼,手持金刚宝杵,传说宝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颇像传说中的雷公,大概是防雷的象征。古代建筑上的脊兽,可见的行什仅一处,就是在太和殿上,这最后一个行什是太和殿独有的,举世无双。</p> <p class="ql-block">太和殿内正上方悬挂乾隆皇帝御笔"建极绥猷"匾,四周矗立六根"沥粉贴金"盘龙柱。殿顶天花正中的藻井雕有口衔宝珠(又称"轩辕镜")俯首下视的蟠龙。殿内铺墁苏州产细料澄泥方砖,俗称"金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金砖"制作方法</p><p class="ql-block">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打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宫殿下的每层汉白玉石台基上,都设有一排排螭首排水口,下大雨时,会呈现出"千龙吐水"的壮丽景观。👇</p> <p> 太和殿上留影</p> <p>体仁阁上拍摄太和门、弘义阁、太和殿。👇</p> <h3>308口铜缸、铁缸是宫中的防火设备之一,平时贮满清水,以备灭火时用。</h3> <p> 22口鎏金铜缸👇</p><p>分别陈设在太和殿、保和殿、乾清门和乾清宫两边。大缸上的刮痕,那是八国联军留下的累累罪证,那些强盗以为是黄金想刮下来带走⋯⋯</p> <p class="ql-block"> 中和殿</p><p class="ql-block">是皇帝在太和殿参加盛大典礼或朝会前,接受司礼官员们朝贺的场所。"中和"出自巜礼记》,意即凡事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p> <h3>中和殿平面是正方形,殿顶正中安铜胎鎏金宝顶,宝顶上方悬挂乾隆帝御笔"允执厥中"匾,寓意施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h3> <p class="ql-block">皇帝参加祭祀活动的前一天在这里阅视祝文,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在此查检种子和农具。十年纂修一次的皇帝家谱《玉牒》修好后,在此阅视,并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p> <p class="ql-block"> 中和殿正后方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保和殿</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明初称谨身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称保和殿。"保和"出自《周易》意即保持万物和谐。👇</p> <p class="ql-block">明代,大典前皇帝在此更衣。清初,后三宫修复前,顺治帝、康熙帝曾在此居住,并相继易名为位育宫、清宁宫,顺治皇帝大婚在此举行。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这里成为"殿试"的固定场所。</p> <h3>保和殿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建筑结构采用"减柱造"特殊法式,减去了殿内前檐6根柱子,开阔了空间。殿内悬挂乾隆帝御笔"皇建有极"匾,意即人君建立天下最高准则。</h3> <p class="ql-block"> 大石雕</p><p class="ql-block">保和殿后的石雕分为上中下三块,其中最下方的石雕长16.57米、宽3.07米、厚1.70米,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俗称大石雕。</p> <p>现有花纹图案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新雕刻。大石雕上部雕刻着象征皇帝"九五至尊"的九条蟠龙图䅁,下部为海水江崖图案。</p> <p class="ql-block">摄于乾清门前,紫禁城从乾清门处划分为外朝和内廷,妃子与宫女们是不可以到外朝去的,只能在内廷生活。👇</p> <p class="ql-block"> 乾清门</p><p class="ql-block">门前的鎏金铜狮为什么是耷拉着耳朵和眼皮?</p><p class="ql-block">原来,清朝皇家严禁后宫干预朝政,皇帝要通过这两座铜狮子警示后宫嫔妃和佳丽们对于前朝的政事,不该听的不听,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议论的不议论。</p> <p> 乾清宫视频👇</p> <p class="ql-block"> 乾清宫</p><p class="ql-block">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乾是《周易》中的卦名,乾代表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乾清宫从明代永乐年间至清代康熙年间一直是皇帝处理政务并居住的寝宫。👇</p> <p class="ql-block">清代雍正帝将寝宫由乾清宫移至养心殿后殿,处理政务也随之移至养心殿。但乾隆时仍于乾清宫处理政务。乾清宫又是明清两代皇帝死后的停灵之地,以示"寿终正寝"。</p> <p class="ql-block">乾清宫内的"正大光明"匾后是清代雍正皇帝创立秘密建储制存放建储匣之处。匣内藏皇帝选定并御笔亲书的皇位继承人名字,皇帝死后,取下匣子共同验证,由秘密指定的皇子即位。</p> <p class="ql-block"> 嘉量</p><p class="ql-block"> 是古代的标准量器</p><p class="ql-block"> 嘉量与日晷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p> <p> 乾清宫檐角上的9只走兽👇</p> <p> 交泰殿</p><p>原名中圆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交泰殿。"交泰"出自《周易》:意为天地相交、阴阳协和。所以交泰殿处于乾清宫(天),坤宁宫(地)之间。👇</p> <p class="ql-block">清代皇后在千秋(皇后生日)、元旦、冬至三大节日在此接受朝贺。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把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存放于此。