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记广州六个名师工作室与顺德区中学政治骨干教师联合教研活动

Zebra

<p>&nbsp;&nbsp;&nbsp;&nbsp;&nbsp;天高云淡,秋风送爽。金色的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为进一步提高顺德区政治教研水平,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开展了顺德区区域联合教研专项培训。在政治教研员薛国雄和魏盛宝老师带领下,全区思政骨干教师来到广州白云山麓下的畔山酒店开展为期五天的专业培训,经过前面三天充实的学习,9月26日来到广东省华侨中学进行更为丰富与深度的学习与交流。</p><p>&nbsp;&nbsp;&nbsp;“爱国、正直、奋发、图强”正是这座主体建筑均为中西合璧风格学府的校训。作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优秀学校、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基地,广州市教育局直属唯一“侨”字号完全中学,行走在广东华侨中学的校园里无处不感受着这份深厚的校园人文气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欢迎仪式</p> <p>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初二《&nbsp;以礼待人&nbsp;&nbsp;》同课异构</p><p>&nbsp;&nbsp;&nbsp;泰山正是因为不拒绝任何一粒土壤的加入,才能够成就今天的高度。本次教研合作活动正是印证这种共享共进精神。王星老师和潘晓丹老师针对《以礼待人》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展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p><p>&nbsp;&nbsp;&nbsp;王星老师以“礼”为主线,导入部分通过播放视频《三字经》,学生诵读经典,营造国学氛围,吸引学生眼球快速进入课堂。接下来呈现典故《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引导学生概括其中蕴含的良好品质,从而明白礼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表现。为实现知行统一,王老师设计情景“升旗礼”:以小组讨论形式提出合乎礼仪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将对礼的认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最后通过追问环节“谈谈广州在国庆来临之际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的意义?”引导学生明白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p>&nbsp;&nbsp;&nbsp;&nbsp;潘晓丹老师同样以“礼”为主线,首先开展简单课堂阅读,培养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引入本节课学习。接下来问题探究“中秋节里的传统仪式”并通过“小区里的百家宴”提炼对礼的认识和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的理解。从感性到直观,从直观到生动,使学生意识到文明有礼对个人的意义。最后通过情感的升华,让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正确做法,从而形成识礼-学礼-明礼-行礼的知识链,充分体现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二课堂剪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听课札记</p> <p>二、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高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同课异构</p><p>&nbsp;&nbsp;&nbsp;&nbsp;伴着“共研、共进、共享”的教研精神,三位分别来自广州不同中学的陈老师、蔡老师、李老师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同课异构活动。陈老师课堂流畅且充满正能量,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调动学生学习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蔡老师给人感觉稳重儒雅,富有自信,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堂课着重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整堂课真实而理性;李老师,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理性的消费方案,培养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学生生活出发,一气呵成,水到渠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一课堂剪影</p> <p>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评课活动环节</p><p>&nbsp;&nbsp;&nbsp;如果说听课是有的放矢,恰到好处的教师“一花”教学研究;那么评课就是“百花齐放”般的趁热打铁,及时反思,追根溯源。</p><p>&nbsp;&nbsp;&nbsp;其中,顺德区张惠梅老师如此点评初二课堂:“《琵琶语》诗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末成曲调先有情,王老师的课堂导入充满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从情感上喜欢上中国文明礼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故,从典故的探究学习中引导学生提炼观点,进而结合身边的升旗仪式谈做法和意义,突出重点,难点突破有方法。课堂运用了讲授、情境分析、讨论等教法,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导学案可操作性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两节课共同的特点都是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生活中取材,关注时政来提炼观点,注重学生阅读的培养,体现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所说的:“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而两位老师这节公开课堂都做到了,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迎来全场教师的阵阵掌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中评课</p> <p>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刘石成副教授《高考备考复习讲座》</p><p>&nbsp;&nbsp;&nbsp;&nbsp;教育的发展,关键在老师:不仅需要老师埋头苦干,还需要老师能抬头看路,更需要专家引路。刘石成,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教育硕士导师,高考质量提升项目政治科首席专家,原广东省高考命题专家,教育部领航工程名师班政治科学科导师,教育部中小学“国培”项目培训专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借助专家的力量,全面提升本次联合活动教师的高考备考能力水平。</p><p>&nbsp;&nbsp;&nbsp;&nbsp;刘教授分别从一、政治主观题解题的二重逻辑:大+小;二、政治主观题解题的题例分析:题+析;三、政治教材四个模块逻辑架构:析+用;四、政治主观题答题的注意事项:步+技;四个维度全面阐述主观题解题方法。所有教师听完讲座后很有感触,认为通过今天的培训,找到了打开通向主观命题要求的钥匙。</p> <p>&nbsp;五、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刘雪松副教授《时代与智慧:思政课教师的使命》</p><p>&nbsp;&nbsp;“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是对广州大学刘雪松教授最合适不过的赞誉。刘雪松教授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来了一场正值祖国70周年生日最有爱的告白。</p><p>&nbsp;&nbsp;&nbsp;刘教授通过故事讲述、成就展演、作品展示等多种方式生动表达“永远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奋进新时代的信念和决心,共贺新中国70华诞,在开学季给广大思政教师上了一堂“实、深、活、美”的思政大课。</p><p>&nbsp;&nbsp;&nbsp;刘教授重点提到:作为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生活中真正引导学生爱国主义的理性自觉。只有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课关键课程中的地位,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有落地落实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只有把思政课中的哲思、意蕴、理趣充分融为一体,以循循善诱的方式把思政课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并传递给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目的,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培养目标。</p> <p>&nbsp;&nbsp;&nbsp;“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身怀学习之意,心怀合作之念,满载着祝福与收获,扬起信念之帆,一路砥砺歌行,春华秋实,奋勇向前,向前,向前!</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第4组全员分工合作</p><p style="text-align: right;">撰写:黄智贤、张惠梅等第4组合力</p><p style="text-align: right;">美篇:叶世锋</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薛国雄</p>

学生

课堂

老师

顺德区

政治

教研

思政课

教师

主观题

以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