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死

无语

<h3> 一早到学校调研,听一年青教师上《杨修之死》,不忍卒听,又不能逃,只好拿起课本胡乱的翻着,又不免胡天胡地地乱想起来。于是记录下下面文字。</h3><h3> 是为记。</h3><h3>&nbsp;</h3><h3> 杨修之死,结果必然。修是文人,文人问政治,千古以来从未有好下场。</h3><h3> 凡文人似乎都很有才,也都似乎以为才必有用,因此做起事情来,都不免有点天真,都有点恃才傲物,都有点放旷不拘。但这些才情,一旦陷于官场里,用得好的是小聪明,用得过了却是大缺点。这里面有个度,需要好好的把握。把握得好的,春风得意;把握不好的,冰雪盖头。</h3><h3> 当然,把握得好的,已不是文人了。</h3><h3> 杨修似乎就把握不好这个度。总以为有才情,就要尽情的挥洒,于是曹操每每卖弄聪明时,修就每每点破之。一破“门”迷,二解“酥”字,三析“梦”语,一而再,再而三。本来领导的意图你解就解罢,可修却不肯将之藏在心底,而是很自以为得意的对众宣张,摆一副我比领导更聪明的模样。更有甚者:“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把领导最隐秘的最见不得光的内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你说这个才情卖弄得不是太过了头了么?</h3><h3> 所以修基本上还算是个文人。</h3><h3> 当然,文人也许会得一些莽夫佩服,夏侯惇对修就佩服得有点五体投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但在领导面前,让同僚佩服绝不是好事;而作人下属的,知透领导之肺腑,情况就更糟。你想,有谁喜欢自己身边整天站着一个能看透自己的五脏六腑的人呢?</h3><h3> 所以作为文人,杨修的脚也许是站错地方了。</h3><h3> 文人是不应该随随便便就把脚伸进政治里的。在没有学足政治人物的那套本领时,千万不要踏足政治,更不应该以文人的方式问政。</h3><h3>文人都喜欢着恃才傲物,睥睨众生。这文人的睥睨,对于众生来说,虽然令人生厌,但也无可奈何,但你睥睨的偏偏是一个刀把子在握的枭雄啊。</h3><h3> 修如果只是喝喝酒,写写诗文,那修很可能是一个名传千古的才子,但修似乎不甘于仅仅做个才子,写写诗文。他想在庙堂里找个放脚的地方。本是文人的修,跟了个主子植,偏偏也是个文人。而他们的对手,操、丕已不算文人,或说是已从文人彻底政治化了,政治家对人的一切方法和手段全都会而且全都用上了。所以,修们的结局只能有一个:死。</h3>