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9.09.27.今天我们将要到达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杭州。杭州古称余杭、钱塘,相传大禹在治水时期,曾乘舟经过杭州并舍其杭(杭即古代的方舟)于此,故名余杭。现在余杭是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区的名称。</h3> <h3> ⬇️京杭大运河自北向南进入杭州境内的第一站就是塘栖镇,塘栖镇便成为杭州的水上门户。这是一座始建于北宋的古镇,大运河从镇中心流过,历史上这里曾商贾云集,位居“江南十大名镇”之首。</h3> <h3> ⬇️我们早上从桐乡出发,骑行50km到达的第一站就是这江南第一名镇,位于杭州余杭区的塘栖古镇。</h3> <h3> ⬇️古镇广场上的中国大运河石碑,我的爱车必须跟它合影留念。</h3> <h3> ⬇️古镇上标明这里是京杭大运河余杭段的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凡是与大运河有关的石碑,都不能缺少爱车的身影。</h3> <h3> ⬇️塘栖古镇的西北有运河上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广济桥也叫碧天桥,通济桥,造型古朴庄重,是运河上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一部分。</h3> <h3> ⬇️广济桥全景。这是我所有图片中唯一一张把七个孔拍全了的照片,不信您数数看😊</h3> <h3> ⬇️广济桥远景</h3> <h3> ⬇️广济桥近景</h3> <h3> ⬇️广济桥细节</h3> <h3> ⬇️广济桥桥下的镇水兽</h3> <h3> ⬇️广济桥边,运河北岸的码头御碑石牌坊。</h3> <h3> ⬇️展示伟岸雄姿之地,非男士们莫属。</h3> <h3> ⬇️您可别以为这里只有一座石牌坊,真正的大宝贝在牌坊北侧的碑亭之中,亭中赫然立着一座高达5.4米的御碑,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所立,据说它是中国最大的御碑。</h3> <p> ⬇️杨老师总是这么认真</p> <h3> ⬇️御碑亭前还立着这样一块碑,原来这里还是水利通判厅遗址。</h3> <h3> ⬇️御碑亭前和通往亭子后面的通道上有许多准备报考中国美术学院的高中生在写生。</h3> <h3> ⬇️绕到御碑亭后面,有一片用木围栏围起来的遗址,边上立着这块石碑“卢宅原址”。</h3><h3> 卢氏,何许人也?为何要给他立碑?</h3><h3> 碑文上这样写道:卢锦江(1881—1954)湖州吴兴人,初任大纶丝厂公务主任,因其技艺精通,1927年出任崇裕丝厂首任厂长,对发展蚕丝业有一定的贡献。其出资购入水北原水利通判厅旧址空地约四亩,建三楼三底住宅,并将乾隆御碑砌入墙体内,使乾隆御碑得以保存完好。特此纪念。</h3><h3> 原来这是政府为感谢他保护文物而立的纪念碑。若不是他,这块中国最大的御碑是否能完好地保存至今便不得而知了。</h3><h3> </h3> <h3> ⬇️卢宅原址前的石狮子</h3> <h3> ⬇️卢宅原址旁的景观</h3> <h3> ⬇️如今塘栖古镇上的商铺</h3> <h3> ⬇️塘栖古镇街景</h3> <h3> ⬇️古镇上运河边写生的学生们</h3> <h3> ⬇️不知如此诗一般的意境会激发他们怎样的创作灵感。</h3> <h3> ⬇️在我看来,他们也是古镇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给古镇增添了活力,更增添了艺术气息。</h3> <h3> ⬇️推车走上广济桥</h3> <h3> ⬇️带着重重的驮包,还真有些吃力。</h3> <h3> ⬇️走下广济桥,就看到南岸边的这尊雕像。他叫陈守清,宁波鄞县人(鄞,读yin二音),曾为修葺广济桥游走募捐,如今的广济桥就是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陈守清募建的,世人为感念他,誉之为“广济桥之父”。</h3> <h3> ⬇️离广济桥不远,还有这座郭璞井的文物保护石碑。</h3> <h3> ⬇️郭璞是东晋的文学家,还是精通阴阳八卦的一代风水宗师。由他亲自勘察选址、自己出资请人打的这口水井,井水味醇略带甘甜,当地百姓依靠这口井度过了大旱之年,为了不忘郭璞的大恩大德,百姓们便把这口井称作“郭璞井”。</h3><h3> 当年康熙皇帝南巡到此地,地方官员曾用郭璞井的井水泡茶招待康熙,康熙饮后对这井水也是赞不绝口。</h3><h3> 如今郭璞井已成为古镇的一景。</h3> <h3> ⬇️告别塘栖古镇,骑行25km来到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地标拱宸桥。拱宸桥之名象征着对帝王的拥护、相迎和敬意,“拱”表示拱手致敬,“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因此每当帝王南巡时,看到这座高高的石拱桥便会心生愉悦。</h3> <h3> ⬇️我们到达的是拱宸桥西岸,两位摄影师张哥和杨哥,放好车就忙着给这座最具象征性意义的桥各种角度拍照。</h3> <h3> ⬇️拱宸桥下的镇水兽</h3><h3> 它叫趴蝮,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龙的第6个儿子,因为水性好,而被用以镇河祈福,祈求船只平安渡过。</h3> <h3> ⬇️现在的趴蝮,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于防止过桥的货船发生偏移,撞坏拱宸桥。</h3><h3> 如今江浙一带的运河仍然保持着繁忙的通航状态,趴蝮被撞的事故经常发生,古老的拱宸桥依旧完好无损。</h3> <h3> ⬇️我四处寻找标志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终点的石碑。桥西的亭子里立着的这块碑不是。