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掠影

孙盘康

<h3>前些年到过甘肃的一些城市,看过部分景点,现予筛选汇编,既回顾往事,又留作纪念。照片多为数码卡片机和手机所拍。编辑时想到几年前央视播出的<b>十集纪录片《河西走廊》主题曲《河西走廊之梦》</b>,由世界著名的殿堂级音乐大师雅尼(希腊人)创作,它的旋律是那么苍凉悠远、雄浑古朴,至今犹在耳畔,特地选作背景音乐与朋友们分享。<br><br></h3><h3>甘肃省,形状犹如一支如意,它的中段,是一条自然形成的地理大通道。这条通道东西长约12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东连中原,西接西域,南北沟通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南侧是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于是世称 “<b>河西走廊</b>”。<br><br></h3><h3><b><font color="#167efb">崆峒山</font></b><br><br></h3><h3>2009年9月上旬第一次去甘肃平凉市,9月4日午后游览了近郊的<b>崆峒山</b>。崆峒山地处甘肃东部,距离甘肃兰州、陕西西安和宁夏银川直线距离差不多,为陕甘宁交汇的几何“金三角”,故是古丝绸之路出关中之要塞,<b>自古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之美誉</b>。自1994年以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等桂冠。</h3> <p>崆峒山有大小山峰数十个,另有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形似莲花。中台海拔1894米,位于全山中心地带,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是通向各景点的必经之地。<br><br></p><p>我们驱车直接到<b>中台</b>。</p> <h3><font color="#010101">中台有三皇楼、崆峒山庄,还有<b>“胡耀邦题崆峒山纪念碑”</b>、 “秦始皇、汉武帝西巡崆峒纪念碑”等著名碑铭。在中台可四处看景,群山飘渺,近不见其底,远不明其处,而仰视主峰,则众寺庙宫观尽在峰颠峭壁之上,奇松翠柏之间,连绵不绝。</font></h3> <p>崆峒山分前山和后山,前山是佛教,后山是道教。后山高而险,是崆峒山的精华。我们选择去后山,也是崆峒山最重要的一条观景路线。<br><br></p><p>首先来到<b>朝天门</b>,这里是检票处。朝天门始建于明代,“崆峒山”三字为启功题写,两边楹联<b>“云山拾级通天阕,雾海浮槎诣道门”</b>为欧阳中石题写。这里供奉的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王灵官。</p> 进了朝天门,远眺<b>前山东台的法轮寺及凌空塔</b>。可惜天气不佳,阴沉沉的,远处风景有些模糊不清。 近处峰巅两层三楹式的石窟建筑是<b>药王洞</b>。药王洞始建于明代,里面供奉药王孙思邈和神医扁鹊、华佗。据说孙思邈曾到崆峒山行医采药三年之久,所到之处为人治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 药王洞北侧的独峰名<b>蜡烛峰</b>,每当冬雪春融之时,峰顶的积雪就像蜡烛消融一样缓缓流下,富有诗意,成为崆峒山十二大景观之<b>“春融蜡烛”</b>。 来到遇真宫,眼前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台阶,这就是“<b>上天梯</b>”,始凿于唐贞观元年,历代都维修。现存为1994年重修,台阶总数原为669级,坡度最陡处75度,民谚云:<b>“一寸仅一步,天门攀铁柱,自向此间行,才得上天路。”</b> 这足以证明上天梯的艰险。 天梯攀登到一半,见“<b>黄帝问道处</b>”石刻。传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在此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 <h3><font color="#010101">望着负重登山的背夫,心生敬意。</font></h3> 继续向上,天梯的尽头便是“<b>洞天</b>”,这段天梯最为陡峭。穿过洞天,左边是揽云亭,在此可观赏风景。 <b>雷声峰</b>与马鬃山南面相连,由高而低向东南延伸,峰长两百米,最宽处不过三五米,两侧皆为深谷。如遇雷雨季节,山峰两面的深渊把雷声扩大数倍,如山崩地裂,让人心惊胆颤,雷声峰也因此而得名。 <h3><font color="#010101">磨针观的观顶及远处的中台。</font></h3> 穿过两座山地之空档,隐约可见山脚下的<b>弹筝湖</b>(即崆峒水库)。 <h3><font color="#010101"><b>崆峒山森林茂密</b>,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实为可贵,而周围山脉多是光山秃岭,形成很大的反差。</font></h3> <b>三教洞</b>,是一个呈半圆形的石洞,始建于明,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塑像供奉一堂,可谓<b>佛道儒共存共尊</b>,这在国内是罕见的,也是崆峒山有别于其他古刹名山的独特之处。 <b>皇城灵宫洞</b>,也为三天门,上书“敕赐崆峒”,是明熹宗亲题。皇城位于马鬃山之巅,为崆峒山寺观之首,是全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殿宇富丽堂皇,宛如古代帝王的皇宫。 <b>皇城</b>为道教重要活动场所,海拔2035米,现存古建筑由大小八座庙宇组成,均为明代建筑。最中心为真武殿,供奉真武大帝,整个皇城四周包围于城墙之中。建筑风格为殿上建殿、殿内有殿、殿后藏殿。 皇城右侧是马鬃山第二大景区--<b>雷声峰景区</b>。雷声峰现有道教宫殿六处,即雷祖殿、三官殿、玉皇楼、三星殿、圣父圣母殿和眼光殿。建筑顺应山势,取法自然。 