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

人淡如菊

<h3>  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硕阳路69号,占地276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学校前身为青岛市十五中,创建于1953年。2017年迁入新校区。</h3> <h3>  学校校园由教学区、运动区、艺术区、生活区、国际部等组成,全校呈“九宫格”布局,每个功能区自占一格。建筑色调由人文灰、象牙白、状元红构成,建筑风格厚重,具有浓厚的“新中式”色彩。</h3> <h3>  校徽</h3> <h3>  “成为最好的自己”是学校的校训。学校的人文教育和体育教育是传统特色。培养具有公民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是实验中学的愿景目标。“行知合一,人文固本”(校风),“从做中学,在学中做”(学风),“成就学生,照亮自我”(教风),这些理念影响着这里的每一个人。</h3> <h3>  灰白相间的建筑色调,具有江南徽派建筑的特点。</h3> <h3>  从学校中轴线往北眺望,可以看到远处“蕴知楼”(图书楼)的夫子像。这样的门楼建筑在教学区东西南北各有一座。</h3> <h3>  校园内绿化工程做得好,到处郁郁葱葱。艺术教学区前有一小片水域,增加了校园的灵动感。</h3> <h3>  校园很大,但楼宇间有回廊连接,实现“五分钟教学圈,十分钟素养圈”要求,学生走班上课及生活、运动都十分方便。</h3> <h3>  教学楼内一景。教学楼教室的设置已经考虑到走班的需要,横向为行政班教室,纵向为走班教室。</h3> <h3>学校图书馆,造型多像一顶博士帽。</h3> <h3>  学校图书馆后面是一剧场布局,可以安排各种学生活动及表演。</h3> <h3>  教学区内圆外方。这是在“内圆”天井看到的景致。“内圆”连接八幢教学楼(高一、高二、高三及实验部),设计巧夺天工。天井中设计有水元素(水池)。有水就活,有水即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h3> <h3>  教学楼走廊,干净,整洁 ,明亮。圆门、隔断及挂画等细节布置具有中国传统装饰特色。</h3> <h3>  实验中学办学定位高,举办有国际部。一些教学设施除教学功能外,还有向外推介中华文化的作用。这是“古琴馆”。</h3> <h3>古琴(一)</h3> <h3>古琴(二)</h3> <h3>古琴(三)</h3> <h3>古琴馆优雅的环境。</h3> <h3>  信息化已经渗透到学校管理、教学及服务等方方面面。这是班级电子班牌,具有多种功能,宣传、展示、考勤等。</h3> <h3>  教室外边的学生用柜,方便走班制。</h3> <h3>90平方米的教室很宽敞。</h3> <h3>  教学楼走廊一景,满满的传统韵味。</h3> <h3>  传播中华文化的“汉学馆”,内有书法、茶艺、瓷器、活字印刷及“曲水流觞”展示。这是夫子像。</h3> <h3>汉学馆(一)</h3> <h3>汉学馆(二)</h3> <h3>汉学馆(三)</h3> <h3>汉学馆(四)</h3> <h3>  教学区天井。玻璃墙幕上的“九宫格”装饰引人注目。</h3> <h3>  智慧校园新生态中心,展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运行情况。大家对走班选课系统充满兴趣。实验中学20种选课组合全部开设,通过增加选择性,来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h3> <h3>  全国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联盟,都是名校;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名列其中。</h3> <h3>  实验中学倡导“六个百分之百”,其中百分之百学生要参加课题研究,百分之百学生要三年收听三十场学术报告。这是参加“第33届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的获奖课题展示。</h3> <h3>  第34届青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课题展示。</h3> <h3>处处都有智慧校园的影子。</h3> <h3>  大家聚精会神聆听孙睿校长和邓主任的报告。</h3><h3> “智联校园建设”是考察青岛市实验中学的主题。邓主任主要介绍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与实践。</h3> <h3>合影留念</h3> <h3>  我们要向青岛市实验高中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办人民满意的教育!</h3>

青岛市

校园

实验

教学区

古琴

学校

教学楼

汉学

学生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