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9日和部分同学于洛阳聚会。后排右一为孙再杰同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庆专辑:我们这一群“七零”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群中的大多数人都出生在新中国诞生的这一年,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历经风雨而情怀依旧,我们乐观积极,知足常乐,自喻是一群“七零”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中学同学来自天南海北,出身于不同的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和我一起赴疆戎边的绝大多数战友们,祖祖辈辈居住在古丝绸之路东起点上的第一道雄关——汉函谷关所在地的新安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大学的同学们则来自于风俗习惯差异很大的中南五个省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群人怀揣着共同的梦想,在大时代的挟裹下,因为种种原因经历了不同的人生轨迹,而在花甲之年后又殊途同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抚今追昔、感叹万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于洛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2014年的金秋10月,我们在天各一方几十年后,相聚于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从懵懵懂懂的少年学生到世事洞明的老人,五十年一晃而过,我们已不再是我们,但我们又依然是我们!</p><p class="ql-block"> 前排女同学从左至右:文铁环、王静宜、马天英、张秋风,巩和平,孙素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4年上半年由我和孙再杰倡导并由他具体组织的我们洛水中学老三届同学聚会终于在洛城的金秋时节如期举行了,几十年后大家第一次见面似乎有说不完的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五年后的今年中秋期间(2019年9月),我又从福建回峡看望老母亲。在洛阳工作并退休的老同学孙再杰听说后,相邀参加洛阳同学聚会。</span></p> <h3><br></h3><h3><br></h3><h3>我们班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宋泉涌参加了2018年4月初我们班的同学聚会。</h3> <p><br></p><p> 64年5月份、15岁的我(前排右二)和同班同学裴书堂(前排右一)以及高我们一个年级的六个同学代表洛水中学参加洛阳市青少年运动会。</p><p><br></p><p> 八个同学中三个同学已经去世了(左为教导主任杜永川老师,右一为日裔体育老师王成龙)。</p> <p class="ql-block">六六年十月进藏前夕,王静宜(前排右一)、巩和平(后排右一)、齐树(后排中)、俄语老师沈也尔(前排左一)等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王静宜(前排右一)、齐树(后排中)同学,1966年10月份自愿报名经上级批准参加西藏生产建设兵团。在那个年代里,她们那种不惧艰辛困苦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让我们班里的同学们非常钦佩,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王静宜后来调回洛阳一医院、现在龙门石窟附近颐养天年;齐树同学七十年代末调到成都铁路部门工作,他英年早逝,太可惜了……</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后老同学再聚会一起时,从右至左:孙素霞、巩和平、王静宜、马志聪、陈星敏、孙再杰和刘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同学们,看看你们还能认出几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学们,你还认识她们吗?我已经认出了前排的巩和平、王静宜,其他人我认不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6年9月初我和陈星敏六个同学到上海进行革命大串联,我们这些学生当年理发一次也就是五分钱。</p><p class="ql-block"> 俺两个在南京路上闲逛,老实巴交的陈星敏被东方红理发店服务员热情接待昏了头,最后花了一元五角理了个发,他郁闷了好几天,也被我打趣了几十年,这次聚会我们又提起了往事......</p> <h3><br></h3><h3><br></h3><h3>陈星敏在述说53年前南京路东方红理发店的往事......</h3> <h3><br></h3><h3><br></h3><h3>我和涛哥(刘涛)及他的影子陈星敏合影。</h3> <h3><br></h3><h3><br></h3><h3>2018年9月份我和涛哥在灵宝函谷关楼上</h3> <h3><br></h3><h3><br></h3><h3>和不厚家同一个县的山西籍红二代巩和平同学在逗江苏籍的陈星敏喝酒。</h3> <h3><br></h3><h3><br></h3><h3>辽宁籍老同学孙再杰,没有他的热心张罗,同学们组织不起来,谢谢再杰老弟了!</h3> <h3><br></h3><h3><br></h3><h3>我们几个男生在灵宝函谷关老子金像前,仙雾缭绕,像不像太上老君居住的兜率宫中.....</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间穿绿色衣服的马志聪同学在文革期间叱咤风云,二十多岁已经是洛阳市教育局的主要负责人了。她是洛水中学同学来陕州一游的主要组织者。</p> <h3>我们几个男生和班主任、语文老师孟宪清老师合影。</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孟老师当过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也教过我们的语文课,过去叫授业解惑。五十年过去了,我现在给孟老师敬一杯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张志蓉(下图二左一),是巩和平同学(中)费了很多周折、终于从重庆一家军工企业学校找到了她。</p><p class="ql-block"> 2017年巩和平同学邀请她来洛阳旅游。几十年后几个老师相见。</p><p class="ql-block"> 下图一正 中间那个胖胖的老头、当年是我们的教导主任杜永川老师,他教过我们的政治课;六四年五月曾带领我们参加洛阳市青少年运动会。</p> <p class="ql-block">教我们班语文课的张志蓉老师,几十年后从重庆专程到回洛阳,巩和平等同学到火车站向她献花接迎。