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rette与抽动症是啥关系?

张辉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儿科

<h3>今天我们讲讲Tourette与抽动症的关系!</h3><h3>据说在 1825年法国一位7岁的小女孩首次出现了不自主抽动,开始头部及手臂不自主抽动,而后渐渐波及面部和肩部,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贱毛病”。</h3><h3>知道1885年法国的George Gilles de la Tourette报道了8例相似的病例,并且进一步描述了疾病的症状及阐述了疾病的本质,而后人们称次病为Tourette综合征。</h3><h3>根据其多组肌群抽动的特点,又称为多发性抽动症,或慢性多发性抽动症。其抽动、发音多为暴发性突然发作,又称冲动性肌痉挛。随着病程的延长,部分病例出现秽语现象,故称为抽动—秽语综合症。</h3><h3>但秽语的发病率还不足1/3,非诊断本病的必需条件,且秽语带有贬义,由此有关专家认为,过去国内常用的抽动—秽语综合征这一名称欠妥。&lt;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gt;称为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称本病为“多发性抽动症”。</h3><h3><br></h3> <h3>抽动症的主要特点是临床经常出现日间不自主、难自控的快速抽动表现和不协调动作,常有频繁挤眉、眨眼、鼻吸噘嘴、作怪相、摇头、扭颈、缩颈,耸肩;上下肢局限性抽动。重者还有发声抽动,有的喉中发”吭吭、喔喔”异响,犬吠声,出气声,清嗓声,重复声,喷口水,秽语,说脏话等。精神紧张刺激是促发因素。有意识地控制可暂停,睡眠时消失。症状有波动性或周期性。有时还有模仿语言、模仿动作、多动或行为问题。</h3><h3>抽动障碍最常见的为累及面部肌肉与喉部肌肉的抽动,表现为做鬼脸或发怪声,因此常被误认为故意捣乱或毛病而被呵斥或责罚。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或感冒、应激的情况下可能加重。</h3> <h3>抽动症的治疗目前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及心理、行为干预指导。目前我科已开展抽动症的规范化诊疗方案,欢迎各位以后需要的家长进行咨询、就诊。</h3><h3>地址:南阳市卧龙区中州西路988号南阳南石医院北院4楼儿科</h3><h3>电话:</h3><h3>吴云刚主任13838789287</h3><h3>李珊珊护士长13598286626</h3><h3>王天青护士长18703773993</h3><h3>鲁连海医师18695980107</h3><h3>李雯洁医师15938852579</h3><h3>陈建州医师17737891857</h3><h3>骞金侠医师13838721852</h3><h3>宋雨莲医师15737617561</h3><h3>郭全岭医师15737787880</h3><h3>张 辉医师17698839955</h3><h3><br></h3> <h3>张辉简介:</h3><h3> 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师从青岛大学儿童抽动症专家徐涛教授。曾先后在河南省中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学习。自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致力于开展儿童抽动症亚专业研究,目前在南阳市率先开展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优化方案诊治工作,广泛受到患儿家属的一致好评。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7篇,英文3篇,SCI收录1篇。中西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小儿常见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小儿疑难病症有独到的研究。善于开展运用现代医学诊疗技术结合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如针刺、电针疗法、耳针、穴位贴敷、小儿捏脊等联合中药制剂对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进行综合治疗与干预,提升患儿家庭生活质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