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祥,是我在村见得最迟的一位贫困户。<br>我去年到村,今年才见到。原因是,他去年到外边打零工,今年才回来。<br>今年年初,单位为充实驻村帮扶力量,另增加一位优秀年轻干部与我一起驻村。驻村工作队商议后,决定把王太祥户帮扶联系人调整为我单位另一驻村干部(雪梅)。<br>于是,我与雪梅一起入户采集相关信息,熟悉相关情况。第一次交流,估计由于互相不熟悉,说的话并不多。但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性格耿直、豪爽的老人。<br>老王是易地扶贫搬迁户,老房子已拆除,现住在村服务中心对面的交钥匙安置房里,因此,平时看到他的机会较多。每次遇到,我也会笑呵呵的与他打招呼,他也会笑呵呵的回应。慢慢的,互相都熟悉了。有一次,老王手机有点问题,他拿着手机前来村服务中心找到雪梅,请雪梅帮他处理。没一会儿,雪梅就处理好了。老王接到手机后笑呵呵的对雪梅说,谢谢啦。之后又简单说了几句后,老王就拿着手机一边拨弄一边向安置房走去。看那个神态,很高兴,就像个孩子一样。 还有一次,老王跑来村服务中心询问相关政策。看得出来,他对政策还是比较关注的。我们对他说,请他放心,只要政策上有的,我们会告诉你的。然后,他就转身去忙他的事情了。<br>这些都是平常事,真正让我吃惊的是,没想到这位老人,竟然还曾获得过县级表彰,是一个深藏功与名的老人。<br>一天晚上,我在村服务中心有事。把自己手头事情忙完后,看着对面老王的窗户正亮着灯,好像正在做饭。我便信步走上了二楼,门半掩着,我直接就进去了。确实,他在靠窗户那边灶台上洗锅做饭。我走过去说道,这么晚了还没吃饭啊?他一回头,笑呵呵的说,是啊,今天忙的很,早上吃了,下午还没吃呢!我说,那你快做饭吧。然后,他回过身,开始做饭。在做饭间隙,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不过,一般情况都是我问他答。<br>他说忙,我还是知道一些的。作为一个五保户,他还是很勤劳的。今年村里号召栽茄子,他报名栽植了1亩。另外,还种有玉米。一天,一个人还是很忙的。去年以前,他还经常在外务工。 我是一个喜欢追根究底的人。因此,这次与他闲聊,问的范围也很广。人熟悉了,老王聊起来也很随便。我想了解他的一些家庭情况,因为据我观察,老王是一个勤劳的人,那么按常理推测,像他这么勤劳的人,找媳妇成个家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他确实也谈了,谈的很爽快。<br>他说,他小时候读书还好,但由于家庭成分(地主)不行,后来没读成,只上了小学四年级。家里弟兄三人,分家很早,另两个兄弟负责养活父亲,他一个人负责养活母亲。而他的母亲后来患病,在床上瘫了整整十年。他说,那十年是他最困难的日子,钱花了不少不说,还得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老母亲。他说,他把老母亲招呼的很好,外人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在他照顾了10年后,老母亲安详的离去。老母亲走后,他把事情安排的很漂亮,请了两班人把母亲送上山。他说这些的时候,说的很淡,没有听出曾经所受的一丝苦。<br>但是在说完那些后,他还是轻轻地叹了一声,但这一声轻叹,我听到了,尽管很轻。他说,人的命生的苦了,没办法,当年家里穷,后来又照顾老母亲,耽误了自己的事。要是没有这些事,还是能找个媳妇的。再后来,年龄也大了,更没有合适的了。我回道,我觉得你做得很好,虽然耽误了自己的事,但对老母亲的孝道,是我们作为子女们应该学习的。