</p> <p class="ql-block">老同学巩和平夫妇陪同张老师旧地重游并和其他老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学时代的我们,在学校党组织和老师们的教导下,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人人都在争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我们自以为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就可以改天换地,去解放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三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后才总算活明白,其实真正需要改变、被拯救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认知能力!</p> <h3><br></h3><h3><br></h3><h3>人生潇洒走一回吧,来日并不方长。</h3> <h3><br></h3><h3>我和女同学马志聪陪孟宪清老师聊天,旁边那个光头是我们班最高个子的李明建。</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灵宝市工作的一个小老乡给我们这些新中国的同龄人、他的长辈阿姨们接风洗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在灵宝市秦函谷关城楼前的桥上</p> <h3><br></h3><h3>我们在陕州地坑院</h3> <h3><br></h3><h3>巩和平同学性格豪放、三杯酒下肚高兴起来在给同学们不停的端酒。</h3> <h3><br></h3><h3>也不知道是哪位同学偷拍的哦,我和陈星敏在函谷关楼上,一脸严肃的表情忘记了在看什么景致?</h3> <h3><br></h3><h3>马天英和巩和平同学聚精会神的在听孙再杰忽悠....</h3> <h3><br></h3><h3>我给几个女同学敬一杯酒吧</h3> <h3><br></h3><h3>呵呵、我们自喻是七零后,其实、古稀之年不服老不行了,也该停下来歇歇脚了.....</h3> <p class="ql-block">文革中和我同一派组织中的几个同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六六年底在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中,我们洛水中学的同学们因观点各异而分成了你死我活的两大派...</p><p class="ql-block"> 二年后的一九六八年十月份,在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令下,我们班的绝大多数同学上山下乡去了,几年后她们才陆陆续续地返城参加工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八年五月初,刚分到和田军分区警卫连时和新兵连长洪震辉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19年春和独立营战友尤长安(左二)张希峰(右一)、王西川(左一)于家乡的函谷关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六八年三月十四日,在迷茫郁闷之中,我很幸运的和八百名战友一起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汉函谷关所在地—-古城新安参军入伍,我们在闷罐车里坐了五天四夜的地铺后,终于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吐鲁番(大河沿)车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这里为起点,十八日始,我们又开始了穿越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哈拉码干大的行动。沿途上我们这些新兵就像天女散花一样,被分到了各个部队。当十天后的三月二十八日,抵达昆仑山脉北麓的山脚下和田独立营时候,仅仅剩下了我们二百余名新战士。</p> <p><br></p><p>六八年三月参军前和几个发小合影。发小邓平志也是洛水中学的同学已去世多年(前排左一)、发小四中学生郭建新已经去世(后排右一)、孟栓在国企退休。</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七个月后,我们又调防到离和田三千里外的大漠深处若羌县,若羌位于罗布泊地区,是楼兰古国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完成了从警卫战士到骑兵的转换,个中滋味,一言难尽。</p> <p class="ql-block">六九年秋于若羌骑兵连营房内。</p> <p class="ql-block">六九年冬在若羌县影剧院门口和几个战友侯欣子,裴金荣、姚斌志和作者(从左到右)合影。</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中期和战友姚斌志(右)、邵军(左)于灵宝函谷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疆的军旅生涯仅仅三年,回头再看,它只是人生的一瞬间!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年艰苦生活的磨练,对我性格的形成、意志的锤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部队生活培养了我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的时间观念和组织纪律性,让我终生受益,永远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起戎边新疆的老战友们五十年后聚会。当年二百余人、现在能来参加活动的仅仅八十余人...</p> <h3><br></h3><h3>我们来自同一个镇的战友</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年部队生活的锤炼,让我养成了不睡懒觉的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从一九七一年三月复员到今天,近五十年过去了,无论在晚上什么时间点休息,我都会在早上六点左右按时起床,目前我的身体状况比较好,我觉得应该和早年在部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有关!</p> <h3><br></h3><h3>今年八月下旬回故土和几位独立营老战友聚会</h3> <h3> </h3><h3> 中午和几个老朋友及战友聚餐后,感觉不尽兴,晚上又约上几个半年没有见面的老战友在叙旧一下吧.....</h3> <h3><br></h3><h3>这次来厦门前专门去郑州姚斌志家中看望一下老战友,相互道个珍重.....</h3> <p>九十年代初和老战友姚斌志。</p> <h3><br></h3><h3>姚斌志是我终生的老朋友和战友、现在身体不太好,根据手头的照片拼图一下做个纪念吧。</h3> <h3><br></h3><h3>邵永泉、邵小建,张改性和白举文(已去世)和洪震辉连长合影。</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战友邵军(左一)71年初从部队复员后第一次在故乡合影留念,我们保持了终身的战友情谊。邵军去世也已经二周年了。</p> <p><br></p><p>2014年我给洪震辉连长(湖南湘阴县人)和夫人唐大姐洛阳龙门石窟照个相吧。</p> <p><br></p><p>我和洪连长夫妇于陕州温泉别墅</p> <h3><br></h3><h3>洪连长夫妇看望我的母亲(2014年夏天)。</h3> <h3><br></h3><h3>和同班战友邵小建</h3> <h3><br></h3><h3>50年后的2019年4月份我们合影于家乡土谷洞村的藏兵洞。