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秋日里,淡淡的阳光穿过道路两旁树林间的空隙照下婆娑的椰影。9月29日早晨,书香校园之内,朗朗书声之间。高中语文组和远道而来的吴爱娇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专家一行人来到高三(七)班的教室。学子们求知的眼神,端正的坐姿让我们对这节公开课充满了期待。</h3> <h3> 大道至简。刘玉芬老师用一个标题——“如何在考场上快速读懂诗歌”,就让学生们马上正襟危坐,仿佛已身处那个炽热的六月战场。这堂课正式开始!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职于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的陈立军老师正在专注聆听课程。旁边坐着的是任职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肖老师。</h3> <h3> 刘玉芬老师的课件列举了《长安秋望》这首诗,让学生们依据标题信息深入把握诗歌内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抓住关键点“望”畅所欲言。高中语文组长朱辉慧老师提起手中的笔,笔尖温润,在听课本上沙沙地写下课程的细节之处。笔下充满油墨香的纸张随着刘玉芬老师把握自如的上课节奏微微颤动。</h3> <h3> 时光飞逝,课件跳跃。明亮的投影上展示了读诗歌需要着手的两个方面,一是看“变”点,二是看“情”点。学生们根据示例纷纷绞尽脑汁,各抒己见。专家陈立军老师的教学风格追求丰盈精神,涵养生命,重视富于生趣的语文课堂艺术。让人不禁想象起了评课环节会是如何丰富的思想盛宴。</h3> <h3> 评课环节开始,刘玉芬老师阐述了她的教学构思和所教的班的学情。让我们大体有了一个评课方向。紧接着,我们海南中学三亚学校的灵魂人物莅临评课现场了,他就是张校长!我们感到无比激动。张校长为我们贡献了深刻而精到的见解与评价,让我们受用无穷。他表扬了语文组听评课的学术氛围,提出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做到带领学生泛读与精读相结合,通过典型例题对主要考点进行分析。</h3> <h3> 专家陈立军老师提出让其他老师先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她再进行评析。语文组的董老师提出要进一步完善课程主题“读懂诗歌”,读懂诗歌的什么?还有看“变”点,讲一讲“变”点在诗歌鉴赏中的意义。李老师则从丰富的人生经历出发,提出诗歌最重要就是两点,情感和意境。而诗歌是意象的组合,教会学生读懂意象最为重要。</h3> <h3> 大家翘首以盼的陈立军老师的评点开始了!陈老师开门见山地提出我们要从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目标出发,重视备学生的环节。以毛主席的名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作为切入。建议课前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上课时再从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中找到教学起点,进行课上探讨,实现课上与课下的联动。针对高考诗歌复习,着重把握三个点,一是内容,二是目标,三是方法。从内容来说,选取典型的高考真题诗歌。从目标来说,目标要明确具体,并且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从方法来说,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清晰度、开阔度、兼并度。当大家的讨论从诗歌拓展到文言文时,陈立军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的教学经验。在学生高一时,她就让学生阅读《史记》,并且在课前五分钟时,请学生分享对《史记》某一部分的心得体会。以此锻炼学生们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并且还耐心地解答了有关作文审题教学方面的困惑。随后,另一位专家肖老师也提出她的几点切实可行的见解,在教学中要大力提高学生地读取信息,快速筛选,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学生的学情,学习动力不足,畏难的情绪进行有目的的训练。</h3> <h3> 陈立军老师的评点在我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结束。我们对此受用颇深。首先,在课前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备教法,还不能忘了备学生,注重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其次,根据学情,在学生的薄弱方面进行专项训练,例如课前布置给学生诗歌专项训练任务,然后以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为基础,作为下次课程教学的切入点。再次,课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是不能忽视的。紧紧把握新课标的脉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协作意识,共同提高。最后,在每个教学阶段完成后,积极进行学情诊断。对知识基础把握不牢的学生进行查缺补漏。对功底扎实的学生指导他们稳步提升。</h3><h3>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临别之际,大家敬佩的掌声久久不能平息。期待下次与您的相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