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记(3)-岳麓书院

邹锋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近来俗事烦身,不得空,心不能平,想起一句话:是命也是运也,且缓缓而行,为名乎为利乎,坐坐再去!缓缓而行,坐坐再去说的真好,那就深呼吸一口,闲情雅致,继续心灵之旅,就当是喝茶!<br>&nbsp; &nbsp; &nbsp; &nbsp; 前文谈到伟人毛主席在橘子洲头的相关事情和感想,也说了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诗词中有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莫过于想起人人皆知的一句诗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天”。是的,主席说的没错,橘子洲头的西北不远地方就有红于二月天的枫林,而这片枫林就在岳麓山。<br>&nbsp; &nbsp; &nbsp; 毛主席一定很喜欢岳麓山上的枫林,红的似火的枫叶,因为岳麓山的半山腰有个一个亭子,亭子上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爱晚亭”三字。“爱晚亭,岳麓山名胜之一,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取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句改名至今,该亭抗日战争时间被毁,1952年重建,1987年大修,重修时,毛泽东题写了‘爱晚亭’三字。1913—1918年间,毛泽东、蔡和森等常常在此聚会、读书、探讨革命真理,并在这一带登山露宿。该亭于197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引用碑刻) &nbsp; &nbsp; &nbsp; &nbsp; 爱晚亭,绿树环抱之中,亭子不大,可以用小来描述,亭盖为两层,亭柱为四根红柱,围柱为黄岗岩石,亦可坐人,亭瓦有点蓝绿色,显得有点古雅,亭子上面的对联在半山腰,亭子的东面有一个溪水塘,环境雅致,闲情并无,匆匆一瞥过,初秋的时候,枫叶并没有变红。未能主席有身临其境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的感同身受。值得一提的是爱晚亭两侧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经查是程颂万改写的。宣统三年(1911年)时,程颂万任岳麓书院学监,将原山长罗典所题爱晚亭对联:山径爱好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点,一双驯鹿待笼来。改法之妙,我不得知,如天书,颇有曲高和寡之嫌,大概也是我愚钝,才疏学浅之故。但通过对联,我想原来在爱晚亭可以看到枫叶之红并非虚言,曲径通幽的山径好似傍晚人伸懒腰,舒展筋骨,有遍地的桃林,远望天空,青山白云天外,绿树碧水眼前,倒影湖中,深翠欲滴,一双活泼乱跳的,有时候也很温驯的麋鹿,吃着野草,自由自在,只有等装在笼里才愿意回家,生态环境之美,人与自然、动物的祥和之美,一个高雅贤士眺望着,在爱晚亭里,远山,枫叶,山径,白云,桃树,麋鹿...一副美丽的风景画!美哉!今不如古!惜兮! &nbsp; &nbsp; &nbsp; &nbsp; 从爱晚亭向下走100米左右就是岳麓书院的后门,爱晚亭上面对联一开始也是岳麓书院的山长(校长)所书,说起岳麓书院,先说一下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等都曾到访过,听说习近平总书记来过岳麓书院两次,可见岳麓书院名声之盛,岳麓书院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四大古书院(指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三大书院无争议,嵩阳书院与石鼓书院有争议。由于石鼓书院毁于日军战火,来石鼓书院实地考察的人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确定河南登封嵩阳书院)。<br><br>&nbsp; &nbsp; &nbsp; 岳麓书院的历史悠久,书院一开始都是民办,孔圣人是创始人,一般大的书院都会供奉孔子大成像,有权人的官宦权贵子弟都到国子监读书的,古时候读书不易,岳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晋以前曾建道观,东晋陶侃曾建庵植树读书于此,而陶侃是陶渊明的老祖宗,如果说陶渊明出仕追求功名,那么在这条尔虞吾诈的官道上是以祖辈陶侃为榜样的,文武兼备,文能平治天下,武能安国定邦,入则为相,出则为将,求而不得,抑郁,不得志,终归坦然,功名皆一戏,未觉负平生,退而隐居山林,吟诗作赋。或许正因为东晋陶侃大将在此读书,后人仰慕古人,又在此读书,慢慢形成书院形式,也不是没有可能。 &nbsp; &nbsp; &nbsp; 岳麓书院声名鹤起不得不说一个人,宋真宗赵恒,岳麓书院的匾额是他所书,至今书院所存“岳麓书院”刻石,便是当年宋真宗亲笔所书,当时是为了奖励岳麓书院的山长周式,才学卓越,教学有方,桃李满天下,对于宋真宗其人好感不多,主要原因是在檀渊之盟中,表现甚差,畏惧怕死,不是当朝宰相寇准威逼,御驾亲征,历史或将改写,至少了点其父宋太宗的血性,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敌未出国境即言和者为国贼,这是其一。檀渊之盟本来可以变防守为进攻,辽军劳师远征,入中原腹地过久,首尾不能兼顾,必定是后勤补给供应日趋困难,出征不能占地攻城,军心会日趋涣散,辽人入侵骚扰边境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快,快马快刀,速战速决,只要拖住辽人必胜无疑这是其二。宰相寇准施压谈判使者曹利用,超过谈判指标回来,就小命不保,使者曹利用谈判后,回到宋朝之后,赵恒急问金额,曹利用不敢直说,只竖起3根指头,赵恒以为是300万两,大惊失声脱口道:“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自我安慰道:“是太多了,但就此把事情了结也好。”等知道是30万时,如释重负,转忧为喜,对曹利用大加赏赐。这是其三。但说起宋真宗说起对教育学习的态度,我不得不给个大大的赞,老百姓妇孺皆知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出自宋真宗说的,全文如下:<br><br>励学篇 <br>  宋 · 宋真宗<br>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br>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br>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br>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br>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br><br>&nbsp; &nbsp; &nbsp; 一个皇帝劝天下学子好好学习,可见宋朝的文化氛围,对文人的推崇之至,文治天下,以文制武,才有了文人在宋朝做官,只要不是罪大恶极,言论上不管咋样,哪怕触逆龙鳞,不会拖出去午门斩首,最多也是屁股挨个板子。这才有了璀璨艳丽宋词,以及一些列的文化思想学说。 &nbsp; &nbsp; &nbsp; &nbsp;说起宋朝的思想学说,不得不说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说起岳麓书院,也不得不说朱熹,那就先说朱熹和岳麓书院的渊源,史书记载: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曾经到岳麓书院的山长张栻谈经论道,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智慧的火花,举办了“朱张会讲”,类似于今天百家讲坛,都是知识界大咖,学子的楷模,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山顶放歌看花,山低饮马喝茶,山腰论经问道,人生快意!夫复何求,可谓盛况,唉,这样的盛况现实生活中估计也只有明星演唱会才能见到,而古人对真理,对知识的追求是多么热烈,今不如昔!悲乎!<br><br>&nbsp; &nbsp; &nbsp; &nbsp;说起思想方面,有必要先从宋真宗的励学篇延伸开看,励学篇中看出,皇帝宋真宗鼓励学子只有读书谋取功名,才能荣华富贵,这是一个目标思想,同时这样也是一个境界,但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做官,靠朝廷的俸禄能行么?能像皇帝老儿说的黄金屋,颜如玉,车马多如簇吗?恐怕不能,朝廷给的俸禄一般都不高,多半是贪,因为皇帝老儿要的是治国安邦的才干,你贪点就可以睁一眼闭一眼。而对于旧社会的老百姓眼中的好官认定,最重要的是清廉,哪怕是没有才能,只要清廉就认为是好官,或许古时候贪多半是或许很大程度上是剥削老百姓的所得,老百姓受不了。既然皇帝老儿都这样要求,延承旧的传统谋取就是为了荣华富贵,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正如项羽所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虽然也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但都淹没在富贵的浪潮中,杳无身影,相比而言,我们再看看宋初的横渠先生张载说的读书的目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境界才更加高远,与富贵无关,与宋真宗的境界高下立判。