</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建荣(后排右一)、赵天金(前排左一)、王书成(前排右一)、作者(后排左一)。</p> <p>杨建荣排长(中)、邵永泉和我2013年八月于峡市虢国博物馆。</p> <h3><br></h3><h3>杨建荣排长(左一)、刘斌(中)和我2018年9月中旬于咸阳市。</h3> <h3><br></h3><h3>71年初和刘海龙、陈荣合影。</h3> <h3><br></h3><h3>2014年秋刘海龙、陈荣夫妇由战友邵永泉和我作陪游灵宝函谷关。</h3> <h3><br></h3><h3>2014年秋我给刘班长夫妇和新安战友们在故乡照个相。</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邵小建、冯安兴、姚斌志、卢灿志(后右)、李同明(后中)和王书成(后左)。后排卢和李已经去世多年。</p> <h3><br></h3><h3>刘建新指导员(中排左三)和我们骑兵连的三排部分六八年兵合影。</h3> <p><br></p><p>陪刘建新指导员(现居住湖南长沙、后排右二)看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1975年10月份毕业前夕我们72级堪二班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5月中旬福建校友会在厦门成立,和杨校长等校领导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学生活。我们这个专业的的五十九名大学同学来自于文化风俗习惯各异的中南五省(两广两湖和河南),经历了文革期间的风风雨雨,人情冷暖,很多同学变得世故成熟起来,不再热衷于经常不断的政治运动,大都学会了独立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1972年5月入学,75年10月毕业。2015年8月份,在黄贤忠同学组织安排下,我们这个专业几十名同学,四十年后从天南海北重新回到了山阳城相聚。谢谢贤忠同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份,我们这些新中国的同龄人们在百年焦工的见证者—原工学院图书馆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98年春和黄贤忠、胡斌、张庆智、毛桂英等同学合影于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黄河大坝。</p> <h3><br></h3><h3>田立华同学活泼、开朗、好动,我们在校是好朋友,后来一起援藏。</h3> <h3><br></h3><h3><br></h3><h3>2017年8月份我和聂新忠重回母校,贤忠同学召集我们班的同学们相聚,过去的事情好像谈不完一样。</h3> <h3><br></h3><h3>站起来斟酒者是黄贤忠同学。</h3> <h3><br></h3><h3><br></h3><h3>我们勘二班年龄比较大的柴和平曾经和歌唱家李双江在新疆部队一个连队摸爬滚打过,估计得过真传,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歌声嘹亮,也很动听(2015年8月)</h3> <h3><br></h3><h3>黄贤忠同学在操持同学们吃喝玩乐之事时,还在享受天伦之乐。</h3> <h3><br></h3><h3>济源人同窗好友聂新忠<br></h3> <h3><br></h3><h3>聂新忠和我于九十年代在济源猴山。</h3> <h3><br></h3><h3>99年夏天我陪广西籍老同学董寿长在西安兵马俑</h3> <h3><br></h3><h3>给广东来的同学和他们的夫人在学校门口照个相吧(2015年8月份)。</h3> <p class="ql-block"> 人生来来往往,真的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同学们在新校区参观(2015年)</p> <p><br></p><p>毕业四十年聚会时,我和广西老同学董寿长在大学门口。</p> <h3><br></h3><h3>我和家住伏牛山腹地的范稀明同学。</h3> <p class="ql-block"> 97年9月份我带队去广西考察,老同学董寿长亲自驾车相伴到北海,呵呵、当时我的体重严重超标。</p> <h3><br></h3><h3>2018年11月初在广西边境的德天跨国瀑布前和董寿长同学合影</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初我又到广西旅游并看望一下老同学们。一打听,方知玉林地区的韦家铨同学已经去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想见的老同学和老朋友就抓紧去见吧,想做的事就立马去做啦,一生真的很短,一晃就进入古稀之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由老同学寿长老弟(左一)作陪、驱车前往贺州见了黎益运老同学(中),我们三人留影于黄姚古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8年11月初,已经年近古稀的老同学董寿长又是亲自驾车,我们专门到钦州和老同学苏泽建(中)相见叙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仔细想想我们这个专业的老同学们都已经进入古稀之年,我也是到了人生垂暮之后,才想起俯拾朝花、聚首怀旧,尽管进行的有点晚,但有行动总比困守孤城要好的多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和老同学们相见时难别亦难,相互道个珍重,切行切珍惜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群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有一段难以割舍的记忆;想要遗忘,却“欲盖弥彰”!</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群人,每个人都又是一本书,想要遗忘,却还惦记着与同龄人们共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七十年的历史一晃而过!难忘的青葱岁月再也回不来了!所谓的“来日方长”,其实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群“七零”后、共和国的同龄人,只有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对待今天,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当然也期盼着国家民族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有着更加美好的明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29日写于厦门陋室</p><p class="ql-block"> </p> <h3><br></h3><h3><br></h3><h3>共和国的同龄人,中学时期的七零后。</h3> <h3><br></h3><h3>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一起戎边的战友们。</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大学同学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