登临绝顶后,眼前豁然开朗,在三星殿旁观望<b>磨针观</b>。该观始建于明,是纪念黎山老母用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来点化无量祖师修成正果的地方。 在三星殿旁观望<b>十二元帅殿</b>,这些元帅是姜子牙所封的八位雷门元帅和四位护法灵官。 <h3><font color="#010101">原路返回,再走天梯,不过不是上,而是下了。由于时间关系,前山的东台、法轮寺及凌空塔就没去,体力上也有所不支。</font></h3> <p><i>崆峒武术被誉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许多人知道了崆峒派,知道了崆峒山。2015年首届国际崆峒武术节时金庸题“崆峒武术,威峙西陲”。可是在游山过程中未见崆峒武术的痕迹。<br><br></i></p><p><i>崆峒山上道观林立,可谓数不胜数,可能吸引着无数信教人士前来膜拜。但它的自然景观是无法与我国那些真正的名山大川相比较的,对于普通人去过一次足矣。所以2011年1月又来平凉就没有再去崆峒山的吸引力了。</i></p> <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嘉峪关</font></b><br><br></h3><h3>2014年9月1日傍晚到嘉峪关机场,去市区用晚餐时在附近转了转,感觉<b>嘉峪关的市容</b>市貌不输内地沿海城市。介绍一件趣事,酒泉和嘉峪关都是甘肃省的地级市,两市政府所在地相距仅20多公里,可能是国内仅有。酒泉市面积19.2万平方公里,而嘉峪关市面积只有0.29万平方公里,三面被酒泉市所围。</h3> <p>9月3日下午游览了嘉峪关。<br><br></p><p><b>第一站去了长城第一墩</b></p><p><br></p><p>这段北起嘉峪关关城南侧,横穿沙漠戈壁,南至讨赖河北岸的嘉峪关长城南段,总长6559米,均为黄土夯筑,共有长城墩三座,目前保存比较完整。其中位于讨赖河北岸峭壁上的墩台,号称“长城第一墩”,以它为依托,建起了<b>长城第一墩景区</b>。</p> <h3><font color="#010101">景区的范围很大,从大门进去需换景区车方可到达第一墩旁。道路两边一片戈壁风光,近处为连绵起伏的黑山,远处为白雪皑皑的祈连山。</font></h3> <b>长城第一墩</b>于明建于嘉靖十八年,墩台残高约10米,其底部呈不规则正方形,底宽14米,内部仍呈正方形,长宽均为6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厚10~20厘米。乍看只是一个普通的土墩,但它却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h3><font color="#010101">附近还有一墩尚在维护。资料介绍嘉峪关管辖着“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可谓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瞭望,互通情报。</font></h3> <b>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b>居然建在地下,又称之为“<b>地下谷</b>”。 <h3><font color="#010101">体验馆的<b>自然景观部分</b>主要展示嘉峪关地区的地理、地貌的成因,以及生活在这里的动植物和少数民族;<b>文化景观部分</b>主要展现长城第一墩在古代的军事作用,其中“万里长城百年回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font></h3> 在体验馆有一处玻璃平台,伸出峭壁,延伸到讨赖河之上,可以观赏<b>讨赖河峡谷风光</b>。长城土墙只到讨赖河崖壁为止,河水和长城联合作为拒敌的屏障。讨赖河以南,凭山险做障碍,山口再驻兵把守,形成双重防线。 <h3><font color="#010101">讨赖河是嘉峪关市唯一的地表河流,因发源于祁连山中段讨赖掌而得名,出冰沟口流经嘉峪关、酒泉、金塔后汇入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讨赖河源头至冰沟口河长260公里。“讨赖”蒙语意为“兔子多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走到讨赖河谷底部,讨赖河蜿蜒曲折,终年流淌着祈连山的雪融水,讨赖峡谷正是那水流千万年冲刷而成的自然景观。峡谷深有60米左右,与蓝天遥相呼应,在空旷苍茫的西部大地上显得壮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没有祁连山,内蒙古的沙漠就会和柴达木盆地的荒漠连成一片,沙漠也许会淹没河西走廊。正是有了祁连山,才孕育了一条条河流,养育了一片片绿洲,诞生了丝绸之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景区内有一古兵营,但需爬上坡顶方能看到。</font></h3> <b>古兵营</b>也在讨赖河谷,只是一个仿建的兵营,所以没下去。远远望去好像木屋、篷屋、大炮、擂鼓车、投石车、点将台等该有的都有。 古兵营的另一侧还有一座<b>跨谷铁索吊桥</b>,似有一点天险之感。峡谷对面土黄色建筑群是<b>讨赖客栈</b>,是近年所修,也没有过去观看,据说曾经在此拍过《新龙门客栈》等电影。 站在坡顶远眺戈壁荒滩那边的<b>酒泉钢铁集团</b>。酒钢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碳钢和不锈钢生产基地。嘉峪关市就是因酒泉钢铁集团成立后于1965年而正式建市的。 <p><b>第二站去了悬壁长城</b></p><p><br></p><p>首先来到悬壁长城景区入口--<b>水门</b>,可惜河道一片干涸,水门也就名不副实。</p> <h3><font color="#010101">悬壁长城位于嘉峪关关城北8公里处的黑山 ,全长15公里,和石关峡长城同属嘉峪关西长城的重要地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悬壁长城</b>完工于明嘉靖十九年,依山而建,从山顶陡跌而下,似倒挂悬空,俗称“悬壁长城”,有“西部八达岭”之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悬壁长城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经过600多年的岁月,仅残存750米。