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作者:薰衣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初识李学军老师,是在逸夫中学的讲台上。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在母校北梯中学任教,学校组织语文老师去参加市教育局教研室在逸夫中学举行的听课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去市里参加听课活动,也是第一次去声名显赫的逸夫中学。我心情无比激动,类似刘姥姥进大观园。记得当天阳光明媚,照得人心里暖暖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时李老师为我们作示范课,讲的是何其芳的《秋天》。有一个朗读环节,李老师亲身示范,选择清读。他那厚重、低沉、自信、略带磁性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瞬间乡野秋天的气息迎面扑来,那清晨的露珠、山谷间的伐木声、芦篷满载的白霜在眼前一一帧帧放映。我索性闭上眼睛,任凭那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在脑海中碰撞,跳跃,回响。紧接着,李老师又从语气、节奏、情感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在他一遍又一遍的耐心引导、点拨、鼓励下,学生们读得渐入佳境,越来越好。我似铁屑被磁石吸引一般,目光紧随李老师的一举一动,竟忘却时间的流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当窗外的铃声响起,李老师已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一切是那么的自然流畅,水到渠成。整节课没有多余的讲解分析,仅凭师生共读完成教学,这种教法是那么的新颖别致,那么轻松自然,那么和谐愉快。相比我的声嘶力竭,滔滔不绝,严肃刻板,这节示范课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语文教法大门,让我觉得通往罗马的路有千万条,而我选择的是最坎坷,最难走的那条。课后询问同行得知,他是中山街学校的校长,是语文特级教师,现还任课。“校长还上课?还是特级教师?”我在内心惊呼。我现在连职称都没有,特级那该是多遥远的距离。阅历限制了我的想象,那应是像梦一样美好的地方。很庆幸工作之初,便遇着李老师这样的名师,他像一盏指路明灯,为我拨开云雾,指引航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次相见,大约是2010年左右。当时北梯中学并入于乡中学,和清华中学、中山街学校、城东中学一起被市教育局划为东南片区。我受邀作为评委,去这几所中学听课。记得在中山街学校听完课后,李校长问我愿不愿意到中山街学校任教。我一愣,心里十分惊喜,从没有一位校长如此直接邀请我。虽然当时有教师交流政策,我也想去城里学校交流,可我这没关系没背景的,要想交流谈何容易。惊喜之余,我又考虑到孩子在于乡上幼儿园,房子买的离中山街学校又远等诸多现实问题,只好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顾虑。记得当时他给我讲了很多,这是我第一次和他近距离的交谈,他似一位长者,慈祥如父,对我谆谆教诲。他说,人的目光要长远,要为自己将来发展考虑,你所说的困难,可以慢慢克服,外在的困难算不了什么,难的是能不能迈出正确的一步等等。事后隔了几天,他又托人问我想好了吗?虽然当时由于各种原因终没去成,但李校长平易近人,惜才爱才,在我心中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第三次相见是在今年8月底,李校长已退居二线,担任永济市语文名师工作室的顾问。那天,在城北中学阶梯教室,他给全市语文老师上培训课,讲的是《思维导图在作文中的应用》。一般我们常在名著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李校长却将它运用于写作教学,可谓别出心裁,另辟蹊径。难能可贵的是,在后半节课中,话筒由于出现故障发不出声,李校长依然有条不紊,坚持上完课。当时我坐在后排,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穿过人群头顶,抵达我的耳膜。偌大的教室,三四百人的课堂,却没有话筒可用,是那份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教育工作的执着,对诸多后辈的尊重,让头发斑白、戴着老花镜的李校长坚持到最后。这节课,他不仅为年轻教师作了教学示范,更作了师者示范。那一刻,我的眼里似有东西滑落。</font></h3> <p> 我与李学军老师并不是师生,也未曾深交,但在我的眼里,他就是我的精神导师。从事教育工作近二十年来,他一直是我努力追赶的对象,一直是我努力想成为的那个人,也是我工作奋斗不息的动力和源泉。 </p><p> 李老师,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