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你的爱国Style

滇南彝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我最亲爱的祖国!</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祝您七十岁生日快乐!</font></h1><h3></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我们一起祝福祖国:</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国家繁荣昌盛,</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人民幸福安康!</font></h1> <h1>我们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的服饰及礼仪。</h1><h1>你想知道各个民族的服饰是什么吗?</h1><h1>想看看自己换上民族服饰的美照吗?</h1> <h1>汉服是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的衣裳发展而来。古老的天子六服、王后六服、儒服、剑服位于汉服体系的中心,沿袭四千多年。冕服是汉服的根源,也最能体现“绝地天通”的华夏信仰,更是汉人千年来祭神祀祖,与天地交通的吉服。</h1> <h1>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h1> <h1>鄂温克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在俄国被称为埃文基人。</h1><h1>鄂温克族的传统服装以皮制为多。用狍皮、犴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长袍、裤子、套裤、靴子、帽子、手套、袜子等。</h1> <h1>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h1> <h1>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丽江地区纳西族自治县。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h1> <h1>佤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孟连、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和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我国还有一部分佤族散居。</h1> <h1>西盟佤族传统的男子服装,是无领短上衣,裤子短而肥大,用黑色或红色的布缠头,青年男子颈部多以竹圈或藤圈为饰。<br></h1><h3></h3> <h1>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的海拨1500-2000米的亚热带山区,其先民最早居住在青藏高原南部。</h1> <h1>景颇族男子喜欢穿白色或黑色对襟园领上衣,包头布上缀有花边图案和彩色小绒珠,外出时常佩带腰刀和筒帕。</h1><h1>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h1> <h1>1979年6月,迄今为止最后一个被认定为单一民族的少数民族。总人口2万多,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乡和勐旺乡,部分散居于景洪市勐养镇和勐腊县的勐仑镇等地。</h1><h1>基诺族人数虽少,但在服饰上是一个很有特点的民族。在一般民族的服饰中,往往女子服饰比男子服饰丰富,但基诺族却恰恰相反。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h1> <h1>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河池、南丹、都安等地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h1><h1>毛南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年龄、季节用途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各种类型和模式。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黄色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从衣领到衣襟镶有黑色花边,花边有大和小之分。</h1> <h1>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h1> <h1>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h1> <h1>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形态有近百种。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满目,各具特色。</h1><h1>彝族服装一般由纯羊毛手工打造,从收取羊毛、纺成线、浸染,到织布、裁剪、刺绣,全部都由彝人手工完成。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1> <h1>普米族原是西北青藏高原的游牧部落氐羌人的支系,他们现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永胜和宁蒗等县。</h1><h1>普米族长期和纳西、彝、藏等民族杂居,服装及头饰吸收了他民族服饰特点。</h1><h3></h3> <h1>据史载,阿昌族是云南境内较早的土著居民之一,早期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一带,以后向西南迁徙,定居于今在较为集中的户撒、腊撒聚居区。</h1><h1>阿昌族的服饰简洁、朴素、美观。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黑色长裤,裤脚短而宽。</h1> <h1>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每逢外出,妇女们都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雕刻精致的大手镯、银项圈,还在胸前的四颗银钮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走起路来银光闪闪,风采耀眼。</h1> <h1>侗族又有南侗和北侗之分,南部侗族服饰十分精美,妇女善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极富特色。</h1> <h1>仡佬族散居贵州、云南、广西及越南等地,被后来民族如汉族等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仡佬族人与古代贵州一代的僚人有渊源关系。仡佬族人善纺织、刺绣、蜡染,历史上因其服饰色彩款式不同。近代仡佬族的传统服饰也很有特色。</h1> <h1>仫佬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崇尚青色,有自己的特点,但因长期与汉、壮族交错杂居,互相影响。</h1> <h1>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h1><h1>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h1> <h3>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h3><h1>今天的土族服饰,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很大的变化,有的服饰已消失,有的服饰经过推陈出新,重放光彩。</h1> <h1>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在服饰方面,土家人尚俭朴,喜宽松。</h1><h1>传统衣料多为自织自纺的青蓝色土布或麻布,史书上称为“溪布”、“峒布”。</h1> <h1>壮族在中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围东起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h1><h1><br></h1> <h1>壮族的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在桂西乡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还保存着自己民族服装的特点。</h1> <h1>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青藏高原。云南省哈尼族主要分布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h1><h1>哈尼族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具有共同的刺绣图案、装饰物品和审美色彩,这是哈尼族服饰的基本特征。