现在所见是1987年重修,人工痕迹显然过重,少了恢弘和沧桑,与八达岭长城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我们也只走了一段就返回了。</font></h3> <b>黑山</b>,是马鬃山系的一个小支脉,确实很黑。黑山脚下为石关峡,峡道上有一群雕塑,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随从、马匹、骆驼和马车,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 <p><b>第三站去了黑山石雕群</b></p><p><br></p><p><b>黑山石雕群</b>就在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入口旁,面积不大,免费开放,进门就是林则徐的雕像。</p> <h3><font color="#010101">黑山石雕群由现代石匠仿刻,展示了嘉峪关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石雕群共有七个园区可供参观。游人很少,我们快速转了转也就出来了。</font></h3> <p><b>第四站去了嘉峪关关城</b></p><p><br></p><p>在去嘉峪关关城途中的一个山丘上<b>远眺关城全貌</b>。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因建在嘉峪山西麓而得名,比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祁连山,北凭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窄处,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明征西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共经历了168年的时间,一座规模宏大的关城,矗立在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上。</p>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从这里进入<b>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b>,嘉峪关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h3> 我们首先参观了<b>嘉峪关长城博物馆</b>,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建成于2003年。内设7个展厅,分“春秋、战国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隋、唐、辽、金长城”,“明长城”四部分,有图表模型、文字版面、彩色图片多种形式,一般游人在短时间内,就可对中国长城在时间、空间的演化上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 <h3><font color="#010101">其中“<b>中华之魂</b>”包括:“纵横万里-雄峙千年-长城历史沿革”;“金戈铁马-边塞烽烟-古代长城战争”;“长河落日-丝路花雨-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北漠尘清-山河形胜-嘉峪关 ”四个单元,充分体现了学术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统一,观后收获颇丰。</font></h3> 照片右侧是长城博物馆附近的真实<b>长城墙</b>。嘉峪关长城主要材料为版筑夯土,但是城墙突出部分用砖和石头进行加固。“版筑”,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一种技术,把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就成为墙。 走近关城,可见东门右侧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柳树,浓荫遮地,标牌注为"<b>左公柳</b>",已生长了130多年。据传,清<b>左宗棠</b>曾任陕甘总督14年,初率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遂命令在大道沿途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名曰道柳。后来清大将杨昌浚到新疆筹办军务时,在河西走廊和新疆沿途看到杨柳成荫、连绵千里,遂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b>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b>。” 嘉峪关关城的东门,称为<b>东闸门</b>,上书“天下雄关”,可此门实在不雄伟。东闸门门洞高4.2米,宽3.8米,深10.6米,用石条和砖垒砌而成,墙壁上嵌36根方木支柱,门顶搭有方木棚架,建有闸门楼。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穿过东闸门往里走,就能看到嘉峪关关城的主体,如同山海关关城,给人以布局精巧、气势雄浑的感觉。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墙高9米,加垛墙1.7米,总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下图为网上下载的<b>俯瞰嘉峪关关城全景照</b>,下方为西。</font></h3> <p>据史书记载,关城的外城当时建有驿站、店铺、庙宇等,是整座关城最为繁华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文昌阁、关帝庙和戏台三座古建筑了。