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国培,共同成长

梅子

<h3>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风和日丽的季节拉开了国培的序幕,于是我们相遇在中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h3><h3> 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就是奇迹,就有了美好的国培回忆,国培已经接近尾声,今天是国培的第九天。</h3> <h1> 从绘画教学到艺术教育———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 李帆</h1><h3></h3> <h3> 李帆老师通过课程研究与实践,让教师不单从个人经验出发,让学生能自主思考,并有态度的故事。通过教学方法及规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通过系统的训练,以某种专业载体展现出来。我们如何因材施教?如何做到真正的尊重?如何激活每个个体?如何运用知识与技能?如何关心教学,研究教学?这些都是需要同行思考和交流的,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参与幼儿美术的教学实践。</h3> <h3>  李老师从达芬奇谈起,告诉我们画画不要用感觉来分析,要从理性的方面去分析,看艺术作品的时候要看艺术家背后的思考和坚辛。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要从小开始培养。</h3> <h1>  乡村美术课程案例——艾东公益项目————孙逊</h1><h3></h3> <h3> 孙逊,男,1963年11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学士学位。副教授,现任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壁画与公共艺术系主任。</h3> <h3>美术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郑勤砚</h3> <h3>  郑勤砚: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教授 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博士。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h3> <h3> 郑教授以当代美术教育面对的机遇,如科技、脑科学、数字媒体、人工智能等,提出美术教育新的挑战:教育创新和创造力培养。并以方案案例:美国教师教育、项目制学习、等来探讨新时期美术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未来举措。讲座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剖析国内最新教育经验,探索美术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学校美术教师培训课程及继续教育体系的构建。</h3> <h1>  社会美术教育研究——马箐汝</h1><h3></h3> <h3>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为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根据当前美育存在新的问题,提出建设社会美术教育的学科领域。社会美术教育是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如手,研究社区美术教育、儿童美术教育,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性别美术教育以及美术教育机构建设等得关系及突出问题,并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社会为基础的美术教育 为实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美育体系提供研究基础。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呈现社会公共教育范畴中的中西方现当代美术教育状况的同时,提升美术教育专业工作者、管理者的职业素养,培养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创新型社会美术教育人才。</h3> <h3> 川军国培留影</h3> <h3> 听课大厅</h3> <h3> 国培全体学员留影</h3> <h3> 国培4班留影</h3> <h3> 每天走过的熟悉校园</h3> <h3> 央美的日落</h3> <h3> 每天骑车上下课</h3> <h3>  离别的钟声即将敲响,紧张而充实的央美国培即将结束,面对国培的老师、国培的同学,大家都很不舍……</h3>

美术教育

国培

教育

社会

艺术

留影

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

实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