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教师报》的一稿之缘

牛轭湖散人

<h3><br></h3><h3>前天,在“今日头条"写了一篇文章《第一次发表文章》,又勾起我对《教师报》的联想。</h3><h3>结识《教师报》应该是在90年代。学校订了她,上面刊发的那些文章,很接地气,也很亲民。于是,《教师报》便成了我工作和生活的伴侣,只是,从未想过给她投稿,更没想到会发表文章!</h3><h3>1998年,我国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家乡监利,更是成了重灾区,哪怕是非泄洪区的地方,中、晚稻也几乎绝收。</h3><h3>这年底,我很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教师报》月末版编辑部冯丽老师的约稿函。她不是普通的大众性的约稿函,而是特别寄给我的,指名道姓“柴太山老师”收。我这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冯丽老师是怎么获得的信息,真亏了冯丽老师了!</h3><h3>这封虽然是打印函件,但是,令人感到温馨熨帖的是,上面还附有冯丽老师的亲笔书写的,关于“过年过啥”的专题讨论所征稿件具体要求的文字。“将内容侧重在今夏水灾所带来的影响上”,“尽量写得现实感强些”。且,来函中有些关键词句上,画上了着重符号,堪称指津之笔。</h3><h3>后来,遵照冯丽老师的指导,结合切身实际,本着“我手写我心”的写法,撰写了一篇短文《“淡泊"年•平常心》,之后,去镇上邮局发了,也没怎么往心上去。</h3><h3>翻过年来,新学期又拉开了序幕。一天,我扑在办公桌上备课,突然,一位老师大声喊道:“你们快点来看!柴老师又发表文章了!这回是大报一一《教师报》!”大家一下子都聚拢来看,有的拉着我的手,高声叫着“请客!柴老师,快请客!”我走近一看,果然,“湖北•柴太山”赫然在目。尽管只有实实在在的“豆腐块”那么大,但是,毕竟还是发表了。</h3><h3>不久,酬稿单和样报都寄来了。更令人喜出望外的是,一并寄来的竟然还有责编冯丽老师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亲笔信!</h3><h3>冯丽老师的书写灵动,飘逸,又不失遒劲,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冯丽老师的话语,更是激荡人心,倍受鼓舞。冯丽老师肯定我“对文学有很大偏好,文笔也挺优美”,并鼓励我“参阅栏目设置”“欢迎继续赐稿”。</h3><h3>可惜,先天笨拙,后天懒散,在文学、教研的路上,停停走走,走走停停,一直无所建树。尽管陆陆续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但终究没成什么气候。</h3><h3>至今想来,实在有负冯丽老师的期待,有负曾经予我一方成长沃土的“老师心目中的好报”一一《教师报》。</h3><h3>好在,还有余生。人常说:“真正人生五十始”,那就让我重新再来,用真心去爱教育,爱《教师报》,爱生活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