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进一步提升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探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激活教研氛围,促进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9月24日下午,浦江县小学科学中心教研组乡村学校研学活动在岩头镇中心小学举行。来自中心教研组的成员以及岩头中小的部分科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p> <p> 研学活动由县小学科学教研员许楠煊老师主持。活动一开始,许老师先介绍了活动的流程:此次活动分四个板块,研一堂课,做一个下水实验,解决一个问题,分享一个经验。通过多元交融的教研方式,激活教研氛围,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发展,凝聚科学教师的教学智慧,实现小学科学教研工作的新跨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研一堂课—见微知著,小课堂大教学</b></p> <p> 岩头中小的郑丹莉老师“打头阵”,为在场教师带来了一堂科学活动课《我们来做“热气球”》。</p> <p> 课堂上郑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化身为设计师,通过思考和尝试逐步引出材料,认识到每一种材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再不断的交流修改设计,通过不断的努力得到成功的体验。</p> <p> 课后,在许老师的组织下,教研组成员分组分别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角度对课堂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并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p> <p> 每位老师都积极参与评课过程,侃侃而谈,在发现问题的同时也不断的在交流解决的方法。老师们的反馈和点评,不仅对上课老师来说是一次好的自我认识和成长,对于其他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提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做一个下水实验—亲历躬行,有备无患</b></p> <p> 讨论结束后,花桥中小甄佳媚老师对《空气有质量吗?》一课进行了下水实验讲解。亲历下水实验,老师们发现看似简单的实验操作时也有很多的问题。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操作也会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而我们老师常常犯经验主义,往往是上课看了教师用书,拿了实验材料就去上课,课堂上就很有可能会让实验失败。通过下水实验,老师才能充分预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实验结果的操作,并对实验作出适当的调整,提高实验的成功率。</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解决一个问题—“小题”值得“大做”</b></p> <p> 实验小学周浩然老师对“对比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分这一问题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说。对比实验这一定义正式出现是在五年级科学,但是早在三年级科学课中就对对比实验有所渗透。如何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也一直是困扰很多老师和学生的难题。周老师通过大量的释义和举例,让老师们明白对照组是指普遍情况下的自然状态,而实验组是改变某些条件,施加影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分享一个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p> <p> 现在每个学校都在提倡开设科学拓展性课程,但是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却遇到了很多问题。浦阳一小杨慧丽老师就向大家分享了一篇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实施课题。从课题的研究,每个模块的划分和具体的实施都非常的有参考性,给每位科学老师开展拓展课程带来了新思路。</p> <p>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研学活动为科学老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风采、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充分调动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进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对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相信在不断的努力下,浦江县小学科学教学会越来越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