<br><br></p><p><b>关帝庙</b>,明代中期所建。该庙原在关城内城中,名玄帝庙,明正德元年(1506年)修建嘉峪关东、西两楼时,移建于此,改称关帝庙。庙门正对南面有一戏楼,中间广场是举行军事庆典和民俗活动的场所。</p> <b>文昌阁</b>,位于光化楼瓮城外,又名文昌殿,明代建筑,重修于道光二年(1822年)为两层两檐歇山式顶式,阁上原书“文昌殿”,并悬“威宣中外”、“神威远播”匾额。 <p>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致远、安定西陲。东、西门台上建有相同的门楼,为三层歇山顶式建筑,并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关楼,悬挂有“嘉峪关”三字匾额。这三座楼同在一条中轴线上。<br><b><br></b></p><p><b>光化楼</b>(西侧)。</p> <h3><font color="#010101">光化楼(东侧)门楼上的匾额为赵朴初题写的“<b>天下第一雄关</b>”。</font></h3> <b>柔远楼</b>(西侧)。1842年的9月<b>林则徐被流放经过嘉峪关时,写下了“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的诗句</b>。 <b>嘉峪关楼</b>(西侧),门楼上的匾额刻有“嘉峪关”三字。城门洞名嘉峪关门,<b>为关城的正门,也叫西城门</b>。<b>1878年5月68岁的左宗棠抬着他的棺材兵出嘉峪关楼,经过三年苦战,消灭了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b> <p>据史书记载,内城是嘉峪关的军事中心,原建有嘉峪公馆、巡检衙门、仓库等设施,不过保存至今的只有官井和游击将军府了。<br><b><br></b></p><p><b>演武场</b>。</p> <b>游击将军府</b>,目前西北地区惟一保存的一座明、清时期的游击将军衙署,分前、后两院,有门厅、中厅、后厅,院内分布有东、西厢房,占地面积约1700平方米。游击将军,官无品级,兵无定额,主要负责驻地的防守应援任务。 <h3><font color="#010101">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font></h3> <p>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长城第一墩。<br><br></p><p>照片为南接长城第一墩的<b>城墙</b>,虽然并不高耸,且有些单薄,但在大漠孤烟的塞外,仍是不朽的象征。</p> <h3><font color="#010101"><b>景区正门</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i>回望嘉峪关,整个关城精致巧妙的设计、一丝不苟的施工和威震西域的气势,都让人肃然起敬。南面是绵延起伏的祁连山,北面是逶迤相连的龙首山与马鬃山,而嘉峪关恰好坐落在嘉峪山的西麓,两侧的城墙横穿戈壁,与南北山峰相连。就在这三山之间,扼其要冲,雄踞河西,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不愧为“天下第一雄关”的赫赫威名。然而那伤痕累累的城墙,在毫无遮拦的阳光里,默默伫立,显得有些孤独与苍凉。</i></font></h3> <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敦煌</font></b><br><br></h3><h3>2014年12月11日午后从瓜州县城驱车去敦煌,沿途看到许多风力发电机组,酒泉地区以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和大规模开发风电的优势,已经成为<b>我国第一个千万级的风电基地</b>。</h3> <h3><font color="#010101">望向窗外,远处雄伟的祁连山脉,露出山峰隐约的轮廓;近处大片的戈壁滩,偶有草木枯黄,更显苍茫。敦煌市由甘肃省酒泉市代管,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北、中、南三条线路,都以敦煌为起点。</font></h3> 途经<b>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b>,预购第二天参观莫高窟门票。展示中心对外开放不久,建筑外形看上去很有特点,但感觉并不雄伟壮观。查阅百度,设计感动来自对大自然的敬畏,茫茫戈壁上一座沙丘在夕阳下显现出奇妙的千姿百态,充满着强烈的流动感。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入住江泽民题名的<b>敦煌宾馆</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时间尚早,我们去附近看看市容。街道宽阔整洁,室外最低温度近-20℃以下,路上行人不多。</font></h3> 十字路口<b>反弹琵琶的飞天雕塑</b>告诉人们这里是敦煌。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走到敦煌著名的“<b>沙洲市场</b>”,货品琳琅满目,价格也算公道,同样因天气寒冷,顾客不多。不一会,雪花飘洒。晚餐也在沙洲市场,主要吃了当地有名的“驴肉黄面”。</font></h3> <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莫高窟</font></b><br><br></h3><h3>12月12日上午,我们再到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接待大厅很宽敞,室内形态走向很流畅。</h3> <b>展示中心循环播放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b>,片长均为20分钟。《梦幻佛宫》是全球首部以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对莫高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经典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最大的看点。