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丑的化身――观圆明园遗址公园所感

绿叶一片

<h5><i>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从</span></i><span style="line-height: 1.8;"><i>北京回来已经一月有余,一直想写点关于圆明园的文字,主要是想给大家分享自拍的拙照,苦于时间和精力,尤其是自身的写作水平。但圆明园“美丑化身”的形象积压在心里挥之不去,现在只有拼凑点文字(多摘于网络)聊以自慰。――题记</i></span></h5><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i></i></span></h3> <h3>  提到“圆明园”三字,大家的印象是不是这个?</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约5200亩),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nbsp;&nbsp;&nbsp;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道光帝时仍在改建和装饰,历时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而圆明园的毁灭始于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据参与及见证劫掠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情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10月9日,英法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声称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全园化为一片火海,烟雾笼罩,火光冲天。相距20多里的北京城上空日光黯淡,如同日蚀,大量烟尘灰星直落巷衢。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但此时的圆明园除幸存建筑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贵花木、山水叠石、建筑基址,桥梁、道路、园墙和园门大多完好。</span><br></h3><h3>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附近的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经过这次洗劫,历经同治、光绪两朝修葺部分也荡然无存了。</h3><h3> 清朝灭亡后的数十年里,圆明园遗址残料继续受到劫掠。园内的方砖、条石、石料、汉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等建筑材料纷纷被军阀官僚运走修建私园和陵墓,圆明园虎皮石围墙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圆明园遗物被安放于公共场所,西洋楼遗址的汉白玉及砖瓦也多被军阀官僚运走,或被各家石作坊买去,就地改刻为其他石料。</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17年后,一些农民开始进入圆明园,山形水系开始遭到破坏。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日战争日占时期,园内部分遗址在“奖励农业”的口号下被平山填湖,改为水田。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中国成立后,进入圆明园的农民越来越多,破坏也越来越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重。据1980年统计,圆明园里共有7个生产队,农业人口2000多人,住户有270多家。农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进了圆明园后,为了种水稻,要挖山填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为了建房屋,要挖山</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取土;为了在圈里养猪羊,要挖山垫圈。</span></h3> <h3>  圆明园经历了火劫、木劫、石劫、土劫后实际已不复存在,想访真正的圆明园已无可能,所以上图只能是圆明园遗址公园的一处标志性建筑而已。</h3><h3> 而我仅用了几个小时,跑马观花地看看曾经的圆明园所在地——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公园。</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仅存山形水系、园林格局和建筑基址,假山叠石、雕刻残迹仍然可见。</span></h3> <h5><i>  圆明园遗址公园南门入口</i></h5> <h3>  进入公园,绿树掩映,夏意盎然。</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到处是清澈的湖水,蓝天白云倒映在湖中,那么深邃幽远。</span></h3> <h3>  湖中泛起小舟,游人乐在其中。</h3> <h3>  湖中到处是盛开的荷花,想到了那首“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让人忘记这是江北还是江南。</h3> <h5><i>  美丽的王莲,此前在西双版纳的中国科学院孟仑植物园见过,莲叶上能承载几岁的小孩。</i></h5> <h3>  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廓、长廊栈道随处可寻。移步易景,恍如置身画中,真是美不胜收。</h3> <h3>  这些画面这些场景,是不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我告诉你,这只是一小部分,美景太多,目不遐接,相机拍不过,关键是腿走不完,只能以车代步,算是“惊鸿一瞥”、“到此一游”吧。</h3><h3> </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欣赏完了美,我们进入了另一种画面:到处是残桓断壁,杂草丛生,满目疮痍。