<br><br>&nbsp; &nbsp; &nbsp; &nbsp; 对比中外文化思想,中国的思想中,是向内发展的,更多的是追求内心思想,所以产生道教,玄学,儒家思想,思想上发展比西方进步,属于内敛式的,探索外向世界的不是没有,但不多,讲和为贵,比如中国历史上,中国侵略式兼并少数不多,就汉唐来说,对于西汉汉武帝,也是因为常年收到北方匈奴的骚扰,才出兵以绝后患的,对于唐李世民,也是因为突厥的侵扰,才出兵臣服突厥的,相当于吉利可汗在李世民登基不久就带领来攻打唐王朝的,所幸李世民雄才大略,淡定从容而突厥退兵,这些思想都有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意味。讲阴阳,比如中医的调理,所以中国得哲学发展的好,保守,喜欢稳定,相比西方思想文化,是外向式的,由内向外发展,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探索,从希腊航海开始,强调开拓,创新,所以西方科学,比如生物,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比如科技革命都领先于东方。就拿行为来说,西方见面是拥抱,没有距离感,东方见面是作揖,礼让三分,至于西方见面亲吻,对于东方中国那是闺房事实,大庭广众,成何体统!一时感想,题外话!说这些因为这也是文化基因的成长的土壤和氛围。 <h3>&nbsp; &nbsp; &nbsp; &nbsp;言归正传继续谈宋代思想大咖朱熹,坦白说我对大咖思想并不了解透彻,或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吧,朱熹的学说中,是儒家思想发展起来了,融合了道教,佛教,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存天理去人欲”,作为去人欲是和佛教不谋而合的,佛教认为痛苦的根源就在于欲望,追求了不该追求的东西,所以需要清心寡欲,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痛苦了。存天理,有点老子道教意思,融合天地之间有道,人应该遵循道,克己复礼为仁,做学问需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另外还需要思考格物致知,另外朱熹对岳麓书院的贡献还在加强当代学生的德育教育,比如在岳麓书院题写4个字方针“忠孝廉节”,依我看忠是对国家或者是皇帝的,孝是对家庭或者是父母的,廉是做官对百姓的,节是对自身的,这里也没有什么富贵的口号。这里强调的德在才先,先人后己,克己为道,这些思想也具体体现在朱熹制定学规当中。<br><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在明朝,岳麓书院还有一个思想大师来过,那就是王阳明,一个曾经为了追求真理,格物致知的年轻人,对着竹子,其他什么都不干,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的年轻人,哪怕病倒,王阳明可以说也是神一样存在的人,也可以说是圣人,立德,立言,立功。就立德来说,王阳明也是品德高尚的人,立言而言阳明心学的创始人,立功而言快速平定过宁王之乱,最后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提出人欲即天理,换句话说就是存在就是合理的,而不是朱熹所说存天理去人欲,人欲干嘛要去,道德只可以提倡,只可以要求,需要引导。所以需要“致良知”,没有良知的思想行为,但不能忽视,或者灭亡,当它不存在。一切行为都来源心,心就是世界。其实同样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对于缺点我需要做的也是与缺点和平相处,合理引导,不需要忽视,甚至压抑,死后有四句话流传于世: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实我很喜欢王阳明对知行合一的一段对话:<br><br>【知行合一】<br>弟子问王阳明:<br>“老师:<br>知行合一那么容易,<br>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br>王阳明回答:<br>“因为目标是直的,<br>道路却是曲折的,<br>他们犯了三个错误 <br>1.听到了:<br>就以为自己明白了;<br>2.知道了:<br>就以为自己做到了;<br>3.心动了:<br>就以为自己在行动。”<br>克服这三点,<br>才有可能真的知行合一。<br><br>&nbsp; &nbsp; &nbsp; &nbsp;王阳明的心学,影响力之大,甚至传到日本,20世纪初,日本历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的名字是东乡平八郎,在日本舰队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全歼了俄国太平洋和波罗的海舰队,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在庆功宴上,面对夸奖,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从腰间拿出一个腰牌,拿给众人看,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br><br>&nbsp; &nbsp; &nbsp; &nbsp;人的思想,行为,一切一切都来源自己的内心,先你的心才有了行为,思想,对于心的作用力,想起佛系,里面也有一个句话凡所有相,皆属虚妄,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菩萨——《金刚经》之真谛,可见心的力量和作用,也希望朋友们能不管外界环境咋样,都能做到境随心转。