精美的塑像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的确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震撼和精美的艺术享受。 <p>看过电影之后乘坐景区摆渡车行驶13公里后抵达莫高窟。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宕泉河(又称大泉河)西岸的断崖上,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经历自4至14世纪连续开窟造像,形成南北长1700米的石窟群,现存石窟735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br><br></p><p>下了摆渡车走上<b>北大桥</b>,就能隔河看到对岸崖壁上密布的洞窟,大小高低各不相同。</p> 莫高窟前的<b>宕泉河</b>,已经衰变为一条结冰的小溪。 <p><b>莫高窟</b>又称“千佛洞”,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b>1961年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云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b><br><br></p><p>郭沫若先生题写“莫高窟”三字的牌楼,俗称<b>小牌坊</b>。</p> <h3><font color="#010101">游客分组后由讲解员带领进洞窟参观,由于时间有限,只能进入8个洞窟,总耗时近一个半小时。因为洞窟中的壁画年代久远,颜料与空气长时间接触容易氧化褪色,所以景区每天会选择不同的石窟向游客开放。</font></h3> <p>洞窟内到处都是佛像,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四壁和窟顶满是壁画,有佛祖、僧人、乐伎、仙女等等,栩栩如生,精彩绝伦。<br><br></p><p>洞窟内不允许拍照。</p> <h3><font color="#010101">不同时期的洞窟,里面的塑像和壁画风格都有所不同,这和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和当时的文化有关。</font></h3> <p><b>三层楼</b>,内有第16~17号洞窟。窟前倚崖建三层木构窟檐,故俗称“三层楼”。其中,第十七窟又名<b>藏经洞</b>,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晚唐。十一世纪初叶,由于战乱等原因,将<b>大量佛经、佛画、法器以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五万多件秘藏于此</b>,砌墙封门,表层饰以壁画,随着时间的流失,封门之事渐渐被人遗忘。<br><br></p><p>1900年,这一秘室被道士王圆簶在清理积沙时,偶然发现。但令人痛心的是,自1905年至1915年期间,先后有<b>英、法、日、俄多人用低廉的价格从王道士手中骗购古文献资料近四万件</b>。</p> <h3><font color="#010101"><b>九层楼</b>,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建成五层,宋初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雄伟壮观,已成为<b>莫高窟的标志景观</b>。</font></h3> 九层楼内有第96号洞窟。窟内有初唐时期石胎泥塑<b>弥勒佛像</b>,<b>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也是中国除了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之外的第三大佛</b>。96窟的营建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唐朝前期国家强盛的象征。 <h3><font color="#010101">九层楼广场上的大榆树。</font></h3> 九层楼广场东南侧的<b>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b>,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进去参观。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一千年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兴建,在敦煌地区形成了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石窟群,它们被统称为“敦煌石窟”。 莫高窟正中面对南大桥另有一座牌坊,与小牌坊遥遥相对,俗称<b>大牌坊</b>。匾额东面为“石室宝藏”,西面为“三危揽胜”,均由郭沫若题写,现已成为莫高窟正门。 出了窟区沿着南大桥走向宕泉河东岸的<b>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b>,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也只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了看。陈列中心是中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护研究陈列机构,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于1994年3月落成。