</h1> <h1>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维吾尔族传统的男子外衣称为“袷袢”,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穿时腰间系一长带。</h1><h1>女子普遍穿连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妇女和姑娘都喜欢用天然<span style="font-size: 20px;">的乌斯蔓草汁画眉,染指甲,戴耳环、手镯、戒指、项链等。</span></h1> <h1>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主要居住在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h1> <h1>高山族的服装用麻布和棉布作料。式样各地有异。</h1> <h1>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黎族服饰,过去绝大部分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自古以来,海南的黎族妇女就精于纺织、染布、刺绣。</h1> <h3><h1>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男子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h1></h3><h3><br></h3> <h1>拉祜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在历史上被称做“猎虎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双江自治县,思茅、临沧地区及西双版纳等地也有分布,人口约为45.3万(2000年)。 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的古羌人,早期过着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南迁,最终定居于澜沧江流域。</h1><h1>拉祜族的服饰美观、宽松、大方,极富民族特色。衣尚黑色是拉祜族服饰的一个突出特点,服装大都以黑布衬底,用彩线和色布缀上各种花边图案,再嵌上洁白的银泡,使整个色彩既深沉而又对比鲜明,给人以无限的美感。</h1> <h1>中国 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柯尔克孜族的男装亦多刺绣,短装, 上衣多长及臂部。 直领,领口绣花,袖口紧束。</h1> <h1>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以及乌苏里江交汇而成的三江平原和完达山余脉,集中居住于三乡两村。</h1><h1>赫哲族以渔猎为生,因喜着“鱼皮衣”也被称为“鱼皮部”。鱼皮衣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其美丽的图案。蟾蜍、蛇等动物形状的避邪图案装饰在腰带、袜子、头巾等物品上,传说病人穿上这种衣服还能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h1> <h1>保安族的族称来源于原居住地——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边的保安城。保安族早期与蒙古族相邻而居,服饰也基本上与蒙古族相同。男女冬季多穿长皮袍,戴各式皮帽,夏秋则穿夹袄,戴白羊毛毡制的喇叭形高筒帽。男女均系各色鲜艳的丝绸腰带,并带有小装饰物。</h1> <h1>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错那县的勒布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 1964年,门巴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门巴族总人口数为10561人。门巴族男女大都穿红色毛织氆氇长袍,系腰带,喜欢戴黑色氆氇圆形平顶小帽,称作“鲁加”。</h1> <h1>傣族是指泰老民族,分布在中国、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中国跨境民族之一。 中国傣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傣族人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因此有“水的民族”的美称。</h1> <h1>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h1><h1>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h1> <h1>水族主聚居在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h1><h1>水族在服饰上禁忌红色和黄色,特别禁忌大红、大黄的热调色彩,而喜欢蓝、白、青、三种冷调色彩。他们不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相反,他们喜欢色彩浅淡素雅,认为这才是美的。那就是朴素、大方、实用。</h1> <h1>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过去,男子多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挂有小刀、荷包、鼻烟壶和眼镜盒之类的物件。头戴黑、白二色的平顶软帽。东乡族古时的妇女爱穿一种有领圈、大襟和宽袖的绣花衣服,袖子宽大,袖口上镶一道花边。下穿套裤,裤管镶两道绣花边,裤管的后面开小叉,用飘带束住脚管。逢喜庆大事,穿绣花裙子,他们把这种绣花裙子叫“过美”。</h1> <h1>羌族生活在川西北群山之颠,自然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今天的羌族正是古代百余支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最传统文化的支系。羌族服饰图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h1><h3></h3> <h1>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保山、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地。</h1> <h1>布朗族穿着简朴,男女皆喜欢穿青色和黑色衣服,妇女的衣裙与傣族相似,上穿紧身短衣,头顶挽髻。</h1><h3></h3> <h1>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等省和新疆伊犁地区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锡伯族的早期服饰衣料是以鹿、猪犴等兽皮为主,比较注重防寒保暖功能。</h1> <h1>乌孜别克族分散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源于14世纪蒙古金账汗国乌兹别克汗。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h1> <h1>独龙族的传统服装是一方麻布线毯,称为“约多”。麻布线毯日可作衣,夜能当被。</h1> <h1>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傈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千百年来,独龙河谷与外界处于半隔绝封闭状态,保留着较浓厚的原始社会末期特征。</h1> <h1>在我国的西南边垂,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藏东南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珞巴族。没有文字,长期保留着刻木结绳记数记事的原始方法。充分利用野生植物纤维和兽皮为原料,是珞巴族衣着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h1><h1><br></h1><h1><br></h1><h3></h3> <h1>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h1> <h1>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族雕刻技艺高超。此外藏戏独具特色,藏医药学也是人类重要遗产。</h1> <h1>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黔东南侗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先祖可追溯到蚩尤部落。精美的苗族服饰堪称“一部穿在身上的历史”。</h1> <h1>裕固族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集中居住在张掖的少数民族。裕固族男女都穿高领、大襟有衽的长袍。