</p> <h3>殿平面呈方形,上置铜镀金宝顶,形式与中和殿略同。殿内正中设宝座,宝座后上悬乾隆皇帝临摹康熙皇帝御笔"无为"匾,下设乾隆御制《交泰殿铭》屏。👇</h3> <p> 坤宁宫</p><p>明代皇后寝宫,与前面的乾清宫分别为传统意义上的帝、后寝宫。"乾清"、"坤宁"寓意天清地宁即天高明地博厚。👇</p> <h3>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现在的坤宁宫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盛京(沈阳)清宁宫改建后的样式,门不居中而偏东侧,成为有满族特色的口袋式房。</h3> <h3>清朝康熙时将东侧两间作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帝以及逊帝溥仪均在此大婚,西侧四间为萨满教祭祀神堂。</h3> <p> 东西六宫</p><p>分别位于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即后三宫的两侧对称而建。</p> <p>探寻东西六宫、了解后宫妃子们的生活</p> <p> 东六宫</p><p>承乾宫、景仁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p> <p> 承乾宫</p><p>"承"即承载,承受,寓意居住于东西六宫的嫔妃要谨守妇德,顺承天子。承乾宫与西六宫的翊坤宫对称分布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两侧,故有此名。</p> <h3>清顺治帝的孝献皇后(董鄂妃)、道光帝的孝全成皇后(咸丰帝之母)曾居此宫👇<br></h3><h3><br></h3> <p> 钟粹宫</p><p>原名咸阳宫,为太子所住。清末为光绪帝隆裕皇后的寝宫。👇</p> <p> 景仁宫</p><p>玄烨(康熙皇帝)出生于此。</p><p>雍正帝熹贵妃(乾隆皇帝之母崇庆皇太后)、咸丰帝婉贵妃、光绪帝的珍妃曾居此宫👇</p> <p> 延禧宫</p><p>初名长寿宫。道光二十五年(1845),延禧宫起火,烧毁正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共25间,仅余宫门。</p><p>1931年,故宫博物院将其改建为文物库房👇</p><p><br></p> <p> 西六宫&nbsp;</p><p>翊坤宫、储秀宫、长春宫、永寿宫、启祥宫、咸福宫</p> <p> 翊坤宫</p><p>"翊"即护卫、辅佐,寓意居住于东西六宫的嫔妃要协助正宫皇后,勤修妇德。前殿悬挂有清乾隆皇帝御笔"懿恭婉顺"匾👇</p> <p> 储秀宫</p><p>原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改名储秀宫。</p> <h3>清晚期,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数年,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h3> <p> 皇极殿</p><p>此殿是乾隆帝准备归政后当太上皇时临朝受贺、举行典礼的地方。</p> <p> 皇极殿正门前的石雕</p><p><br></p> <p> 故宫一角</p> <p class="ql-block"> 宫灯</p> <h3>深宫高墙,禁锢了多少红颜,无论有多向往自由的灵魂,进了这个金鸟笼也只能听天由命。望着那一堵宫墙,有些人想出宫和家人团聚,有些则期望皇帝能看上自己,从此摆脱孤苦的命运,只是这两种想法都只是奢望,要做到谈何容易。</h3> <h3>兽形门环紧锁的宫门,终身禁锢于宫墙之内,只有怀着说不尽的怨恨而孤独终老,是何等的悲惨⋯⋯</h3> <p> 九龙壁</p><p>为清乾隆三十年(1772)改建宁寿宫时建造的单面琉璃影壁👇</p> <p> 神武门</p><p>紫禁城北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玄武门"。清康熙年间重建时,为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而改称"神武门"。👇</p> <h3>神武门作为皇宫的后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重要门禁。清代皇后祭祀先蚕坛,出入神武门正门。三年一次选秀女,待选的秀女由神武门偏门进出。</h3> <p>在紫禁城中,共有四城门,南面的午门,还有东华门、西华门和北面的神武门。整个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间9000多间,周围环绕着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这些玲珑多姿,绚丽多彩的角楼为明代建筑,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p> <p>角楼由墩台下地面至角楼宝顶高27.5米,是一座四面凸字形平面组合的多角建筑,覆黄琉璃瓦,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于一身。由于角楼的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成为紫禁城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景山公园</p><p class="ql-block">原为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上,南依故宫,西靠北海,北与鼓楼遥遥相望。清顺治八年,万岁山改称为景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乾隆年间景山的建筑达到最辉煌、繁盛的阶段。由于景山园林自元代起划为皇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所有建筑都按照皇宫规制建造,等级之高,形态之异,原貌保持之完整,确为少见,1928年开辟为公园。👇</p> <h3>万春亭被誉为北京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尽享天时地利,可俯瞰故宫全景。👇</h3> <h3>故宫全景一览无遗,红墙黄瓦,金壁辉煌。👇</h3> <p>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此自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