</h3> <h3> ⬇️碑背面的碑文也没有表明这里是终点</h3> <h3> ⬇️这块碑更不是</h3> <h3> ⬇️之前做功课时,只知道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桥,那么骑到这里是不是就表明我们的大运河自行车之旅就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我却不敢肯定。没有找到明显的标记,我便在群里呼叫骑行过京杭大运河的骑友,以期证明我们已经骑到了终点。</h3><h3> 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这里就是骑行京杭大运河的终点。</h3><h3> 我们赶紧在这里拍照。</h3> <h3> ⬇️全体队员合影,记录这一历史时刻。</h3> <h3> 照片拍完了,队友们也都为胜利到达终点而十分激动,我的心情却十分复杂,一点也兴奋不起来,历时26天,行程2000余公里的骑行京杭大运河之旅就这样结束了?心里总觉得欠缺点儿什么。</h3> <h3> ⬇️拱宸桥西岸是历史保护街区,东岸是大运河文化广场和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从这里过桥,桥的那端就是大运河博物馆。无奈我们的自行车不让上桥,只得去绕行。</h3> <h3> ⬇️桥西的历史街区,是杭州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至今这里还保留了大量完整的清末民初沿河民居和现代工业遗存。这是通益公纱厂旧址。通益公纱厂是杭州第一棉纺厂的前身,作为见证杭州近代工业发展历史的文物被保留下来。(每当看到棉纺厂、毛纺厂的字样,我都倍感亲切)</h3> <h3> ⬇️利用纱厂旧厂址改建的展示杭州古典优雅的扇文化与精湛制作技艺的中国扇博物馆。</h3><h3> 扇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杭扇”早在南宋时便以“五杭”之一闻名。此馆是中国唯一一座以扇为专题的博物馆。</h3> <h3>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h3><h3> 博物馆建筑由桥西土特产仓库改建而成,以文化遗产的角度、专题的方式解读了刀剪剑“物开一刃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则为剪”的独特文化。</h3><h3> 烟雨江南,衍生出独特的伞文化,伞的审美、伞的诗意和伞的象征意蕴,伴随着历史发展的年轮,碾压出一道独特的文化轨迹。中国伞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伞主题博物馆,综合展示以中国为代表的伞文化、伞历史、伞故事、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h3> <h3> ⬇️热爱刀剑的男士们进去参观拍照,我留在外面看车。</h3> <h3> ⬇️中国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h3><h3> 由杭州红雷丝织厂厂房改建而成,是一个综合性工艺美术行业专题博物馆。</h3> <h3> ⬇️最后来到东岸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h3> <h3> ⬇️在这里可以完整地了解到大运河的开凿、变迁以及利用史,讲述了大运河自诞生以来,给沿岸人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给沿岸城市带来的兴衰与发展,这里展示的是一部大运河的史书。</h3> <h3> ⬇️站在历史风帆下的杨老师</h3> <h3> ⬇️与历史人物对话的杨老师</h3> <h3> ⬇️大运河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我们精神生活永不枯竭的源泉。</h3> <h3> ⬇️每到一地参观博物馆后,我总会挑选我最喜欢的文创产品——书签作为纪念品带走(当然是要付钱的),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h3> <h3> ⬇️从博物馆出来,想在东岸再看一看拱宸桥,却在岸边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写着“京杭大运河南端”、最具说服力的石碑,大家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新一轮的摆拍就此拉开了序幕。</h3> <h3> ⬇️心中的欠缺得到了弥补,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得到了证实,骑行京杭大运河之旅正式宣告结束!刚刚看到石碑时一点小小激动的心情马上就平静了下来,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感。望着河对岸“京杭大运河•世界的运河”十个大字,感触颇多,心中更多的是对大运河的眷恋与不舍,26天时间太短,不足以让我更多一点地了解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心中留有太多的遗憾!我不是固执,也不是追求完美,我是从心底真正爱上了大运河,爱上了祖先留给我们的最为珍贵的瑰宝!运河情结会一直凝结在我的心中,有机会我定会重走大运河!</h3> <h3>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骑行10km到达今天入住的酒店,如家快捷酒店加盟店—莫泰酒店杭州火车东站店。地址:杭州市江干区天城路84号,标准双人间136元/间。</h3> <h3> 今天码表记录的骑行数据是105km.</h3><h3> ⬇️黑鸟记录的数据是85.13k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