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游记——箭扣东线 涧口至正北楼环穿

闻 好友

<h3>2019年9月21日早上用近2小时来到了西栅子村。西栅子村位于怀柔区县城西北部38公里,现有179户,389口人,这里环境优美、自然景色秀丽。村子的东面、南面、西面环绕着雄伟的长城,北面是海拔1534米的黑坨山,整个村庄就坐落在黑坨山南坡,海拔615米。西栅子于清代中期成村,村民以木栅做围墙,所以得名为西栅子。</h3> <h3>现在村里有公交车。</h3> <h3>9点入住 山野民居,120元/天,居住条件不咋地。</h3> <h3><br></h3><h3>“箭扣长城” 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八道河乡西栅子村南侧犬牙交错的山脊之上,大体为“东--西”走向。广义的“箭扣长城”从西北端的“九眼楼”经“ 北京结”、“鹰飞倒仰”、“天梯”、“将军守关”、“涧口”、“小布达拉”、“正(镇)北楼”等,到东端的“牛角边”,是一段近20多公里长的明代长城。以“涧口”为界,西面为箭扣西线,东面为东线。起伏的山势,跌宕的城墙,凋敝的敌楼,极富视觉冲击力。因山势险峻、城墙自然风化严重,此段长城一直未对外开放,但前来观光探险的游客络绎不绝,是墙友心目中的圣地。我们今天的计划是从住处出发到西栅子三队向南至涧口登城墙攀爬到正北楼下山,走东线中的一部分。</h3> <h3>从住处出来东行至此小亭子,9点35分,向南过小桥上山,此处海拔614米。</h3> <h3>桥头有个文保碑,指明这里是箭扣段。箭扣名字来历,说法一:开始修箭扣长城时,箭扣长城本无名。有一次,当地一位地方官前来考察长城,发现箭扣长城十分雄伟,而且在群山之间像一个涧口,就命名为涧口长城。可是当他回到朝廷时,觉得名字不妥,就想起了一句古话“一箭扣双雕”,于是就叫这段长城为箭扣长城了。</h3><h3>说法二:箭扣长城因整段长城蜿蜒呈W状,形如满弓扣箭而得名。</h3><h3><br></h3> <h3>路上碰上了一辆大巴车带来几十人,正好一同上山。</h3> <h3>山间小路。</h3> <h3>这样环保提示牌有很多处。</h3> <h3>来箭扣不能不提长城之友的创办人,威廉.林赛William Lindesay 这位长城痴, 英国人,160天 嘉峪关 徒步至 山海关 ,在北京的英国大使馆、 中国日報、 西安理工学院任职过,1987年起20年住在箭扣长城脚下,为长城推动环保卫生工作,1998年获国务院友谊奖章、2006年获英帝国勋章、2008年获北京政府长城友谊奖,作为捡垃圾的老外,十分令人敬佩。因为爱长城,因为爱他的妻子吴琪,威廉选择一生留在中国。</h3> <h3>走了40分钟来到了长城脚下,这就是涧口,是两山之间的垭口。我背后是东面,通往小布达拉、正北楼、慕田峪方向。面对的是西面,通往将军守关、鹰飞倒仰、北京结方向。</h3> <h3>看见这个梯子了吧,从这上墙是有人收费的,15元/人,刚才碰到的那波人多,讲价后3元/人,我俩也跟着借光,老乡很不情愿的也按3元收了。</h3> <h3>大队人马向西攀爬而去,我们正好相反,走东线。</h3> <h3>上梯子收买路钱的那个老乡。</h3> <h3>这是紧挨着登城口东侧的第一个残破敌楼,只剩下半部分条石,现已做了维修加固。</h3> <h3>一只大花喜鹊落在墙垛上看了看我们叫了几声飞走了,估计是来预祝我们今天行程顺利的,哈,好兆头。箭扣东线探险之旅正式开始。</h3> <h3>坍塌,露出了墙体内部的毛石。</h3> <h3>残酷的现实,风霜雨雪,战争兵火,给古老的城墙造成致命的冲击,但是他用顽强的意志和精神,屹立不倒,从而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未经粉饰的长城。</h3> <h3>在这里眺望箭扣西线,鹰飞倒仰、天梯,清晰可见。</h3> <h3>照片中间白色的曲线是西大墙,左侧山尖是内外长城的交汇点,著名的 “北京结”。下面的村庄就是我们入住的西栅子村。</h3> <h3>今天遇到的第二楼,海拔838米,一种古朴、残缺、不可复制的美。</h3> <h3>峰顶上是第三楼,不知为何二、三敌楼要建的如此之近,直线距离不会超过100米。这是今天遇到的第一个绝壁,敌楼建在一座突兀的山峰顶端,城墙向西顺山势直泻而下,形成60--70度陡坡。</h3> <h3>陡,也得上,回头路肯定不能走。</h3> <h3>这是站在二楼向东拍摄,城墙离开第二楼不远就拐了个直角,紧接着顺山势爬升而上直奔峰顶的第三楼,一个字:险。</h3> <h3>来到拐角处,看到碎石上有几摊干枯的血迹,想起上山前农家院老板说前两天这里刚摔伤了游客,劝我们最好别走这段,看来是真心为我们好。说实话,看着地上的血迹,心里真有些犯怵,但想到我们的先人能在如此陡峭的崖壁上把城墙建好,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停止不前呢,鼓起勇气不再犹豫,上。</h3> <h3>一位孤独的探险者。</h3> <h3>看,城墙修到这里遇到了直立的峭壁,于是就把悬崖陡壁稍作修改,当成了城墙的一部分,这种利用了危崖陡壁作为天然屏障的结构,称为山险墙或劈山墙!照片中戴蓝色帽子的是老婆,戴红色帽子的是上图独自一人来探险的那位大姐,真是个勇敢的人。她俩爬到这里,面前是5--6米高垂直的山岩绝壁,没敢硬上,发现城墙外右手边有条小路能够绕行,即使不攀岩峭壁走小路也需万分小心,四肢并用。