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馆镇,茂名市区的西大门;公馆圩,粤西老圩、龙江旧埠、油城起点!先来看看《茂名市志》(97版)的介绍: 乍一看,哇!原来公馆圩在“咸丰年代”就有啦!!! 事实上,公馆圩在明朝就有了!有图有真相!!! 如上图,公馆圩最早见载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广东通志》第二十五卷之民物志六之墟市!(注:水东镇已改街道办) 上图出自明万历《高州府志》。所谓“高州府”,远大于今天的高州市。明清两代,一般地,省分为府、府分为州县;高州府约相当于今茂名两区三市及吴川、廉江两个县级市。上图的横山铺即在今公馆镇横山村(正年例正月十七,翻秋年例三月十四)。当时,从<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C%82%E5%90%8D%E5%8E%BF/5863224?fr=aladdin"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茂名县</a>城(今高州市区)到化州城的一条驿道经过横山,并设横山铺,横山铺的下一站为龙村铺(今化州市鉴江开发区百室塘村委会龙村,当地叫“容村”,正月初十年例)。所谓铺,有点像今天的车站、检查站、收费站、服务区,反正就是多功能。 上图出自清康熙《高州府志》。 上图出自清康熙《茂名县志》。 上图出自清乾隆《高州府志》。 古地图均见公馆圩的踪迹!上图是清嘉庆《茂名县志》图(茂名县大约相当今天的茂南区加高州市,笔者家乡<a href="https://baike.baidu.com/pic/%E5%8D%97%E7%9B%9B%E8%A1%97%E9%81%93/1601145/0/472309f790529822c43c8e29d1ca7bcb0b46d4c9#aid=23036782&pic=1ad5ad6eddc451da9cec96d3bafd5266d01632eb"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南盛</a>圩也在其列)。下两图均出自清嘉庆《茂名县志》。 上图出自清道光《高州府志》。 上图为清同治年间的地图!图中出现一个“那威汛”,其在今下垌村委会那威村(正月十七年例)。 上图为清同治《广东图说》,公馆圩当时属文石总堡。所谓“堡”,即类似今天的“镇”。下三图也均出自该古籍。 上图出自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上图出自清光绪《高州府志》之“津”(渡口)。石车即今大埠口村委会石车仔村(正年例正月十四,翻秋年例八月初二)。 上图出自清光绪《高州府志》之桥梁。 上图出自清光绪《茂名县志》之“桥梁”部分。 上图为清光绪《茂名县志》图:红色方框内的字是“馒头岭”“公馆圩汛”。馒头岭即今文头岭(文头岭村正月十四正年例,四月十四翻秋年例),所谓“汛”,即古代有边防、交通保障、邮递等作用的机构。 上图出自清光绪《茂名县志》。 上图出自清光绪《茂名县志》。下图为四帝庙今貌。 上图出自清光绪《茂名县志》。河清寺本名河清庵,清代粤西状元<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E%97%E7%BB%8D%E5%A0%82/5827001?fr=aladdin"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林绍堂</a>(戳此进入链接)题联云:嘉名符圣瑞,净域证禅心。 下图为河清寺今貌。 上图为清末民初茂名县图。 上图也是清末民初茂名县图。 上图是1937年茂名县图,公保等4个乡约相当于今天的公馆镇。 上图出自1940年《广东省明细大地图》(转自“高州府”公众号) 上图为1942年茂名县图,今公馆镇分属卫安、白沙两个乡。 上图为1947年茂名县图。可见公馆圩(二月初二年例)、山屺村(属下垌村委会,正月十四年例)、龙塘圩(属黄泥塘村委会,正年例正月初十,翻秋年例八月二十)等地名。当然,南盛圩(正月二十年例)也清晰可见。 上图为1957年茂名县图,公馆镇当时分属公馆、横山两个乡。 上图出自民国《茂名县志稿》之交通部分(编于1939至1948年)。 上图出自1997年《茂名市志》。“电白、野桥”应为“电白野桥”、“化州、龙村”应为“化州龙村”。分别指电白的野桥、化州的龙村,而不是电白的下一站是野桥、龙村的上一站是化州。 上图为上世纪90年代茂南区图。 上图为2012年茂南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