<br><br>&nbsp; &nbsp; &nbsp; &nbsp;其实主张知行合一的思想,王阳明并非第一人,我的家乡如皋在宋初宋仁宗时期胡媛先生就曾提出过,胡媛乃古代教育家,而且是杰出的思想家,他是宋代理学的先辈。我个人觉得他思想中有一点很值得说明,就是学习和治世是两个方面,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学以致用,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不能光为了中举,更应该要有实际能力。根据胡老前辈的理解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就是错的,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能够使用知识才是力量,否则知识只是呆板的印刷品。胡媛先生又叫胡安定,我的家乡为了纪念他这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将有的学校取名为安定小学,将广场取名为安定广场,来深刻缅怀他!<br><br>&nbsp; &nbsp; &nbsp; &nbsp; 岳麓书院培养过还有很多名人,比如曾国藩,以前在老家学习老是不能中举,后来来岳麓书院学习才能考取功名,成为国家栋梁,还有一代左宗棠,没有左宗棠,中国现在的版图就没有新疆板块。但这两个人的思想学说,对我没有多少感动,就不再细细品尝其人,说其事。<br><br>&nbsp; &nbsp; &nbsp; &nbsp;思想重要么,当然重要,我先套用老子一句话来证明“有以为利,无以为用”。的确,生活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一些看不见东西,比如思想和智慧。我们看到古人探求真理是那么的难,现在看起来是理所当然,顺利成章的事情,何故?这里有历史的氛围,思想历程的局限性,知识面,一些思想在于不破不立,当正因为有我们先辈提出明确的思想,撬动思想历史车轮,向前迈进一大步。如果直接说先进的文化思想能救国,你一定会对我说吹牛,请君为我侧耳听,就说元和清,从某种意义上,都属于外邦,外族入侵中原,但在最后都融合了中华文明,是先进的文化思想替代了落后愚昧的文化思想,比如儒学替代了野蛮,让这些外邦学习,如高山流水仰望,自叹不如,如果没有先辈的先进文化思想,或许就成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瞧不起黑人,或许就成了印度的种性制度,作为汉人不容许做官,世世代代只能做种田的奴隶之类的。你认为我说的对吗,你说是不是?<br><br>&nbsp; &nbsp; &nbsp; &nbsp;关于岳麓书院培养过很多很多名人,比如变法七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民国总理熊希龄,蔡锷将军,就不再啰嗦举例一箩筐了,其实也啰嗦不了,毕竟我了解的也不够深。<br><br>&nbsp; &nbsp; &nbsp; 文章写到这里,也想起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可不怎么的,老是会想起楚才晋用这个成语,或许骨子是认为楚历史上是外邦(详见湘行记-湖南杂谈),又或许这些历史风云都会化成青烟,进了我的秋梦!</h3> &nbsp; &nbsp; &nbsp; &nbsp;说了岳麓书院那么多,好像我真的进去过岳麓书院,没有,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并没有进去岳麓书院,只是在岳麓书院的后山墙边,看着千年古树遐想,拍了几张照片,遗憾就遗憾吧,留点念想,遗憾就遗憾吧,这样才有下次再去的冲动,没有进去过岳麓书院,去给孔夫子,朱熹膜拜一下是遗憾,但丝毫不影响我对丝毫敬仰之情,人生留点遗憾不也是一种抱残守缺的美,境随心转吧!<br><br> <br><br>&nbsp; &nbsp; &nbsp; &nbsp;我写这遍并非才学三车,文章中一些来历,也是查阅得知,可以说我只是做大自然的搬运工,也可以我是一只蜜蜂,采了花,酿了蜜,如此而已!罢了!<br><br>&nbsp; &nbsp; &nbsp;下一站张家界见!<br><br> <br><br>  <br><br>  <br><br>&nbsp; &nbsp; &nbsp; &nbsp;邹小锋<br><br> 写于 2019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