<br>按原比例复制的洞窟,共有8个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br> <h3><font color="#010101">按原比例复制的壁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雕塑的制作过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莫高窟出土的文物精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i>游览莫高窟,半天时间实在太短了,正如有人说:“世界任何传说中神奇的地方,只要去过一次可能便不再神奇。但惟有敦煌,在你造访之后,心里的感觉反倒更加神奇。”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 中国 、印度 、希腊 、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i></font></h3> <h3><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3><h3><b><font color="#167efb">鸣沙山与月牙泉</font></b><br><br></h3><h3>12月12日下午,我们来到<b>鸣沙山月牙泉景区</b>。景区位于敦煌市南郊7公里处,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5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甘肃现在仅有4个国家5A级景区,分别是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崆峒山和麦积山石窟。而莫高窟虽为世界遗产,但却不是国家5A级景区,其实,莫高窟并没有参与5A评选。</h3> 我们首先往右向<b>月牙泉</b>走去。月牙泉被鸣沙山环抱,因水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长约150米,宽约50米, “月泉晓彻”为“敦煌八景”之一。此刻游人甚少,月牙泉被冰雪覆盖,在黄沙映衬下显得格外<b>洁白宁静</b>。 <h3><font color="#010101">月牙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有“<b>沙漠第一泉</b>”之称。<b>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月牙泉和鸣沙山相伴万千年,鸣沙山几乎没有吞噬它怀抱中的月牙泉,这是为何,查阅百度,一说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道,党河改道之后,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出露,汇集成湖,湖水不断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因而不会枯竭;二说月牙泉南侧有一东西向的断层,断层上盘抬高了地下含水层,下盘降到附近潜水面时,潜流通出成泉;三说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吹进环山洼地风会向上方走,风力作用下的沙子总是沿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到泉里,沙山也总保持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b>沙泉共存的奇景</b>。</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月牙泉南岸金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摇曳。</font></h3> 月牙泉南岸台地现存一组古朴素雅的建筑群落——“<b>鸣月阁</b>”。这个建筑群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现存建筑是1991年到1999年间陆续修建的,设计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建筑特征,布局对称,回廊环绕,楼阁层出。 鸣月阁的核心建筑是这座外观为八角形的四层仿唐木塔,名<b>月泉阁</b>。阁檐呈灰黄色,和沙漠浑然一体。此外还有墨池雲、山泉辉映、水月中天、第一泉、听雷轩、鸣沙月泉等楼阁。 离开月牙泉,走向<b>鸣沙山</b>。鸣沙山,因沙动有声而得名,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海拔1715米,“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因昨天下雪,远处的沙山上一片白茫茫。如果太阳西落,天空中升起弯月,那就应了古诗里“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的良景。 <h3><font color="#010101">娱乐项目关的比较早,或者原本就未开张。要知道旺季这里是非常热闹的,除了沙漠越野汽车、沙漠越野摩托、滑翔机、滑翔伞、射箭等,载人骆驼更是成百上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偌大的沙山只有一位女士向山顶攀登,令人敬佩。</font></h3> <i>鸣沙山和月牙泉犹如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望着鸣沙山下的月牙泉,确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br>只是近年来地下水的水位下降,月牙泉也曾经面临枯竭的威胁,敦煌市做了许多工作,水情有所改善。但愿月牙泉水常在!</i><br>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12月13日上午,我们带着对莫高窟厚重文化的敬仰、对鸣沙山苍茫和月牙泉绝美的赞叹离开敦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谢谢您的阅读!</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