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岁月为证 信仰如初</b></h1><h5> 徐发德</h5><h3> </h3><h3></h3> <h3> 不久前,爷爷从老家给我打电话,说他看新闻说国家要给老革命发勋章,他觉得他应该有。我半信半疑,毕竟“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规格很高。直到昨天,县领导将纪念章给爷爷送到了家中,他老人家特别高兴,我们全家都感到十分骄傲。</h3> <h5><font color="#ed2308">爷爷徐邦明佩戴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该奖章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每枚都有固定编号,且只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健在的老战士老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及以上荣誉并健在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参战荣立一等功以上奖励并健在的军队人员(含退役军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友人。</font></h5><h3></h3> <h3> 爷爷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也是光荣的一生。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爷爷荣获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时,古蔺县作家协会曾这样总结于他:</h3> <h5> <font color="#ed2308">他是功绩显赫的地下党员,却甘于“泯然于众人”的平凡。<br></font><font color="#ed2308"> 他是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却持于“朝市不闻其喧”的恬淡。<br></font><font color="#ed2308"> 他是安享晚年的离休干部,却乐于“安步以当车”的清贫。</font></h5> <h3> 作为拥有着76年党龄的老地下党员,爷爷用一次改变命运的选择、一颗甘愿潜伏的勇敢之心、数本珍贵的荣誉证书书写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记载了他全部的荣誉与苦难。</h3> <h5><font color="#ed2308"> 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爷爷徐邦明荣获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font></h5> <h5><font color="#ed2308"> 我和爷爷在老家</font></h5><h3></h3> <h3> 爷爷名叫徐邦明,1927年出生于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的重要战场四川省古蔺县。他曾亲历毛主席的“得意之笔”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h3><h3> 1935年,中央红军来到古蔺,在古蔺境内开仓分粮、分盐。红军与古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百姓腾出自家屋舍、宅院和商铺让红军住宿;自发献出自家小船、门板,为红军搭建浮桥;用祖传药方、珍藏白酒为红军治病疗伤;用鲜血和生命,保护红军安全,挽救红军生命,成为人民军队的坚实后盾;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伟人与当地群众共同生活,800多位古蔺儿女,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自愿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h3> <h5><font color="#ed2308">毛泽东指挥红军于1935年3月21日至23日,从太平渡、二郎滩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南渡乌江、直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重重包围。</font></h5><h3></h3> <h3> 那时的爷爷只有9岁,却已经萌生要当红军的念头。跟随村里的大人们赶去报名。负责接待的红军很亲切的摸摸他的头说:“孩子,你还太小,等长大了再来找我们吧。要知道留在地方干革命也一样是好样的。”这是革命的火种第一次在爷爷的心中播种,他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加入中国共产党。</h3><h3> 大部队走后,红军一部分伤员被当地老百姓留下,在当地成立了地下党组织。1943年,年仅17岁,还是一名学生的爷爷经过组织的重重考验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古蔺县地下党组织的一员。</h3> <h5> <font color="#ed2308"> 爷爷的党员证和优秀党员证书</font></h5> <h3> 随后,在组织的安排下爷爷分别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解放古蔺、征粮剿匪等重大革命活动。1948年,在征粮剿匪的过程中,爷爷受组织安排,潜伏到地方,出任国民党地方保长,以利用其特殊身份和势力,获取武器支持党组织的武装斗争。我无法知晓爷爷在那个年代以这样的“卧底”身份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也无法想象在那样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爷爷是怎么样挺过来的。但据古蔺党史资料记载爷爷在剿匪过程中3次被抓,险些丧命。他身上的多处伤疤让我明白,我的爷爷是曾为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h3> <h5><font color="#ed2308"> 爷爷的离休证书</font></h5> <h5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ed2308">离休后,爷爷带领群众种植烤烟提高经济收入,图为爷爷邀请烤烟种植专家来村进行技术指导。</font></h5><h3></h3> <h3> 离休以后,爷爷一直在老家古蔺县观文镇共和村生活,投入到当地的建设中,自觉践行一名老地下党员的义务,主动帮助当地苗族同胞脱贫致富,义务为他们修房建屋。为改善当地学校的办学条件,他带头捐资,义务监工,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为方便群众出行,他提出倡议,四处募捐,一条条致富路相继通车。他的举动受到群众好评,得到政府的肯定,先后被古蔺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古蔺县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古蔺县“老有所为精英奖”,1999年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离休干部荣誉证书。</h3> <h5> <font color="#ed2308">爷爷的工作笔记和荣誉证书</font></h5><h3></h3> <h3> 爷爷一生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家人。他说他的一生是平凡的,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他从不向别人炫耀自己,淡泊名利,他从来都不争不抢,也要求自己的子孙们不争不抢。每次各级领导前来看望他、慰问他,问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不给组织提要求、摆困难,总是会说没什么困难,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他就心满意足了。</h3> <h5><font color="#ed2308">古蔺县委举办离休老干部座谈会,离休干部在古蔺政府小礼堂前合影。</font></h5><h3></h3> <h3> 76年来,爷爷始终坚持理想信念,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成为了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党的忠诚的卫士。他常常教育我要更好地成长成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不负组织重托、领导信赖和青春芳华。</h3><h3> 爷爷常说:“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要做一个勤学善思、本领过硬的人;“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要做一个心态平和、心境沉稳的人;“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要做一个不畏艰难、敢于担当的人;“不怕有个性,就怕太任性”。要做一个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的人。</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