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三十载,潜心培育两代人———家门口的好老师赵味娥

子午街道张村小学

<h3> <br></h3> <h3>  赵味娥老师是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东村小学一名拥有35年教龄的一线小学教师,长期以来赵老师承担着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工作。2005年被评为中小学一级教师,2007年被评为长安区骨干教师,连续多年被子午街办评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洗尽铅华始终不忘初心,她用35年的坚守为农村基础教育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br></h3> <h3>  爱生如子,她是学生心中的“赵妈妈”。 从被学生称为“赵妈妈”到如今被亲切的称为“赵奶奶”,赵老师始终把“爱”作为教育学生的基础,她说过“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影响的可能是一个孩子的一生”,正是带着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爱,赵老师温暖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br></h3> <h3>  五年级的姬重瑞同学患有自闭症,由于家庭困难不能到特殊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和治疗,以至于连自己的名字还不会写,上课也很难专心的坐在座位上。赵老师刚刚接手这个班就向同学们承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同学,即便是身体有残疾,在赵老师眼里依然是可爱的天使。每节课后她都会坐到姬重瑞同学身旁手把手教他写自己的名字,教给他生活的技能。姬同学也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渐渐接受这位“奶奶”老师。一次,赵老师患了重感冒,忍着病痛用嘶哑的嗓子给孩子们上课,课间姬重瑞默默地给老师茶杯里添满了水,看到这一幕,赵老师被感动了。35年的教学生涯,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她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爱才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br></h3> <h3>  爱岗敬业,她是同事心中的“拼命园丁”。 在学校赵老师总是早早进教室督促学生早读、自习,下午经常批改作业到很晚才离开学校。2017年4月的一次意外赵老师不慎滑倒导致脚踝摔伤,当医生告诉她骨头出现的裂纹需要卧床静养3个月才可痊愈,她立即面露难色,“大夫,我的学生马上要期中考试了,不能耽误啊。”在家修养的那段时间,赵老师依然心系学生,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她把课堂搬到了病床前,每到放学,病床前总会围着住在附近的学生,赵老师一边为他们答疑一边告诫他们一定要听临时老师的话,不能因为老师生病落下功课。一天,从赵老师家里的门缝中塞进来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全班同学的祝福,看到这些温暖的话语,赵老师又被感动了。为了不影响学生考试,仅仅在家休息了两周的赵老师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毅然拄着双拐走上了她挚爱的讲台。<br></h3> <h3>  潜心教学,她是学校里的“教学行家”。 多年来赵老师以勤学笃思的钻研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同事的尊敬,家长的信任。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她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三年来每周往返几十公里去县城进修。在教研组中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来在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方面总结的先进经验分享给年轻同事。当网络下载课件成为很多教师逃避备课任务的一种方式时,她却始终坚持手写教案,即使同一套教材已经带过很多次,她仍然坚持提前备课。赵老师说如今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学生认识能力也和以前不同,如果仍然局限于书本的知识,不仅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也会使我们的学生输在起跑线上,要保证我们山里的孩子不掉队,首先我们山里的老师要做到不落伍。</h3> <h3>  35年的坚守结满了几千桃李,35年的坚守托起了两代人的希望,35年的坚守是一摞摞的教案,35年的坚守是从红颜到白头的奉献。一张三尺讲台、一块黑板就是一辈子,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是赵老师不平凡的一生,我们偏僻的小山村正是有了赵味娥老师这样的园丁才让朵朵苔花绽放出了牡丹般的光彩。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