</span></h3> <h3>  来到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核心,位于长春园东北角的西洋楼遗址(看图片文字)</h3> <h3>  进入西洋楼遗址,右边就是谐奇趣。</h3> <h3>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秋建成的第一座建筑,主体为三层,楼南有一大型海堂式喷水池,设有铜鹅、铜羊和西洋翻尾石鱼组成的喷泉。楼左右两侧,从曲廊伸出八角楼厅,是演奏中西音乐的地方。皇帝在此用膳一边看喷泉一边欣赏音乐是何等的享受。</h3> <h3>  爱游玩的皇帝,当然要养奇珍异鸟,命名为养雀笼。</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海晏堂:是西洋楼最大的宫殿。主建筑正门向西,阶前有大型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引有十二 只兽面人身铜像(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每昼夜依次辍流喷水,各一时辰(2小时),正午时刻,十二生肖一齐喷水,俗称“水力钟”。本来是以欧洲风格的裸体女人像,但乾隆皇帝觉得裸体女人不和中国的风俗就改为十二生肖铜像,用青铜制造。</span></h3> <h3>  十二生肖中,现在还有5个下落不明。<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现在仿制的海晏堂十二生肖报时。</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远瀛观景点(下图)是西洋楼景区的主要景点,从南北轴线上可划分为南、北、中三段。昔日曾是乾隆皇帝宠爱的香妃生活和娱乐的场所。</span></h3><h3> 远瀛观内部陈设也十分豪华,殿内挂有乾隆四十六年闰五月(1781)亲笔御书“远瀛观”西洋花边玻璃心匾。匾两旁还挂有对联一幅。远瀛观殿内画有大量西洋人物及风景通景画,总面积超过二百多平方米。远瀛观在乾隆时曾一度为容妃(香妃)寝宫,乾隆皇帝为博得容妃的欢心,特意按容妃的身材承做了西洋式镀金铜床、西洋浴缸等西洋家具。远瀛观内还到处摆放有西洋玩具及金银、珐琅质地的艺术珍品,连法国国王所赠的土耳其挂毯及英王乔治三世送给乾隆皇帝的一架天文仪器——天体运行仪也陈设在殿内。</h3> <h3>  下图中远处石柱为远瀛观,近处似拱门的(其实不是门,中间石板被损坏)就是大水法,为遗址公园的标志建筑。</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下边有一大型狮子头喷水,形成七层水帘。前下方为椭圆菊花式喷水池,池中心有一只铜梅花鹿,从鹿角喷水八道;两边有十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俗称“猎狗逐鹿”,寓意天子逐鹿天子,一统四方。大水法的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巨大的喷水塔,塔为方形,十三层,顶端喷出水柱,塔四周有八十八根铜管,也都一齐喷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水法:是西洋楼最壮观的喷泉。建筑造形为石龛式,酷似门洞。据说这处喷泉若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在近处谈话须打手势,其壮观程度可想而知。</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观水法:位于远瀛观中轴线南端,主要建筑有安放皇帝宝座的台基,后面立高大的石雕围屏风,两边设巴克鲁门,门两侧各有一座巨型水塔和接收喷水。一般皇帝的宝座都是坐北朝南,而此处刚好相反,因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皇帝坐在观水法,观赏对面喷泉,可以看到彩虹。</span></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万花阵:又称黄花阵,是仿照欧洲的迷宫而建的花园。用四尺高的字图案的雕花砖墙,分隔成若干道迷阵,因而称作“万花阵”。虽然从入口到中心亭的直径距离不过30余米,但因为此阵易进难出,每当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阵中心的圆亭里,太监、宫女们手持黄色彩绸扎成的莲花灯,寻径飞跑,先到者便可领到皇帝的赏物。清帝坐在高处,四望莲花灯东流西奔,引为乐事。</span></h3> <h5><i>  (皇帝真是生活在万花丛中😅)</i></h5> <h5><i>  进入万花阵随意走了一圈,还真是迷宫,没能进到中间亭内。</i></h5> <h5><i>  现在展览馆中展出的部分文物</i></h5> <h5><i>  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时,唯一的一次抵抗,来自一名太监――任亮。</i></h5> <h3>  圆明园遗址公园之核心西洋楼遗址观完,你会有何感想呢?我就看到了一个字:“丑”。 </h3><h3> 首先是清朝统治之丑:皇帝为了自己个人之享乐,收刮了多少民财,耗费了多少人力?清王朝国力的衰落,与圆明园之建造多少有些关系吧?君主专制制度,已到了无可救药之地步。</h3><h3> 其次是英法侵略者之丑:英法之侵略行径,前面已有叙述,正如雨果所说“<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掠,一个放火焚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则叫做英格兰。”</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第三,旧中国军民之丑:侵略者进入圆明园,没有遭到清军的抵抗,而此后,圆明园多次遭到军阀的洗劫破坏。人民更无国家民族意识,认为抢劫的焚烧的只是皇室之物,此后更多民众参与石劫土劫之列。</span></h3> <h3>  往事如风,却没有刮走国人之伤痛。今天,圆明园遗址公园游人如织,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任人凭吊与纪念。</h3><h3> 我们纪念的不应是仇恨而该是屈辱,“知耻而后勇”,国人只有从屈辱中奋发,中华民族之振兴才有可能,伟大的中国梦方能实现。在祖国七十华诞之际,祝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的人们更加幸福安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