男子束红、蓝腰带,佩带腰刀、火镰、小佛等;而妇女高领长袍下摆开衩,衣领、袖口、衣衩、襟边绣着花边。</h1><h3></h3> <h1>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中南和西南部,并且有着不同的支系。因为布依族的语言与东南亚的许多语言都比较相近,所以才有这么一句俗语:“会说布依话,走遍东南亚”。布依族生活简朴,所以服饰基本是自织棉布,并用蓝、青、黑、白等色作为主色。除此之外,在布依族的服饰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蜡染。</h1> <h1>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h1><h1>傈僳族服饰真的很漂亮!不一样的地方有不一样的特色,丰富多彩,服装艳丽,颜色有多种搭配。</h1><h3></h3> <h1>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是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分为红头瑶,蓝靛瑶,白线瑶和沙瑶等支系。这里的瑶族自己栽种棉花,自己纺线织布,再染成兰色或黑色做衣服。</h1> <h1>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h1> <h1>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帕米尔高原西部,是以塔吉克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塔吉克族文化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艳丽的服饰。高原上的人们对鲜艳的色彩情有独钟,红白黑三原色是主流色,对红色更是喜爱。</h1> <h1>俄罗斯族人口约1.56万,主要分布在新疆吾尔族自治区伊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等地,是18世纪以后陆续从俄国迁来的。</h1> <h1>俄罗斯族服装色彩鲜艳、款式宽大,这与俄罗斯族的生产、生活有关,也体现了他们豪爽的性格。男性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女性穿连衣裙。</h1> <h1>塔塔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属于白色人种,主要散居在新疆境内,集中生活在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目前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h1><h1>塔塔尔族的服装很别致。不但服饰帽子讲究,围裙的穿戴也很讲究。</h1><h3></h3> <h1>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傈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有自己语言,无文字。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h1> <h1>哈萨克族的历史可追溯到稀罕的“乌孙”,最早见于15世纪中叶,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操突厥语的一些游牧部落。“哈萨克”意为“战士”或“白色天鹅”。他们信仰伊斯兰教,有自己的语言。哈萨克族服饰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吐马克”是哈萨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带有两个耳扇,后面有能够遮风雪、避寒气的长尾扇。</h1> <h1>京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一部分人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自称“京”“越”或“安南”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最隆重的是“唱哈节”。</h1> <h1>朝鲜族主要生活在朝鲜与中国毗邻的长白山地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人。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每年8月15日被确定为老人节。</h1> <h1>鄂伦春族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前,一般称为“索伦部”“打牲部”“使鹿部”。每年6月18日传统节日--篝火节,腊月23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h1> <h1>回族,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同当地民族融合,形成的。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登霄节、开斋节等。每年9月为斋月,凡是男12、女19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h1> <h1>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可追溯2000多年前的肃慎人,辽、宋、元、明则称“女真”。16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融合了部分汉人形成满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h1> <h1>畲族自称“山哈”“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畲族每年二、七、八月十五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月三”传统节日,亦称“乌饭节”。</h1> <h1>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先民很早就聚居喜马拉雅山东南。他们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span style="font-size: 20px;">动。</span></h1> <h1>撒拉族主要聚居在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其先民是中亚撒马尔罕人经新疆跋涉迁徙循化。撒拉族男儿,多以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养蜂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他们的特长。</h1> <h1><font color="#ed2308">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广大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共同发展了经济和文化,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抵御外来侵略,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成一家。56个民族大团结大版邮票1999年国庆50周年邮票纪念。</font></h1> <h3>【邮票图名】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 彝族、 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满族、 侗族、白族、土家族、 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 拉祜族、水族 、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 、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西伯族、 阿昌族、普米族、 塔吉克族、怒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 、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 鄂伦春族、 赫哲族 、 门巴族、珞巴族、 基诺族</h3><h1>【邮票规格】27×38毫米</h1> <h1><font color="#ed2308">在民族大家庭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不一,以壮族人口最多,有1600多万,其次有满、回、维吾尔、苗、彝、土家、蒙古、藏、布依、侗、瑶、朝鲜、白、哈尼、哈萨克、黎、傣等族,这18个少数民族,人口均在100万以上。人数最少的民族只有几千人。各民族虽然人数多少不同,但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亲密兄弟。</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