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精品——泥塑彩绘雍正帝坐像

文藏书画

故宫文物编号:故〇〇〇〇〇九三七<br><br> 参 考 号:鹹一〇二<br><br> 底账名称:胤禛泥坐像<br><br> 文物级别:一级乙<br><br> 文物来源:清宫旧藏 塑像中雍正帝所穿吉服袍为香色,四开裾,马蹄袖端,下摆加金彩绘海水江崖纹,纹样中平水占绝大部分,彩云仅见云头,不见云脚立水,符合清代中早期特点。其上浮现螺、伞等物略能辨识,或为八吉祥纹样,前襟被遮挡处隐约可见龙纹。袍外套褂,戴月白色硬领。褂石青色,对襟,裾四开,平袖端,胸背两肩缀江崖海水彩云纹圆补四枚。补中山崖作湖石形,以石青绘制;周围环绕海水,以石绿画波浪,勾以金线,白粉作浪花,呈现出似青绿山水画般金碧交辉的效果。湖石上绘大灵芝云纹一朵,仅以金线勾出图案,不作彩色,周围填以各色灵芝流云,金彩并用。画面整体动静对比强烈,色彩饱满醒目,金彩辉映,表现出缂丝织物一般平面化、图案化的装饰美。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泥塑◎高三二厘米 宽一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h5> 像塑雍正帝,白面高颧,细目微须,身穿袍褂,头戴冬冠,脚蹬皂靴,手执如意,正襟危坐于圈椅之上,面目清俊,姿态安详。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泥塑◎高三二厘米 宽一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h5> 按清代制度,凡制服皆有袍有褂,衮服或端罩配礼服袍(朝袍)或吉服袍;常服(常服并非字面上「平常衣服」的意思,其意与今日所言「常礼服」似乎更为接近,与作为「平常衣服」的坎肩、斗篷、小帽等便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褂配常服袍;行服褂配行服袍。塑像所着内袍四开裾,马蹄袖端,装饰有海水江崖纹,属吉服袍无疑,而所套穿外褂,缀四团补子。清代能缀四团补子的外褂,只有皇帝衮服、皇子龙褂和亲王郡王的补服几种,然而所缀补子皆为四团龙补(以正龙、行龙等纹样的组合来区别等级),缀四团无龙补子的外褂并不在制度之内,所以从所穿外褂的角度来说难以辨别像主此时的身份,所以只能从所搭配的冬冠入手。所戴之冠,檐上仰,上缀长出帽檐的朱纬,红绒结顶,帽檐两旁垂带交于项下。所谓红绒结顶,就是以红绒线编的算盘结作为帽顶,形式、材质看似简单,但在清代这种以红绒结为顶的冠帽只有皇帝常服冠、行服冠,皇子吉服冠几种,亲王、郡王、贝勒这些人中只有得赐者才能使用,等级特别高。考虑到塑像身着吉服袍,相应所戴冠帽应为吉服冠,而只有皇子吉服冠以红绒结为顶,则塑此像时,胤禛或还为皇子(胤禛为贝勒、亲王时,是否得赐戴红绒结顶待查),尚未登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泥塑◎高三二厘米 宽一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h5> 此像原是作为雍和宫绥成殿中金塔的装藏,隐秘地收藏在塔座盖板之下。后因同治元年绥成殿失火而被发现,除此像外还有「绘像三轴、前朝宫装像十二张、册页一匣,又册页二页、画稿二张」一同被收藏在此处。塑像和画像随即被放置在雍和宫正殿供奉,塑像至迟于同治二年又被转移到景山寿皇殿。寿皇殿位于景山北,是清代皇室供奉历代皇帝肖像、遗物的地方,至民国时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寿皇殿内文物,此像依然陈设于寿皇殿雍正帝龛中。经由此次清点,此尊彩绘泥塑雍正帝坐像终于正式成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由于屡经迁移,几易藏地,此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之前便有破损并经修复,然而圄于时代、技术的限制,塑像「两手粘修后,方向改变,如意本横膝上,左手执如意,右手抚如意柄」,只能「待再修纠正」了。(林姝《故宫收藏与档案所见雍正皇帝(之一)—原藏雍和宫金塔内的胤禛塑像》,《紫禁城》二〇一二年第六期)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泥塑◎高三二厘米 宽一四厘米◎故宫博物院藏</h5> 此像塑造技巧高超,人物传神,比例和度,尤其精细严谨处,令人赞叹,诸多细节纤毫毕现(塑像所附属的圈椅、脚踏、冠帽、如意等皆为原材料同比例缩小之物,一些极微小的细节如袍褂之间显露出来的由内系吉服带上垂下来的帉、吉服内套穿的衬衣等,都通过原材料或泥塑模拟表现出来),精工之极,匠思之巧,实俗手难以梦见。<br><br>经故宫博物院专家杨伯达、步连生、唐兰鉴定:「根据雍正画像看,塑像极神似……定为一级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