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海岛行之石塘

五月五

<h3>  心心念念要去看曙光,自然翻了不少攻略,年少时虽曾有过几年海岛生活的经历,但终归还是对石塘缺乏地理上的认知和人文上的理解,三天两夜,匆匆忙忙,蜻蜓点水。</h3> <h3>  网上订了“暖暖一舍”,民宿挺不错的,就在千年曙光碑下的元龙岙,村子不大,七零八落的石屋极俱石塘特色。村子离镇上也近,只是上山的路比较难开,周末或假日停车不是很方便。</h3> <h3>“千年曙光碑”观日出</h3><h3>  早起,往山顶方向穿过村子,步行五六分钟便到了“千年曙光碑”。天刚朦朦亮,观景台上已聚集了不少人,等待那缕传说中的曙光。东方天色开始嫣红,转而成玫红,对于经常拍日出的我来说知道太阳升起还有近二十分钟。身边的大人小孩开始激动,“太阳会从水里升起来吗”“太阳升起来时是一跳一跳的么”……我选择了曙光碑下方的祈愿台,因为那儿可以避开电线杆之类的视线阻碍。</h3> <h3>  东边海平面上方聚起的雾霭开始变厚,看日出的指数不算太高,心里不免略生遗憾。继而天际又出现了跑马云,一朵一朵地游动,汇集在一起,渐渐变大,期待中的红日喷薄又变得渺茫。</h3> <h3>  太阳终于升起,将厚重的云层勾勒出带红的金边,时而羞脸半露,将金色的光毯铺向岸边;时而躲进云间,在大海上涂抹梦幻般的光绘。天空图腾变换无穷,海面色彩斑斓陆离,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石塘观日,虽然与想象相距甚远,却也没有落下多少遗憾。</h3> <h3>  返回天台,等待云缝里的太阳穿过曙光碑的瞬间,抓住那一点点稍纵即逝的光芒,终逐心愿。</h3> <h3>石屋的风景</h3><h3> 到石塘,当然不会错过石屋的风景。它是诗人眼里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它是摄影师眼中的“东方巴黎圣母院”;它是画家眼中的天然油画。从曙光碑沿着后山的石阶慢慢逛下去,半山腰处就是后山石屋群观赏地,很多石塘的宣传美图就出自这里。村子依山就势,垒石而建,据说后山石屋群是国内保存完好的古渔村建筑群。</h3><h3></h3> <h3>  村子很整洁,显然经过精心整治,第一眼便给我一种美丽乡村建设典范的感觉,对生活在这儿的村民自然好,却少了一分古朴与厚重。其实,除了后山,石塘保留了很多古石屋,也值得一去。</h3> <h3>石塘绿道</h3><h3> 石塘绿道全程近40公里,一期从金沙滩到珍珠滩再到钓浜渔港已基本完成,号称温岭最美海岸线。具体是哪儿进哪儿出我不知道,也没走过,但我们去了海利村的观景台,一览众山,远眺大海,侧身让白云从身边走过,着实过了把隐。这里有浪漫怡情的民宿,设施完整的露营地,见过最美的景观厕所。 </h3><h3> 而山下钓浜,村民们依旧在忙于渔事。</h3> <h3>箬山半岛</h3><h3> 小箬村~被称作马卡龙色的七彩岛,是个十足的网红打卡地,深得年轻人的喜欢,无论白天晚上,游人络绎不绝。别的就没有可以介绍的了。</h3> <h3>  里箬古村~位于箬山半岛的后半部,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石塘镇闽南文化的发源地。村子里有一个清代陈和隆旧宅,是这里的代表景观。</h3> <h3>  宅子原本是箬山文化展览馆,目前正在修缮中,热心的管理员不仅让我们上碉楼参观,还详细地给我们讲解石塘的民俗风情。</h3> <h3>  箬山一带的大奏鼓、扛抬阁(元宵习俗)、小人节(七夕习俗)和剪纸四个带着浓郁闽南文化色彩的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和省非遗名录。从管理员颇为自豪的表情里,我们努力地领会着箬山文化的丰厚底蕴,很有种到时再来的冲动。</h3> <h3>  温岭,一个值得去深度阅读和欣赏的小城,一个确实让人着迷和留恋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