</h3> <h3>耗时10分钟绕到绝壁上方,这是从上向下拍的,看照片并没那么陡峭,只有身临其境才有那种惊心动魄的感觉,绕行过程无照片,因为当时四肢并用根本腾不出手拍照。</h3> <h3>上来了,到达第三楼,歇会吧,镇定一下。发现敌楼西侧没有登楼口,奇怪。</h3> <h3>这是个实心的敌楼,我们向南绕敌楼进东侧城墙运兵门,由东登楼口进到敌楼内部,此处海拔883米。</h3> <h3>箭扣西线尽收眼底。</h3> <h3>继续前行,不是上升就是下降,对体力耐力都是不小的考验。</h3> <h3>两手抓住灌木树根或突出的稳固石块,脚踏实地或脚踩石块,爬,甚至跪行都十分平常,没仪态可言。保持心平气和,勿突然向下望,告诉自己,此刻活着真好,不怕,別哭!</h3> <h3>还是常言说的好,风光在险峰,回望第三楼,他傲然独立,俯视诸峰,就像个威风八面镇守一方的披甲武士。</h3><h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h3><h3>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h3> <h3>这是4--5楼间的惊险段落。仔细看照片右侧,城墙在一块巨大的岩石处断开,巨石右侧(也就是墙外)是几十米的悬崖,左侧有根绳子,还有两个打入岩石的钢筋圈作为梯子。我们蹲下身右手扶着岩壁慢慢往前蹭,待左手抓住绳子,慢慢转身试着用脚踩住钢圈,慢慢向下挪,千万别向悬崖那边看,也就2米左右的高度,一两分钟的时间,这么漫长,心脏好像都不跳了,说不紧张是吹呢,一只脚踏入了墙内,踩实了,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有种大难不死的感觉。别看这个绝壁不高,但绝对比三楼前的绝壁还险。当时只有我们两位心惊胆颤的演员,没有摄影师,可惜没有影像传世,哈,可惜。</h3> <h3>拉近点看绳子、钢圈。</h3> <h3>第五楼是个缩脖楼,一块巨石挡住半个门,得弯腰钻过去。在这里碰到几个从正北楼下来准备西行至涧口下山的游客,看看他们上这小段峭壁。</h3> <h3>一个花衫老哥打头阵,矫健。</h3> <h3>遇到峭壁,上比下相对容易。</h3> <h3>小布达拉,位于刚才下来的小断崖山峰顶端,海拔894米,这是由东向西回望,显得神秘而幽静,是箭扣东线著名景点。</h3> <h3>真有些西藏布达拉宫的风采。</h3> <h3>一个坐在城墙垛口上嘚瑟的美女,胆子还真不小。</h3> <h3>继续今天的行程,继续攀爬,这是我们前面的两位驴友。50---60度的残破天梯,胆小者慎行。</h3> <h3>遍地瓦砾乱石,残破的敌楼,仿佛还能听到金戈铁馬的撞击声和战馬的嘶吼声,长城在碧空蓝天下更显得古朴苍桑,这就是残长城的美!这也是令人陶醉的地方!更是摄影的绝佳地!</h3><h3>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h3><h3>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h3> <h3>岩石直接砌在敌楼里。</h3> <h3>都说箭扣的西线比东线危险。其实,箭扣东线之险,除了没有鹰飞倒仰(箭扣西线最惊险的一段),多数地方的危险程度超过了西线,有几处断崖绝壁,需要攀岩才能通过。东线不仅险,还相当虐,一路不断的拔高和下降,对体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h3> <h3>箭扣长城东线的一个很大优点是这里的岩石都是白云岩,这种岩石是钙镁碳酸盐,被水溶蚀出这种许多尖锐的棱角和很深的刀砍纹,可以用手指扣住,而球状风化的花岗岩就没有这个好处了。</h3> <h3>这是7--8楼间的一处断崖,目测有近10米高,无路可绕,上吧。上面来了4个小伙子,让他们先下来。</h3> <h3>到底是年轻人,说笑着顺着绳子就下来了。</h3> <h3>一手抓紧绳子,一手抓住突出的岩石,脚踩岩缝,心中默念:我叫不紧张。小心翼翼的爬了上来,向勇敢的老婆致敬。过了这段绝壁,前面就是一片坦途了。</h3> <h3>巍峨的正北楼,今天的终点。</h3> <h3>到了。</h3> <h3>正北楼是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敌楼,海拔984米,高耸于海拔900多米的山峰之上,高度与“鹰飞倒仰”不相上下,视野极其开阔,能俯视箭扣全景。</h3> <h3>西望,近处是刚爬过的第三楼和小布达拉,远处是箭扣西线的天梯、鹰飞倒仰、北京结、西大墙,右前方是西栅子村。</h3> <h3>在敌楼西侧与城墙的交界处有个梯子,下午3:40分从此处下撤返程。</h3> <h3>下午4:40终于走在了村里的小路上,这时下起了小雨,路边的野草挂着细细的水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体会到了久违的清爽。</h3> <h3>总体来说箭扣东线比西线的山势更富于变化,耸立之上的城墙、敌楼也更显得险峻异常,修缮工作仅在涧口东侧用水泥砂浆进行了些许加固,此外建筑绝大部分维持了原貌,走起来着实有些“惊心动魄”,值得喜欢冒险的朋友来一探究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