他听了后,突然眼睛里好像放了光,对我笑呵呵的说道,我原来还得了荣誉的,就是照顾母亲这件事。我连忙追问,是什么荣誉?有奖状吗?能给我看看吗?于是,他放下了灶台上的事,带我走进了卧室。 在老王的卧室,有一个大箱子。他揭开箱子,一边找一边跟我说道,那一年,通知他到县领奖,有荣誉证书,还发了一床被子和一套西服。荣誉证书他一直保存着,西服值200多元呢,但是太大了,他穿不成,不过一直放的好好的,去年他拿出来,还是新的一样,送给侄儿穿了。不一会,他翻出了一本荣誉证书。我小心翼翼的接过证书,翻开了扉页。有两页折在一起的发黄的页面,我小心的把它们打开,放在了凳子上。有两份荣誉证书,一份是手写的,一份是机打的。一份署名单位是石泉县老龄委,一份是中共石泉县委、石泉县人民政府,时间都是一九九八年,月份不同。两份荣誉证书由于长期折叠,已经有了明显的断痕。荣誉证书封皮上的那三个大字,也已用透明胶带黏贴了好几遍,不然早掉了。看得出来,眼前的这位老人是很珍视这份荣誉的。其他东西可能从老房子没带下来,但这份荣誉他不仅带下来了,而且还把它藏在箱子底,也藏在了自己的心底,一般人还不知道!<br>一九九八年,时间倒回到21年前。在世纪之交,这位老人因为孝敬老母亲而获得县级表彰,那时的小山村,又有多少人有此殊荣?据我所知,目前,我经过的山村里,这个老人是第一个。 透过这份上级组织认可的荣誉,透过老人眼里的自豪和喜悦之情,我看到了那样一幅景象:老母亲瘫痪在床,一位孝子在床前悉心伺候,一把屎一把尿,尽管老母亲卧病在床、身体是疼痛的,但心情是舒畅的,老母亲因有一个好儿子而感动、落泪。为了医治老母亲的病,孝子不顾自身本就有限的条件,把本就不多的钱用来医治老母亲,四方奔走求治大夫……老母亲虽然走了,但她走的很幸福,她的脸上是始终挂着笑容的。孝子虽然最终没留住老母亲,并且花光了积蓄,错过了最好的年华,也耽误了自己的事,但他的内心是问心无愧的,精神是清爽的!<br>怀着崇敬的心情,坐在床上,我与老王自拍了一张照片。我想把这个影像留下。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也可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些事,不是用赚了多少钱可以衡量的,是一个人精神的丰碑!老王说,孝顺(父母)要人活在时,(父母)死了烧纸都是枉然。他用一句土话说出了最大的哲理,“子欲孝而亲不在”,可惜很多人都知道,但很多人毕其一生也没做到。而老王做到了,在他的眼里,这件事很普通很平凡,但放在很多人身上,比千钧重担还要重! 环顾老王的住处,收拾的额很干净、利落。拿他的话说,自己住嘛,不收拾干净,别人进来也不舒服嘛!谈起将来的打算,老王说,自己这辈子基本就这样了,再成家也不现实,这两年把家里打理好,打理好了就到敬老院去。<br>我问他打理什么?他说,老房子那还有三幅寿材,有时间找人油漆出来,油漆了能卖个好价钱,卖个两幅,留一幅(给自己)。还有,计划买一头猪,喂大了自己吃。他说,你看今年猪肉多大价了,20多元一斤,吃不起了,不如自己喂着(杀了吃)。还种一点庄稼。他说,前几年能出门,但都是打零工,现在不想出去了。据他说,他原来出门,到过几个地方,干过的事也多,像在山西下过煤矿,在山东进过铁矿,在河北干过建筑。我对他说,不错啊,去的地方比我还多。他笑呵呵的回道,你还年轻嘛。<br>今夜,当我站在村服务中心,看到他还在窗台做饭时候,想把他记下来。<br>一个五保老人,21年前受过县级党委、政府表彰的老人,一个因为孝顺而耽误自己终身大事的老人,一个对生活没有丝毫抱怨的老人,让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